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四十一章.中心與邊緣,中國未來地緣格局(11)

31.第四十一章.中心與邊緣,中國未來地緣格局(11)

[9]河中地區:中亞的兩河流域,位於鹹海的兩條支流阿姆河和錫爾河(中國古代稱為烏滸河和葯殺水)之間。包括了今天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土庫曼,哈薩克等部分地區。牧草豐盛,是游牧民族休養生息的家園。河中指中亞錫爾河和阿姆河流域以及澤拉夫尚河流域,包括今烏茲別克全境和哈薩克西南部。河中為古代歐亞陸路主商道絲綢之路重要通道;自波斯帝國時期開始,該地區先後被希臘、突厥、唐朝、阿拉伯帝國、薩曼王朝、喀喇汗王朝、西遼、察合台汗國、帖木兒帝國等統治。

[10]撒馬爾罕:阿姆河上游的歷史名城,突厥人歷史上建造的最偉大的城市,盛極一時的花喇子模哈拉汗王朝的中心,被成吉思汗野蠻毀滅。撒馬爾罕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前5世紀,善於經商的粟特人把撒馬爾罕建造成一座美輪美奐的都城。前3世紀,當馬其頓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攻佔該城時不禁讚歎:「我所聽說到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只是撒馬爾罕要比我想象中更為壯觀。」作為絲綢之路上重要的樞紐城市,撒馬爾罕連接著波斯帝國、印度和中國這三大帝國,由此飽受戰火。1219年,撒馬爾罕是花剌子模帝國的新都和文化中心,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攻陷之後,遭受了滅頂之災。現在城內的大多數建築,則是由後來的帖木兒大帝敕令修建。隨著帖木兒帝國的興起,他的大軍橫掃波斯、印度、高加索、亞塞拜然和蒙古。帖木兒誓要讓撒馬爾罕成為亞洲之都,因此他把從亞洲各地劫掠來的珍寶堆積在撒馬爾罕,把每個城市的最精巧的工匠帶到撒馬爾罕,在城裡修建起最輝煌的宮殿和清真寺。1868年被沙俄吞併,1924-1930年曾為烏茲別克行政中心。

[11]哈薩克汗國:(1470-1847年)哈薩克汗國是由朮赤系的蘇丹克烈汗與賈尼別克汗1470年創立。又可叫巴蘭杜黑汗國,因為是在克烈之子巴蘭杜黑時代正式稱汗。該汗國曾佔有極大領土,他們居住地區名為欽察草原,分大玉茲(哈薩克汗國(大,中,小三玉茲)突厥語一百,阿拉伯語方面)、中玉茲、小玉茲。又稱大帳、中帳、小帳。中帳在現在哈薩克中部高地,小帳在烏拉爾河至裏海,大帳在巴爾喀什湖至突厥斯坦。小帳也吸收不少諾蓋人。東至額爾齊斯河、北至伊施姆河、圖爾蓋州、鄂木斯克,西至裏海,南及楚河。巴蘭杜黑汗時代軍力50000人,哈斯木汗時代人口百多萬,兵力30萬。在1723年,準噶爾人大舉入侵,哈薩克歷史稱此五年為大災難年代。18世紀,俄羅斯人在西伯利亞南下,先并吞小玉茲。18世紀50年代,清朝平定準噶爾部,解除哈薩克人來自準噶爾的威脅。哈薩克大、中玉茲先後歸順清延,並獻馬進表,表示「永為中國臣僕」。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小玉茲也派了一個代表團前往北京表示歸順。部分哈薩克牧民在平定準嘎爾後,陸續遷到伊犁、塔城、阿勒泰、博爾塔拉等地放牧。在1818年,并吞中玉茲。1822年大玉茲併入俄國,歸草原總督區管理,哈薩克汗國1847年正式亡國。

[12]土爾扈特部:土爾扈特部原為西蒙古(衛拉特)四部之一,游牧於雅爾(在今新疆塔城以西哈薩克境內)。其部源出歷史上的克烈惕(克列特)部,其早期歷史可上溯到**世紀的九姓韃靼,土爾扈特部始稱為翁罕,亦稱王罕。據波斯歷史學家拉施特《史集》記載,翁罕所率的是克列特部落。十七世紀初,西蒙古的準噶爾部勢力日益強大,土爾扈特部長和鄂爾勒克在1628年率部眾西走,經過兩年余,來到了當時人煙稀少的伏爾加河下游沿岸。當俄國政府擴大領土到伏爾加河沿岸后,開始壓迫當地的土爾扈特,沙俄強迫他們當兵打仗,強迫他們改信東正教,不許他們皈依佛門,還限制他們在那裡放牧。部眾就曾幾次想重返。

1712年土爾扈特汗阿玉奇遣使假道西伯利亞,到北京貢方物於清朝。1758年,清軍平定準噶爾,征服了準噶爾部統治下的各部族。原依附於準噶爾的土爾扈特台吉舍棱先逃到俄國,后投奔伏爾加河的土爾扈特部。舍棱說服土爾扈特汗渥巴錫,乘清軍佔領伊犁未久,率部東進搶佔伊犁。1771年1月16日,在領渥巴錫的率領下,成千上萬的土爾扈特婦女、兒童和老人,乘上了早已準備就緒的馬車、駱駝和雪橇,在躍馬橫刀的騎士們衛護下,一隊接著一隊,陸續出,離開了他們生活將近一個半世紀的地方。渥巴錫所屬各部越過俄羅斯邊界,俄**隊追之不及。不久,渥巴錫由巴爾喀什湖進入中國境內的哈薩克地界。伊犁將軍伊勒圖命令哈薩克人不準渥巴錫通過其地。渥巴錫轉道沙喇伯可,又遭到布魯特(柯爾克孜人)的進攻,不得已北上戈壁,「人皆取馬牛之血而飲,瘟疫大作」。此時渥巴錫得知清軍已嚴加防備,且己方人畜死亡過半,無力攻佔伊犁,於是在清軍常設卡倫以外徘徊。伊勒圖遣使存問其來意,渥巴錫與眾台吉、喇嘛商議數日後,不得已率所部七萬餘人歸降,前來歸附,並獻上其祖所受明代永樂八年漢文篆書敕封玉印。舍棱也被迫一同歸順。伊勒圖報聞朝廷后,乾隆皇帝命駐烏什的總理回疆事務參贊大臣舒赫德前往伊犁安撫土爾扈特。朝廷撥白銀二十萬兩及糧草、牛羊、棉布等賑濟土爾扈特部眾。1771年9月,渥巴錫赴熱河覲見乾隆皇帝,被封為「舊土爾扈特卓哩克圖汗」。乾隆皇帝稱讚其「誠心歸順,甚屬可嘉」,並「賜予封爵,以示渥澤」;同時在御制詩中表明了處理土爾扈特問題的態度:「弗受將為盜,俾安皆我民」。於是清廷分土爾扈特為新舊二部。渥巴錫所領土爾扈特為舊土爾扈特部,賜盟號「烏訥恩素珠克圖盟」,被安置於新疆喀喇沙爾、庫爾喀喇烏蘇與塔爾巴哈台一帶,分別由喀喇沙爾辦事大臣、烏魯木齊都統與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管轄,並統屬於伊犁將軍。1775年,分舊土爾扈特為南、北、東、西四路,共十旗,又稱「烏訥恩素珠克圖四路盟」。土爾扈特人在俄國稱為卡爾梅克人,1771年1月16日,土爾扈特部落的人回歸祖國時,由於伏爾加河一直沒有封凍,無法把回歸的消息及時傳給西岸的卡爾梅克人,這些卡爾梅克人也在醞釀回歸,準備冬季到來舉事。1771年10月19日,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趕緊下令取消土爾扈特汗國,成立了卡爾梅克管理處,由阿斯特拉罕省務廳直轄管理,省長作為最高監督,選派了一大批俄國警官去卡爾梅克部維持治安。「當時在西岸沒有東歸祖國的卡爾梅克人」有4700帳,其中有杜爾伯特部落10000多人,土爾扈特部落8000多人,和碩特部落3000多人。為了防止他們東歸,沙皇軍隊一直包圍了他們十幾年,不准他們離開伏爾加河沿岸。自1771年至1775年有2000多人小規模的、分散的,巧妙利用游牧的方式回到祖國,清朝政府都很好地給予了安置。1775年以後,俄國政府對留居的人嚴禁四處游牧,使這批人至今留居俄國。蘇聯政府在1958年重新建立了卡爾梅克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據1978年統計,卡爾梅克人達174000人,」其中土爾扈特人65000人。他們的後裔講蒙語,使用中國的蒙文托忒文,少數人信仰東正教,大部分人信仰藏傳佛教,有自己的喇嘛廟。生活在國外的土爾扈特人,大部分聚居在俄國境內,少部分聚居在美國、法國、蒙古、瑞典等國家,零星居住在西歐、中亞、西亞、東南亞的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1.第四十一章.中心與邊緣,中國未來地緣格局(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