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五經是天下人的五經
百萬錢而已,就當刮彩票了,這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傷筋動骨的數額。
況且,眼下沒有任何一個比陛下傳國玉璽蓋章的國債更穩妥的儲蓄手段。
之前五六年間,戰爭不斷,底層百姓依舊一無所有一貧如洗。
便是能一直躲開兵禍的達官貴人們,家庭財富也遭遇到了嚴重縮水。
現在天子親自出面推出一個保值產品,有朝廷賦稅為擔保,自然是非常值得嘗試的一件事情。
而且,兩年後若是家中有變故,這筆錢就是個保險。
若是家中日益興旺,有傳國玉璽蓋章的債券也是個能傳家的寶物,這是他們跟皇帝的一份情誼體現。
當然,如果是桓靈二帝,百姓們自然是不會信的。
可是如今是劉禪,這是個漢光武般的人物。
戰爭的勝利,乃至於一直對外擴張對外保持勝勢。
這種不斷的勝利帶來對穩定的信心,信心才是經濟繁榮的基礎。
感受到這股信心之後,朝廷的一些官員,尤其是戶部的一些人,變得大膽激進起來。
他們上書建議劉禪增發國債,此外還可以針對荊州軍事發賣戰爭債券,可以針對官員增設專門的官僚國債等等激進的經濟政策層出不窮。
但是劉禪一一拒絕了,他表示當下的結果已經足夠好了,不能得意忘形。
金融這種東西,劉禪並不是專業的,他擔心步子邁大容易出事,以至於弄巧成拙。
自己反正還年輕,將來有的是時間試驗逐步完善,不用急於一時。
當然,說回眼前,發行國債讓朝廷有了錢,各種事項便能提上日程了。
其中最受矚目的當屬一直沒有被確定時間的科舉大事,原本朝廷計劃是在十一月底開考。
然而由於人數超過預期,沒有經過縣、郡、州的層層篩選,有自信的士子紛紛湧入長安。
導致太學考院不得不在擴大一期工程,於是原本的計劃都不得不延遲。
但是,這件事在民間似乎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感,反而有不少士人表示希望延遲。
不知道這件事是不是跟劉禪要在新年年後進行改元的決定有關。
畢竟如果他們趕著年底完成了科舉,那他們就是章武五年的進士。
可如果等兩個月,他們就是某某元年的進士了,聽起來就不一樣,實際上也是相當的不一樣。
而且這背後有太多的考量,比如政治、心理乃至於史書記載等因素。
隨著劉禪廢察舉,立科舉的政治意圖越來越明顯,一些矛盾和衝突也湧現出來。
當然有人贊成,皇帝的號召力在此,同時當下朝廷重臣大都沒有完成世家的轉化。
他們暫時還沒有或者沒有完全融入士族察舉那一套玩法中去。
屁股決定腦袋,他們不會對皇帝的這項決定進行什麼激烈的反抗。
但是,深刻利益相關的群體就不一樣了,因此也有的人反對。
當然,他們只敢進行除了實質性反對行動以外的所有反對方式。
對於朝廷科舉進度,除了有些負面輿論外並沒有實質性影響。
天下大亂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舊有秩序,但是壟斷知識教育幾乎壟斷人才的世家豪族們。
通過對不同諸侯的投資,讓他們的家族獲得了比天下沒有亂的時候的更大利益。
幸運的是,老劉的草根天團起點太低,一直到請諸葛亮出山之前,麾下勢力並沒有什麼世家豪族的投資。
準確來說,根本沒有,五經十四家連個分支投資他的都沒有。
也就是拿下荊州之後,龐馬向習四大豪族才正式入股。
後面陸續有東州流寓士人、益州本土士人的加盟,但好在並沒有出現士族綁架政權的情況。
尤其是劉禪掌權之後,狠抓法律、軍隊,以及用振國商行進行利益分配。
大棒加大棗的政策下去,很大程度上將境內的世家豪強都給馴化了。
五經十四家法?劉禪對此甚是嗤之以鼻。
五經是天下人的五經,哪可以他們幾家的家法禁錮天下人思想?
朝廷必須站出來正本清源。
劉備承襲盧植,那漢朝廷的官方認證中,左傳便是春秋正經。
而弘農楊氏將他們的《歐陽尚書》進獻朝廷,作為天下第一個跳反的世家,劉禪也給予相當的回報。
以之確立為尚書的正統官方解讀。
至今為止,劉禪並沒有親口說出要廢除十四家的言語。
但是天下人也不是傻子,他們能從劉禪的行動上推測出一定的內情。
在以前的東漢,十四家法每條都是一條合理合法的上升渠道,是十四條通天大道。
隨著皇權衰落,準確來說隨著隨著東漢第二任皇帝漢明帝劉庄崩了之後,上升渠道便被十四家瓜分。
這是他們家族得以鼎盛繁榮,享受特權並傳承千秋萬代的重要根源。
是需要牢牢攥緊的,任何一代人失手都是愧對列祖列宗,愧對子孫後代的罪人。
當然,面對與皇權爭奪權益的時候,十四家是團結一致。
但是他們內部,其實也存在很強的競爭關係,這家學派要發展,那家學派難道不想?
而劉禪現在已經立了兩經的正統,其實已經是明顯的將一個重磅炸彈扔到了天下士人的面前。
而面對這個局面,他們有兩個選擇。
一是被內卷,二桃殺三士的去爭搶,像鬥犬一樣互相撕咬爭搶後面三個席位。
二是團結一致,堅決擁護十四家,逼皇帝讓步,承認各家學說。
那樣的話,就算皇帝掌握了十四分之二,也就是七分之一的上升渠道也改變不了大局。
一個政權,難道還能捨棄天下大部分的人才?
雖然你漢朝廷推行法治,擴大規模,招聘很多人學習《漢律疏議》,以此入仕的底層寒門也確實不少。
但它佔據的上升渠道本來就狹窄,法律有關的官吏職位能有多少。
都是些不能決定國家治理大政方針的固定導向職位。
儒門士子看來就是殘羹,他們要的指點江山。
而不是像暴秦的官員那樣成為一個無情的法律機器。
他們想要壟斷的,始終都是朝廷的那些核心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