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7章 儒軍二十八營(大改)
當先一桿大旗,迎風招展,上書三個大字,「泰族軍」。
幸虧麥柯古文底子不錯,他才知道這個泰族其實是取《淮南子》中的一篇《泰族訓》衍化而來。
這太字,大也;族,集也,也就是大軍雲集的意思。
而整個雜家,也就是集各家所長成為一家的意思。
因此,雜家雖然義存貶義,但是實際是站得最高、視野最廣,比任何一個學派都更加高明。
他們的大軍除了一個泰族軍屬於雜家特有的子弟兵意外,還有其它各派的軍隊重新上場。
在各個流派中,如果說有一個流派能讓各派信服的話,也就是雜家了。
因此雜家的高手,每一個都不遜各家的高手。
既然雜家上來了,各派也都再次返場,儒家也把壓箱底的寶貝排上了場。
儒家派出了主力,天軍的主力也上場了。
天軍的主力是羊種率領的大軍。
這樣那些雜家領導的各個流派子弟兵就轉為輔助部隊。
儒家上場的主力,這就是丁善慶和曾國藩合作,傾力打造的儒家軍「二十八字營」。
哪二十八個字?
就是這些!
道德信思勤忍讓;
仁義禮智友勇寬;
溫良恭儉省恕直;
忠孝節悌德慈嚴!
丁善慶的這一個營定編三千人,整個儒家軍一共九萬人。
他特意聘請曾國藩當然名譽總司令,他自己則親自擔任儒家軍總司令。
今天,麥柯帶領一幫理論功底深厚的人,和這些儒家理論精英展開大辯論,把曾國藩和丁善慶都給纏住了。
現在領軍的是副總司令,也是當時有名的儒家將領,就是一代青年俊傑趙烈文,非常聰明能幹,極得曾國藩看好。
而曾國藩看好他,並不是因為他會阿諛奉承,而是因為他極有主見,而且富有遠見。
有一次他和與曾國藩侃大山,說出了他對滿清朝廷的看法。
他的觀點是,滿清「異日之禍必先根本顛仆,而後方州無主,人自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曾國藩反駁說:「本朝君德正,或不至此。」
烈文辯駁說:「滿清國初創業太易,誅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難知,善惡不相掩,后君之德澤,未足恃也。」
意思是說,滿清建國的時候,殺人太多,造孽太重,即使以後的君王不錯,也不能彌補那些開國者的罪孽,因此他們所謂的好,是靠不住了。
從歷史的眼光看,這位年輕的趙烈文比曾國藩的眼光高多了!
而有了麥柯等人的助推器以後,曾國藩的觀點就更加站不住腳了。
曾國藩實際上也不得不為,他總不能把自己輔佐了幾十年的滿清說得一無是處吧?
因此他也只能瞪著眼說瞎話,明知不可為,卻偏要為止,說的話簡直就是不講理,一味對滿清愚忠了。
雖然二人意見相左,曾國藩對他的欣賞卻與日俱增!
因為,丁善慶一說需要個名厲害的助手,曾國藩第一個就想到了趙烈文。
曾國藩不是沒有想到他手下的其他大員。
可是一方面他們都已經各自負責一攤,難以脫身;另一方,他也認為他們並非是合格的人選。
某一個方面,也許他們不錯,但是全面衡量,他們卻不是可以獨擋一面,獨力承當大局的文武雙全人才。
而且這種文武雙全,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武雙全,而是富有開拓進取,滿懷創新精神的文武雙全!
這個趙烈文呢,曾國藩承認,他不少方面比自己都厲害!
因此,他依然派出他來擔任這個儒家軍司令。
雖然是副的,但是和正的沒有什麼區別,因為丁善慶的心思還有嶽麓書院,還有軍事理論的研究。
同時,即使是參與軍事,他也主要在軍隊建設上,而不是在軍事管理上,更不在打仗上面。
因此,今天的兩軍對壘,實際就是趙烈文對羊種!
趙烈文的六萬儒家軍,按照二十八字營的編製,背靠嶽麓山,有人站隊列,有人守營盤,軍紀森嚴,張弛有度,竟然呈現出凜凜軍威。
羊種帶領的是羊家子弟兵,一共三個軍!
這三個軍全體出動,兵分左右,對陣儒家軍。
羊種中軍陣中,居中指揮,兩軍在他左右,各有一桿認軍旗。
右面那個軍是永恆軍,認軍旗上兩個斗大的楷書:永恆!
左面那個軍是永生軍,認軍旗上也是斗大兩個字:永生!
中間還有一個軍,認軍旗上,則有四個大字:耶穌精兵!
三個軍都是標準編製,都是三三制,一直到班級單位,都是如此。
一個軍下轄三個師,每個師的定員和實際編製都是一萬人。
因此,在人數上,羊家軍也是九萬人,和對壘的儒家軍相等。
這些將士,當然不都是羊家子弟,但是軍官都是!
士兵則是從別處召集而來,歸屬於羊家精英的統領。
不過,不管是羊家子弟,還是外姓他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
他們都是基督徒!
這些人經歷了戰火的考驗,信仰上都非常堅定!
今天,他們就要以堅定的信仰為根基,和這些儒家弟子較量一番!
在這些正規軍後面,就是那些各家學派的子弟兵,他們雖然依然聚在自己的學派大旗下,但是都已經聽過福音,不少人已經決志信主接受了基督教信仰。
現在他們用自己的學派主張和儒家對立,都知道只不過是兩種相對主張之間的對立,沒有任何一家擁有絕對真理,絕對真理是主耶穌傳揚的天國真道。
兩家軍隊對面而立,趙烈文果然有點花活。他竟然來個陣前動員!
他說:「今天,我們要代表儒家正統,決死一戰!你們每個營都知道自己代表了什麼精神嗎?」
「知道!」
霹靂一聲,九萬人爆喝一聲。
讓后就是各個營報名,三千人也都扯破了喉嚨叫!
從頭到尾,結果大家都被暴雷轟擊了二十八次!
道!德!信!思!勤!忍!讓!仁!義!禮!智!友!勇!寬!溫!良!恭!儉!省!恕!直!忠!孝!節!悌!德!慈!嚴!
一陣焦雷滾過,儒家軍的士氣陡然高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