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挾天子出征
就在幽州軍光速奪下冀北兩郡時,早有準備的洛陽中軍也在數日內集結完畢,出征平叛。
此時洛陽還不知冀北的戰況,有意思的是,幽州叛亂的第一手消息竟是從一個意想不到的人那獲得的。
兗州刺史州泰斬使表態,讓夏侯獻倍感欣慰,當即賜他假節之權,命他召集兗州諸軍備戰。
不過夏侯獻並未急著讓州泰北上,而是令他留在河南,畢竟河北還有鄧艾的駐軍,不用太過緊張調度,這反而會使河南空虛。
毋丘儉的「討賊檄文」中打的是太后和齊王的旗號,儘管廟堂諸公都知道這是子虛烏有的事,但天下人卻不一定都清楚。
毋丘儉此舉相對於是公開否認了曹啟皇位的正統性,於是乎夏侯獻此番打算帶著七歲的小皇帝一同出征。
此刻的西堂內,一臉稚嫩的曹啟在宮女的服侍下換上冕服。
之後他坐在龍榻上,不安地跺著腳,不多時喚來小黃門李禪。
「陛下。」李禪恭敬地站在階下。
「李卿,可有蜜水?朕,朕渴了。」
曹啟依稀記得第一次來這太極殿,喝下那杯蜜水后,緊張的情緒便一掃而空,這讓他產生一種依賴。
「有的,陛下稍候,奴婢這就去張羅。」李禪立刻吩咐了下去。
沒過多久,李禪聽到外面有小宦官叫他,遂向皇帝行了一禮,轉身向門外走去。
到了門外,抬眼便看見一身著年輕官員,那人穿絳朝服,頭戴武冠,冠帽右側有金蟬紋飾,插著貂尾。
李禪很快認出,此人正是丞相大公子,關內侯,散騎常侍,夏侯淼。
夏侯淼左手持瓷杯,右手扶著佩劍,他看向李禪,隨即單手解下佩劍,遞給對方。
「李內官,陛下準備好了嗎?」
李禪答道:「陛下看上去有些緊張,向奴婢索要一杯蜜水。」
「我來吧。」夏侯淼抬起手中瓷杯,笑著向堂內邁去。
堂外光線明亮,曹啟抬眼看去,只看到一道高瘦的陰影,但他沒多想,開口便問:「李卿,蜜水拿來了嗎?」
直到那人走近,曹啟才看清那人容貌,不禁有些變色。
夏侯淼向天子走去,他雖然卸下了佩劍,但卻沒有躬身屈步而行。
曹啟覺得哪裡不對,但又覺得理所應當。
不過到了近前,夏侯淼還是恭敬地把瓷杯奉上。「陛下請用。」
曹啟小心翼翼地接過,抿了一口,隨後才咕咚咚喝了起來。
「陛下,要起駕嗎?」
耳邊傳來夏侯淼的聲音,那語氣里並沒有催促之意,但曹啟卻愈發的緊張起來。
半晌,他終於鼓起勇氣問了一句:「朕可以不去鄴城嗎?」
聞言,夏侯淼邁前一步。
曹啟心中驚愕,有點後悔問這句多餘的話,於是想連忙改口。
可這時,夏侯淼卻停下了腳步,拱手道:「陛下順應天命,繼位為君,沒有人可以否認您的正統。」
「現如今賊人企圖讓無道之人復辟,這是對您的挑釁,這是對您的蔑視。」
「故而我等忠貞之士,絕不能讓賊人辱沒了陛下的尊名,而今只有陛下親臨河北,才能使將士眾志成城,才能使河北歸心。」
曹啟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儘管他暫時想不通皇帝親征這裡面的各種政治意義,但此刻他覺得夏侯淼說得對。
「夏侯卿,備駕吧。」
「臣,遵旨。」
....
在安排完曹啟儀仗等諸多事宜后,夏侯淼回到府中向阿父彙報進展。
此番作為皇帝內侍,他不僅負責伴駕,同時還臨時行相府參軍事,一同隨大軍出鎮鄴城。
其實早在戰前,夏侯獻就對毋丘儉的實力做了評估。
首先,魏國在經過一次「相對詳盡」的人口普查后得知,魏國傾國之力最多可調動55-60萬兵(包括軍屯)。
這其中關中一帶常駐兵力8萬左右,涼州一帶為了防止羌胡叛亂,也有常駐兵力2萬。
單是一個西部戰區就幾乎抵得上蜀漢舉國之兵,這也就是為什麼自武侯之後,蜀漢歷代執政者都不願大肆興兵,以舉國之力來賭一個虛無縹緲的未來。
而在南線的荊州,原本只有襄樊一帶的魏軍便有8-9萬的常駐兵力,在這幾年不斷擴張后,更是來到了恐怖的13萬。
至於東線的揚州,那裡靠近江東最核心的區域,早在曹休、滿寵時期就常駐15萬,現如今東線戰事不多,有一定程度的裁減,再加上此前王司空送了一波,但儘管如此,也有10萬可戰之兵。
而作為魏國的核心,洛陽京畿之地,象徵著魏國最強軍隊的洛陽中軍,常備軍力大約10萬。
最後來說北疆。
自從柯比能死後,北方鮮卑諸部不成一體,故而北境的軍事壓力小了不少。
但儘管如此依舊要放重兵屯住。
因為胡人部落不像中原,他們很容易一下子就呼呼啦啦地拉出十萬之眾,雖然他們有的髮根木棍就能稱得上是「兵」了,但誰也不敢坐視胡人南下,肆意劫掠。
所以幽州軍常備有6萬兵力,且都是民風彪悍之輩,再加上當年夏侯獻北征遼東后並未大肆殺戮,故而遼東的人口還保持在一個健康線上。
如果毋丘儉盡出幽州之兵,再請鮮卑助戰,沿途再招降、吞併河北之兵,亦可成為坐擁10萬大軍的龐然大物。
因此,夏侯獻相當重視。
此番大軍出征,夏侯獻命大將軍秦朗留守洛陽,衛將軍曹爽隨軍出征。
當然這並不是不想給秦朗立功的機會,也不是擔心曹爽其人,而是因為輔政大臣不能全部出京,必須有人在內安定朝局。
對此秦朗表示理解,他本人對更進一步沒那麼多渴望,或者說他待著不動,便是對丞相最大的支持,日後坐等封賞就是。
六月十三,大軍分別從小平津和孟津北渡黃河,來到河北便進入了河內郡的地界。
很快,大軍行至沁水南岸,眼前一座小城映入眼帘。
車輦上的夏侯獻望了一眼天邊的落日,叫衛兵喚自己的長子來見他。
「大人。」夏侯淼騎馬而來,拱手道。
「文浩。」夏侯獻頷首,親切地喚著長子的小字。
「淼」有水勢浩大,廣闊無際之意,故而取字「浩」。
至於為什麼選「文」,其實一開始夏侯獻是想選「子」字,畢竟「子」有謙退之意,常用於表字。
但父輩那一代幾乎都是「子」字輩,比如曹子桓、曹子建、先父夏侯子林、親叔父夏侯子江、夏侯子臧等。
故而棄之不用。
「文浩,傳我令,叫大軍於城外下營休整,你隨為父進城。」
「諾。」
夏侯淼轉身離去,走了兩步又抬眼看了一眼那城樓,上面寫著兩個字——溫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