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五章.「苦寒」之地,俄羅斯故事(3)

13.第五章.「苦寒」之地,俄羅斯故事(3)

??

嚴酷的季節轉換,遠方的幾條河流,降雨多少和土壤肥瘦,決定了普通農民的生活方式。游牧民族征服者來了又去,對於俄羅斯人來說,不過是一成不變的冷酷海面上某種物體的無意識遊盪而已。

????平坦空曠的俄羅斯大地,從歐洲一直延伸到遠東,幾乎沒有自然邊界。分散定居的生活方式造成了長期的無政府狀態,每一個族群都永遠地缺乏安全感。在森林深處防備著草原上潛伏的敵人時,俄羅斯人對於泛靈論和宗教的渴求相互融合,形成了他們的精神避難所。

???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曾提到,與中國相比,俄羅斯更多地和歐洲歷史相聯繫,這個傳統來自於古希臘和羅馬。而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有數千年的東方智慧、孔子的道德哲學、天才的詩詞和繪畫大師的藝術成就。俄羅斯人的特點是喜歡通過快速而激烈的方式解決許多迫在眉睫的問題,如果想做什麼就一定要立即做好;中國人則相反,其固有的特點是,從容不迫地達到預定的目標。

20世紀初的俄羅斯神學家尼古拉·別爾嘉耶夫(nicolasberdyaev)指出,布爾什維克強調總體性,因此俄羅斯**實際上是另一種形式的俄羅斯宗教,是東正教的世俗化替代品。正如比林頓的書名所顯示的那樣,它的圖標本身就是一種生動的提醒,喚醒那些受難的先驅者對於東正教的信仰,並體會到其帶來的庇護和更高的目標;而斧頭是「用於徵服森林的,象徵著實現大俄羅斯基本目標不可缺少的手段」。無論是俄羅斯宗教還是**,都讓人回想起森林深處、草原邊緣那種深重的不安全感,因此頓生征服之欲--因為俄羅斯土地平坦,並與亞洲和大中東整體相接,本身就容易被征服。其他帝國曆經崛起、擴張、崩潰直至銷聲匿跡,再也無人提起,而俄羅斯帝國擴張、崩潰、恢復,又幾度東山再起。地理和歷史表明,永遠不能低估俄羅斯。

縱觀俄羅斯的歷史,俄羅斯有著顛覆一切的傳統。赫魯曉夫之於斯大林,勃列日涅夫之於赫魯曉夫;葉利欽之於戈爾巴喬夫等。所以在有著俄羅斯這個傳統之下的國度,將來生什麼都是不可預知的。俄羅斯正在運用手中的能源籌碼影響歐亞的地緣政治格局,但曾經的加盟共和國並不安心受其擺布。一度被貶低的地緣政治隨著蘇聯的解體逐漸恢復過來,但在亞洲與歐洲的天平上,俄羅斯似乎總是搖擺不定。包括俄羅斯學者在內,許多學者都這樣認為,介於歐亞之間的俄羅斯也是個「難解之謎」,它是個很獨特的國度,像風一般忽左忽右,其國是一個較難認識的現象,不可用衡量、研究其他國家的一般標準和尺度來來對待它。它的背後隱憂重重,「突變」、「多重性內在」,也是俄羅族民族性格之一,起起伏伏,強盛與羸弱集於一身。常常在災難之後變得強大,又在極強中迅速衰弱,在衰弱之後,它會蟄伏起來,再次探尋一條崛起的道路。這一歷程到今天都沒有結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3.第五章.「苦寒」之地,俄羅斯故事(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