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老子化胡出函關 紫氣東來三萬里
上回說到鴻鈞道祖重立三界,分人間界,為原人間洪荒碎片;天界,由三十三層天組成;還有九幽陰曹地府,乃鬼魂轉世輪迴之所。
因封神之戰中眾位聖人大打出手,把神州大地打的支離破碎,靈脈盡斷,早已不復為修道養真之地,因此尋找一個新的地界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為此,七位聖人駕臨五庄觀,鎮元子藉助地書尋到了地仙界,聖人們把仙人都搬到了地仙界並且還定下的禁制,使人間界有了飛升制度,所有修士都要歷經天劫洗禮,然後修到天仙境界之後就會飛升到地仙界,先要上天庭接受玉帝封賞,然後就自己修行了。當然日後地仙界土生土長的修士卻是不需如此,但是天劫還是要過的。
聖人們封神之後都遵循鴻鈞道祖法旨,搬到了三十三天外,不理俗世,因此聖人的存在也漸漸成了一個傳說,就連許多修士也都不清楚,消息靈通一點還知道有聖人的存在,要是菜鳥型的連聖人是什麼都不知道,只有那些上古的修士才知道聖人才是執掌這天地的人。
而楊清也去了三十三天外開闢了玄清境清靜天,建了帝師宮,閑暇時遊覽清靜天里的山水,或用開天時的先天材料煉製一些法寶、丹藥,每月給弟子們講幾天道法,也沒得什麼勾心鬥角,實在是自在的很。
可是楊清自在了,有些聖人還是很忙活的。准提道人就是那最忙活的一個。西方教改名佛教,可以說是獨立了出去,還趁機盜走了玄門氣運,弄的道門衰弱,本來就對西方教不爽的三清當然就更是不爽了,通天教主封神之戰大敗虧輸,且不去說他,元始天尊可是勝利者,不過事後元始天尊仔細想來好象准提這廝比自己賺的還多,造成了天道註定佛教大興的局面,一向自詡盤古正宗,高人一等的老子和元始那個鬱悶可想而知。
也不知鴻鈞道祖是怎麼搞的,人間界的時間和地仙界進度居然相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地仙界都過了好幾十萬年了,人間界也才過幾百年。
自從周武王討伐紂王大功告成之後,西周王朝建立,武王認為天下太平,所以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西周的強兵沒過多少年就雄風不再了。後來又出現了周厲王這種堵人嘴的暴君和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周幽王這樣把放烽火當遊戲的敗家子,西周的底子就這麼敗光掉了。
終於出現了西戎人入侵,西周王城鎬金被攻破,西周滅亡,周平王東遷,天子威嚴一落千丈,諸侯雄起,天子已經成為了擺設,諸侯爭霸的春秋時期開始了,先後出現了春秋五大霸主,好在天下諸侯雖然不將周天子放在眼裡,但還沒有傻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幹掉周天子,因此天下還能算是周家的天下,當年姜子牙對文王說的保他周家八百年江山不是虛言。
春秋霸主打了百年,最後是大魚吃小魚,小的諸侯都完蛋了,大的諸侯的撐胖了,最後只留了燕韓齊、中山等寥寥幾個諸侯,進入了戰國時代。春秋戰國時代,政治上諸侯之間打的不亦樂乎,搞學問的也是不甘示弱,你方唱罷我登場,諸子百家都由自己的觀點,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其實這敗家不過是各個大教的聖人暗鬥整出來的東西。
老子親自出一化身投胎轉世,他老爹老佐當元帥,打仗沖在前面,整個一菜鳥風範,結果被亂箭射死了,老佐統領的宋軍群龍無首被殺的大敗潰逃,老佐眷屬正處宋營軍帳中,有侍女、十數家將、數十侍衛。忽聞老佐陣亡,又見潰軍如潮湧來,眾家將急忙駕車,保老夫人奔逃。且戰且逃,至傍晚,追兵雖鹿邑太清宮玄元殿(懸**書匾「老子故里」已不見,但老夫人身旁僅剩下兩名侍女、一位駕車家將了。家將不敢稍停,披星戴月,摸黑前行,慌不擇路,沿西南方向奔去。第二日天明時分,來到一個偏僻村莊,向村民問去宋都之路,均搖頭說不知。家將只知應向西行,豈知早已偏南。一行四人繞小道,行程七日,仍不見宋都,卻來到了陳國相邑。正行之時,老夫人突覺腹中疼痛。原來老夫人已有七月身孕,老佐為踐君前諾言,以必勝之心攜眷出征。此時兵敗,老夫人又有喪夫之悲,亡命他國,心中焦慮,身體疲勞,以至腹中胎動,疼痛難忍。侍女驚慌無措,家將忙停車於路旁,奔至村中尋一老婦前來。不過幾刻時光,只聽篷車之內響起「哇哇」哭聲,一個早產男嬰出世,這便是老佐之子──老子。老子降生,體弱而頭大,眉寬而耳闊,目如深淵珠清澈,鼻含雙梁中如轍。因其雙耳長大,故起名為「聃」。
接生老婦見母子可憐,讓一行五口住進自己家中。老丈以開藥店為生,陳姓,人稱陳老爹,所以都稱老婦為陳媽媽。陳媽媽膝下無兒無女,為人厚道熱情,讓出三間西廂房,留老夫人一家居住。老夫人在危難之際,遇此善良之人,心中感激不盡;雖說戰亂中顛沛流離,畢竟出於大戶人家,隨身攜帶細軟尚夠度日。加之家將常幫陳老爹營生,二位侍女料理家務,老幼五口,日子過得也還滋潤。從此,宋國戰將老佐的妻兒便在陳國住了下來。
老聃自幼聰慧,靜思好學,常纏著家將要聽國家興衰、戰爭成敗、祭祀占卜、觀星測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龍,請一精通殷商禮樂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禮儀,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日,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間人為貴,眾人之中王為本。」老聃問道:「天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聃又問:「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為清清之清者也。」老聃又問。「清者窮盡處為何物?」先生道:「先賢未傳,古籍未載,愚師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問其母,母不能答;問家將,家將不能言。於是仰頭觀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為何物,徹夜不能寐。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倫,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倫,故尊卑長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長短堅脆可別也。」老聃問道:「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長幼,何人定而分之?長短堅脆,何人划而別之?」先生道:「皆神所為也。」老聃問道。「神何以可為也?」先生道:「神有變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為也。」老聃問:「神之能何由而來?神之功何時而備?」先生道:「先師未傳,古籍未載,愚師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問其母,母不能答。問家將,家將不能言。於是視物而思,觸物而類,三日不知飯味。
又一日,商先生教授道:「君者,代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者也。君不行天意則廢,民不順君牧則罪,此乃治國之道也。」老聃問道:「民生非為君也,不順君牧則其理可解。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先生道:「神遣君代天理世。君生則如將在外也;將在外則君命有所不受。君出世則天意有所不領。」老聃問道:「神有變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聽命之君乎?」先生道:「先聖未傳,古籍未載,愚師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問其母,母不能答;問家將,家將不能言。於是求教相邑之士,踏遍相邑之土,遇雨不知濕,迎風不覺吹。
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天下之事,和為貴。失和則交兵,交兵則相殘,相殘則兩傷,兩傷則有害而無益。故與人利則利己,與**則禍己。」老聃問道:「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先生道:「民爭,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則得小禍,然而君可以治也。國爭,乃失大和也;失大和則得大禍,大禍者,君之過也,何以自治?」老聃問:「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先生道:「先哲未傳,古籍未載,愚師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問其母,母不能答;問家將,家將不能言。於是,遍訪相邑之士,遍讀相邑之書,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
商老先生教授三年,來向老夫人辭行道:「老夫識淺,聃兒思敏,三年而老夫之學授?今來辭行,非老夫教授無終也,非聃兒學之不勤也。實乃老夫之學有盡。聃兒求之無窮,以有盡供無窮,不亦困乎?聃兒,志遠圖宏之童也;相邑,偏僻閉塞之地也。若欲剔璞而為玉,需入周都而求深造。周都,典籍如海,賢士如雲,天下之聖地也,非入其內而難以成大器。」
老夫人聞聽此言,心中犯難:一乃聃兒年方十三,宋都尚且難返,去周都豈不如登九天?二乃老氏只留此根,怎放心他孤身獨行?正猶豫不知怎麼回答,不料先生已猜知其為難處,忙說:「以實相告,老夫師兄為周太學博士,學識淵博,心胸曠達,愛才敬賢,以樹人為生,以助賢為樂,以薦賢為任。家養神童數位,皆由民間選來。不要衣食供給,待之如親生子女。博士聞老夫言,知聃兒好學善思,聰慧超常,久願一見。近日有家僕數人路經此地,特致書老夫,意欲帶聃兒去周。此乃千載難逢之良機,務望珍惜!」老夫人聽后,不禁悲喜交集。喜先生保薦,使聃兒有緣入周,登龍門有路;悲母子分別,何日能見?思至此,好似聃兒已在千里之外,不覺心酸難抑,潸然淚下。老聃撲人母親懷中,泣言道:「母親勿須傷心,聃兒決不負老師厚望,待我業成功就,定然早日來接母親!」說罷,母子二人相抱而泣。
哭之良久,母子二人轉而為喜,拜謝先生舉薦之恩。三天後,全家與商老先生送老聃至五里之外。老聃一一跪拜,上馬隨博士家僕西行而去。老夫人遙望聃兒身影遠去,方才鬱郁入車,悶悶返回。
老聃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易》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三年而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老聃處其中,如蛟龍游入大海,海闊憑龍躍;如雄鷹展翅藍天,天高任鳥飛。老聃如饑似渴,博覽泛觀,漸臻佳境,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後又遷任守藏室史,名聞遐邇,聲播海內。
老子學業有成,通天也不甘寂寞,趙公明也被派到人間界轉世,這位財神這輩子沒上封神榜,所以不跟錢打交道了,該行做學問了,轉世成了孔丘,整出了儒家思想,還順帶把截教諸如「有教無類」等通天一直覺得比元始闡教高尚的教義都傳了出去。不過經歷了封神之戰的趙公明可不似以前一般莽撞了,對老子可是畢恭畢敬,還順便問道於老子。
孔子對弟子南宮敬叔說:「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願同去否?」南宮敬叔欣然同意,隨即報請魯君。魯君准行。遣一車二馬一童一御,由南宮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見孔丘千里迢迢而來,非常高興,教授之後,又引孔丘訪大夫萇弘。萇弘善樂,授孔丘樂律、樂理;引孔丘觀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廟會禮儀,使孔丘感嘆不已,獲益不淺。逗留數日。孔丘向老子辭行。老聃送至館舍之外,贈言道:「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願以數言相送。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望汝切記。」孔丘頓首道:「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行至黃河之濱,見河水滔滔,濁浪翻滾,其勢如萬馬奔騰,其聲如虎吼雷鳴。孔丘佇立岸邊,不覺嘆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人之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聞孔丘此語,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孔丘解釋道:「吾乃憂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亂不止,國亂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於世、不能有為於民之感嘆矣」
老子道:「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何須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哉?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則違人之本性遠矣!猶如人擊鼓尋求逃跑之人,擊之愈響,則人逃跑得愈遠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丘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歟?」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老子點頭說:「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鑒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舍晝夜,盈科後進,善待時也。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汝此去后,應去驕氣於言表,除志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於大街,誰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說完,告別老子,與南宮敬叔上車,依依不捨地向魯國駛去。
老聃任周守藏室史,數次歸家省親,欲勸母親隨之去周;其母在陳國相邑住久,人熟地熟,不願遠遷。日月如梭,光陰荏苒,轉眼間已過三十餘年。一清代太清宮日,老聃忽得家訊,言家母病危,於是報請天子,歸家省視。待回到家時,母已辭世。面對茫茫大地上一堆黃土,思想九泉之下母親之靈,回憶母親慈祥容貌、養育之恩,老聃悲痛欲絕,寢食俱廢,席地而坐,沉思冥想,忽發自己愚鈍;順理追索,恍然大悟,如釋重負,愁苦消解,頓覺腹飢體倦。於是飽餐一頓,倒頭大睡。
家將、侍女皆感奇怪,待其醒來,問其緣故。老聃答道:「人生於世,有情有智。有情,故人倫諧和而相溫相暖;有智,故明理通達而理事不亂。情者,智之附也;智者,情之主也。以情通智,則人昏庸而事顛倒;以智統情,則人聰慧而事合度。母親生聃,恩重如山。今母辭聃而去,聃之情難斷。情難斷,人之常情也。難斷而不以智統,則亂矣,故悲而不欲生。今聃端坐而沉思,忽然智來,以智統情,故情可節制而事可調理也。情得以制,事得以理,於是腹中飢而欲食,體滋倦而欲睡。」
家將問道:「智何以統情?」
「人之生,皆由無而至有也;由無至有,必由有而返無也。無聃之母及聃之時,無母子之情也;有聃之母及聃,始有母子之情也;母去聃留,母已無情而子獨有情也;母聃皆無之時,則於情亦無也。人情未有之時與人情返無之後不亦無別乎?無別而沉溺於情、悲不欲生,不亦愚乎?故骨肉之情難斷矣,人皆如此,合於情也;難斷而不制,則背自然之理也。背自然之理則愚矣!聃思至此,故食慾損而睡可眠矣。」眾人聞之,心皆豁然曠達。
周敬王二年,老聃守喪期滿返周。周敬王四年,周王室發生內亂,王子朝率兵攻下劉公之邑。周敬王受迫。當時晉國強盛,出兵救援周敬王。王子朝勢孤,與舊僚攜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國。老聃蒙受失職之責,受牽連而辭舊職。於是離宮歸隱,騎一青牛,欲出函谷關,卻又是老子一制約佛門之舉。老子騎青牛,青牛角掛風火蒲團,內里裹著多寶道人,老子正是要西去天竺,化胡為佛。
函谷關守關官員關尹,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一日夜晚,獨立樓觀之上凝視星空,忽見東方紫雲聚集,其長三萬里,形如飛龍,由東向西滾滾而來,自語道:「紫氣東來三萬里,聖人西行經此地。青牛緩緩載老翁,藏形匿跡混元氣。」關尹早聞老聃大名,心想莫非是老子將來?於是派人清掃道路四十里,夾道焚香,以迎聖人。
七月十二日午後,夕陽西斜,光華東射。關尹正欲下關查看,忽見關下稀落行人中有一老者,倒騎青牛而來。老者白髮如雪,其眉垂鬢,其耳垂肩,其須垂膝,紅顏素袍,簡樸潔凈。關尹仰天而嘆道:「我生有幸。得見聖人!」三步並作兩步,奔上前去,跪於青牛前拜道:「關尹叩見聖人」
老子見叩拜之人方臉、厚唇、濃眉、端鼻,威嚴而不冷酷,柔慈而無媚態,早知非一般常人,故意試探道:「關令大人叩拜貧賤老翁,非常之禮也!老夫不敢承當,不知有何見教?」關尹道:「老丈,聖人也!務求留宿關舍以指修行之途。」老子道:「老夫有何神聖之處,受你如此厚愛?慚愧慚愧,羞殺老夫矣?」關尹道:「關尹不才;好觀天文略知變化。見紫氣東來,知有聖人西行,見紫氣浩蕩,滾滾如龍,其長三萬里。知來者至聖至尊,非通常之聖也;見紫氣之首白雲繚繞,知聖人白髮,是老翁之狀;見紫氣之前有青牛星相牽,知聖人乘青牛而來也。」
老子聽罷,哈哈大笑:「過獎、過獎!老夫亦早聞你大名,特來拜會。」關尹聞言大喜,叩頭不迭。之後,關尹引老子至官舍,請老子上坐,焚香而行弟子之禮,懇求道:「先生乃當今大聖人也!聖人者,不以一己之智竊為己有,必以天下人智為己任也。今汝將隱居而不仁,求教者必難尋矣!何不將汝之聖智著為書?關尹雖淺陋,願代先生傳於後世,流芳千古,造福萬代。」
老聃允諾,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上篇起首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人稱《道經》。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故人稱為《德經》,合稱《道德經》。《道經》言宇宙本根,含天地變化之機,蘊陰陽變幻之妙;下篇《德經》,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蘊長生久視之道。關尹得之,如獲至寶,終日默誦,如饑似渴。
關尹讀《道德經》,有感,著書《關尹子》,表達了自己對《道德經》的感悟,老子覺的他得道了,後來受於他太清一卷,關尹修行后在巴蜀青羊山得道飛升,被老子接引走,關尹被尊為文始真人,與玄都**師、南華鎮人、列禦寇、亢桑子並為老子五大弟子。
關尹所留太清一卷為蜀山一劍修長眉所得,長眉被老子收為記名弟子,開創了蜀山劍修一脈,也是人教在人間界的一個據點,只是蜀山一直致力於斬妖除魔,以統領人間界正道修士好壓倒闡教崑崙,蜀山作為大派,後台又硬,自然行事肆無忌憚,因其飛揚跋扈,名聲還真不怎麼樣,沒多少人對蜀山有好感。
且說老子化胡之事。老子西出函谷關,行至天竺,此地乃是佛門在人間界的據點,老子一抖風火蒲團,多寶道人落了出來,這多寶道人自從誅仙陣中被老子所擒,後來就跟著老子學了太清道法,也沒了回截教的心思,如今老子要化胡為佛,分裂佛門氣運,多寶道人就成了人選。
多寶道人跪倒,老子取金剛鐲,與多寶道人摩頂受戒,頃刻間多寶道人化為了釋迦摩尼如來,金剛鐲光芒大放,成了一件與聖人證道法寶同品級的厲害法寶,正是金剛鐲注入了化胡因果,才能有如此厲害。
三十三天外楊清暗嘆:「封神剛剛完結,老子就已經開始算計無量量劫了,鴻蒙開闢一量殺戒的因果已經就此結下了,其他聖人只怕還在想著找應劫之人,老子卻已經算計著滅掉對頭了,果然是技高一籌啊!不過貧道也自有打算,量劫之時未必比老子沾的便宜要少,如今還是需下好西遊這盤棋。」
老子化胡之後回了八景宮,釋迦摩尼入了西天極樂拜了阿彌陀佛,自己開了娑婆凈土,創立小乘佛教,也為一方教主,只是這個教主不過是聖人之間勾心鬥角的產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