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天子無情
中秋盛宴,君臣群聚,觥籌交錯,其樂融融。
沒有人會在意先走一步的李瀾公主,自有情理可言。李瀾和李瀧並非當今聖上親生,雖不是群臣皆知,但當年一些身居高位的老臣和少部分皇親國戚卻是知曉的,不過都不敢輕言,聖上愛顏面,聖上的顏面遠比自己的項上人頭來得重要。
更沒有人會擔心李瀾公主的安全,王刀王將軍寸步不離的保護,縱然是踏入武聖的高手,王刀的刀也能阻擋一二。況且世間所知的武聖高手屈指可數,無不都是有著大身份和通天本事的人,豈會自降身份來殺唐國的一位小小的公主。
時間已臨近中秋夜宴結束,少部分小太監開始陸陸續續陪著自己的主子回寢宮,隨後獨自回到掖庭宮歇息。而百官們則趁著最後時刻,紛紛起身,相互走動,攀談交流,或拉幫結派,或宴邀他人,或阿諛奉承,或拉線搭橋,混個臉熟。總之,這最後拜別的時機是最熱鬧,也是最黑暗的百官盛會。
正當大半數官員告別離場,紛紛駕車出宮回府之際,一名早先送完主子后回屋歇息的小太監慌慌張張的出現在了一片狼藉的宴會中,那名平日里壓根不敢正視當今聖上的太監此時卻表現出了驚人的勇氣,只見他渾然不顧他人詫異的眼光,橫衝直撞,打翻了無數的杯盞,撞到了眾多高官,一路邊大聲嚎啕痛苦,邊嘶啞著聲音大喊道:「皇上,皇上,大事不妙,大事不妙。」
當今的皇上李昱是一個年過半百的中年人,文韜武略,都是聞名於唐國百姓的,只見綉著五爪金龍的黃袍加於其身,灰白的頭打理的一絲不苟,四平八穩的端坐其上,俯瞰眾生,不怒自威。
望著亭台下跪倒在地,整個哭成不是人樣的小太監,李昱眉頭緊鎖。只可惜了解皇帝的人定然知曉,九五至尊之所以皺眉,可不是因為小太監口中的大事,而是皇帝的顏面,當著眾多百官文人的注視下,自己宮中的太監居然如此失態,皇帝的顏面豈會好看。
「說吧,說完就去刑部報到。」李昱淡淡道,冷酷中透著殺意。
「皇上,皇上……」小太監只顧痛哭流涕,高呼了兩聲,居然說不下了。
「拉下去吧。」李昱掃了一眼,心中厭惡,也不願再聽下去了,在他眼中,除了江山社稷外,沒有什麼大事能和自己的顏面相媲美。而且如果真是什麼江山社稷的大事,也輪不到一個小小的太監來稟報。
兩位禁衛軍出列,三步並作兩步走到小太監身旁,摁在其背,捏住其臂,嘎啦一聲,小太監的手臂關節被攆斷,架起其身,準備拖出去。
小太監一聲痛呼,總算是緩過神來,明白自己算是闖了大禍,連忙大叫道:「皇上,饒命啊,是真的大事不妙,有刺客進宮,行刺了瀾公主……」
百官驚呼,議論紛紛,一直不曾有所表示的太后霍然站起,嚴厲的眼神凝視著小太監,良久,才緩緩道:「放開他,說,你是那個服侍那位娘娘的?究竟為何事?」
小太監被禁衛軍一放,咕嚕一聲滑倒在地,額頭摔在漢白玉上,殷紅的血緩緩流淌化開。
「奴才……奴才是服侍安妃娘娘的,前面帶娘娘回寢宮后便準備回到自己的房間歇息,可誰想,半路突然衝出個滿身血跡的太監,他一把拉住奴才,說他是服侍李瀾公主的太監,剛才有一黑衣蒙面的刺客趁王刀將軍離開的時候,衝進其房中行刺了李瀾公主,那太監阻擋不及,只得事後一路追蹤,親眼瞧見那刺客躲進了大臣回府的車隊中,混出宮中了……」
「一派胡言。」唐國皇帝李昱怒拍案面,厲聲斥道。
「拉出去斬了。」太后也揉了揉額頭應和道。
兩名禁衛軍士兵再次架起小太監,絲毫不顧他大聲痛哭掙扎,頭也不回的拖出大明宮。
大明宮後花園的漢白玉地面被拖出了一道長長的血跡,泛著暗紅刺目的顏色,映照著天上的明月,顯出了深秋的蕭瑟。
「皇上饒命啊,奴才說得是真的,太后饒命啊……」
還未離場的百官,看完這一幕,噤若寒蟬,個個暗自唏噓不已。
李昱站起身,走到亭台前,龍眼精光閃現,怒視了一遍亭台下的每一位官員,文人,宮女和太監,清了清嗓子,朗聲道:「今日乃是中秋佳節,本應是眾卿家與朕共賞這大好明月的良辰時刻,可總有些宵小之徒損我大唐之威,壞我皇家這信,此乃大辱!」
「傳朕旨意,命三皇子李瀧今夜率一千守夜的禁衛軍全面排查整個宮廷和長安城,遇圖謀不軌,先押進大牢。如遇王刀,則替朕轉告他,若他今夜抓不住刺客,明天提著自己的腦袋來見朕。」
「傳掖庭宮包公公,立刻來朕書房見朕。」
話罷,一甩袖子,轉頭邁步離開了大明宮後花園,只留下一句「散宴」久久蕩漾在百官心頭。
此時,一名頭灰白,滿臉皺紋,估摸著已過七八十歲的老將軍穩穩地坐在百官之後,冷眼觀看著這一幕幕,自言自語道:「好一個李昱,天子之家果然無情啊。李瀾非其親生,活著的時候顧及顏面,尚且寵愛有加,一旦死了,卻連看都沒看一眼。」
「只可惜了李瀧皇子,儘管不是天子之種,但自小文武雙全,又身懷雄心壯志。如今雖亦非太子,但卻是百官擁護,是最適合繼承皇位的人選,此次面對親生妹妹之死,必然會大失理智,長安城也定然要雞犬不寧上整夜。中秋佳節,深更半夜,百姓親人團聚,百官家眷齊聚,一旦被打攪,民心大失,官心大喪,爭奪皇位上恐怕又將經歷一番巨大的波折。」
老將軍一想到將來會在長安城生的血雨腥風,暗自搖頭,內心動蕩不安。
:對於這一章的角度,我想了很久,按照閱讀的流暢性而言,該用畢虎的角度講述,將畢虎如何騙小太監的過程寫出來,但為了引出皇子李瀧,皇帝李昱,太后,安妃娘娘以及那個老將軍,給讀對這些龍套人物有個直觀的印象,最後我還是選擇這樣寫了。而且自己覺得畢虎騙小太監其實不會有什麼大看頭,讀應該可以很容易就想象的出,反而以後的宮廷爭鬥,我覺得自己該為其鋪墊一下吧。這是哈煩的個人想法,不一定正確吧。最後求票求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