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四十一章.中心與邊緣,中國未來地緣格局(14)

34.第四十一章.中心與邊緣,中國未來地緣格局(14)

解憂公主還派侍者馮嫽,持漢朝符節,代表公主遍至天山南北,賞賜各城郭之國。各國敬重信任馮嫽,尊稱之為馮夫人,馮嫽是烏孫右大將之妻。當烏孫故肥王之子烏就屠自立為昆彌時,馮夫人說降烏就屠。漢宣帝專門召見馮夫人,並派謁者竺次為正使,期門甘延壽為副使,送返烏孫。馮夫人「錦車侍節」,召喚烏就屠到烏孫府赤谷城,聽候長羅侯常惠的安排。前51年(漢甘露三年),馮嫽隨年近七十的解憂公主回長安。又因新繼位為烏孫大昆彌的公主之孫星靡年少,請求再去烏孫輔佐星靡。漢帝允之,派兵100人護送前往。馮嫽是解憂公主非常得力的助手,身為一弱女子,遠行數千里,代表漢朝和公主,團結了烏孫和西域城郭諸國,在歷史上傳為千古佳話。

烏孫國自狂王以後,漢立解憂公主長子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均賜以漢朝的印綬。常惠將三校屯田赤谷,劃分烏孫的人民和地界,大昆彌領6萬多戶,小昆彌轄4萬餘戶。烏孫的大吏、大祿、大監等高級官員亦均佩漢朝的金印紫綬。

由上可知,有關烏孫的軍國大事,都由西漢中央王朝直接過問、決策和處理。同時,西域都護也對烏孫進行督察和協助。都護段會宗曾助烏孫招回逃亡的群眾,穩定他們的思想和生活,小昆彌拊離被弟日貳殺死。漢立拊離子為小昆彌。烏孫貴人姑莫匿等將逃亡的日貳刺死。為此,都護廉褒賞賜姑莫匿等每人金2o斤、繒300匹。後來,小昆彌末振將之弟卑爰疐北附康居,企圖兼并大、小兩昆彌。因此,兩昆彌更加親近並依賴漢西域都護。1—5年(漢元始)中,卑爰疐降漢,被封為歸義侯。而卑爰疐又侵凌大、小昆彌。都護孫建為了保護兩昆彌,將卑爰疐殺死。

烏孫是游牧民族。「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飲食、衣服和住房都使用畜牧業產品製作。國內盛產馬匹,富人有馬多達四五千匹。烏孫出好馬。漢武帝初得烏孫馬,稱之為「天馬」。後來得大宛汗血馬,更為健壯,就改稱烏孫馬為「西極」馬。隨著漢公主及其大批侍從、漢使臣和眾多屯田將士進入烏孫,烏孫使者、貴族及眾多隨從人員前往長安,雙方迅速開展了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從而,促進了烏孫農業和手工業的初步展。考古資料表明,在前1世紀及以後的烏孫墓葬中,現了碾穀子的石碾、磨盤和青銅鐮刀等農具,以及穀物等。從前1世紀以後的墓葬中現許多反映定居生活特徵的平底陶罐,以及更多的金屬陪葬品和鐵鍋等鐵器。在新疆昭蘇具的一座烏孫墓的封土中,出土了一件3公斤重的鐵鏵。在漢朝西域都護和駐在烏孫的漢公主等大批漢人的影響下,隨著本民族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展,烏孫社會開始了封建化的進程。

後漢時,烏孫仍歸附於漢朝。74年(漢永平十七年),戊己校尉耿恭移檄烏孫。大昆彌等非常高興,即遣使獻名馬,又送質子入侍於漢。83年(漢建初八年),漢章帝遣衛候李邑為使者,賜給大小昆彌及其下屬錦帛。三國時,《魏略·西戎傳》載:絲綢之路的北新道西行至烏貪國(即《漢書》中的烏貪訾離),「轉西北則烏孫、康居,本國無增損也」。當時,烏孫無變化,仍維持原狀。南北朝時,烏孫因遭柔然侵襲,已西遷入蔥嶺山中。437年(北魏太延三年),北魏招撫西域各國的使臣散騎侍郎董琬等「北行至烏孫國,其王得朝廷所賜,拜受甚悅」。烏孫王還向董琬介紹破洛那(位於今中亞費爾干納盆地)和者舌(今中亞塔什干)兩國的況,並派嚮導和翻譯陪同北魏使者前往。當董琬等東返時,烏孫又遣使者同至北魏朝貢。此後,烏孫多次向北魏遣使朝貢。在《遼史·太宗紀》中,有938年(會同元年)八月「庚子,吐谷渾、烏孫、靺鞨皆來貢」的記載。《遼史·百官志》「北面屬國官」中有「烏孫國王府」。疑遼下屬的烏孫國王府,實際上並不存在,很可能是因烏孫人曾「來貢」而虛設的。古代烏孫人即今哈薩克族的主要族源之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4.第四十一章.中心與邊緣,中國未來地緣格局(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