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十三章.亂世霸業,征服「四海」(1)

12.第十三章.亂世霸業,征服「四海」(1)

1619年,萬曆四十七年,第一位來自俄羅斯的使臣一路風塵來到北京。他們沒有攜帶任何貢品,明朝萬曆皇帝允許通商。這是中國歷史記載的第一次與俄羅斯官方的接觸。

俄國和中國兩國的關係和交往從這時開始,俄羅斯以伊凡·佩特林為正使,安德烈·馬多夫為副使,使團考察隊由俄國西西伯利亞重鎮托木斯克軍政長官指揮組成。約有12人。他們於5月9日從托木斯克動身,同年9月到達北京。

俄羅斯與中國的真正關係即緣起於俄國自17世紀以來的三百多年間的向遠東擴張。它的特點是由西向南繼而向東擴張,其所受到的阻力依次遞減。向遠東擴張面臨的阻力是最小的,因而其速度也最快。由於西伯利亞地區不宜於農耕的自然條件使這一地區空曠人稀,北冰洋的不利於人生存的高寒條件,又使俄羅斯避免了其他國家——如法國、中國、美國等都不得不面對的南北夾擊的安全壓力;已進入工業文明的俄羅斯人的擴張在遠東獲得了遠比歐洲英法擴張更為廣闊的陸地空間:使俄羅斯在不到二百年的時間內成為了世界上陸地版圖最大的國家。

中世紀莫斯科大公國解體后的時期號稱「亂世」。但俄羅斯並沒有結束,短短几年後的1613年,經過一番對皇位的爭奪,1613年,各界一致推舉俄羅斯貴族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為沙皇。羅曼諾夫王朝(1613-1917年)奠定了現代俄羅斯的基礎,在羅曼諾夫王朝300年的統治中,俄羅斯征服了波蘭和立陶宛,摧毀了瑞典,打垮了拿破崙的法國,奪回了烏克蘭,並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那裡成功搶到了克里米亞和巴爾幹,同時正式實現了對高加索、中亞和西伯利亞的擴張,邊境直接推到中國和太平洋。

沙皇米哈伊爾·羅曼諾夫死後,他的兒子阿列克塞即位為沙皇,1676年,阿列克賽病死,其長子費多爾即位,但六年後也病死了。經過一番腥風血雨的爭鬥,1682年,阿列克賽的另兩個兒子同時為第一沙皇和第二沙皇,就是伊萬五世和彼得一世。

1689年,彼得一世奪得政權,從此開始了雷厲風行的改革。由於深受拜占庭和蒙古影響,俄國充滿了宗教氣氛和東方特點,是一個愚昧落後的國家,大大落後於當時的先進文化。彼得一世的改革,一舉使俄國告別落後,開始步入歐洲強國之林。1721年,彼得一世被尊稱為彼得大帝,俄國正式稱為俄羅斯帝國。

在彼得一世接任之前,俄國雖然已經是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國。但這個大國是一個封閉的國家。俄國基本上是一個內陸國。周邊的北冰洋和太平洋,因為常年嚴寒和荒無人煙,不適合航海;而通往波羅的海的道路上有瑞典阻擋,通往黑海的道路上有土耳其阻擋。這兩個國家隔斷了俄國與歐洲的直接聯繫。在歐洲眼中俄羅斯是一片蠻荒、落後、野蠻,在歐洲舞台沒有一個相襯的位置,俄國的聲音甚至可以忽略不計。除了廣袤的國土,俄國在各方面遠遠落後於當時的西歐國家。此時,幾乎控制了全球貿易的荷蘭已經輝煌了近百年;通過海外貿易和掠奪積累了大量財富,並佔有廣闊市場的英國,正在孕育工業革命;法國在路易十四的強權領導下,已展為17世紀中葉的歐陸強。而當時俄國的經濟完全依賴於農業,全國只有幾十個手工工場,商業幾乎全部把持在外國人手中。教育由東正教會壟斷,普通民眾知識貧乏。即使在都莫斯科,100個人中間識字的也不超過3個。俄羅斯和西歐的差距,激了彼得一世向歐洲學習的願望,從這一點看,俄國看來在某些方面同日本相似。

彼得大帝時期,俄羅斯雖然致力於全方位擴張,在骨子裡仍然是一個認同歐洲文化的歐亞國家,俄羅斯仍想方設法成為歐洲國家。

在這個時期,向西歐達國家學習熱潮使俄國成為一個公認的傳統上的歐洲國家。俄國的國力有了很大增強,通過不斷擴張疆域比一個世紀前增大了6倍,擴張的野心在不斷膨脹,彼得大帝時代就有了做「四海的大帝」的夢想。18世紀初俄國已經擁有了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沿岸的一些地區,還有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南下印度洋。而南下印度洋就要通過中亞地區,然後經阿富汗到達印度西海岸。這樣遠征中亞就成了沙皇俄國的國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2.第十三章.亂世霸業,征服「四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