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底定遼西
皇太極前腳剛走,後腳蘇克薩哈就率部投降了。
洪承疇很會做人,並沒有第一個率部進城,而是謙讓了一番,讓滿桂首先以「勝利者」的身份進駐城裡。
兵不血刃的佔領了廣寧,整個遼西已盡在明軍的勢力範圍之內。
大幾千的金軍戰兵和相當數量的輔兵全都成了俘虜,但這些人根本就沒有一點戰敗被俘者應有的哀傷,反而興高采烈,好像是過年一樣。
對於絕大多數金軍士兵而言,背後的那個大金國早已四分五裂,不能守住根本就無人關心,死戰到底的結果必然是全軍戰死。與其在絕望中困守孤城,還不如早早的結束戰爭。
至少,自己並不算是完全意義上的俘虜,而應該算是降兵。因為這廣寧城根本就是明軍打下來的,而是金軍主動出降,這應該可以算做是「獻城」了吧?既然是獻出了城池,那就不算俘虜。
「先給點吃的吧,我手下的兩千多弟兄都已經餓的站不穩了……」
剛剛進城,各項接收工作還沒有完成,蘇克薩哈就老實不客氣的來找洪承疇要糧草了,而且要的理直氣壯,就好像他不是洪承疇的敵人和對手一樣。
洪承疇當然不會在這個時候給蘇克薩哈一丁點兒的糧食,而是按照張寧的命令,讓蘇克薩哈手下的那部分金軍排著整整齊齊的隊伍,到自己的軍營中來「領取」口糧。
對於洪承疇的這種不信任的態度,蘇克薩哈異常惱火:「你們的張宣慰曾經答應過我,不打散我的隊伍……」
讓金軍士兵到明軍軍營里去吃飯,而不是直接給糧草,其實這已經算是打散隊伍的實質舉措了,以前和張寧談的時候可不是這樣,蘇克薩哈拒絕接受。
但他手下的那些個士兵可不管那麼多,全都按照洪承疇的命令去做了。
僅僅只是為了一口吃食,幾千金軍就瞬間瓦解,這是蘇克薩哈做夢都沒有想到的事兒,但卻毫無辦法……
幾千辮子兵,分散到各個營頭,在被飢餓和驚恐折磨了幾個月之後,終於吃上了一口飽飯。很多辮子兵甚至等不到分配,就直接擠在一起躺倒在牆根處呼呼大睡了。
一般情況下,對於俘虜的處置都比較殘酷,至少也會收繳武器鎧甲押送到戰俘營去從事繁重的體力勞作,並且嚴加看管。
但是,張寧卻並沒有那麼做。
因為這也是當初答應他們的條件之一。
正是因為張寧答應了他們,允許以一個比較寬鬆的條件結束戰鬥,金軍才會最終下定決心選擇獻城投降,而不是死戰到底。
當然,勝利者擁有反悔的實力,這個時候的張寧完全可以矢口否認,以自己願意的方式隨意處置金軍降兵。
哪怕是比較迂腐而又有些書獃子氣的楊紹廷,也認為應該在某種程度上對這些俘虜採取一些措施,雖然這麼干是在食言自肥,但他卻還沒有迂腐到要對敵人講信譽的地步。
持這種觀點的絕不僅僅只是楊紹廷一人,盧象升、烏方石、滿桂等人全都站在楊紹廷這一邊。
但張寧卻堅持遵守諾言,不肯違反事先曾經答應的那些個條件。
最終,還是張寧以強硬的態度力排眾議堅持己見,為此還和眾人鬧出了一點點小小的不愉快,奈何朝廷早就有「遼事以張宣慰為主」的旨意,眾人雖然心中不快,也只能遵從之……
對此,遏必隆、蘇克薩哈等人欣喜萬分。
作為俘虜……雖然頂著一個獻城出降的名頭,可以自我安慰式的認為自己不是俘虜而是降兵降將,但事實上他們就宣慰軍的俘虜。
作為俘虜,還能有這樣的待遇,這絕對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看看吧,」張寧說道:「離心離德以至於此,你還有什麼話說?」
雖已是階下之囚,皇太極卻還在極力的保持著自己的尊嚴,面無表情的說到:「自古成王敗寇,敗了就是敗了,我無話可說,士可殺不可辱,不用需你來羞辱。」
「我不是羞辱你,而是希望你能認清形勢。擊敗你的人不是我,而是你自己。」張寧說道:「你總是視他人為奴僕,總想著讓別人為你自己賣命,卻從未想過每一個士兵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他們也是有思想的……」
「既然你已經勝了,自然道理就在你的手中。」
時至今日,看來皇太極還是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戰敗,或者說他早已經明白了,只是不願意接受而已。
「好,那咱們就不說這個了。」張寧笑道:「還是說說你自己吧。我這裡有兩個章程,你可以參考一下。」
「其一,我現在就砍下你的腦袋,把你的人頭送往京城。你雖然死了,但遼東的旗人應該不會接受這個事實,而是一定會把你說成是力戰而死。這樣的話,至少你還能在你的臣民之中保留最後的一點體面和尊嚴。」
「其二,你寫一份降書順表,然後我再把你送到京城去。這麼做的話,雖然你的大金國肯定會分崩離析,但你卻能保住性命,說不得朝廷還會封你個安樂公、恭順侯什麼的,雖然不怎麼體面,終究能落個衣食周全……」
「我……」
這句話的意思,分明就是把他當做後主劉禪了。
只要他表示投降,出於大局的考慮,大明朝廷應該不會直接把他殺了,而是會封一個不怎麼好聽的爵位,雖然這是極大的屈辱,終究可以保存性命。但這就意味著他承認了兩遼之地是大明版圖,接下來的戰爭就變成了大明朝內部的「平叛」,大金國一定會因此分裂的更加徹底……
這個時候的皇太極真的很想說出「我寧死不做亡國之君」的硬氣話,但這樣的話語一說出口,不論張寧會不會真的砍下他的腦袋,到了京城之後也一定會被大明朝廷處死。
生或者死,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皇太極沉默了。
「你原本也可以算是當世人傑,只可惜遇到了我……」張寧笑眯眯的看著臉色晦暗的皇太極:「你這樣的聰明人,我相信你一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來人,將他押下去……」
「我的宣慰大人吶,一定要將這虜酋好生看管,」楊紹廷不斷的反覆強調這個事兒:「要加派人手,千萬莫有什麼閃失……」
現在的楊紹廷,最擔心皇太極死掉,尤其擔心他會羞憤自殺。
不管怎麼說,也不管到大明朝是不是承認,皇太極都是事實上的一國之君,而且此人心高氣傲,一定不會接受兵敗被囚的結局,說不得就要找機會自行了斷。
對於大明朝而言,一個活著的皇太極可比一具冷冰冰的屍體要有用的多了。
「放心吧,他捨不得自盡!」張寧很有把握的說道:「要是他真有這個心思,早就橫刀自刎了,又怎麼會等到現在?」
張寧太了解皇太極這種人了,或許他真的野心勃勃,而且頗有手段,對於大局有著很強的把控能力。但這種人卻極其珍惜自己的生命!
他是一個陰謀家,甚至可以算做是戰略家,但卻絕不是一個英雄,讓千萬人為他賣命,但卻捨不得自己的生命,更不會做出用自己的生命來殉「大金國」的舉動。
他要是想「自殺殉國」的話,早就已經自殺過很多次了,根本就活不到現在。
用張寧的話說,皇太極是個聰明人,他太聰明了,至少他只知道眼下這種形勢,到底怎麼做才是做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與其等到被押送至京城之後再表態,遠不如現在就做出選擇,畢竟這是他無法迴避的一次抉擇。
僅僅只隔了一夜之後,皇太極的態度就來了一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一改前番不合作的姿態,而是變得極其恭順,不僅寫好了一份言辭謙恭的順表,而且一再表示自己已幡然悔悟,對以前所做的種種「對抗天威」之事深為懊悔,願意從此洗心革面,為大明朝盡忠到底。
又隔了兩日之後,皇太極被送上了解往京城的道路……
皇太極的正式「歸降」,讓遏必隆、蘇克薩哈等人愈發的沒有任何心理障礙,尤其是那些個下層的金軍士兵,個個歡天喜地。
連皇太極都投降了大明朝,作為大頭兵為什麼不能投降?
從皇太極遞上順表的那一刻開始,大金國就已經不復存在了,至少從名義上來看就是這個樣子。
接下來的戰爭,只不過是大明朝平定叛亂的內部戰爭而已。
這是一個根本性的改變,徹底改變了戰爭的屬性。
不再是兩國交戰,而是內部平叛。
這可不僅僅只是名義上的細節小事兒,而是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影響……
這個時候的宣慰軍,上至軍官下至士卒,全都鬥志昂應士氣爆棚,連洪承疇和滿桂都人都一再催促張寧儘快進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兩遼。
平定一國,徹底解決困擾了大明朝幾十年的邊患,這是何等的天功,又是何等的榮耀。眼下的形勢這麼好,正是銳意進取之時,若是下手晚了,功勞就要被關寧軍搶去了。
雖然大家都想儘快展開更大攻勢,但張寧卻一點都不著急,不僅沒有任何繼續進攻的意思,反而停了下來。
據說這是在朝廷的旨意。
這話明擺著就是在敷衍。
朝廷已經許你「便宜行事」的專權,而且眼下的形勢好的出奇,用得著等朝廷的旨意?
戰事如火,機會稍縱即逝,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書文往來這樣的事情上,簡直就是在貽誤戰機。
奈何張寧執意如此,誰也沒有辦法,也不知張寧的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