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座談會
1979年,1月13日,星期六,下午兩點左右。
沈沖走下小巴,穿過一個街口,再走了幾分鐘,就在一棟半新不舊的樓宇前,看到了「香港電影文化中心」的招牌。
在樓梯口的一角,靠牆站著一位胖胖的眼鏡男,手上拿著幾張紙,低頭看的入神。
前世在互聯網上見過舒琪的照片,和這人有幾分相似,沈沖於是試探的問了一句。
「舒總編?」
「啊。」眼鏡男抬起頭,有點不確定的問道:「你是沈沖沈先生?」
「是的。」
「沈先生真年輕。」舒琪上來和沈沖握手,說道:「那篇文章老練精到,見識非凡,我本以為沈先生是個老學究,想不到這麼年輕,真是年輕有為。」
「過獎過獎。」沈沖客套,「如舒總編這樣做出一番事業的,才算年輕有為,我那些淺薄見識,不值一提。」
「沈先生不要自謙。」舒琪一邊舉手示意沈沖跟著他走,一邊說道:「前幾天我在嘉禾,看到吳思遠拿著你的那篇文章給蔡永昌看,蔡老闆極為讚賞,特意找我要了一本雙周刊,說是送給大老闆看。」
吳思遠,香港目前最炙手可熱的**製片商,去年票房大賣的《醉拳》,《蛇形刁手》都是他旗下的公司出品。
蔡永昌,嘉禾公司巨頭之一,負責院線和發行生意,前段時間,他大手筆簽了一張470萬的支票,將成龍挖到嘉禾,轟動一時。(注1)
聽到兩位影壇大佬對他的文章青眼相加,沈衝心中小小的得意了一把。
在上樓的時候,舒琪介紹了一下相關電影文化中心的基本情況。
香港電影文化中心名字挺高端大氣的,其實是一群電影人組織的民間機構,去年,也就是1978年1月成立的,現在剛好一周年,主要搞一些影視培訓,也做一些電影文化推廣工作,比如國外經典電影放映,電影文化講座,電影人座談會之類的活動。
活動場地狹小,辦公教學用具老舊,看來資金很緊張啊。
這是沈沖對香港電影文化中心的第一印象,不過硬體嘛,只要有錢就能改善,關鍵是培訓的教學質量……如果教學質量不錯,等有錢了,可以考慮收編它。
不過很快,沈沖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收了這個電影文化中心,因為他在走廊上的牆上,看到了一張課程表。
「1978年香港電影文化中心秋季課程表。」
「科目:組建電影工作室,導師:徐克。」
「科目:初級電影製作,導師:章國明。」
「科目:初級編劇,導師:王晶,高志森。」
「科目:導演,導師:蔡繼光,方育平,嚴浩。」(注2)
……
這導師陣容,星光熠熠啊,《中國好聲音》來了都得夾著尾巴。
而且這是超級星光大……大甩賣……學費最貴的是章國明和徐克的課程,360一個學期,最便宜的是王晶領銜的初級編劇課,120一個學期。
放在後世,以這些人的聲望,學費後頭至少得加兩個零,而且只教一節課,而不是一學期。
沈沖站在課程表前感慨萬千,舒琪不明就裡,問道:「怎麼,沈先生也有興趣來這裡做導師?」
沈沖搖頭,表面淡定的表示最近很忙,抽不出時間,心中卻有一個電影愛好者的靈魂在吶喊。
做導師?
我哪有資格,我想做學員啊……
搖搖頭,拋開情緒,沈沖跟著舒琪,走進一間會議室,裡面已經有五六個人了,房間里煙霧繚繞,看來都是大煙槍。
舒琪一一介紹給沈沖認識。
蔡繼光,目前在tvb擔任編導,去年讓成龍一炮而紅的電影《蛇形刁手》,他是編劇之一。
羅卡,資深影評人,舞台劇編導。
高志森,tvb助理導演。
方育平,tvb編導。
唐基明,tvb編導。
沈沖一邊握手,一邊感慨tvb真是卧虎藏龍,人才鼎盛。
相互認識了之後,一群人開始閑聊,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性情相近,愛好相同,很快聊得熱火朝天,沈沖畢竟是從互聯網時代穿越來的,腦子裡的亂七八糟的信息很多,奇聞怪事,時政要聞,風流八卦,任何話題,他都能插科打諢的說上一段,而且觀點新穎,別具一格,把在座的幾個說的一愣一愣的,全都佩服他知識淵博。
陸陸續續又來了一些人,沈沖一直沒見到徐克的身影,問了一下,蔡繼光說徐克被吳思遠看重,投資他拍攝一部片,幾天前去台灣看外景了。
徐克已經開拍《蝶變》了?(注3)
沈沖正想著,一個帶著眼鏡的方臉男子走了進來,滿場人頓時齊齊起鬨,有的吹口哨,有的敲桌子,弄得那人莫名其妙,站在門口左顧右盼,不敢動彈。
「來,來,嚴浩過來認識一下。」等喧嘩聲小了之後,舒琪介紹道:「這位就是寫了《茄哩啡》影評的作者沈沖。」
「叫我阿沖好了。」
「你好你好。」嚴浩握著沈沖的手,說道:「沈先生的文章,太過譽了,太過譽了,擔當不起啊。」
「嚴浩,別對自己臉上貼金了。」羅卡抽著煙,調侃道:「你的電影,只是那篇文章的一個引子而已,人家阿沖根本就沒說你拍的好。」
「能做引子也是榮幸。」嚴浩走過去,拍了拍羅卡的肩膀,「別說我了,你寫了這麼多年的影評,還不如阿沖一篇文章有見地。」
「嚴浩,你得請客!」旁邊的蔡繼光也跟著調侃,「阿沖說你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第一朵浪花,以後我們要是有機會拍電影,都得叫你大師兄,做了大師兄,總得擺個酒席,認認小弟嘛。」
「沒問題,開完會,我請!」嚴浩豪爽,一口答應下來。
鬧了一會之後,人也到的差不多了,正式開始座談會。
會議先是總結香港電影文化中心成立一年來的各種成果和經驗,這和沈沖沒多少關係,他坐在一邊,聽得津津有味,從側面了解了不少目前香港電影圈的信息。
接著就是沈沖的戲碼了,舒琪將他請上主席台,讓他詳細講講文章中提到的」香港電影新浪潮「概念。
後世總結香港電影新浪潮的資料不計其數,沈沖也不需要稿子,憑藉著腦海里的記憶,張口就扯。
「五六十年代,特呂佛、戈達爾等電影大師在法國掀起了一場電影革命,被稱之為「法國電影新浪潮」,而我所說的新浪潮,就來源於此……」
「上一代電影人,如李翰祥,張徹等人,都來自內地,因為戰亂,大量內地人來香港避亂,這些人是電影市場上的消費主力,他們對內地的風土人情有深刻的記憶和直觀的印象,因此邵氏出品的室內布景,幻想中國類型的電影,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因此成為市場主流……」
「現在,二戰後本地出生的嬰兒已經長大成人,取代上一輩觀眾,成為電影市場的消費主力,他們一對內地缺乏認知,二來更喜歡現代文明,因此室內布景的古裝電影,對他們來說是老土落伍的象徵,並不喜歡看,邵氏出品的電影票房每況愈下,就是明證……」
「現在香港電影敘事能力極弱,翻來覆去只有三種類型,古裝功夫,噱頭喜劇,以及艷情風月,完全不能滿足新一代觀眾的觀影需求……」
「大片場的流水線生產制度,師徒相傳的江湖作坊式導演體制,已經不能適應新的時代了,香港電影的工業體系需要全面革新,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很快就會得到機會……」
「新浪潮,什麼是新?新就是拋棄舊的程式化製作模式和僵化的題材選擇,要有**的個性風格,要有新穎獨特的創作技巧和影像語言,要有新的電影藝術特質,要開創更多的題材選擇,要關注新的社會風潮……」
沈沖洋洋洒洒,說了一個多小時,將新浪潮的概念,現階段的市場變化和觀眾需求,未來的發展方向等理念,統統做了詳細闡述,說的在座的那些未來電影精英們眼睛發亮,心頭雀躍——如果沈沖的預測沒錯的話,他們很快就會獲得機會,搶奪被老一代導演把持的電影製作資源。
演講結束,全場起立鼓掌,紛紛表達對沈沖的敬意。
雖然說的口乾舌燥,但沈衝心滿意足,這次演講效果出奇的好,香港電影新浪潮的旗手,這個頭銜是跑不掉的了。
事實上,新浪潮運動不過是香港電影工業在適應新時代時,自我調整的一次被動改良,新浪潮的參與者,都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行為對香港電影的意義和影響,只是散兵游勇,各自為戰,沒有形成體系,也缺乏理論指導,所以新浪潮來的快,去的也快,對整個華語電影產生的影響力有限,殊為遺憾。
當大潮退卻之後,世人回過頭,方才重新發現了新浪潮的魅力和意義,可惜那時候,新浪潮的弄潮兒都已經被商業化電影公司收編,稜角也被磨的差不多了。
如果沈沖能帶領這群人抵擋住商業化的侵襲,讓新浪潮持續時間更久,更有組織,更有創新,或許不久以後,他會成為華語電影界新一代導演的精神領袖。
回到座位,沈沖還沒平復極度的心情,旁邊一個中年男子湊過來,問道:「阿沖,你剛才演講里說的那些歷史資料和數據,都從哪得來的?」
哪來的?
當然來自從系統兌換的《香港電影史》,兌換之後,自動存儲在腦子裡,需要時,只要默想,就會打開,非常方便,很神奇。
「哦,我從港大的圖書館看到的。」沈沖隨口敷衍,反正大學圖書館的書多,這時候又沒有計算機檢索系統,不擔心被人識破。
這個中年人梳著大背頭,而且年紀偏大,在會議室里的一群年輕人中顯得比較另類。他是和幾個人一起來的,當時會議室很吵,舒琪介紹他時,沈沖沒聽清楚名字。
「有關這些信息的資料,能複印一份給我嗎?」中年男子遞過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沈沖剛才演講時提到的一些信息,他接著又寫了一張紙條,「這是我的聯繫方式。」
「余慕雲。」
沈衝心頭一震,原來是他。
2005年,沈沖還在上大學,當時在校內論壇的娛樂版做版主,金像獎頒獎的時候,他在論壇里做文字直播,那年的最佳電影,影帝影后,現在都很模糊了,唯一記住的就是余慕雲,和成龍分享了當年的金像獎專業精神獎。
一個從沒拍過電影的人,能登上香港電影金像獎的獎台,十分難得,沈沖事後特意去查了查他的資料,然後就記住了。
余慕雲,1930年出生,現在差不多50了,六十年代處來到香港,在無人關注香港電影資料保存的年代里,他矢志研究香港電影史,窮一生的精力和金錢搜集整理電影資料,甚至為搜購重要文物而四處籌款,因為他的努力,大量珍貴的香港電影一手資料得以保存,香港電影資料館成立的時候,他捐贈了5萬多份藏品,並以非學院資歷加入香港電影資料館,繼續為香港電影資料收集做貢獻。
余慕雲出版了《香港電影八十年》、《香港電影史話》(一至五卷)、《香港電影掌故》等多本大部頭的電影專著,內容詳實,資料豐富,為香港電影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礎。
沒有歷史,就沒有未來,可以說余慕云為香港電影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獲得金像獎,是實至名歸。
這種人才,值得尊敬啊……
慎重的將紙條收好,沈沖應允道:「沒有問題,只要我能找到,一定複印給你。」
「那多謝了。」余慕雲朗笑道:「我收集電影資料十幾年了,自以為收集的夠多了,今天聽了你的演講,才知道還有好多遺漏。」
沈沖摸了摸鼻子,尷尬一笑……剛才他在腦海里翻了翻《香港電影史》的參考文獻索引,排名前三的都是余慕雲的專著。
座談會結束后,大夥又起鬨,找了個大排檔,宰了嚴浩一頓,酒足飯飽之後,紛紛作鳥獸散,各回各家。
————————————————————————————————
注1:根據《成龍自述》和吳思遠的回憶錄。
注2:根據《電影雙周刊》創刊號上的內容,敷衍而成,徐克後來自建的公司「電影工作室」,即來自於在香港電影文化中心授課時候的課程名。
注3:根據許鞍華的訪談,徐克大約在這個時候開拍了《蝶變》,根據《吳思遠說古》,台灣有個蝴蝶谷,徐克曾去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