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有好有壞

第470章 有好有壞

小丫鬟一路給兩人解釋,「有粗使婆子負責看門掃院子,又有專管花草的,還有廚房的人和專做女紅的,其餘就是各院伺候的丫鬟小廝。」

蓉寶真心實意的誇道:「徐縣令家真有錢。」

小丫鬟的嘴角翹了翹,「這還不算什麼,京城那邊才熱鬧呢,光是我們老夫人院里就有三十多個小丫鬟,還有小廚房、管庫房的嬤嬤等。少爺小姐院里的人少些,一等貼身丫鬟一個,二等丫鬟兩個,三等粗使四個,光是一個小院就有七個人。你算算,二十幾個少爺小姐,得要多少下人?」

蓉寶實在想象不出來這麼多人住在一塊的場面,「那房子得有多大,能住這麼多人。」

小丫鬟輕描淡寫說,「至少有十幾個衙門這麼大,我們老太太住的還是五進院子。」

最後這幾個字她還咬中了音,但一想到蓉寶嘉寶的年紀,又覺得自己這話說給聾子聽了。

別說是孩子,就是很多沒見過世面的大人都不一定懂。

京城貴人多,但上下尊卑森嚴,住左城還是右城,什麼規格的宅子,門口擺什麼石獅子都是看官位來,要是僭越了,烏紗帽難保。

徐家的宅子是跟先帝爺打天下時皇帝賞的,也就國公府能有這體面,世襲的爵位,只要不造反不叛國,至少能保百年榮光。

能在這樣的府上幹活,別說是小丫鬟,就是一個門子腰桿都是筆直的。

「你們是花溪縣的人嗎?」小丫鬟端了兩碟點心,又伸手給兩人倒茶。

蓉寶點頭應是,她看著金澄澄的茶湯,拒絕道:「姐姐,我不喝茶,會睡不著覺。」

「沒事,天色還早著呢,吃一杯不耽誤睡覺。」小丫鬟微彎著腰,好奇問,「你們怎麼認識我家大人的?」

對於這個問題,蓉寶有很多話要說,她第一回聽到徐縣令的名字是在賀縣令走的時候。

庄先生帶著學生來送行,城內百姓無一不歡呼雀躍,蓉寶站在人群里,也想快樂的高喊幾聲。

她們家去年交了不少代役錢,他爹說這筆銀子都被縣令貪了,蓉寶自然生氣。

錢要是用來修水利修路,蓉寶沒有任何意見,路是老百姓在走,水也是老百姓用來種地的,甚至衙門還要撥出一筆錢來買工具。

這本該是好事,但當官的太貪了,總想著剝削老百姓手裡的錢,有事沒事就招徭役。

賀縣令在位的三年,幾乎年年都有徭役,雖然修了不少水利,但也死了不少人,甚至還有些窮人家破人亡的。

要是蓉寶去幹活,她肯定恨死賀縣令了,但就算不去,她也不是很喜歡賀縣令治理縣城的手段。

這就是庄先生口中的急功近利,為了自己的政績,不管老百姓死活。

不過轉念一想,還不知新縣令什麼樣呢,萬一是個比賀縣令還壞的,那不就遭了嗎?

但其餘人顯然沒想到這一點,挑擔賣菜的老嫗歡喜說,「賀縣令走了,今年應該不會招徭役了。」

這事說不準,但有盼頭總比沒盼頭好。

只要新縣令不貪,不欺負老百姓,大傢伙就心滿意足了。

賀縣令昂首闊步的走在最前面,從人群中穿過,兩側的老百姓烏泱泱的下跪,等看到人一走遠,就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

「走了好,走了好啊!我家小子去年去幹活,落下了一身病,如今天一冷,就一手凍瘡,別說幹活了,就是拿筷子都拿不起。」

「我家男人也是,在外凍著了,回家病了一個多月,家底都要掏空了。」

「人能回來就是好事,我們村好幾個年紀大的,都是用破席子卷回來的。衙門就給了二兩銀子,頂什麼用,打副棺材都不夠。」

「你們村還有銀子呢,我們村裡連個銅板都看不到。」

「造孽啊,沒吃沒喝,錢都讓那些當官的給貪了。」

蓉寶擠到庄先生身邊,用氣音問,「先生,新縣令是個好官嗎?」

庄先生面色不動,但嘴唇微張,「這要你們自己用眼睛去看了,每個人看到的事情都不同,就像先生覺得賀縣令不算壞……」

蓉寶急道:「先生,賀縣令不是個好官。」

「雖做了錯事,但也不能抹掉他做的一些好事,自賀縣令在任,花溪縣新挖了十多條水利,流灌三十多個村子。」庄先生緩聲說,「水源滋潤旱地,農人不用大老遠的去山上挑水,也不用怕天熱的時候溪水斷流,蓉寶,你覺得這算好事嗎?」

蓉寶小聲說,「但死了很多人。」

「是啊!死了不少人,但總比一些貪官污吏要好。雖然先生這麼說是不對的,好似在為壞人辯解一樣。但各地縣令,能做到賀縣令這樣的已經不錯了。

先生讀了很多書,也在書上看過不少真真正為民解難的好官,但史書三千卷,細數而來,這樣的好官又有幾個?更多的是一些普通的官,雖然貪財,但不會魚肉百姓。治政上面有很多不足,或許判錯了案,做錯了事,害死了一些人,但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他又是個好官。」庄先生話音一頓,凝神佇立,笑說,「蓉寶,你聽。」

「多虧了賀父母,我們村才不缺水,真是青天大老爺。」

「前年我家小子被拐走了,都出了城,多虧衙門把人抓了回來。」

「賀縣令是個好官,為民做事。」

蓉寶愕然,「先生……」

「官員除了好壞,還有一種人,有好有壞,你覺得賀縣令不好,但在旁人心裡,他卻是個好官。」庄先生掃視了自己的一群學生,「先生再教一課,耳朵聽到的不一定為真,旁人的話也不能全信。是非好壞,都各執一言,萬事窺全貌,方可言理。」

庄先生說,「你們知道徭役死了很多人,但你們清楚死去的役工都是因何而死,年紀幾何?」

蓉寶抿了抿嘴,她聽大和堂伯講過,死去的役工大部分都是老人。

四十五歲以上的人是不用去服役的,他們是替自己的兒子孫子代役。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趙氏發家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趙氏發家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470章 有好有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