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空闊海天

第253章:空闊海天

在走向天空的過程中,間戰期自然是1個十分關鍵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曾經的航母先行者,皇家海軍低迷不振,消極怠日,而本不重視航母的美國海軍,卻在20年代末認識到了航母的價值,並積極前進。

國防軍自然也不例外,而且,不僅僅是發展航母,還在探索新的攻擊方式和攻防體系。

現階段航母的主要進攻手段是魚雷武器,1916年,德國研發的航空魚雷在奧匈帝國襲擊威尼斯的大戰中得到了檢驗,在當時,這東西存在著投擲困難、射程短、精度低、故障率較高等問題,但在後續的戰爭中,英國和德國都對這種武器進行了研究。

1916年初,義大利向英國移交了十7枚未爆炸的魚雷,隨後,在1戰後期,英國已經推陳出新,研製出了新的航空魚雷,可靠性和投放能力都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戰爭結束后,中國在英國考察了航空魚雷的發展,並獲得了德國的1些實驗數據,著手研製新型的魚雷。

從1920年開始,新1代的魚雷進入了研發中,新型的600公斤級別的航空魚雷在1925年中旬完成了原型魚雷的設計,新型魚雷被命名為25式航空魚雷,直徑38cm,全重665公斤,戰鬥部裝葯127公斤,採用高壓空氣煤油驅動,42節下射程1500米,36節下3000米。

花費如此多的時間,海軍除了對魚雷制型進行了細緻研究,還研發了新型的炸藥,常規使用的是由梯恩梯、硝酸銨、鋁粉、石蠟、松香以及柴油以5.5:3.3:0.6:0.1:0.1:0.4比例配製,這型炸藥被稱為25式乙型炸藥,擁有較好的耐濕性和抗潮性,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屬1種相當先進的炸藥,在未來的多年裡都是海軍魚雷裝葯的頂樑柱。

當然,除了24式炸藥,國防軍還研究了黑索金的運用,試圖將其加入魚雷中,以增強魚雷的威力,但由於成本和技術問題,這型魚雷並沒有後續,但黑索金這種對於中國來說原材料幾乎不受限的炸藥還是得到了重視。

整體來說,這型魚雷的性能不錯,拋開實戰分析,其問題主要是殼體和結構都較為脆弱,主要是為了減重,便于飛機攜帶,客觀上來說,這給飛機在投放航空魚雷時的飛行速度、高度和姿態等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不過,在實際使用中,對於雙翼機而言,這其實不算什麼問題,雙翼機本身就飛不快,且擁有很好的低速性能,只要飛行員訓練合格,在投遞時並不用擔心上述問題。

同樣的,針對這些又慢又大的魚雷機,防空火力也有所提升,國防軍在1923年前後開始研發130mm高炮,以取得足夠大的殺傷力。

不過,高平兩用炮的研發並不順利,長倍徑的大口徑火炮的射角受限,國防軍最終只研發了30倍徑130mm高射炮,不過,由於炮座設計不足,130mm炮笨重,海軍也同時保留了100mm高射炮。

而在中口徑防空火力上,國防軍覺得76mm高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乾脆也不用了,而是研發了4聯裝45倍徑40mm高射炮,搭配12.7mm高射機槍組成中近距離的密集火力網,而在1些艦艇上,還會用20mm機炮替換。

而這1套防空體系也在新軍艦設計上得到了運用,1924年中開始,國防軍開工或者說開始對壬戌案戰列艦進行了改造工作。

歷史上的條約期的航母可以大致分為兩種,1種是由廢棄的快速戰列艦改裝而成的航母,比如說當時世界上最大的4艘航母,列剋星敦級、赤城號和加賀號,這些航母船體巨大,都是用超大型高速主力艦改裝而來。

而另外1種則是從設計開始就作為專業航母來建造的,比如說約克城級航空母艦。

總體來說,用快速戰列艦或者戰巡改裝的航母噸位偏大,比如,列剋星敦的排水量達到了3萬6千噸,遠遠超過了條約的限制。

不過,這都是后話了,各國多多少少都會玩點花心思,尤其是美國,作為海權國,有著門羅主義的思想指導,還夾在中英之間,自然是感到不安全的。

而且,即便是原時空,美國也玩過不少花樣,比如在重巡上的動作,只不過日本太離譜了,把美國的風頭蓋過去了而已。

歷史上的赤城、加賀在紙面上有2萬7千噸,再加上瞞報的問題,實際噸位更高,但是實際戰鬥力卻並不比2萬噸的約克城高多少。

本位面的兩艘列剋星敦的總排水量超過了7萬噸,可以造出3艘約克城級航空母艦,但是前者的極限載機量在懸吊和系泊的情況下也只有8十架左右,戰鬥力明顯不如後者。

實際上美國海軍中也有1些人反對將這兩艘進度接近50%的戰艦改為航母,但奈何這些人人微言輕,並不能改變海軍大爺和國會老爺的決定。

畢竟這些戰艦再怎麼改都是從主力艦上改出來的,甚至保留了較厚的側弦裝甲,這些戰列艦的防護思想對這些航母的防禦性能提升有限,而對戰鬥力的影響卻不少。

而在有海軍條約限制的情況下,如何在有限的噸位中獲取最大的戰鬥力是各國海軍繞不開的問題,自然也要各顯神通了。

在同等噸位下,正規航母的戰鬥力肯定要遠高於用戰列艦改造的航母,這1點無可置疑。

而中國要做的手腳正在其中,壬戌案戰列艦是國防軍的高速戰列艦計劃,動工了,但又沒有完全動工,該艦上報的進度是20%,但實際上完全不是如此,該艦的實際進度基本等於建了個龍骨,其他部分都只是樣子貨,應付委員會的檢查而已。

1924年5月,國防軍開始對這艘「戰列艦」進行了改造,首先將那些已經上銹了的臨時鋼板拆除,在龍骨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即24型航母。

首先是戰艦噸位上,兩艦的標準排水量達到了33620公噸,滿載排水量則超過了4.2萬噸,占實際限額2.95萬長噸。

為什麼實際限額只有2.95萬長噸呢?

這就得問美國海軍嘍。

美國在改造列剋星敦級時,充分發揮了「鑽空子」的本事,列剋星敦和薩拉托加的進度都已經超過了40%了,對於載機量的限制非常大,因此美國海軍只好想辦法擴大1點噸位,緩解這個問題,但想要繼續佔用主力艦的份額肯定是不可能的了,於是,美國海軍就找到了文本漏洞,即允許主力艦額外增加上限為3000噸的防雷設施和防空甲板。

美國人認為,由主力艦改造而成的航空母艦也應該享受這個待遇,因此得到了3000噸的「額外加強噸位」,這部分是不計入本國航空母艦總噸位份額的。

對於這件事,中國......

那當然是舉雙手雙腳贊同啦,列剋星敦的上限已經擺在那裡了,但中國的方案可沒有這個說法,1條龍骨有啥上限,造就完了。

不過,這個時代,條約才剛剛簽,中美英3國又不像日本那樣「危機感爆棚」,自然也沒有上來就搞排水量的花樣,加點噸位也是合情合理,老實的有點讓人「心疼」。

至於超過2.7萬噸的上限,那自然也是援引改造主力艦的文本,雖然英國和美國很想阻撓中國這麼干,理由是中國的戰列艦進度太低,但毫無疑問被懟了回去。

在設計上,自然是沒有走多層甲班的彎路,而且採用了封閉式艦艏,木製的全通式飛行甲板長267米,島式艦橋與巨大而扁平的單個煙囪設在右舷,為1體化設計。

艦上1共有兩個機庫,包括1個主要機庫和1個輔助機庫,由於此時的艦載機還比較小,機庫最大容量可以達到110架飛機,擁有兩座升降機,還有1座起重機,用於吊放水飛偵察機。

起降上,為了便於這些飛機的起降,在飛行甲板前段裝有兩部彈射器,並設有包括十道攔阻索在內的助降設施。

同時,借鑒了他國設計,且出於技術驗證想法,為了實現飛機從艦艏方向降落,該艦也嘗試在飛行甲板的前部安裝了6道攔阻索,但後來發現用途不大。

該艦的動力系統應該算是最令人頭疼的問題,為了使這艘航母獲得高航速,海軍在裡面塞了20台燃油專燒鍋爐和4座蒸汽輪機,4軸4槳驅動,超過12萬匹馬力的澎湃動力將這艘戰艦推到30節的高速。

至於防護方面,也就是巡洋艦水平,不過在水上防護方面下了不少的功夫。

艦載武器上,國防軍肯定是沒有美國人那麼瘋狂,直接給太太上了8門mark9型203毫米口徑l/55火炮,24型航母的對海攻擊手段基本沒有,這玩意兒要打海上炮戰就純靶子,上大口徑主炮沒啥意思。

說完全不能對海倒也不對,畢竟130mm炮和100mm高射炮的對海性能只是拉跨,不是沒有,在近程還是有點用的,只不過從戰場情況來看,也屬於是雞肋了。

這個確實是1個弱點,可大可小,最好的解決方案自然是繼續攻克高平兩用炮的難關。

因此,防空武器包括6座雙聯裝130mm高射炮,位於艦體兩側,6座單裝100mm高射炮,8座4聯裝40mm高射炮以及12座雙聯裝12.7mm高射機槍也分佈於艦體兩側的炮位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家祖左宗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家祖左宗棠
上一章下一章

第253章:空闊海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