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六月二十七,從南寧州突然傳來了一條噩耗---或者對我而言並非完全是壞消息:因為濮人部落(今雲南西南部)經常侵擾昆明、雲南兩郡,總管將軍楊玄縱領兵五千渡紅水河擊濮人,不料中伏,楊玄縱中毒箭,傷發而亡,幸好部下善戰,五千人馬有七成得以退回紅水河東岸。
雖然我有借刀殺人之心,但是楊玄縱畢竟是為國捐軀,我也不免有幾分傷感,下旨追封「定南郡公」,以國公之禮安葬,以其子蔭爵,楊玄挺接任總管將軍,駐守臨振郡的楊萬石調南寧州接替楊玄挺的空缺,又著兵部調兵械補充,傷亡將士,一體撫恤。
然後我便去看楊玄感以表示慰問。楊玄感是隨駕來了嵩高山的,一方面是為了顯示我對他仍然看重,一方面也是為的便於監控。
楊玄感自然表達了一番感謝皇帝看重楊家,對楊氏兄弟恩情如何深厚,楊家一門誓死效忠一類的話。我也不管他真心假意,只是大加慰勉,雙方互相戴了一番高帽子。
二十九日夜,宿元榮妃處。
小佳音如今已經能夠發出類似「媽媽」的聲音,我逗她叫「爸爸」,卻是徒勞。
榮妃坐在我身旁,我伸手撫摸她的秀髮,卻見她頸間,正是我當日給她的那條項鏈。
我將項鏈解下,榮妃看著我,卻不知道我想做什麼。
我將項鏈在手中把玩一陣,卻又把它戴回榮妃頸間:「當日愛妃心中盼朕親手將此物給愛妃戴上,朕卻拂了愛妃的意,今日便做彌補吧。」
榮妃幸福地倚在我的肩旁。這些女人看起來榮華富貴,惹人羨慕,內心中渴求的,卻不過是尋常夫妻間最平常不過的恩情而已。
我攬住她,她的確是一個可愛的女人。
嵩高山上一片平靜,大原則一定,剩下的具體事務反倒是沒有我什麼事情了。我也終於抽的空閑,帶著一班後宮眷屬在嵩高山到處走走,如此很快就到了七月十五,御駕該要返回東都了。
回到東都,新任的右都御史韋雲起便來見駕,我自然問起他東北局勢。
「回皇上,如今高句麗已經不敢犯境,靺鞨、奚人和南契丹諸部歸順,邊患已無大礙。張大人正大力開發遼河,今年必可迎來豐收,皇上開發東北之策,終於可以迎來一番大好局面。」
「以愛卿之見,東北朕便可無憂?」
「也不盡然。北契丹四部及霫人尚未歸附,必會侵擾,不過有南契丹諸都督作為屏障,沈將軍又勇猛善戰,頗通韜略,燕郡當無大患。高句麗還會侵襲,但李密大人頗通文武,又有李大將軍為後援,加之靺鞨多有奪取高句麗北部之地,遼東也當無大虞。只是渤海之勢,強於其他五部,臣以為,必有吞併他部之心,卻是不可不防。而真正為邊地之患的,只有突厥。」
「哦,愛卿細說與朕聽。」
「皇上,突厥始畢可汗,對大隋表面恭順,內心早有不臣之心,昔日靈武之亂,突厥便已顯異志。此番臣奉旨討契丹等部,始畢又是陽奉陰違,而契丹、奚本突厥屬部,此番轉歸大隋,突厥面上不說,心中卻更是不滿。突厥雖分東西兩部,然東突厥之勢,不僅遠超契丹、靺鞨,就是高句麗也有不及,早晚必為大隋勁敵。」
我點頭道:「愛卿所言,頗有見地,倒是和裴矩相似。」
「裴矩大人熟知突厥事務,豈是微臣可比。」
「不然,朕觀愛卿對答,面色如常,心中必已有成竹之策,不妨講與朕聽。」
「皇上明鑒,對付突厥,還是臣去年的四個字---分而治之。只是去年臣只有個大方略,卻無計劃,天佑大隋,始畢自己給了我朝機會。」
「如何是始畢給了機會?」
「分而治之,正應在始畢派來助戰的弟弟阿史那叱吉身。臣以為,皇上可以以助戰有功,封阿史那叱吉做可汗。」
「阿史那叱吉不過三千老弱病殘,如何能夠抗衡始畢?」
「突厥貴胄,各有部眾,阿史那叱吉不難號召一班力量,我大隋再做奧援,必可成事。」
「大業九年,裴矩便有此議,曾經派人試探阿史那叱吉,阿史那叱吉膽怯,卻是已經拒絕了。」
「皇上,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去年阿史那叱吉擔心以自己一部之力,難以抗衡始畢,而今始畢自己犯錯,派了一干與自己不睦的突厥貴族,由阿史那叱吉統帶,反倒增加了阿史那叱吉的實力。」
「既是如此,朕便叫裴矩去辦,愛卿而今,卻是要做好新政之事。你如今執掌御史台,天下官吏德才,全要靠你來監管。」
「蒙皇上垂顧,臣敢不效命。」
八月初一,詔命賞阿史那叱吉助戰之功,封處羅可汗,賜軍械若干,駝馬千匹,予以郡王之禮遇。阿史那叱吉此次領了命,卻不敢北上,就在奚人之地以北,霫人之地以西的克魯倫河以南(今內蒙古興安盟西部和錫林郭勒盟東部以及蒙古國東南部)建立牙帳,突厥各部來投者,到了十月也有近二十萬眾,「控弓之士」兩萬餘,雖然不比始畢,卻也有了一定實力。十一月,沈光招降霫人各部,我依裴矩的建議,將其地一分為二,東部約五分之三的土地連同人口,劃為三個都督府,西部的土地人口,都交給處羅可汗管轄。其地在東突厥西南,故稱南突厥。
除了阿史那叱吉,始畢可汗還有弟弟阿史那咄苾,裴矩也暗中遣使鼓動其稱可汗。阿史那咄苾見阿史那叱吉稱汗,也不免心動,可是他實力較小,不敢如阿史那叱吉那般分庭抗禮,只好向始畢可汗請封。始畢可汗因為處羅可汗鬧獨立,也不想背後樹敵,大業十年底,封阿史那咄苾為小可汗---聽命於大可汗的二等可汗,稱頡利可汗。
東突厥之外,又有西突厥,兩部本為一體,開皇年間,阿史那大邏便自立為可汗,東西突厥分裂。以後傳到處羅可汗(此處羅非彼處羅)阿史那達漫,也對大隋稱藩,楊廣傳旨召見,處羅可汗卻不見,讓楊廣很沒有面子。大業六年(六一零年),裴矩挑動小可汗射匱可汗攻擊處羅可汗,迫使阿史那達漫逃歸隋朝。楊廣對失敗者向來可以表現出大度,封他曷薩那可汗,待遇優厚,並且還要把信義公主嫁給他。不過這婚事原本該是今年正月的事情,而今皇帝其實已經換人,這婚事自然根本無從提起。阿史那達漫之弟闕達設阿史那達度隨阿史那達漫歸隋,當時隨阿史那達漫內附的西突厥人有近萬戶,大半由阿史那達度統領在會寧(今甘肅永登附近)放牧,一部分隨特勒阿史那大奈---已經授金紫光祿大夫,算是大隋官吏,在樓煩(今山西靜樂)居住。
大業十年九月,正式冊封射匱可汗為西突厥大可汗,射匱可汗建庭於龜茲北三彌山(今新疆庫車以北的哈爾克山)。我卻又封阿史那達度為闕達可汗,給予國公禮遇,使其歸舊地,暗中卻是想削弱西突厥。阿史那達度建帳於時羅曼山西麓的可汗浮圖城(今新疆吉木薩爾),大體控制了阿爾泰山以南、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以東的一片地區,很快也擁有十萬部眾。不過阿史那達度知道自己實力弱小,很聰明地向射匱可汗表示了表面上的「臣服」。射匱可汗有了面子,也知道闕達可汗背後有大隋撐腰,順水推舟也封阿史那達度為小可汗。
至於阿史那大奈,我知道他是一員猛將---《說唐》中的史大奈便是此公,打算收歸己用。阿史那達漫仍然掛個曷薩那可汗的空銜,以郡王之禮,在東都賜第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