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三十四章.長城外的較量,決戰大漠(1)

26.第三十四章.長城外的較量,決戰大漠(1)

歷史上蒙古民族是由兩個基本部分組成的,古代兩分為「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斡亦剌惕、不里牙惕),到後來分為東部蒙古(中央蒙古)和西部蒙古(以衛拉特為主)。***

西蒙古,在各個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稱謂,元朝稱翰亦剌惕,明代稱瓦剌,清代稱衛拉特,也稱厄魯特、額魯特或西蒙古、漠西蒙古。國外則稱其為卡爾梅克。

明末清初時期,衛拉特蒙古又分為和碩特、準噶爾(綽羅斯、厄魯特)、土爾扈特、杜爾伯特四部,其中以準噶爾部勢力最強。四部牧地大致為:準噶爾部游牧在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及伊犁河流域一帶;杜爾伯特部游牧在額爾齊斯河兩岸;和碩特部游牧在烏魯木齊一帶;土爾扈特部游牧在塔爾巴合台(現塔城)及其以北一帶。1630年代,準噶爾部勢力崛起,取代了和碩特部成為四衛拉特聯盟的盟主。由於蒙古各部間矛盾很深,相互仇殺,土爾扈特部眾,聯合杜爾部特的一部分,越過哈薩克草原,遠遷到伏爾加河下游,有少部分和碩特部也隨之遷徙,又在乾隆時期返回。剩餘的杜爾部特部牧附於準噶爾部了,杜爾伯特部中的一支輝特部佔領了杜爾伯特部的牧地雅爾(現塔城)。和碩特部在顧實汗的率領下也離開了烏魯木齊游牧地向東南遷徙到了青海一帶,並興兵入藏,佔據了青藏高原。

早在1634年,準噶爾部的領哈喇忽剌去世,其子巴圖爾繼承他的事業,不斷擴張,並在1638年在博克塞里(現博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建立汗廷,1640年,制定《衛拉特法典》,正式建準噶爾部,巴圖爾被稱為巴圖爾琿台吉,1643年,他曾率2000軍隊駐紮在亞梅什湖,打擊俄羅斯的「探險隊」,並圍困塔拉城堡,威脅到原西伯利亞汗國都秋明城的安全,這時在西伯利亞力量還較為薄弱的俄國,只得暫時停下腳步,開放秋明城作為對準噶爾的貿易站。

巴圖爾琿台吉建立的準噶爾部,西面,是衛拉特人的宿敵哈薩克汗國,此時正是驍勇的葉斯穆汗統治時期;西北,俄羅斯帝國滅亡了西伯利亞汗國后穩步推進,已經將勢力擴展到亞梅什湖地區,原本臣服於準噶爾的吉爾吉斯人開始向俄國納貢。

東面,喀爾喀三部汗王不再有西進的意思,但清帝國的版圖統一戰爭已拉開,北元蒙古末代可汗林丹汗敗死於皇太極手下,漠南蒙古全境被納入后金帝國版圖,皇太極在1636年接受了「博格達·徹辰汗」尊號,並改國號為「清」,即皇帝位。而之後的1644年,清軍入關打敗李自成,同年,多爾袞迎順治帝入關,定都北京。

1648年,巴圖爾琿台吉授命喇嘛咱雅班第達將過去的蒙文改造而制定成「托沁」文字,作為準噶爾部的統一文字。1652年,巴圖爾琿台吉起傾國之兵遠征哈薩克汗國,哈薩克人大敗。從此,哈薩克人「在所有事上都仰望著巴圖爾琿台吉,並服從他」,並成為準噶爾部的藩屬。此時的準噶爾部已控制北及額爾齊斯河流域和鄂畢河中游,西至巴爾喀什湖以東,南至天山北路的廣大區域。

1653年,巴圖爾琿台吉去世,其第五子僧格繼汗位,但其眾兄弟不服,起兵反叛,因為內亂,一些原本臣服的部落紛紛脫離控制,而俄羅斯帝國也重新開啟了南下的腳步,將準噶爾部的貢民吉爾吉斯人扣留在托木斯克。僧格多次派使者交涉,始終得不到回復。僧格忍無可忍,1667年5月派出4000軍隊包圍了俄國在準噶爾邊境的卡拉斯諾亞爾斯克城,洗劫了城郊,殺死並俘虜大量俄國士兵。至十七世紀六十年代,僧格才平定了叛亂,1671年,他被自己的兩個哥哥車臣和卓特巴巴圖爾暗殺,僧格的三個兒子都年紀幼小,汗位難以得到延續,在準噶爾部將要陷入分裂時,正在西藏當喇嘛的僧格的同母弟弟噶爾丹徵得其老師五世**喇嘛的同意還俗。

1670年,26歲的噶爾丹用極快速度趕回準噶爾部,聲稱奉**喇嘛之命,為兄報仇。在已移居青海的和碩特領鄂齊爾圖車臣汗的援助下,聚集了千餘騎兵,擒殺了自己的兄長車臣,並將另一個兄長卓特巴巴圖爾趕至青海。繼位后,噶爾丹迎娶了兄長僧格的妻子阿奴,她是和碩特領鄂齊爾圖車臣汗的孫女,由於噶爾丹的即位是建立在和碩特部的幫助之上,汗國實際上有一半的領土在其岳祖父鄂齊爾圖車臣汗的控制之下。和碩特部原為衛拉特蒙古四部之,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1678年,噶爾丹經過多年戰爭,出兵攻滅和碩特部,殺自己的岳祖父鄂齊爾圖車臣汗,滅和碩特之後,自稱為「博碩克圖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6.第三十四章.長城外的較量,決戰大漠(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