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學聰明再學笨

先學聰明再學笨

最近我收到一個河南女孩李瑋的來信,說她老師教大家在讀書時留心其中的「優美詞語」

,而且要寫下來、背下來,表示這樣才能提高作文的水平。

但是李瑋不以為然,她認為「文章的靈魂並不是語言,而是所蘊的意旨,如果按老師說的作文,等於拋棄了重要的,而揀了次要的。」然後問我的看法。

在這兒我要為這位女生鼓掌,因為她說得真對。可是,我必須講:她老師說得也沒錯。

請別認為我是兩面討好,先聽我說兩個故事——

大學美術系三年級,我終於上到了台灣山水畫大師黃君璧先生的課。我那時的山水畫已經參加許多展覽獲獎,心想一定會被老師刮目相看。

可是第一堂課,拿到老師發下來的畫稿,我照樣臨摹,臨得一模一樣,繳上去,卻沒得「甲」,只得了「乙」。

我很不服,頑皮的「毛病」又犯了,就回家把老師裝畫稿的塑膠袋拆開,再把我臨的那張塞進去封好。第二堂拿那張「假畫稿」給老師看,並指著上面一棵樹說:「黃老師!這要怎麼畫?您畫的筆法,我不會。」

黃老師居然指著「假畫稿」分析了半天,而且沒認出那是我造的假東西。

我下課之後想了又想,想通了——

老師可以那麼畫,但他不知我是「老手」,於是用初學來對待我,就算我跟他畫得一樣,也只能拿「乙」。

好!再說個真實故事——

三十多歲的時候,我寫了一本繪畫理論的畫,請一位學者寫序,那學者說他沒空,要我自己寫完給他「過目」。

於是我回去寫了一大篇,送去給他。

隔幾天,我把文章拿回,發現第一段上有許多改動的筆跡,可是又都被塗掉了,正納悶,那學者說了:「我起先動了好多地方,但是後來發現你寫得好極了,有你自己的筆法與文氣,

我改得反而不妥,所以全照你的。」

這下子我又得到個結論——你常常沒辦法讓人一眼就見出文章的功力,如同有些書法家的字,卓然成家,但是如果你只見他幾個字,卻會覺得很不怎麼樣。連李白的傳世之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若非出自詩仙之手,只怕拿去給一般詩社評選,反而要被列入「打油詩」,被剔出來。

同樣的道理,要知道,當你參加中學生作文比賽,或考試寫作文時,評分老師的心態上,是以「學生」來對待你。卷子經過彌封,他不知你是何方神聖,於是只能憑那幾個字來給你打成績。這時候,那些會「掉書袋」,辭彙豐富的當然容易佔上風。

當老舍那樣的大作家,寫鋪天蓋地的白雪,固然可以用「一大塊白被單」去形

容,給人「直觀」和「直指人心」的力量。但是換作你這個中學生寫,恐怕就必用些「白皚

皚」、「晶瑩剔透」、「雨雪霏霏」、「冰封雪凍」的形容,才能討好。如果你也學老舍,用「白被單」形容,除非碰上「慧眼」,是不可能拿高分的。

不知你有沒有讀過鄭板橋的名句「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還有中國畫論中說的「大拙便是巧處,大巧更是拙處」。表面看來,「糊塗」和「拙」都是較高的境界,問題是你千萬別忘了,那糊塗是由聰明出來的,那拙樸是巧妙之後達到的。

同樣的道理,學寫作也要由聰明和巧妙開始,你要盡量先充實辭彙、多讀書、多背古人的佳句,達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含英咀華、文采粲然,再進一步追求反璞歸真、妙造自然的境界。

記住!備而不用,畢竟不等於「根本沒有」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跨一步,就成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當代現代 跨一步,就成功
上一章下一章

先學聰明再學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