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榮養金
「李閣老與畢尚書也說說!」朱由校看向兩人道。
「是,陛下,臣附議顧尚書!」李長庚在皇帝的話音剛落,便率先站出來表了態,不管贊成與否,現在既然有徐光啟直領的禮部站出來提出不一樣的看法,他自然要站在徐光啟的對立面,誰讓他擋了自己上升的通道。
「回陛下,臣附議顧尚書!」作為資深政客,畢自嚴自然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局勢,畢竟這件事是皇帝主動想推動的事情,他不會站在皇帝的對立面。
作為官宦世家的他,設定科考年齡上的限制,總體上對他的家族更有利,畢竟他的家族不僅有雄厚的財力,還有十分豐富的科考經驗,比一般士子更容易高中。
「既然如此,是否執行吏部遞上來的這份《官員致仕與榮養疏》,就這麼定了!」
沉吟片刻后,朱由校繼續說道:「對於科考年齡限制,朕以為參加縣試的年齡上限定為二十歲,府試是二十五歲,院試是三十歲,而鄉試則是四十歲,至於會試則定為五十歲,禮部要做好應考士子年齡的審核,不可出現弄虛作假!」
「是,陛下,臣遵旨!」顧秉謙趕忙回答,畢竟皇帝最終採用了他的建議。
待顧秉謙話音剛落,朱由校繼續說道:「對於致仕的年齡,吏部定的按照年齡來設定坎級,朕認為甚妥,其中朕再做一些微調,其中正三品及以上官員年齡定在六十五周歲,其它的則統一定為六十周歲,不用再設定那麼多坎級了。到了既定年齡后,該官員可提出致仕申請,無特殊情形下,吏部可以開始替他們辦理相關致仕手續!」
當話音剛落,眾人開始盤算自己與親友的年齡,不久之後,王永光站出來回道:「啟奏陛下,若致仕年齡如此規定的話,朝中已經有部分官員達到了致仕的年齡,不知該如何處置?」
「哦?不知有哪些官員?」朱由校問道。
王永光回想了一番后答道:「回陛下,文官有刑部尚書汪應蛟,他今年已有七十三,工部侍郎楊庭筠與三邊總督亓詩教今年都是六十六,太僕寺卿蕭近高、大理寺丞房壯麗、雲南左參政董其昌、湖廣提學張懋修今年都是六十八,另有國子監司業成基命今年六十四。
至於武將,駱尚志與牛秉忠兩位老將軍皆已年過七十,陳策今年也有七十一,戚金今年也有六十六,王威也接近六十五!」
朱由校摸了摸他那青蔥的下巴,淡淡地說道:「房壯麗、董其昌與成基命三人可讓他們現在致仕,至於其它幾人,朝廷暫時還離不開他們,張懋修延遲一年,同時由他兼任嶽麓書院山長!」
對於張懋修的恩寵,算是對張家的彌補,至於武將,完全是現在實在是沒有合適的替代人選,畢竟少壯派的成長需要年齡,而且也需要他們在外鎮守一方。
「是,陛下,臣明白了,不知三人致仕后,該由何人接任?」王永光繼續問道,同時心裡想著自己已經五十八,還有七年時間也到了致仕的年齡,而方從哲今年已經六十三,而徐光啟與孫承宗也分別是六十一和六十歲,自己入閣還有機會。
而方從哲在聽完皇帝與王永光的對話后,並沒有站出來反對,雖然他今年已經六十三,但他已經擔任了十年首輔,而且近年來身體每況愈下,就算沒有年齡限制,他也會在未來兩三年內選擇致仕。
至於李長庚,則是一百個贊成,他今年才五十一歲,離致仕的年齡還有十四年,只要穩住不浪,未來的首輔大位非他莫屬。
「吏部各遴選三個候選名單,交由朕勾選!」朱由校脫口而出道。
「是,陛下,臣遵旨!」王永光低聲回道。
朱由校掃了眾人一眼后,將眾人的表情盡收眼底,然後微笑著淡淡地開口道:「另外,《官員致仕與榮養疏》中,在官員致仕后,只提到了追贈散階之類的規定,朕以為可加上在官員退休后,可領取致仕前一定比重的俸祿,比如兩成、三成、四成,直到去世,朕將之稱為榮養金!」
致仕后居然還有俸祿拿?
皇帝的話音剛落,眾人無不神情為之一振,但想到眼前的皇帝雖然不摳門,但想拿錢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立馬又將激動的情緒強制壓了下去。
「啟奏陛下,不管致仕官員領取幾成俸祿,這對國庫來說,都將是一筆不菲的支出,臣請陛下三思!」作為戶部尚書,畢自嚴立馬站出來反對,對於官員俸祿支出,他可是了解得清清楚楚,雖然這兩年的稅收增長了不少,但也不能如此的揮霍。
面對畢自嚴的反對,其他人面面相覷,一時不知該附和誰的言論。
朱由校看著眾人糾結的表情,只好退而求其次地說道:「畢愛卿,並非馬上要在全大明馬上施行,而是先在直隸試行一段時間,之後再逐步向其它布政司推廣,至於武將,現在軍官實在太多太雜,暫時不做考慮!」
畢自嚴並沒有直接同意皇帝的說辭,而是繼續問道:「啟奏陛下,那些土司該如何處置?」
對於這種土皇帝,朱由校自然不會舔著臉討好:「既然土司都已經世襲了,自然不用領取榮養金,等什麼時候他們答應了改土歸流再說!」
「是,陛下,臣明白了!」畢自嚴回完,站回了原先的位置。
「其它愛卿可有異議?」朱由校看向其他人問道。
朱由校話音剛落,方從哲終於站出來發了聲:「陛下體恤群臣,自然感激涕零,但現在國庫依然艱難,老臣以為榮養金暫時不宜過高,等朝廷稅賦充裕之後,可適當再做調整!」
既然皇帝給了官員們體面榮養,他這個百官之首自然也要投以適當地回報,主動說榮養金不宜過高,既能給皇帝一個台階,也能將此惠政真正落實下去,畢竟國庫錢糧不足,再高的比重也是白搭。
其他幾人作為朝堂金字塔尖人物,自然明白方從哲話中之意,便紛紛附和道:「臣等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