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六章

宇文述、裴仁基「揭發」有功,當然是要獎賞的。

我知道宇文述心中最想得到的,是李渾的封地,遺憾的是在這一點上,我並不打算讓他如願以償。

宇文述,賞千金;其孫宇文成都升千牛衛正六品武賁郎將。

裴仁基,賞三百金;其子裴元慶選入千牛衛,任從七品副鷹揚郎將。

裴仁基自己,卻沒有得到提拔---在我心目中,他也是個小人而已,倒是他那個兒子,是個英雄。

三月初十,御林左衛正六品武賁郎將高德儒等十幾個人上奏,稱有「鳳凰」從皇城附近飛過,認為是「吉兆」,上表稱賀。

我知道這不過是高德儒等人在做拍馬溜須的勾當。不過既然是「吉兆」,藉此顯示一下天子威德也不算壞事。

三月十一,封高德儒從五品朝散大夫。看起來,這高德儒是官升一級,可實際上,朝散大夫不過是個有職無權的散官,我正好藉此把這等「小人」從御林衛帶兵的重要崗位上調開。

希望淘寶網女裝天貓淘寶商城淘寶網女裝冬裝外套www.taobar8.com藉助歪門邪道陞官的人,是靠不住的。

三月二十九,南方的張須陀終於傳來捷報。

卻說當日大軍南下,路途遙遠,費時頗多,張須陀的先鋒李靖所部才出梅關(今江西大余與廣東南雄相鄰處),就得到叛軍攻打合浦郡的消息。交趾叛軍首領李余,是仁壽二年(公元六零二年)交州叛亂的俚族首領李佛子的侄子,當年李佛子被劉方剿滅,這李余僥倖逃脫,暗中積蓄力量,此次藉機起事,很快聚集起十萬餘眾,去年八月起兵,到了十月,已經奪取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李佛子自稱「大越國天王」,建年號「聖德」,並揚言要「全取嶺南之地」。

李余自己坐鎮交趾城,卻派了偽「太子」,大兒子李勒領兵四萬,侵擾嶺南。十月二十一,李勒攻取寧越郡(今廣西欽州),再領兵攻合浦郡(今廣西合浦)。

幸好此時嶺南道已經徵集各郡的守軍,加上各鷹揚府徵集的兵馬,以及江南西道鄰近的零陵、桂陽、南康三郡支援的兵馬,還有三郡逃回的官軍,也有兩萬餘人,除兩千人在南海,其餘分守郁林、永平、合浦三郡。前任高涼郡(今廣東陽江)太守馮盎,年已六十,被緊急啟用,領兵七千守合浦。

這馮盎,是譙國夫人冼夫人的孫子,這冼夫人祖上也是俚族首領之一,在嶺南很有人望,馮盎復出,立刻起到了安定民心的作用,一些原本準備附叛的俚族首領,也改變了主意。

十月二十二,叛軍三萬攻合浦,馮盎率軍堅守,與叛軍相持。

二十三日,李勒留五千人守寧越,自率三萬五千人圍合浦。

二十六日,李余再遣一萬五千人助李勒,叛軍五萬,馮盎只有七千,形勢危急,不得不動員全城男子登城助守。

二十七日,張須陀大軍主力越過梅關,叛軍攻城愈急。

二十八日,高涼冼氏部族集結起的五千俚兵和南海援軍一千(原來兩千守軍中的一半)救援合浦,與叛軍戰於城東,六千人折損四千,僅五百餘人得以入城。同日,郁林守軍五千出擊寧越,不克。

二十九日,永平守軍三千援合浦,畏叛軍勢大,停於城北三十里。

這幾路援軍雖然沒有能夠解合浦之圍,卻對叛軍起到了牽製作用。

而就在二十九日,李靖的三千兵馬,已經暗中進抵合浦城東二十里,並且收攏起二十八日之戰剩餘的千餘散兵。

十月三十,黃昏,李勒的大營之外,來了一批人馬,衣盔不整。

為首的將領派出使者,表示自己是高涼冼氏的余部,此番潰不成軍,擔心回去會受責罰,大家都是俚人,不如投降,並表示願意替李勒做說客,說服馮盎獻城投降。

那李勒自小不曾讀過書,性格卻是豪爽,又見自家起兵這兩三個月來,各地俚民,確實有不少歸附,居然輕易就信以為真。

不過,他的部下倒的確有人提醒他要加以防範,所以這一千冼氏俚兵還是被收繳了武器,在大營旁划個地方居住,其實是受到了監視。

第二天一早,那名將領就單人獨騎進了合浦城說降。一直過了午後,才出城回了李勒的大營,並帶回兩名馮盎的信使。

馮盎表示願意投降,但是提出了條件---投降要在十一月初三,馮盎對此給出了兩個理由,其一是擔心其他人不願投降,需要把自己的親信,特別是二十八日入城的五百人安插在重要位置。其二,馮盎表示自己的老小都在高涼,如果投降消息傳出,難免滿門遭殃,所以要先派人回去報信,這樣可以搶在官府採取措施前做好自保。馮盎還表示,他可以設法勸說冼氏部眾和自己的老部下奪取高涼。

對於馮盎的態度,李勒非常滿意---高涼如果到手,就可以直接威脅南海,而張須陀的兵馬現如今還在南海以北,即便自己再等兩日,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於是兩名信使一個回城報訊,一個趕往高涼。

當夜,城北三十里的永平軍襲擾李勒部,與李勒部稍加接觸便主動退卻。

十一月初二,冼氏將領以「官軍襲擾,所部既無武器,又離營別居,恐有事無力自保。」李勒許其入營,併發還武器。

當夜,李勒營中突然火起,冼氏部眾突然襲擊李勒軍,城東、城北也突然殺聲四起,黑夜中也不知有多少人馬,城中守軍也趁機殺出。李勒軍無備,驚慌之下,自相踐踏,立時潰散。李勒自己也在數百人護衛下倉皇西逃。

到了天明,李勒終於在合浦城西四十里停下,收攏人馬,還有三萬餘眾,打探清楚隋軍援軍連同城中守軍,不過萬人,恨得咬牙切齒,當時就要殺回,還是部下勸住,撤回寧越郡。

領兵救援合浦的,正是李靖。

張須陀的下面,有兩路大軍。

東路主將羅士信,連同嶺南諸軍和張須陀五千中軍,共四萬餘,攻寧越。

寧越而今,聚集了李余的主力,連同新到援軍,共有八萬餘,由李勒統領,與張須陀、羅士信相持,欲拒隋軍於三郡之外。

張須陀的西路一萬五千人,卻由秦瓊率領,由黔中道經郁林郡,繞過在寧越的李勒大軍,奔襲交京(即交趾,李余「建國」后,已經改交趾為交京)。

此時的李余,尚有三萬兵馬,但是交京只有萬餘,其他將近兩萬,分駐九真、日南。

交京的萬餘烏合之眾,哪裡是秦瓊經歷過黃淮平亂的大軍的對手?十一月二十,隋軍突然出現於城外,李余的「交京守備都督」獻城,交京被攻克,並且很快被改回了交趾的原名。李余帶了千餘親信南逃。

李余之所以如此輕易丟掉交趾,除了秦瓊出其不意地出現,還有其他原因。

第一是沒有處理好俚漢矛盾。李余能夠發動叛亂,是因為隋朝的地方官沒有能夠處理好俚漢關係,而李余所做,比他們還有不如。李余自己是俚人出身,自然採取了打擊漢人的措施,而與南方兩郡相比,交趾長期是中原政府統治當地的政治中心,漢化程度較深,漢人比例較高,李余的暴行,自然激起了漢人的不滿和反抗。而當地的知識分子,多是漢人,或者接受了漢文化的少數俚人,幾乎全部站到了李余的對立面。其實當地漢人,原本也受到內地的不平等歧視,對中央有所不滿,李余如果措施得當,是很可能得到其中大多數人支持的。

第二,李余也沒有處理好俚民族內部的關係。當時的俚族,廣泛分佈於今天的嶺南(包括海南)、越北地區,分成許多部族(比如高涼冼氏),互不統屬。李余建立政權后,對各部族也不能平等相待,而是讓本族人佔據要職,甚至與某些部族發生流血衝突。很不幸的是,當年李佛子叛亂后,其部族精英幾乎被朝廷大軍屠戮殆凈,所遺留的有能力者,實在不多。

除此之外,李余自稱「天王」后,便開始營建宮殿,選美女以為後宮,也引起當地,尤其是受害最深的交趾人的不滿。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大業風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重生之大業風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