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節一錯再錯(4)
不管怎麼說,我覺得一個年輕女孩與一個陌生男子從相識到上床僅用了一個月時間,而且這一個月大部分時間還不在談說愛上,精力大都投到了學業上,為高考這一人生中最緊要的轉折點而東奔西忙,兩個人在這種匆忙、動蕩的況下,是無法理智、平和地作出任何選擇的。***
戴玉碧的失誤之三:與男朋友草率同居。
戴玉碧剛畢業就與男朋友同居,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報答」心理在作怪。真正的愛決不應該想到「報答」之類的字眼,如果你想像「還債」一樣地「報答」一個男人的話,那麼你的愛肯定已經變味兒了。
愛應該是在一個平等基礎上的心靈對話,如果你事先覺得自己欠了對方感的債,想用愛來償還,那麼你的這筆債只會越還越多,糾纏不清。文章中一味地強調說女孩如何如何地愛他,但剝開這層「愛」的花花紙讓我們來看看裡面的內容——
他說:「我犧牲前途換來的只是她的歧視……」
他還說:「別人可以瞧不起我,但她不能!」
戴玉碧的男友口口聲聲說愛她,但話里話外我們還是聽出了「還債」的意味,雖然他沒有明說,但潛台詞還是:
「我為你犧牲了這麼多,你就應該對我好。」
如果他真是一位大氣、認真的男人,那麼他就應該是那種無論為自己心愛的女人付出什麼都心甘願,而不是小雞肚腸,斤斤計較,好像自己在市場買東西,我付了你鈔票,你就得回報給我相應的東西,不然我就跟你沒完。
戴玉碧與男友草率同居,默默地償還男友替她高考所欠下的「恩德」,讀到這裡我們分明看到了這段苦命愛里的交易成份。文中的「男友」拚命高舉愛的大旗是沒有用的,交易就是交易,愛在這裡只不過是一件用來交易的籌碼而已。
戴玉碧失誤之四:過於看重雙方父母的意見。
這段故事最後逼迫女孩走上絕路的是雙方父母的強烈反對。
從故事的主人公自述來看,他倆是在1994年6月開始同居的,到1995年3月14日戴玉碧服毒自殺,這中間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可見他倆在一起幾乎沒有過一天心平氣和的日子,風風雨雨,吵吵鬧鬧成為他倆生活中的唯一主題。
父母的反對促成了戴玉碧想要「了結」的念頭,算了吧,散了吧……既然她感到生活索然無味,除了爭吵就是眼淚,那麼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不如早點「結果」自己算了。
戴玉碧的死固然可惜,但我相信「性格即命運」這句話,戴玉碧的命運是由她軟弱的性格所造成的,動不動就提「報答」,動不動就提「我欠你太多了」。其實她不懂,在愛的詞典里,「報答」和「欠」兩個詞都是不存在的。
失貞的女孩
這是生在大學校園裡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並不是一個特別漂亮的女孩,她是一個農村來的學生,最後因失貞而自殺。
張夢幻,17歲踏入長春某大學的校門。她家在河北唐山市郊的農村,父母給她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大概希望唯一的女孩能夠擁有夢幻般的未來。張夢幻很好學,從小學、初中到高中一直是班裡的尖子生,她像一隻驕傲的小孔雀生活在身邊的小圈子裡。
千里之外的大學校園令她新奇而迷惑,一切都是她在農村的家裡不曾感知的。報到那天她茫然地坐在床沿,看著七個同寢的室友,她們也在好奇地打量著她。張夢幻雖然是家中獨女,但農村條件畢竟有限,她的衣服老式而土氣,臉色又黑又紅,加上只有一米五幾的身高,配上雙家做的圓口布鞋,那模樣活脫脫一個山野村姑。
女孩們嘴角不約而同泛起一絲不屑,其中有六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大、中城市,儼然是混得很熟的姐妹了。張夢幻對她們所說的一切插不進嘴去,雖然她的嗓音清脆悅耳,卻帶著濃重的唐山腔。她剛一開口,女孩子們便對她的音哄堂大笑。也許她們本無惡意,但對敏感自傲的張夢幻卻無異於莫大的羞辱。她窘,覺得這一群優秀的女孩子看不起她,而她們的美麗和活潑朝氣又令她自愧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