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史記觀止本紀(10)

10.史記觀止本紀(10)

處在當今的時代,要記住古代的道理,這是為了給自己一個借鑒,但不一定要和古代人做事的方式相同。***各朝帝王的禮法從來都各不相同,所致力的方面也都不一樣,主旨是要以成功為最終的目標,怎麼可以要求禮法完全相同呢?通過觀察臣子之所以能夠得到尊寵或是遭到貶棄的原因,就可以現,當代也存在著許多或得或失的例子,何必一定要去回顧過去的況呢?由此,我謹慎地記錄下這些功臣的經曆始末,用表格來將文字記載下來,但有一些地方還是不能將故事的本末講述得非常詳盡,我只記錄清楚顯著的那些部分,有疑惑的部分就空下來。今後如果有人想要詳細地記載他們的故事,可以參閱這張表格。

太史公研讀了有關秦、楚之間的史書記載,說道:最早起兵難的人是陳涉,殘酷而暴戾地滅掉秦朝的人是項羽,而平定暴亂,贏得天下,最終登上帝位的是漢家。五年之間,變更號令達三次之多,自從有了人類以來,帝王受天命的變更還不曾有這麼急促的。

起初虞舜、夏禹剛興起的時候,他們用於積累善行和功勞的時間長達幾十年,百姓們都沐浴到了他們的恩澤,他們都曾代行過君主的政事,還要經受上天的考驗,然後才能即位。商湯、周武的稱王,是由契、后稷講求仁義、施行德政而開始的,經歷了十幾代后,到了周武王伐紂的時候,竟然沒有經過事先約定,就有八百諸侯到孟津來相會,不過當時他們認為還不到改朝換代的時候,從那時以後,才將夏桀放逐,將殷紂王殺死。秦國是自襄公時開始興起,在文公、秦穆公時顯現出了強大的實力,到了獻公、孝公以後,開始逐步侵佔六國的領土,經歷了一百多年,到了秦始皇的時候,才兼并了六國。要像虞、夏、湯、武那樣施行德治,像秦那樣使用武力,才能取得成功,一統天下竟是如此艱難!

秦始皇稱帝以後,出於擔心之所以過去戰事不斷是因為有諸侯的緣故,因此,連一尺土地都沒有封給功臣和宗室,而且還將名城毀壞,將刀箭銷毀,將各地的豪強惡霸剷除,想要維持萬世的安定。然而帝王的功業是興起於民間的,天下的英雄豪傑都聯合起來討伐殘暴的秦朝,其氣勢超過了三代的氣勢,從前秦朝布的禁令,恰好可以用來資助賢能的人來排除創業時的艱難。因此,憤圖強、有所作為而成為天下之英雄的人,怎麼能因為沒有封地就不能成為帝王呢?這就是上天要將帝位傳給所謂的大聖人吧!這難道不是上天的旨意嗎,這難道不是嗎?如果不是大聖人,又有誰能夠在這亂世之中承受天命而建立起帝業呢!

太史公閱讀《秦記》時,讀到犬戎打敗幽王,周朝將都城東遷到洛邑,秦襄公是秦國列為諸侯的第一代君主,他建西畤以祭祀白帝,自此僭越的跡象就開始出現了。《禮記》上說:「天子祭祀天地,而諸侯祭祀的是其領地內的名山大川。」那時秦國風俗還混雜著戎、翟等少數民族的風俗,以暴戾為要的手段,把仁義放在次要的位置,秦國論地位算是藩臣,但卻陳列著天子的郊祭,君子都為此而感到恐慌。到了文公時,越過隴地,將夷狄驅除,尊奉陳寶為神物,在岐、雍兩地之間經營,而到了秦穆公執掌政事的時候,秦國東方的邊境已經到達黃河附近,已經與齊桓公、晉文公等中原諸侯的地位並駕齊驅了。自此後,陪臣開始執掌國政,大夫世世代代享受俸祿,而六卿也獨攬了晉國的政權,各地征伐並會盟諸侯,其威望逐漸超過了其他諸侯。到了田常殺掉齊簡公而自立為齊相國時,諸侯們也遲延著不去討伐他,海內外都爭著打仗了。最終三國分掉了晉國,田和也滅掉了齊國而自己霸佔了齊國,從這時起,六國開始強盛。各諸侯國專門以增強自己的兵力和兼并敵國為營生,無處不用陰謀詭計,縱橫短長之說開始興起。謊稱奉行王命的人蜂擁而起,天下人對所立的盟約都不講信用,儘管各國都設有人質,剖析符契,但也不能起到約束的作用。秦國最初只是一個偏僻弱小的國家,中原的諸侯國都排斥它,將它與戎、翟之族視為同類,到了獻公以後,秦國卻在諸侯中崛起。論及秦國最講道義的行為,也還是不如魯、衛最暴戾的行為更合乎仁義,估量著秦國的兵力是比不上三晉強大的,然而最終秦國還是兼并了天下,這未必是因為秦國藉助著地勢險固之便利的緣故,好像是由於上天在幫助它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史記觀止(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史記觀止(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0.史記觀止本紀(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