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史記觀止本紀(9)

9.史記觀止本紀(9)

十二年十月,高祖在會甀打敗了黥布的軍隊,黥布逃走後,高祖令其他將領繼續追擊他。高祖撤軍,在回京途中,他路過沛縣時停下來待了幾天。高祖在沛宮擺酒宴,把老朋友和父老鄉親都請來縱開懷地暢飲。找到一百二十名沛中兒童,教他們唱歌。酒興正濃之時,高祖自己敲擊著築琴,唱起自己寫的歌:「大風席捲起來啊雲彩飛揚,聲威傳遍海內啊回到故鄉,怎樣能得到勇士啊守衛四方!」他讓孩子們跟著學唱。高祖又跳起舞來,緒激動而內心感傷,流下行行熱淚來。高祖對沛縣的父老鄉親們說:「遠遊的赤子總是在思念著故鄉。儘管我建都關中,但是將來等我死後,我的魂魄還是會喜歡和思念沛縣。況且我一開始就是以沛公的身份來起兵征討暴逆,終於取得了天下,我要將沛縣當作我的湯沐邑,並免除沛縣百姓的賦稅徭役,讓你們世世代代不必納稅和服役。」沛縣的父老鄉親及親戚朋友天天暢快飲酒,談起往事來取笑作樂。十多天之後,高祖想離去了,沛縣父老堅決要留高祖多待幾日。高祖說:「我的隨從人馬太多,父兄們供養不起。」於是他離開沛縣。這天,沛縣全城百姓都趕到城西來敬獻酒食給高祖。高祖又留下來,搭起帳篷來痛飲了三天。沛縣父老都叩頭請求道:「沛縣有幸能夠免除賦稅和徭役,然而豐邑卻沒有得到免除,希望陛下您也可憐可憐他們。」高祖說道:「豐邑是我生長的地方,是我最不能忘的地方,只是因為當初豐邑人在雍齒的帶領下背叛我而幫助魏王,我才這樣做的。」沛縣父老仍舊堅決地請求高祖,高祖才答應也免除豐邑的賦稅和徭役,與沛縣一樣。

太史公說:夏朝的政治忠厚質樸。忠厚質樸的弊端就在於使得百姓們粗野少禮,所以殷朝代之以威嚴恭敬。而威嚴恭敬的弊端是使得百姓們迷信鬼神,所以周朝代之以講究禮儀。講究禮儀的弊端是使得百姓們不誠懇。而要救治不誠懇的弊病,就莫過於提倡忠厚質樸。由此看來,夏、殷、周三代開國君王的治國之道好像是循環往複,終而復始。到了周朝至秦朝之間,可以說其弊端就在於過於破壞禮儀了。秦朝的政治不但沒有加以改變,反而加重刑法,這難道不荒謬嗎?所以漢朝的興起,承繼了秦朝殘敗的政局卻加以改變,使老百姓不至於感到倦怠,這是符合上天的規律的。

太史公說:古時候將大臣的功勞分為五等,用德行來為建立宗廟、安定社稷的,稱為「勛」,用論來為江山奠基的稱為「勞」,用武力建功立業的稱為「功」,明確功勞等級的稱為「伐」,有深的資歷的稱為「閱」。封爵的誓詞是這樣說的:「即便黃河變得像衣帶那般窄,泰山變得像磨刀石那般小,封國也會永遠安寧,一直承傳給子孫後代。」看起來起初未嘗不想鞏固功臣們的根本,但是到了後來,他們的子孫旁支卻沒有好好繼承先輩的基業,日益衰落了。

我研讀了高祖時被封為侯的那些功臣的資料,考察他們最初被封和最終失去爵位的原因以後,有了這樣的感想:這與我前面所聽到的誓詞有別了!《尚書》說道:「唐堯以前的許多國家都是和睦相處的。」到了夏、商的時候,有的封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周朝時封了八百個諸侯,到了周幽王、周厲王以後,這八百個諸侯的後代在《春秋》上仍有記載。《尚書》上記載著唐堯、虞舜的後代子孫為侯、為伯的,歷經了三個朝代一千多年,封國仍然能保全,承擔著守護天子的任務,這難道不是由於他們堅定地捍衛著仁義之道,遵守天子制定的法令嗎?漢朝建國的時候,受封的功臣有一百多個人。當時天下剛剛平定下來,所以大城市以及著名的都會的人口都處於流亡的狀態,記載中可尋的戶口只有十分之二三,也就是說當時大侯的食邑不過只有萬戶,而小侯的食邑只有五六百戶。後來幾代過後,百姓都回到故鄉,戶口也就日益增多,蕭何、曹參、周勃、灌嬰等人的封邑,有的能達到四萬戶,小侯的戶數也比起初受封時增加了一倍,他們的財富也有所增加。這樣,他們的子孫便越來越驕橫無度,漸漸忘卻了祖先創業的艱難,其行為也越來越**邪惡。從漢初到太初的百年之間,只剩下五個侯了,其他的侯全都因為犯罪而喪命,封國也被廢除了,都完了!國家的法律的確對他們管得嚴密了一些,但是他們也並沒有小心翼翼地去遵守當時的法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史記觀止(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史記觀止(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9.史記觀止本紀(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