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吏員的考成

第520章 吏員的考成

「回陛下,目前尚在與方首輔商討中,有些地方爭議不小!」王永光小心地回道。

「主要爭議之處在哪裡?」朱由校好奇地問道,他知道此事肯定不好推行,有爭議是必然的。

「回陛下,爭議之處主要有三,一是吏員升遷數占官員總數比重,二是吏員的考核與遴選標準,三是吏員的來源與錄用!」王永光高聲答道。

「展開說說!」朱由校問道

「是,陛下,吏員升遷官員比重總體在半成與一成之間無法定論,而吏員的考核與遴選標準,是在沿用考成法的內容還是另外再制定一套新的標準之間尚未達成一致,至於未來吏員的來源,到底是沿用之前的世襲與舉薦制還是同科考一樣,另外設置新的吏員選才標準!」王永光回完,恢復了對皇帝的微微躬身而立。

朱由校沉吟片刻后說道:「既然吏員納入了朝廷的官員編製,以後禁止世襲與私下舉薦,吏員來源主要來自生員、舉人、國子監監生、皇家學院及其它朝廷承認的學院或大學,現在朝廷在整頓天下私學,待整頓完成後,將由朝廷主導成立學院或大學。

至於吏員陞官員的比重,半成太低了,朕以為至少一成,上限兩成,同時,吏員陞官員,除了擔任典史、巡檢、主簿、縣丞等縣衙輔官外,亦可擔任知縣、知州,最高可達知府。

既然吏員都將由朝廷發放俸祿,以後在現有考成法基礎上補足吏員考核內容即可,總體內容亦是辦事效率與取得的政績!」

「是,陛下,臣遵旨,只是若將吏員納入吏部考核的話,吏部的官員數量將遠遠不夠,臣請陛下給吏部增加官員的數量,尤其是文選司與考功司的官員數量!」王永光見皇帝決定了吏員的考成處理辦法,便主動要求皇帝給吏部增加官員數量。

朱由校盯著王永光回道:「既然你讓朕提升吏部官員數量,那吏員陞官員的變革,吏部也要做好這個頭,另外,文選司與考功司現在有多少官員?」

王永光回道:「是,陛下,文選司與考功司目前除了郎中與員外郎各一人外,還各有兩名主事,以及幾名協助處理政務的吏員,其它兩司皆只有一名主事!」

官員數量這麼少,沒想到一個吏部總共才十三名實職官員,這老朱同志也是真夠摳的:「既然吏部增加了吏員的考核與選拔,那就給文選司與考功司各增加兩名主事吧,希望新增的四名主事能協助王尚書處理好吏員變革之事!」

王永光以為只能各新添一名主事,沒想到卻是兩名,於是內心略顯激動地高聲答道:「是,陛下,臣定不辱使命!」

沒過多久,方從哲等人一同來到了東暖閣,待眾人行完禮后,朱由校先讓王永光向後來的人解釋下剛才達成的幾個決議,一個是鹽政司與鹽運司變革之事,一個是吏員升遷為官員時的爭議點。

在王永光向幾人介紹完這些后,朱由校將王永光送來的《官員致仕與榮養疏》,讓劉時敏交給徐光啟等人傳閱。

至於剛王永光介紹的幾個決議,都在眾人的承受範圍內,便沒人找皇帝的不快。

經過兩年多的穩定,尤其是連續不斷在軍事上的勝利,朱由校的皇權不說穩如老狗,最起碼沒人敢隨便在他面前挑刺,更別說沒事找事碰瓷刷存在感。

因為經過兩年多的相處,現在的皇帝可是個狠角色,人狠話不多,最煩的就是說一堆空話與大道理來約束皇帝的言行,畢竟大明門前的屠殺與連續不斷的貶謫,早就讓他們不敢輕易地玩過去那套彈劾、哭廟、靜坐、文罵等手段。

作為內閣次輔兼領禮部尚書事,徐光啟首先站出來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啟奏陛下,吏部草擬的這份《官員致仕與榮養疏》,臣以為並無太大的不妥,但科考年齡限定,是否會阻斷很多士子的科考之路,畢竟這些士子一直期盼著有朝一日得中,從而好為國分憂。

若突然阻斷了他們的科考之路,他們將一時不知該以何謀生。

此外,若給各級科考設定了年齡限制,會出現大量謊報年齡的現象,而且出身寒門的士子將越來越難以取得好的成績!」

「顧愛卿,你以為呢?」朱由校看向後面的禮部尚書顧秉謙,臉上看不出任何的情緒波動。

顧秉謙理了理思緒后,躬身回道:「回陛下,臣以為《官員致仕與榮養疏》中限定官員的致仕與科考年齡,將能對龐大的士子進行有效的分流,避免讓一部分不適合科考的士子一輩子沉迷於其中,同時也能減輕地方學政的壓力。

至於徐閣老提到無法繼續進行科考的士子,可參加各級吏員的考試,既解決了吏員的來源問題,也能提升吏員的文化水平。

而徐閣老對於寒門士子將難以取得更好成績的論斷,臣私以為並非如此,因為出身豪富之家的士子才能繼續參加科考,寒門往往會選擇中途放棄。」

顧秉謙與徐光啟雖然同樣來自江東布政司,但兩人的政治理念完全不同,顧秉謙是個資深政客,善於揣摩上意,而徐光啟更多的時候,出發點則是來源於自己的認識與見解,揣摩上意的能力要差許多。

並且,顧秉謙是萬曆二十三年的進士,而徐光啟是萬曆三十二年的進士,從政經歷不止比徐光啟長,而且更為豐富。

此外,顧秉謙敢於在御前質疑徐光啟,也是想在皇帝面前突出表現自己不是唯徐光啟是瞻,而是忠於皇帝。

果然,在顧秉謙的話音剛落,朱由校不自覺地點了點頭,因為朱由校深刻明白,只有將吏員納入官員體系,才能逐步解決皇權不下鄉的難題,至於徐光啟與顧秉謙爭論的焦點,誰輸誰贏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畢竟每一件事情的做與不做都有它的好與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520章 吏員的考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