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回憶總是很美。
立秋後,小草無聲的從繁茂走向了衰枯,這時,蛐蛐們便闖入了小草波瀾不驚的生活。
夜涼如水,在漫天星斗的輝映下,蛐蛐們踩著斷磚碎石搭建的舞台,披著妙曼的黑色輕紗,渴了,便飲一口清露,乘著溫柔的夜色,用心靈的歌唱撥動草的心弦,在寂靜的夜空里拯救小草的沉寂與荒涼。
從此,小草有了激情的俯仰,也有了隱秘的心事。
太陽暖暖的照在大地上,萬物都發出了舒服的呻吟聲,孩子們乾脆仰躺在草地上,半眯著眼,享受這秋日裡的陽光。雖然草叢中的露水尚未乾透,但這並不影響孩子們那永遠迷人的笑臉。
村裡的男男女女各自忙著zi的事,糧食都已經收起來了,中年大叔趕著牛到地里種麥子,鄰家的肖玲在忙著給雞餵食。一時間,狗叫聲,吆喝聲,小雞搶食的嘰喳聲,此起彼伏,好不renao。
正在這時,村裡不知是誰家的屋裡傳出來了一聲孩子『哇、哇』的啼哭聲。
原本renao的場面一下子靜了下來,接著,爆發出了一陣更大的嘈雜聲。
太陽也笑吟吟的斜掛在天邊,為這個剛剛降生的小傢伙祈福。
兒時的我喜歡草,一片荒涼的草叢便是一個神秘的宮殿,在這個宮殿里,我最痴迷的是蛐蛐的歌聲。
晚飯過後,村裡的大人孩子都習慣在外面有草的地方搭一張簡易桌子,幾個人圍坐在那吹牛談天打發時光。
潛伏在一片荒涼的草叢中,在心裡把zi變成一隻黑色的小蛐蛐,就可以看見蛐蛐們靈秀的魅影。我的充滿了幻想與美好的童年便是在無數的歲月里跟蛐蛐們一同度過的。凡是有蛐蛐們聚會的地方,我總是第一個到的。我們一起唱歌,一起歡笑,可有趣了。
習習的夜風。是蛐蛐們歌唱的前奏,天上閃爍的群星是蛐蛐們歌唱的舞檯燈光,在這夜幕里,匍匐在草地上聽著蛐蛐們婉轉的歌聲,漸漸進入了夢鄉。
我總覺得,一個人的童年應該是清白的,不需要太多色彩,一筆一劃簡潔、美好,記住的也只是單純的kuaile。
終於告別了伴我數年的蛐蛐,我極不情願的背上了書包。懷裡揣著一個裝了蛐蛐的罐子,踏上了村裡的那所學堂。
教書先生是一個乾瘦的老頭,戴著一副大眼鏡,頭上是一頂破氈帽。
說話的時候總喜歡搖頭晃腦,一雙眼睛卻總是半眯著,仰躺在那張太師椅里不動。
對於這樣的形象,喜多孩子是不大喜歡的。有幾個年紀大點的給老頭子起了個雅號,叫「龜丞相」。
畢竟第一天上學,總是很好奇的。雖然依舊記掛著懷裡的蛐蛐。可許多的小孩子在一起,中不會覺得孤獨。
『龜丞相』對孩子們並不感興趣,對我們的遊戲也不削一顧。他總是比任何人都到的早,一天到晚也都縮在那張太師椅里。像一隻龜。
我的啟蒙教育算起來便在我踏入學堂的那一刻起開始了。
一個人獨坐在最後面,我很認真的把書本都全部拿了出來,卻找不到老頭子所念的是什麼玩意。
在他背後的牆上,用炭灰工工整整的寫著一排排字:
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弟,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
有餘力,則學文。
起初倒是興緻滿滿,跟著一遍遍的讀。可七八遍下來,依舊是這麼幾句。一時間覺得無聊,便一個人在下面鼓搗罐子里的蛐蛐,到了後來,乾脆躲到桌子底下鬥起了蛐蛐來。
往後的日子,總忘不了帶點有趣的東西到學堂里去,依舊坐在最後面,度過了最先的那段新鮮勁,接下來便是漫長的dengdai與煎熬。
好在不管怎樣,在學堂里孩子們總能找到消遣的玩意。父母們雖然將孩子送進了學堂,但因為種種原因,不免管教的少了。如此一天天,一月月下來,孩子們也從最初的。
孩子們這麼一路念來,年紀也大了,慢慢的不再頑皮。
我依舊不大喜歡念那趙、錢、孫、李,卻對鎮上雜耍賣藝的中年人很是崇拜。或許,是因為我打小就不是一個安分的角兒吧。
幼時和小夥伴們斗蛐蛐、打架那就不必說了,進了學堂,依舊為了蛐蛐的事和同學動手那是小事。為了能在課上玩蛐蛐,跟那『龜丞相』鬥智慧,那才叫有意思。
年少時候的頑皮搗蛋,直到稍微長大了,懂事了,這才規矩了些。
八歲那年,終於一個人第一次進了城,心裡滿是激動。免不了到處走,到處逛。卻是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了幾個平日里的仇家,都是因為平日的一些小摩擦,結果挨了一頓狠揍。
聽父親說,祖上出過幾個武將,但還是文臣占多數。父親是希望我可以成為他心目中的文人那樣的,只是,很多事情都不會按照父親早先設定好的那樣發展。
因為我自幼便調皮搗蛋的緣故,進學堂的事也因此反覆的被迫推遲了兩年。
當時的我覺得,正該如此。
我那些久別了的蛐蛐們也終於不用和我分開,那些日子,總是在母親的呼喚聲中才戀戀不捨的告別蛐蛐們的演唱會,回到zi的睡床上,卻無意間發現,蛐蛐的歌聲已經跳躍著尾隨而至。
它們強大的聲音穿透力穿透濃郁而厚重的夜色,穿透我家的土牆瓦房,傳到了我的耳邊。
每天晚上伴著蛐蛐們的歌聲入眠,睡夢中也充滿了童話般的美好。
好幾個夜晚,我都發現,蛐蛐們乘著夜色竄進我的家裡,藏身在那土牆裂縫間,自顧自的唱他們的歌。
躺在睡床上,聽著屋內屋外的歌聲,彷彿靈魂也得到了滋養。
母親總是迷信地認為家裡有蛐蛐叫不吉利,總要緊張兮兮的起來,弄一碗水飯,嘴裡念念有詞,待得潑了,這才如釋重負一般回去睡下。
我是不大信這玩意的。
小時候,每當傍晚時分,一得空,大人們便聚在某一家拉家常。所以,那時候的我們算是很幸福的,尤其是到了秋收的季節。
離得近的孩子們一起到處跑,捉迷藏,偷玉米,刨土豆……
只要能吃的,能玩的,孩子們都會感興趣。fanzheng只要不是zi家的東西,統統帶走,稱父母親不在家,盡數弄熟了吃。
有時候也到外面去弄,用鐵楸在地上弄一土坑,架了火,或是燒、或是煮。往上面加一點鹽,添點辣椒粉,或是花椒啥的,味道爽極了。有時候,連坑都懶得弄,直接在地上架柴火。待得柴火燒得旺起來,便把那些吃的往火堆里扔。待得火熄滅了,再刨開柴灰,把仍在火里的土豆什麼的取出來大快朵頤。
那日子可真叫享受,整天不用念書,不用勞動,現在想來,依舊覺得渾身舒爽。
傍晚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是景色最美的時候。每天探頭看著太陽下山,很多時候,我都會有一種置身仙境的錯覺。
所以,那時候的我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會做夢,而且數年下來做的依舊是同一個夢。
夢裡,有我嚮往已久的人間仙境,有歡笑,還有大把大把的吃食。伴隨著蛐蛐的歌聲,一遍又一遍的唱響在我的耳邊。
無憂無慮的童年在蛐蛐那靈動而又顯得神秘的歌唱聲中隨時間匆匆逝去,隨著年歲閱歷的增長,心裡也莫名的多了些傷春悲秋的情緒。
終於,陣陣涼如水般的秋風瑟瑟吹過窗前,吹來陣陣蛐蛐的歌聲,聽在我的耳朵里,便漸漸的變得凄切起來。
入秋後的每一個夜晚,我都會特意的打開窗戶,任憑蛐蛐那如泣如訴的歌聲哀怨的穿透我的心靈,這,分明是一麴生命的輓歌。
第二天一大早,便起床梳洗打扮,對著鏡子展露zi最迷人的笑容,打開書房的門,一頭扎進書海的世界里。
獨立於zi的天地間,zi便是整個世界了。
讓zi從心靈的蝸居中蒼敞敞亮亮的走出,然後把人世間的喧嘩與嘈雜當成背景,抬起頭,驀然發現,天空依舊湛藍。
很喜歡這樣的一句話: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跟稚嫩的zi告別。也許路途有點艱辛,有點孤獨,但,熬過了痛苦,我們才能得以成長。
年幼時候的夢總是帶著一點主觀的念想的,而且,它們經常會在我的夢裡一一實現。
所以,回顧我的童年,除了歡笑,已別無其他。
然而,我發現,每個人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遠離純凈,開始漫步在紅塵的煙火里。在茫茫人海里追逐,尋找所謂的歸宿。
彷彿又回到了幼時的學堂,『龜丞相』依舊躺在那張太師椅里,依舊微閉著眼睛,搖著頭大聲的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孩子們也在下面跟著大聲念,naodai搖得像撥浪鼓。
年少時候的夢,總感覺很溫馨。即便很多年以後,回憶起來,臉上掛滿的依舊是那時候的那種笑。
然而,時間最是無情,一旦過去了,便再也尋不回來。
我們再也回不去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