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金象衚衕一號。
大四合院內一切照舊。東院十戶,西院十戶,夾院四戶,小北院四戶,一共二十八戶,一百七十九口人,每天照常起床,做飯,外出,勞作,吵鬧,哭喊,有電視的看電視,沒電視的喝茶抽煙聊大天,當老師的判作業,當學生的做作業,地兒寬的,大人孩子各有各的桌兒,地方窄的,趴凳子趴床,關燈了,再干黑了燈的事。單老頭還是每天早晚開關大門,看電話,收奶費,收報紙郵件;東方飆還是天一亮就精神抖擻去公園教練太極拳;屠泰還是掛牌門診;譚秀妮還是吱吱嘎嘎推上小車去賣冰棍;庄韜還是在中學當校長,到處作報告;桂大嬸還是每日的說說道道;竇大媽還是一有空就蹲在水龍頭旁洗東西;水龍頭旁從早到晚還是難得斷人。單小蘭死了,議論了一陣便不議論了。譚秀妮原準備和在監獄的丈夫打離婚,經過眾多的說服工作,又把上訴撤了回來,人們也便不當回事。舊的事過去了,新的事也還有發生。
東院十號住著惠奶奶一家。三間朝西的東房,三代七口人,隔院和譚秀妮家打對面。她家是東院三號,所以惠奶奶少不了安慰秀妮,照顧她半癱的大姑和兩歲的兒子。南邊側對著單老頭家,所以少不了和單家老兩口拉拉呱兒。東院的號是這樣排的:南房最靠東,是一號,單老頭家,然後順時針轉,南西北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到惠奶奶,東房最靠南的家兒,和單老頭家首尾相鄰,中間隔著大院門。
那邊西院的號也是這樣排的。夾院只有一排朝東的西房,由南向北,一二三四。小北院只有一排北房,由西向東一二三四。理論上都合乎順時針次序。
惠奶奶今年七十多了,三間房,中間是廳;右邊一間,她帶著一個五歲的孫子(三兒子的)、一個六歲的外孫女(三女兒的)住;左邊一間,是她的四兒子住:小兩口,兩個孩子。惠奶奶解放前生了四兒三女,丈夫是國民黨,1949年帶著大兒子跑到台灣去了,再無音訊,剩下的三兒三女都在國內,最小的四兒子現在也三十三了。她一個人拖兒帶女怎麼過?改嫁了一回,是延安來的幹部,日子好過了,又生一女。偏偏在「文化大革命」中又斗死了。她老了,兒女又大了,也便寡居了。讓她難過的是兒女們都嫌棄她,除了把孩子寄托在她這兒的(孩子的生活費是另外的),每人每月只給她五元錢。他們說:我們一人五塊,七五三十五,夠花了。住在一塊兒的四兒子也是單另過。她知道兒女們現在家境都不錯,有彩電,有冰箱,有的還有地毯,自己這兒只有床,破桌子,舊式座鐘,可她還想得開,人老了,要那些幹啥?兒女們偶爾來了,她還要掏出積蓄買菜買酒,招待他們吃喝,心甘情願。
這兩天惠奶奶這兒一下熱鬧開了,大兒子有音訊了,在美國,要回來探親。人還未到,錢先寄來了,一萬美元。國內的七個兒女都從四面八方——北京的,瀋陽的,青島的——圍了上來。有的搬來了自家的彩電:媽,您看吧。有的送來了洗衣機:媽,您用吧。有的送來了沙發:媽,您坐吧。糕點,糖果,蜂王精,人蔘,花花綠綠地都堆上了,她高興得合不攏嘴。這我都不用,能見著你們就高興了。孫子,孫女,外孫子,外孫女,幾年沒見面的都團簇在膝前,花兒朵朵,滿園芬芳,蜂兒蝶兒亂飛,陽光一片燦爛。你們要什麼,奶奶給你們買。你們想吃什麼,姥姥給你們買。要自行車?要電子琴?卡西歐的?要小錄音機,別在褲帶上的?要什麼都行。你們呢?她看著兒女們。他們倒都忸怩了。媽,我們什麼都不要,就是來看看您老人家。不知是哪個媳婦說道。對,我們就是來看看您。滿屋人都這樣說。我要那些美元幹啥?你們誰要就張嘴吧,我給你們。他們相互看看,都想說又都不好說。媽,一個兒媳說話了,要說困難,我們都不算太困難,要說不困難,又都有些困難。您一定要幫助我們,兄弟姐妹七個,您一人給上一千美元,剩下三千美元您存上,利息也夠您花了。大哥來了,說不定還要給您錢。媽,二兒子,一個體體面面的工程師穩穩重重說了話,錢呢,您願意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您首先要把自己生活安排好,當然,大家也會照顧您,我們都是有文化的人,不會爭這些(是,媽,我們不會像有些人家,兄弟姐妹們爭老人的錢。人們紛紛附和著)。這次大哥來,我很高興。分別幾十年了,好好敘敘吧。要說有什麼事,我是搞建築的,一直想到美國進修幾年,看大哥能不能幫幫忙?另外,小欣(他撫摸了一下坐在身旁的女兒的頭髮)明年就大學畢業了,想去美國留學,也託大哥想想辦法。惠奶奶笑了:你們見老大說就對了。二兒子說:是,到時候媽也幫著說兩句。滿屋的兒女都說開了,都知道老大是來看媽的,求老大的事先求做媽的。好不熱鬧。
大院的鄰居們也都紛紛道賀。惠奶奶,您可真有福啊,養了這麼個出息兒子,孝順兒子。惠奶奶樂得臉綻開花:謝大伙兒了,真謝謝大伙兒了。她彎下腰左一把右一把,糕點糖果往大人身邊的孩子懷裡塞著。惠奶奶,您啥時候搬走,預先告我一聲,這房子讓我了。對方聲兒小了。老太太沒想到:我能搬哪兒去?喲,您的兒子從美國來看您,這多大國際影響,上級部門還不給您換個寬敞的好房子住?老太太懵懵懂懂覺著是這樣:那這房子也得交房管局呀。對方湊上來說話了:那您就別管了,您要走,我預先就把我的柜子箱子搬進來,占上再說,房管局那兒我有辦法。惠奶奶不答應也算答應了。可接著又有第二家來說,一個話兒。她為難了:我這是讓誰啊?惠奶奶,您當然讓我了。您看我一家五口住一間房,不讓我讓誰?又有第三家、第四家來說這悄悄話,倒讓她沒了轍啦。又有第五家來了,綽號尤老鼠,剛張嘴,她就說了:我搬不搬八字還沒一撇呢。搬,這房子讓誰,我也作不了主,好幾家都說要了。尤老鼠話早接上了:惠奶奶,我不是要您的房子,我是要您的那。惠奶奶順他手一看,是門口那間自蓋的爛油氈頂的小廚房。您住高樓大廈,這破磚爛木頭總不要了吧?到時候我把它拆了,蓋蓋我的廚房。您門外靠的幾塊破木板沒用了吧?我先抱上去了。
庄韜一踏進金象衚衕一號就感到憋悶。太擁擠,太骯髒。這他還能忍受,他什麼環境都呆過,但這裡的人太沒道德情操,太需要凈化靈魂,思想教育工作委實在全社會都頭等重要。
他是從中學校長辦公室回來的,從教育局的會議上回來的,從一個又一個大禮堂的主席台上回來的。台下上千名國家幹部在聽他講話,熱烈而有秩序地鼓掌;穿軍裝的在聽他講話,一片綠色;大學生在台下熱烈而歡快的掌聲;中學生一片密麻麻、閃閃亮的眼睛;小學生上千條紅領巾,滿禮堂紅色。少先隊員跑上來了,天真可愛,把紅領巾系在他脖上,向他敬禮。他兩頰映著紅光,和台下孩子們一起鼓掌。
首長們,同志們,八十年代的大學生們,八十年代的中學生們,紅領巾們,我要講的第一句話就是,人在任何時候都要有崇高的理想。人有理想才不同於動物,不同於豬馬牛羊。讓你當沒有理想的人,願意嗎?可能有的年輕人玩世不恭,會說:那有什麼不好?這時,我就會又問他一句:讓你當豬馬牛羊你願意嗎?他說了:我當然不願意。(台下一片笑聲。他感到自己講話的風趣。)一個人沒有理想,和豬馬牛羊有什麼差別呢?人的理想,第一,要和歷史必由之路結合在一起,這樣你的理想就有了科學性;第二,要為大多數人謀利益,為勞苦大眾服務,這樣你才是崇高的人,有道德的人。
我從1957年被打成右派,到1979年平反改正,二十二年中我被批判過幾百次,「文革」中被揪斗遊街無數次,又被勞改十五年,戴過三十斤的高帽子,吊過五十斤的鐵牌子,打斷過肩胛骨,打壞過左腎,打掉過四個牙,幾天幾夜餓肚子,關在死牢里沒人管,我喝過自己的尿,吃過自己棉襖里的棉絮,右腿在勞改時被翻倒的馬車砸斷過。1959年在農村勞動時,和一個農村姑娘結了婚,1967年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判無期徒刑,妻子又被迫離了婚,真所謂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可今天,經過這樣的二十二年,我五十多歲了,還要做個有理想的人。
月光下,兩個中學生在黑影憧憧的陽台上說話,一個男一個女。這是西院的北房,大院內惟一的一幢二層樓。樓下住一家,西院五號。樓上兩家,六號,七號,原來橫貫二層樓的長廊陽台也被花格木條牆一隔為二。男孩是六號的,女孩是七號的。
「宇宙真是大爆炸產生的?」女孩問。
「是。」
「那爆炸前是什麼?」
「爆炸前就沒這空間。」
「真不可思議。……宇宙年齡多大了?」
「一百億到二百億年吧。」
大四合院內,只要一關房門就各管各家,井水不犯河水。你是吃也好,喝也好,吵也好,打也好,摟也好,抱也好,別人聽不見看不見就都是自己的事。可一到院里,公共的事了,就有矛盾了。
第一大矛盾是空間的爭奪。「軟空間」還好說,你家鬧架了,開錄音機了,聲響了,吵了我啦,我也沒轍,無形的侵犯,誰也沒法說。大老粗了,不怕亂,我喝我的酒,扇我的扇,光脊背上流大汗,念書的,喝墨水的,除了皺皺眉,塞上點耳朵,也只有倒憋氣,三班倒睡覺的就得久經鍛煉,練出睡功了。
「硬空間」就動真格兒了,誰也不讓誰。我家是一間房,這間房前的寬度都是我的;我家是兩間房,兩間房前的空地都是我的;三間房照樣。你我相鄰,就以隔牆中線為界,你是你的,我是我的,絕不相占。我要蓋廚房,在我的寬度內,我要種花,也在這領地內,我要堆什物,不能伸一根木頭棍去你那兒。有的人家還用磚碼出半人高的牆來,圈出自己的領地。碼的時候,左右鄰居明白你的意思,從跟前過著,臉上裝沒事,心中卻罵著:誰他媽要佔你的地兒,瞅你分明得?你和他見面也要尷尬兩天,嘿嘿地乾笑笑。過了這一陣也便淡忘了,又融洽了,發現還是隔開來清靜。空間的爭奪主要在寬度上,至於在深度上,有個約定俗成的界限。東房人家蓋的廚房,西房人家蓋的廚房,中間的距離總要差不多吧?得走個人,過個車,晾個衣服吧?你蓋廚房,我圈領地,相互都瞄著呢,結果東房人家的廚房外牆在一條直線上,西房人家的廚房外牆也在一條直線上,東西相等,在院中夾成個筆直的甬道,倒也符合美觀。至於高度,一般沒關係。你要蓋得高,得有磚有料,不那麼容易。太高了,先遮你自家的窗亮。
三維空間的爭奪最後成了定局,誰也不犯誰。可是,你一旦搬走,左右鄰居就會乘機把地兒放一放,他把廚房加寬點,我把圍牆外移一點。過兩天新戶搬來了,人生地不熟,就住下了,還和左右鄰居熱熱乎乎拉呱。他住了一陣,也要蓋廚房了(舊廚房照例叫舊住戶拆走了),這才忙著備料。有辦法的,卡車嗚嗚地來,塵土飛揚地卸,一天就齊了,弄得滿院人眼紅心酸,都想到自己蓋廚房的艱辛了;沒辦法的,備一兩年的也有。然後也就明白:左右鄰居侵吞著自己的地方。不過成了定局的事,也就不能更改。
尤老鼠住東院四號。他是老住戶,所以,雖然只住一間房,房前占的地兒卻寬些。右邊擠了譚秀妮兩磚寬,左邊擠了竇大媽一磚地。可他還沒個像樣的廚房,只有一個遮雨的爛棚子。
尤老鼠有尤老鼠的辦法。他姓尤,大名富貴,二十多年前,在廠里業餘演京劇《十五貫》,他唱了一回婁阿鼠,就演變成了尤老鼠這綽號。長得又像;矮瘦,駝背,剃個禿頭,尖頭頂,走路東張西望,腳步匆匆。人們當面叫老尤,背後叫尤老鼠,客氣了叫尤大哥,開玩笑了叫尤耗子。
每天下班了,他自行車後面馱兩塊磚,都是路過工地「撿」來的。若是叫人碰上了,我是回家墊墊箱子。哪個工地沒這點通情達理?碰不上,一天兩塊,一年就是七百來塊。還嫌慢,每天早晨蒙蒙亮又出去遛彎了,回來,雙手大大方方平托兩塊磚。幹嗎呢,尤大哥?練練胳膊勁兒。他答道。
磚在房前越積越多,怕人偷,碼得齊齊的,三垛,三千整。零的,還攢著第四垛,上面蓋著爛草袋,不防君子也防小人。老婆不上班,前後左右也替他看管呢,丟不了。
水泥呢?沙子呢?大院的廚房有三等,一等的是水泥沙漿砌牆,二等的是白灰沙漿,三等的是黃泥砌牆。他憋著勁兒要蓋一等的。慢慢攢吧,老辦法。兩個塑料袋,下了班,多繞點路,今兒過這個建築工地,明兒過那個施工現場,一袋沙,一袋水泥,誰看見了也不計較他:這一點,像稱鹽似的,就夠回家補個牆縫嘛。積少成多,一天五斤水泥,八斤沙,半年下來,水泥就有一千來斤。一百斤一袋,十袋了。足夠了。砌牆根本用不了,還可以抹水泥地面。對,就來水泥地面,高級再高級。他在院里走著,一家家廚房前聊著:做飯呢?吃啥啊?眼裡卻把廚房上下考察了又考察。多是土地面,也有磚地面,水泥地面的只有三四家,他要超過他們呢。你那廚房啥時蓋啊?他點頭哈腰:早呢,料還不齊全。
磚是明擺著。沙子是倒在棚子里,磚圍成的池子。水泥呢,貴重,進了屋了。牆角黑洞洞的有兩口大缸,倒在裡面了,蓋上蓋兒了——那玩意兒怕潮。
每天回家,打開缸蓋兒看了,滿囤囤的水泥面,像過去香爐內的香灰,又細又面,捏在手裡別提多親了。看見院里的男女老少在窗前過著。一個人躲在暗處,靠在這胖胖的大缸上,手深深插入水泥面中,涼絲絲滑膩膩,真美。沒有人看見他,這是他的財富。到時候一蓋廚房,把這水泥都用了,真有點捨不得呢。沒關係,用完再往裡續。沒用了續什麼?沒用也攢著。每天把塑料袋一傾,水泥呼啦倒進缸里,已成了他的快樂。尤老鼠啊尤老鼠,你可真成老鼠了。當老鼠有啥不好?當老鼠再自在不過了。每天把吃食往窩裡叼著,躲在暗窩裡守著成堆的吃食,反反覆復觀賞著,美得很。
缺的東西還多呢。白灰呢?抹牆不用白灰哪行?木料呢?梁,檁,椽,檁、椽上要鋪的一層木條呢,蓋房頂的石棉瓦呢?還有門窗。門窗他都要做像樣的。可不能像那些人家,隨便一個爛門,破板條釘的,一扇爛窗,塑料布蒙的。他的廚房門,要正正規規,八十厘米寬,一米八高,裡外拉手,上邊玻璃,下邊木板。門上邊還要有扇三十厘米高的、上下開的活窗,掛鉤一支,風斗似的,通風。窗戶也要像樣,裡外雙口,外面雙開玻璃扇,裡面雙開紗窗扇。這都要一點點想辦法,難就難在要不花錢多辦事上。
他哪有那麼多錢?還要養活一個上初中、兩個上小學的兒女。
他一次又一次丈量著房前的領地,計劃著。房寬四米,加上自己往兩邊擴占的七十二厘米,一共寬四米七二。長是死的,三米,和鄰居們找齊,房門雖不在房中間,可也不在最邊兒上,躲開門,在窗下蓋廚房,最多只能兩米五十寬。廚房面積六七平方米,太小了,不氣派。他野心不止這點。乾脆把自己整個房前包起來,蓋間四米七二寬、三米深的大房。他都要「二四牆」(雙磚牆,二十四厘米厚),結實,刨去兩面牆,還有四米一二,中間再隔道牆,「一二牆」(單磚牆)就夠了,內寬整四米。一半是兩米寬的廚房,一半是兩米寬的門廳,放上一對沙發,多像樣。自己原來的房子套在裡面,正兒八經成卧室了。來了客人不用往裡讓了,他在卧室里藏放什麼東西也不怕別人看見了。這一蓋,大院裡頭一號,可這料就還差得多了,簡直不敢想了。怕什麼?咬咬牙,再攢上兩三年。
他早出晚歸,跑來跑去,一塊磚、一根木條地往家叼東西。有時被建築工地的人認出來了:你怎麼又來了?他便一副苦相乞憐求人。颳風下雨,他淋得像個落水的灰老鼠。他的三角眼這兒瞅瞅那兒瞅瞅,看見沒人,就把修路工放在路邊的一塊兩米長的木板夾到了自行車後座上,一溜煙往家騎。拐彎被路邊郵筒掛著,摔得鼻青臉腫。掉了兩顆門牙,連血帶牙吐到地上,抹了一把,回頭張望一下有無追兵,又推著車跛著走了幾步,一咬牙騎上了。
大院里廁所的牆斜了,快坍塌了,修繕隊運來磚修,他上去和人拉話,還熱心地送壺開水過去。中午,熱炎炎的大院里人們都躲在家裡,他一瞅沒人,抱上一摞磚就往回走,腳步又急又重,冬冬冬。左右窗戶里有沒有人瞅他?不知道。院里有人上廁所,停一停。人走了,他也裝模作樣上廁所,拿著手紙,目不斜視地走進廁所。看看沒動靜,賊溜溜地再望望,一哈腰抱上十塊磚就往回走。一塊磚五斤,五十多斤,夠沉的。可沉得他舒坦。放下,碼在自家的磚垛上,蓋上爛草袋,然後再看看,能不能去第三次。
天黑了,人們都關燈睡了,他還在自家的門前忙碌著。這兒已經堆積如山了。他鑽在山裡整理著。木板、木條要一捆捆捆好,要不別人會順手牽羊。砂子多了,原來的磚池盛不下了,要加高一些。水泥,家裡的兩口大缸滿了,想了想,在做飯的棚子下用磚又壘了個池子,墊上防潮的油氈,往裡倒。還有各種東西,鐵絲啦,瓦啦,破帆布啦,席子啦,蓋起房來都有用,都要理好。左鄰右舍早早晚晚聽他嘩啦嘩啦地折騰忙乎,下大雨了,他更是東捂西蓋。人淋透了,老婆心疼他,為他撐傘,他吼了:我不用你,快回去給孩兒們做飯,他們吃了還要上學呢。
他的背更駝了,光頭更尖了,腳步更急更重了,眼睛滴溜溜轉更銳利了,有人沒人都要東張西望才能走路了。大北京城發生了什麼事,他一概不知。他眼前只看見一間大房子,紅光燦燦地立著。可有兩天在廠里加班沒回家,等一回來傻眼了:南房這一家(東院二號)從沒備過一塊磚,兩天之內竟平地起來兩間新磚房,玻璃門窗鋥亮。
庄韜穿東院,(過那倆夾道可真要命。)過夾院,入西院,和鄰居們點頭招呼。「庄校長,回來了?」啊,回來了。「庄校長,您成天夠忙的。」不忙,不忙,你們更忙。「庄校長,今兒又去哪兒作報告了?」今天去的人民大學。
他永遠要和這些勞動人民打成一片。
眼前浮現「她」的形象,一個剛調來的英語女教師,三十七八歲,未婚,課講得很好,人們卻對她評價不一,他決定親自考察考察她。和她一同外出,一個衣衫襤褸的農村姑娘向他們伸出手。他看看「她」,摸了摸自己口袋:我沒帶錢,你有嗎?「她」打開錢夾:「我沒零的,只有五塊的。」好,借我五塊。他接過錢,放到小姑娘的臟手中,拍拍她的頭:你多大了?從哪兒來?河南?家裡遭災了?不用謝,不用謝。他和「她」又一起往前走。你沒有覺得我這樣做怪吧?「沒有。」你會這樣做嗎?「不會,不過我能理解。」他心裡看明白了:坦率承認自己不會這樣做,這很誠實;對別人這樣做能理解,表明為人善良,對勞動人民有同情心。好,他決定了,讓「她」負責英語教研室。
月光下,檐影中,陽台上,還在對話。
「宇宙有多大?」
「一百多億光年吧,一光年就是光走一年的距離。」
「我知道,光一秒鐘走三十萬公里,繞地球赤道七圈半。宇宙真大啊,你看天上那些星星,有好多要比地球大得多呢。」
「大幾千倍、幾萬倍、幾百萬倍的都有,地球小得很。」
「站在那些星上看地球,就看不見了。看咱們,更看不見了……」
「整個太陽系在宇宙中都微不足道。」
「咱們太渺小了……」
大四合院內,各家住房面積不與人口成正比,而與地位成正比。東院二號,戶主滕有壽,應屬大院內最有地位的人了,哪個局的幹部處長,一家四口住著東院軒軒敞敞三大間南房。相鄰著西邊,夾院水龍頭旁,還有一間很大但稍矮的南房——可能過去是這大院主人的庫房吧——也是他家的。
常言道,錢越多越不夠花,同理,房越多越不夠住。四口人四間房,在大院內寬裕得沒比了,他還嫌不夠住。兒子要結婚怎麼辦?給兒子兩大間,老兩口住一間,當然不合適。只給兒子一間,又太委屈兒子了。至於那間矮房,是要留著女兒出嫁后回娘家來住住的。有了,平日看不慣大院的人東蓋一間廚房,西蓋一間破屋,索性他也蓋。堂堂三間房,中間是客廳、大門,不說了,兩邊兩間房的窗下,各蓋一間四米見方的大房子,一樣大,一樣高,一樣款式,對對稱稱,也好看。
一句話。車水馬龍,八方來人,天翻地覆慨而慷,蓋起來了。最後請眾人在青海餐廳吃了一頓,花費僅這些,禮全有了。
這一蓋顯出了氣派。滕處長,還是您關係廣力量大。大院里的人紛紛恭賀。他背著手站在大門口的台階上,點著那張黃白的臉,嘿嘿嘿地笑著。他不知道,人們轉過頭就罵:缺了德啦。
他家這兩間新房,和東房惠奶奶家廚房、西房譚秀妮家的廚房快頂住了,只留著一輛自行車過的空兒。以後,連平車、三輪車也甭想進來了。他卻呵呵呵乾笑笑,說:「怕大伙兒不好過,我沒敢往大了蓋。這還留著一門多寬呢,大伙兒能搬進家的東西,都能搬過這夾道兒。」好,平平白白出了兩條夾道兒。人們推自行車打這兒過時,得別著身子,要不就蹭牆。夾道兒把大伙兒夾得倒憋氣。
他轉來轉去,上上下下欣賞著新蓋的房子。看著尤富貴——他從不叫他尤老鼠——駝著背猥猥瑣瑣推著自行車回來了,從後座上拿下兩塊磚,賊頭賊腦鑽進屋裡。自己生出一種又冷蔑又憐憫的情緒來。活成這樣,太可悲了。成天為蓋間廚房東偷西摸,沒點人格。
「叫你呢,咋聽不見,聾了?」夫人在屋裡高聲嚷著。他連忙轉身進屋,賠著笑:啥事?夫人橫著張光蠟蠟的圓臉:「天都黑了,站在外面幹啥?一輩子沒見過兩間破房?我問你,王工程師的調動怎麼樣了?」噢,滕有壽笑了,這陣還沒顧上呢。夫人把手中正打的毛衣往前一伸:「我又要找他愛人求她織毛衣了,她要張嘴問,我咋說呀?」就說正在研究呢。夫人瞟了一眼,不言語了。
沒過五秒鐘,夫妻倆又談起局裡的事了。夫人是局裡辦公室的普通幹事,但參政熱情頗高,丈夫常笑著說:你是我的刁德一。
「蘇局長現在咋樣?」夫人問。他?提拔了一批年輕的。現在,中年的幹部,還有那些老的,對他都不太感興趣。丈夫答道。「他老婆最近不上班?不是調來了嗎?」他老婆從來不上班,在原單位也是。「他不是和那個電話員勾搭著呢?我看他老婆一不在,電話員就來他家了。」誰知道?老蘇有這點毛病。「韓良是不是葛棟才的人?」怎麼?「我兩次看見他們站在樓道里說話,聲兒挺低。」是,你沒看錯,他是他調來的。「老榮現在向著誰?」我不是告你了,這幾個老的對老蘇都不感興趣。「老榮對你呢?」對我當然不錯,他女兒是我幫忙調到紡織部的。「那蘇俊才不恨你?」我不介入他們的矛盾,靠哪頭太緊了都沒好處。那天我去老蘇家,碰見老榮,他問我去哪兒,我大大方方說,去老蘇那兒一趟。老榮沒說什麼。過兩天,我又找了個正正噹噹的理由到他家去了一趟。「你這是搞平衡。」我是裝傻。對他們的矛盾裝不知道,這最聰明。「這次老魏調走,會不會提我當辦公室副主任?」哎呀,這個難,早有人選了。「誰?」三四個呢,他們都爭不過來。這幾天要來幾個轉業幹部,還沒位置。你別太急,要看機會。「齊小明今天送來一台電扇。」就那台?「嗯,他說是他四弟送他的。他四弟在電扇廠,職工一人一台,算福利,他四弟有了,送他,他又有了,送咱們了。」要那麼多電扇幹啥?咱們家已經好幾台了。「留著送人也行啊。」他肯定是有所求,這傢伙的東西不要隨便收,這個人滑得很。「有求不有求,再說唄。」我這兩天要去鞏維山那兒走走。「幹啥?」這你不知道了吧,他可能要調到局裡當書記。「是嗎?」現在一般人不知道呢,他本人可能也不知道。我呢,也裝不知道。這樣走走,以後才有人情。「……噯,今天老祖對我說:你不是和錢力住得近嗎?這兒有幾份文件,你捎到他家,讓他瞧瞧。」他是套你的底呢。你怎麼說?「我懂。他是想看看咱們和錢力關係到底咋樣。我和他說:遠倒不遠,可我沒去過。聽說他家不好找,你還是找別人捎吧。」噢,這樣說就對了。我真怕你說漏嘴了。「我連這點彎兒還繞不過來?……喲,怎麼日光燈又閃了,要滅了,又是誰家……」她站起來。
院里已經有人在高聲罵嚷了:嗨,誰家用電爐了?別缺德了。
聽見外面的罵聲。庄韜皺了皺眉。經過十年動亂,人民的道德水準下降了。要把十億人再教育過來,任務很艱巨啊。
月光下,檐影中,陽台上,隔著木格牆。
「你知道地球有多大年齡嗎?四十多億年。」男學生還在熱情講述。
「你們班女生有學習比你好的嗎?」女學生看著眼前的月光,問。
「可咱們人類才一百多萬年歷史。」
「你和你們班女生說話嗎?」
「說啊,為什麼不說?」
媽媽在屋裡喊了:皓莉,怎麼還不睡?明天不上學了?
「你說今晚月亮好看嗎?」她回頭應了母親一聲,半晌,又問。
「挺圓的。」他仰頭看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