第三十三章《人性密碼》(7)
突破常規:不要過一成不變的生活
我們總是經年累月地按照一種既定的模式運行,從未嘗試走別的路,這就容易衍生出消極厭世、疲沓乏味之感。所以,不換思路,生活也就乏味。立刻行動、一心趨向目標、不墨守成規、遵從自己的行動規則和做事的風格,註定會取得理想成績。人生不能一味地按著某種教條度過,人生需要變革,變革才是成功的源泉,創新才是生命前進的動力。
不能自己給自己設限
在別人看來不可能的事,如果當事人能從潛意識去認可「可能」,也就是相信可能做到的話,事情就會按照那個信念的強度,而從潛意識中激發出極大的力量來。
在別人看來不可能的事,如果當事人能從潛意識去認可「可能」,也就是相信可能做到的話,事情就會按照那個信念的強度,而從潛意識中激發出極大的力量來。這時,即使表面看來不可能的事,也能夠做到了。
在我們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不應該被固有的思維定式鎖住。很多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就好比一個人丟了東西后,如果他認定是自己的鄰居偷走的,那麼在以後的生活里,他會越來越覺得他的鄰居就是偷東西的賊。如果我們認定了某件事情,那麼我們的潛意識就會支配我們向我們認定的那個方向去做事。
如果被固有的思維定式鎖住,我們每個人都會像下面故事當中的人一樣。
一天,死神向一個城市走去。一個人看到他急忙問道:「你要去幹什麼?」
「我要去帶走這裡的9個人。」死神回答。
「真是太可怕了!你不做這樣的壞事不行嗎?」這個人說。
「這是我的職責。」死神說。
這個人趕緊跑去提醒所有的人:「死神即將來臨,它要帶走9個人!」
數月後,這個人又碰到了死神。「你明明告訴我,只帶走9個人,為什麼我們這裡死了一百多人?」
死神想了想說:「我只能說,這世界上有個東西比我更厲害!」
如果我們已經認定自己就是要被死神帶走的人,我們真的有可能隨時與死神碰面。
有多少「思維枷鎖」
敢於跳出條條框框,多一份感性想象,多一些理性假設,往往會取得意料不到的好結果。
讓我們來看看一些有影響的人曾經有過的斷言:「沒有理由讓某個人在家中配備一台計算機。」(1979年)——肯尼斯·奧爾森,DEC(數字設備公司)的奠基人和總裁。
「飛機是個有趣的玩具,但沒有軍事價值。」(1911年)——斐迪南·福煦,法國陸軍元帥,軍事戰略家,第一次世界大戰指揮官。
「無論將來科學如何發達,人類不可能登陸月球。」(1967年2月25日)——李·德弗雷斯特博士,三極體發明人和無線電之父。
「(電視)上市6個月之後,不可能還有市場。每天盯著個三合板盒子,人們很快就會厭煩。」(1946年)——達里爾·扎努克,20世紀福克斯公司總裁。
「我們不喜歡他們的聲音。再說,吉他樂隊也正在退出舞台。」(1962年)——英國德卡唱片公司拒絕了披頭士樂隊。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吸煙是有益的。」(1969年11月18日)——《新聞周刊》援引洛杉磯外科醫生G·麥克唐納博士的話。
「這個『電話』缺點太多,無法作為通信工具。這種玩意兒對我們沒什麼用。」(1876年)——西方聯合公司的《內部備忘錄》。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公元2世紀)——托勒密,古埃及天文學家。
「今天沒發生什麼重要的事。」(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日)——英皇喬治三世。
「所有能夠發明的,都已經被發明了。」(1899年)——查爾斯·杜埃爾,美國專利局局長。
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些斷言愚蠢之極。其實這些斷言失敗的原因就在於說出這些話的人不能突破自己的思維定式。
思維定式的弊端就在於,當我們面臨新情況、新問題而需要開拓創新的時候,它就會變成「思維枷鎖」,阻礙新觀念、新點子的構想,同時也阻礙頭腦對新知識的吸收。正如法國生物學家貝納所說:「妨礙人們學習的最大障礙,並不是未知的東西,而是已知的東西。」
心理學家曾經設計這樣一種思維遊戲:木桌面上擺著一張10美元的鈔票,鈔票正中壓著一把豎直放著的沒開刃的菜刀,菜刀上支撐著一個橫過來的木杆,木杆兩端系著兩個平衡錘一樣的東西,稍微晃動就會倒下來。現在要求遊戲者在保持木杆平衡的前提下,把10美元的鈔票取出來。經過多次嘗試,遊戲者們發現,不管怎樣小心翼翼,要想不碰倒木杆而取出那張鈔票幾乎是不可能的。其實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個極為簡單的辦法,那就是把鈔票撕開,從刀刃壓著的地方撕開,就能輕而易舉地取出鈔票。然而絕大部分遊戲者都因為想不到這個方法而一籌莫展。由此可見,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已經不自覺地對鈔票產生了一種尊崇的心理,而不把它看作只是一張紙,因而從沒有想到要去撕破它。這種思維定式在一定條件下就可能顯露出來,並構成創新思維的障礙。
有一個很經典的智力測試題是這樣的:有一列火車,從一個車站發出。車上有1297人,過了一站上來46個、下去124個,又到一站上來153個下去245個,又過了一站上來97個下去89個,又過了一站上來765個下去354個,又過了一站上來92個下去108個,又過了一站上來44個下去88個,又過了一站上來55個下去67個……如此一直到七八站以後。問題是:火車一共走了多少站?
這個題目只能口述,不能用筆寫。要求被測試的人用心算。
結果絕大多數人都回答不出這個問題。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題目會有那麼多人答不上來?主要是因為大多數人把精力都忙於去計算車上的人數了,根本不會注意到車究竟走了多少站。這就是一種思維定式!一開始你告訴他要考核他的心算能力的時候,他就把注意力完全放在數字上,很難去注意數字之外還有要心算的東西。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經常會犯這種錯誤,這就好比看魔術表演,不是魔術師有什麼特別高明之處,而是我們大夥的思維過於因襲習慣之勢,想不開,想不通,所以上當了。比如人從紮緊的袋裡奇迹般地出來了,我們總習慣於想他怎麼能從布袋紮緊的上端出來,而不會去想想布袋下面也可以做文章,比如裝拉鏈。
有的時候,我們的知識、見識或者過往經驗會成為我們了解真相的障礙。而解決這一矛盾現象,就迫切需要我們打破一些固有觀念和思維方式,敢於跳出條條框框,多一份感性想象,多一些理性假設,往往會取得意料不到的好結果。
做一個「破壞者」
人生不能一味地按著某種教條度過,人生需要變革,變革才是成功的源泉。
在英國,有些公職採用世襲制,因此常常在一些人事安排工作上出現墨守成規的情況,有的甚至還很荒唐。
在通往英國下議院入口處的一個扶梯旁邊,一直有一位服務員站立著。據說,他站在那裡至少也有20年以上的歷史了。可是,人們卻不知道他的具體工作到底是什麼?後來,經過一些好事者尋根探源,才發現之所以設立這個職位,是由於當年扶梯剛剛油漆一新,需要有個人在扶梯旁招呼大家不要從這裡走上去。時間是從目前這個服務員的祖父時代開始的,傳到他已屬第三代了。
生活中這麼荒唐可笑的事情並不多,但是很多人都有各種各樣的思維定式,他們用條條框框圈住自己的頭腦,不肯創新。人一旦形成了習慣的思維定式,就會習慣地順著定勢的思維思考問題,不願也不會轉個方向、換個角度想問題,這是很多人的一種愚頑的「難治之症」。
任何事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用變的眼光去把握一切,你才會獲得新生!
傳說公元前213年冬天,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進兵亞細亞。當他到達亞細亞的弗吉尼亞城,聽說城裡有個著名的預言:幾百年前,弗吉尼亞的戈迪亞斯王在其牛車上系了一個複雜的繩結,並宣告誰能解開它,誰就會成為亞細亞王。自此以後,每年都有很多人來看戈迪亞斯打的結子。各國的武士和王子都來試解這個結,可總是連繩頭都找不到,不知從何處著手。
亞歷山大對這個預言非常感興趣,命人帶他去看這個神秘之結。幸好,這個結尚完好地保存在朱庇特神廟裡。
亞歷山大仔細觀察著這個結,許久許久,始終連繩頭都找不到。
這時,他突然想到:「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行動規則來打開這個繩結!」
於是,他拔出劍來,一劍把繩結劈成兩半,這個保留了數百年的難解之結,就這樣輕易地被解開了。
立刻行動、心趨向目標、不墨守成規、遵從自己的行動規則和做事的風格,註定會取得理想成績。人生不能一味地按著某種教條度過,人生需要變革,變革才是成功的源泉。創新才是生命前進的動力。
何一在沒出國之前,是國內一所音樂學院的高材生,可是他剛到美國時,卻必須每天到街頭拉小提琴賺取學費。很幸運,何一和一位認識的黑人琴手一起爭到了一個最能賺錢的好地盤——華爾街一家繁華商業廳的門前。
何一很能吃苦,過了一段時間后,他掙足了一筆學費,就和那個黑人琴手告別。因為他有一個理想:要進入名牌大學深造,當初出國就是為了能夠聆聽世界級音樂大師的教誨。於是何一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提高音樂素養和琴藝中。
幾年後,何一在音樂領域已有頗深的造詣。有一天他路過那家繁華商業廳的門口,發現昔日的老友——那位黑人琴手,仍在那最賺錢的地方拉琴。當那個黑人琴手看見何一突然出現時,很高興地說道:「老兄啊,你現在在哪裡拉琴啊?」何一回答了一個很有名的音樂廳的名字,那位黑人琴手繼續問道:「那家音樂廳的門前也是一個好地盤,很能賺錢的嗎?」他哪裡知道,此時的何一,已是蜚聲國際樂壇的音樂家,他經常應邀在著名的音樂廳中登台獻藝,而不是在門口拉琴賣藝!
在生活的旅途中,我們總是經年累月地按照一種既定的模式運行,從未嘗試走別的路,這就容易衍生出消極厭世、疲沓乏味之感。所以,不換思路,生活也就乏味。
可能在你的頭腦里,有許許多多的清規戒律,諸如「決不許……」「千萬別……」之類的規矩,這些清規戒律都是社會教給你的,對於維護社會秩序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有時候,你不妨衝擊它們一下,如果不便於在行動上,至少在內心衝擊一下,體驗體驗「破壞者」的滋味,為以後的創新思維做些鋪墊。
完成人生的一個超越
很多時候,你與成功失之交臂都是因為你沖不破你的思維定式,儘管你也已經那麼接近成功。
一家知名廣告公司招聘策劃人員,張誠也加入了應聘的隊伍。通過筆試和面試后,張誠和另外兩位求職者得到複試的機會。
直到複試那天張誠才知道,主考官是公司的藝術總監傑克·楊。
傑克·楊在自己辦公室接待了三位求職者,但是他並沒像其他考官一樣,出一些奇怪的測試題,也沒有立即考核他們的創造力,而是大手一揮,讓張誠他們跟著他一起上十樓的董事長辦公室。傑克·楊的辦公室在六樓,張誠和兩位求職者只得跟著爬樓。
樓梯很窄,傑克·楊在前面慢悠悠地走,三位求職者跟在後面。他們想要保證比較正常的速率前進,但是受到了不小的牽制,沒人主動超越傑克·楊。走著走著,大家的心情很急躁,但是都刻意地壓抑著。
從六樓爬到八樓,兩層樓的距離花了平時三倍的時間。傑克·楊依舊一聲不響地走在前面,全然不顧身後求職者的表情。快到九樓時,性急的張誠終於按捺不住了,一個箭步超過了傑克·楊。很快,張誠就捷足先登,爬到了十樓。不過令張誠驚訝的是,整個十樓是用來做倉儲的,根本沒有什麼董事長辦公室。
就在張誠感到茫然不解時,其他三人也已經到了十樓。張誠看到另外兩位求職者暗裡還在不住搖頭,對張誠的沉不住氣表示惋惜。不過,傑克·楊宣布的錄用結果卻大出他們所料——張誠最後被留了下來,傑克·楊的理由是:干廣告這一行,需要超越和創新,如果墨守成規、沒進取心,那不是公司需要的人才……同樣是參加複試,只因為張誠敢於超越主考官,他獲得了那個職位。另外兩個應聘者也一樣可以做到,但是他們卻不敢做,或者說,他們受到某種觀念的影響,壓根就沒想過要超越主考官。
很多時候,你與成功失之交臂都是因為你沖不破你的思維定式,儘管你也已經那麼接近成功。
麗貝卡在愛達荷州麥迪遜中學讀高一的時候,有一次班上傳學校盛裝遊行的報名表,麗貝卡和許多同學都簽了名。她的鄰座琳達卻直接將報名表傳給別人,沒有簽名。
「簽名呀,琳達。」麗貝卡堅持要她簽。
「哦,不,我不行。」
「來吧,很有趣的。」
「真的不行,我不是那塊料。」
「不,你當然行,我覺得你很棒!」
在麗貝卡和其他女孩的不斷鼓勵下,最後她簽了名。
麗貝卡沒有再多想這件事。然而,7年以後她收到了琳達的一封信,描述她那天的內心鬥爭和對麗貝卡的感激,感謝麗貝卡的鼓勵改變了她的生活。琳達在中學一直有一種自卑感,那天麗貝卡居然認為她是盛裝遊行的合格候選人,令她大吃一驚。她最後同意簽名,只不過是想擺脫同學罷了。
琳達說,參加盛裝遊行如此令她不安,她第二天就去找了盛裝遊行的指揮,要求撤銷她的報名。與麗貝卡一樣,指揮也堅持琳達應當參加。
無奈之下,琳達同意了。
但是,這起了作用。琳達勇敢地參加了一個要求她展現最佳自我的活動,由此她開始從一個新的角度看自己。琳達在信中衷心感謝麗貝卡。因為是麗貝卡取下她扭曲了的眼鏡,打碎它,堅持讓她去嘗試一副新的眼鏡。
琳達說,雖然她從未贏得任何頭銜或獎狀,但是她克服了更大的障礙:自卑感。由於她的帶頭,她的兩個妹妹後來也參加了盛裝遊行。盛裝遊行在她家成了一件大事。
琳達接著說,盛裝遊行過後的第二年,她成了一個學生組織的骨幹分子,並養成了活潑外向的性格。
琳達是幸運的,因為她的身邊有那麼多的朋友幫助她一起完成了超越。
別被習慣束縛我們的思想
很多人走不出思維定式,所以他們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結局;而一旦走出了思維定式,也許可以看到許多別樣的人生風景,甚至可以創造新的奇迹。
中國古代有句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古人以服從為美德,而今人在嶄新的創新當中,仍含有古人腦中之極舊成分。
在自然經濟條件下,千百年來的農業呈現一種簡單循環的模式,春種、夏管、秋收、冬藏,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基本上是簡單的再生產。這種世世代代循環反覆的生產活動,必然導致生活方式也是簡單的重複和循環,人們的思想認識由此也帶上了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色彩。
古代中國之所以發展緩慢,無疑是「道統」二字仍留在人們腦中,排也排不動,割也割不掉。淳樸的中國人民早已習慣傳統的思想觀念,不會創新,也不願創新。
很多人走不出思維定式,所以他們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結局;而一旦走出了思維定式,也許可以看到許多別樣的人生風景,甚至可以創造新的奇迹。
大航海家哥倫布發現美洲后回到英國,女王為他擺宴慶功。酒席上,許多王公大臣、名流紳士都瞧不起這個沒有爵位的人,紛紛出言相譏。
「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出去航海,一樣會發現新大陸。」「駕駛帆船,只要朝一個方向航行,就會有重大的發現!」「太容易了!女王不應給他這樣的獎賞。」
這時,哥倫布從桌上拿起一個雞蛋,笑著問大家:「各位尊貴的先生,哪位能使這個雞蛋立起來?」於是一些自以為能力超群的人物紛紛開始立那個雞蛋,但左立右立,站著立坐著立,想盡了辦法,也立不住橢圓形的雞蛋。
「我們立不起來,你也一定立不起來」!大家把目光盯住哥倫布。
哥倫布拿起雞蛋,「砰」的一聲往桌上磕了一下,大頭破了,雞蛋牢牢地立在桌子上。
眾人嚷道:「這誰不會呀!這太簡單了!」哥倫布微笑著說:「是的,這很簡單,但在這之前,你們為什麼想不到呢?」
哥倫布因為敢於突破思維定式而發現了新大陸,那麼我們還要繼續生活在條條框框里嗎?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存在於社會裡,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種種習慣,物質的和思維的。而思維的習慣,往往束縛著思維的發散,看問題僅限於習慣的角度,理所當然地認為是這樣會那樣,引自己進入誤區,出現了種種「不可能」。
人以習慣生活,但我們千萬不能讓習慣束縛了我們的思想。
父子倆住在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可眼睛不好,耳朵也有點背,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大聲提醒道:「爹,轉彎啦!」
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麼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之,牛一動不動。
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只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
牛應聲而動。
嘗試突破吧。從舞劍可以悟到書法之道,從飛鳥可以造出飛機,從蝙蝠可以聯想到電波,從蘋果落地可悟出萬有引力……因此,常爬山的應該去涉涉水,常跳高的應該去打打球,常划船的應該去駕駕車,常當官的應該去為民。換個位置,換個角度,換個思路,也許我們面前是一番新的天地。
選擇合適的思維定式
思維定式並不是只有弊端,它的好處在於:我們用來處理日常事務和一般性問題的時候,能夠駕輕就熟、得心應手,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法王路易十六被趕下王位、關在牢中,其年輕的王子則被趕國王下台的那幫人帶走。他們想,王子是王位繼承人,若能在道德上把他摧垮,那他永遠也無法實現生活賦予他的偉大使命。
他們把王子帶到遙遠的社區,讓那男孩接觸各種卑鄙邪惡的事物。提供讓他淪為饕餮之徒的各種美味,讓他成天聽粗鄙之言、接觸淫蕩猥褻的婦女,處處是不講信譽、卑鄙無恥。一天24小時讓他處於這種環境之中,要讓其靈魂受到誘惑而墮落。接連6個月都如此,但是這男孩沒有一時一刻屈從於壓力。在這種種誘惑之後,他們最後問他,為何他能抵抗所有這些誘惑?為何他能不淪落其中?這些事物能提供歡娛,能滿足慾望;它們就在那兒,唾手可得。那男孩答道:「我無法這麼做,因為我生來就是做國王的。」
王子堅持有關自己的思維定式,任何事物都無法動搖它。同樣,如果你在生活中戴著上面寫有「我能做到」或「我在乎」的眼鏡,這信念將使每件事顯得更加美好。
生活中,如果把信念當作思維定式,其結果一定是有助於我們走向成功。只要不是因循守舊、墨守成規的思維定式,我們也應該適當提倡。所謂熟能生巧,思維定式也是提高效率的一種途徑。
為了避免墨守成規,在這裡把菲茨吉本的五點提示告訴大家:(1)把你的所作所為和你遇到的所有問題記下來。儘管我們可以從中汲取經驗,但我們往往會忘記發生過的事情。例如,如果你要與一難對付的顧客打交道,不要試圖忘記這件事,而是要考慮你怎樣才能以不同的方式來應對這種處境。
(2)每天專註於一個問題,比如袋泡茶或一支鋼筆。想想看,除了原有用途之外,它還可以派上什麼用場。
(3)當你想起來的時候,隨時記錄你的夢想。有跡象表明,夢想的功能之一就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或擺脫問題。
(4)想象一下,你會如何通過別人的眼睛看待你周圍發生的事情。每個人都把自己的規則應用於世界,因此,通過別人的視角看問題意味著你暫時放棄自己的規則,而採用別人的規則。
(5)最後,每天留出一段醞釀變化的時間。我們往往會發現,面對問題,我們束手無策。這有助於讓我們停頓下來,然後重新面對問題,這叫內省。你可以在閑散一段時間之後解決某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