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十四章.滑膛槍與大炮,俄羅斯擴張路線(1)

15.第十四章.滑膛槍與大炮,俄羅斯擴張路線(1)

杭愛山,漢朝時期稱為燕然山,位於蒙古高原的西北,現蒙古國中部,離雁門關約1800公里左右,是歷代中**隊可以深入漠北追擊游牧民族的極限。早在89年,漢朝將軍竇憲曾統率漢與南匈奴聯軍,徹底打敗了北匈奴,在杭愛山上勒銘紀念,而在杭愛山以北的西伯利亞大片土地,中國人稱為「極北」,那裡極其寒冷惡劣,被視為「苦寒之地」與「地獄」。中國作為農業文明國家,沃野千里,不會對種不出莊稼的不毛之地產生興趣。

與蒙古人擴張不同的是,蒙古人擴張的方向和區域是農業文明達且人口密集的地區,而俄羅斯人的向東擴張則地區基本是人煙稀少的地區,因此俄國人在這個東進的過程中也基本沒有遇到什麼阻力,並由此迅速完成了對這些地區的兼并。

從16世紀初到19世紀初,俄國人完成了位於東經90度的葉尼塞河至位於西經150度的阿拉斯加基奈半島的兼并。但在這一時期,俄羅斯人所擴張的版圖與支撐這個版圖的人口數量卻極不匹配:儘管在19世紀初,俄國沙皇將烏拉爾以東的共計劃1200萬平方公里的整個西伯利亞地區人口提升到了100萬,但與同期中國東北及蒙古地區人口達660多萬相比,其數量明顯不足。

巍峨的烏拉爾山脈,由北向南綿延,北起北冰洋喀拉海的拜達拉茨灣,南至哈薩克草原地帶,綿延2000多公里,介於東歐平原和西伯利亞平原之間,因此構成了歐洲和亞洲的天然分界。直到16世紀以前,中國沒有受到過來自任何歐洲國家的威脅。但當俄國越過烏拉爾山脈,接近中國北部邊疆時,這裡的平靜被打破了……

對古代和中世紀來說,馬上弓箭手們投射和飛馳的箭是一種不直接交鋒的武器,在當時是具有戰鬥力和摧毀敵人士氣的作用,幾乎與今天槍手們的子彈的作用一樣。

16世紀后,游牧民族這一優勢結束了。理由是後者用大炮來對付他們。於是,一夜之間,長期以來的位置顛倒過來了。伊凡雷帝用炮聲驅散了欽察汗國的最後一批繼承者;康熙皇帝用炮聲嚇倒了衛拉特蒙古人。大炮的隆隆聲標誌著一個世界歷史時期的結束。軍事優勢第一次、也將是永遠地變換了陣地,文明變得比野蠻強大。自從這些弓箭手們不再是世界征服者以來,僅僅才過了三個世紀。

美國學者蔡斯在《熱兵器在1700年以前的展史》一書里,提到熱兵器的展的動因,早期的槍炮最適合步兵作戰和攻克城堡之用,這些熱兵器用來對付草原和沙漠游牧民族的騎兵卻功效不大。15、16世紀的火繩槍在中國又稱「鳥銃」,需要差不多一分鐘時間才能射一子彈,但一個熟練的弓箭手卻能夠在一分鐘內能射5支6支箭。火繩槍沒有弓箭那麼準確,不能在雨天使用,也不能在馬背上裝填彈藥,因此英國人遲至16世紀後期還不能肯定火繩槍是否比長弓更優越。但火繩槍的長處是訓練一個火繩槍手只需要7天,而訓練一個弓箭手卻需要幾年時間,火繩槍也因此更適合缺乏操練的人用;另外,火繩槍還能夠射穿較厚的盔甲。

15世紀的大炮,無論是中國的還是西方的,都非常笨重、不可靠、欠準繩、極難搬運和移動,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裝上炮彈,因此只能用來轟擊固定的大型目標。在這段時期,大炮最適合的用途是摧毀敵人的城堡或轟擊被包圍的敵軍。另外,大炮也適合在戰船上使用,因為可以利用戰船來搬運大炮,以及藉助船身的移動來改變大炮的射擊方向。

早期的熱兵器在空曠遼闊的草原大漠上進行的戰爭中不容易揮作用。火繩槍不能在馬背上裝填彈藥,又欠準繩,因而對付游牧民族輕騎的作用有限;草原大漠沒有城池或堡壘,除非游牧民族的騎兵已被包圍,否則大炮無用武之地。

早期的槍炮較適合用做防衛性武器,來保護與游牧民族接壤的邊疆重鎮及要塞。但游牧民族的輕騎懂得繞過有重兵駐守、配備槍炮的據點來尋找邊境上的弱點,守軍很難及時把沉重的大炮運到受攻擊的地方來禦敵。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可能進行的六場戰爭4:不可能的戰爭(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5.第十四章.滑膛槍與大炮,俄羅斯擴張路線(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