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
燭花搖影,冷透疏衾剛欲醒,待不思量,不許孤眠不斷腸。
茫茫碧落,天上人間情一諾。銀漢難通,穩耐風波願始從。
【情一諾】
古人比現代人更更重承諾,《史記-季布傳》記:"楚人諺云:得黃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諾。"季布一諾千金,殺頭不改還可以說的俠客行經,《後漢書-逸民傳-韓康》又載:"常採藥名山,賣於長安市,口不二價,三十餘年。"韓康只是個採藥賣葯的,卻如此有個性和原則,說言不二價就言不二價,而且還三十多年不改。誠然,這不符合商業社會市場經濟的規律,也是在古代小農經濟才能發生的事情,如果是在現時,韓康只有兩個下場:因為個性突出而被炒紅,成為商界奇迹,更多的可能性卻是,他被市場規律無情淘汰,沒人買他的帳,最後無辜餓死。
諾言很重要,人無信不立,我們都知道。然而像行入陌生莽野森林周圍環境斑斕反覆,危險重重,已經不能再輕易舉步和相信人了。信任和被信任之間關係斷裂,情感疏失,一點一點滴盡。對事的態度如此,對人對情感的態度,莫不如此,罅隙巨大,最後我們變成沒有熱血的人。
讀《飲水詞》會感覺到脈脈的溫情流動,一個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男子,在他的詞章中不倦不悔的傾訴對感情的執著,對友情的堅定,像一道道療傷的溫泉湯藥,溫暖了,喚醒了,我們冰封的情感。
茫茫碧落,天上人間情一諾,這是多麼天真而叫人欣喜的話。在幾百年前,會有女子相信這句承諾,也會有男子願意說出這種承諾,兩人相待一生。而現在,且不說無人會說這樣傻話,即使有人說,過了十六歲的我們就不會相信了,世事多變且涼薄,你能堅守都不代表我亦可以同樣。感動歸感動,感慨歸感慨,我們到底不會許諾,生活教會我們現實太多。
回到容若的《減字木蘭花》里來,讀他對情的不悔和承諾。上闋寫午夜夢回,頗有"冷雨敲窗被未溫"的孤寂。在涼薄的夜裡獨自醒來,眼前燭花搖影,寥落而感傷。因為深受相思之苦,所以有"不許孤眠不斷腸"的反語,告誡自己不要多想。不過顯然是徒勞的,下闋即寫人已在思量中,說道雖然你我現在被分開了,但是我們之間的誓言是經得起考驗的,好象季布許人的諾言,說了就必然做到,此刻雖然彼此音信渺茫,不知近況如何,但是只要我們能耐心等待,等這波折過去,你我一定可以重新團聚。
有人以為"碧落"及"天上人間"可作幽明永隔解,但下文有"穩耐風波願始從",可見戀人被選入宮后,容若尚抱有將來被放出來,更相團圓的希望,決不是指死別。
一定是這樣的。
可惜,天上人間情一諾的容若,最終也沒有等到穩耐風波願始從的那天。
願望越是美好如花,凋謝起來就越顯得殘酷傷人。
減字木蘭花新月
晚妝欲罷,更把纖眉臨鏡畫,准待分明。和雨和煙兩不勝。
莫教星替,守取團圓終必遂,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
【一樣愁】
李商隱夫人王氏沒,有人做媒,義山卻之,作《李夫人》詩:"慚愧白矛人,月沒教星替。"李義山一生情事撲朔,寫下眾多無題詩,惹盡後人猜想。既然寫下"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想必內心也有情傷徘徊不去。只是每個人情感的表達方式不一樣。
看到"莫教星替"四字,我越發肯定謝娘的存在。了解義山的話之後就會更有把握,這不是寫給盧氏的情詞。如果是盧氏,容若絕不會說出"莫教星替"這樣的話。盧氏是他的妻子,如果容若這樣說即是懷疑她不忠,但這是不可能的事。因此這是容若寫給戀人的詞。他囑咐她——你在宮中,請遵守我們的諾言,不要讓皇帝代替我在你心裡的地位,亦是自許:我同樣不想娶別人。此詞作於早年,我覺得應在謝娘入宮不久容若娶盧氏之前。開始,他娶盧氏也很可能是無奈之舉,但是盧氏溫柔忍耐,終獲得容若接受,漸漸愛上她,但即使如此,因為一開始對盧氏的冷落,她死後。容若詞中才頻出現"悔薄情"的字眼。
義山的寂寞情感,一顆早熟的種子,突兀的果實,在多年前已從身體里強行被剝落,落進時光的旋渦中,成為堅硬無聲的化石。情感一旦成為經歷,就會豐富人生,而不至於阻滯人生應有進程。義山的隱秘愛戀,使得他的才華更添風骨,愛情詩寫得花繁葉茂,根骨遒勁,成為無人可超越的情詩聖手。
容若的詞,以自身的感情為牽引,靜靜蔓延開來,戀情成為不愈傷口。傷口終生淋漓用以對抗情感的虛無。不同於義山花開隱秘,容若更願將心事如繁星灑遍,從最初的相逢到後來的感情甜蜜,再到誓約三生,被迫分散,死別懷念,終身悼亡,點點斑斑在《飲水詞》中都有跡可循。
謝娘應有極秀美的眉目,似黛玉那樣的眉尖若蹙,眼含秋水。然後在他的記憶里,時時不忘的是她對鏡晚妝眉蹙春山的俏美姿態,那種和雨和煙兩不勝的朦朧輕愁。後來雖然沒有在一起,但記憶如此蔓延茂盛,芳草萋萋不絕。她也是幸福的。
詞的上闋寫由新月想到人間情事,因新月如眉,思念起伊人。是以人代物的反常寫法。摹畫出新月形貌。既而寫月色不明,和雨和煙兩不勝指新月被煙雨所遮掩,月和煙雨均不甚分明。下闋明是說惟恐繁星燦爛而遮蓋了新月,實際上是隱語——叮嚀身在皇宮的戀人。亦是自剖心跡,彼此要堅守承諾,心中不做第二人想,要相信一定可以等到團圓的那天。結句由物入情,新月不明似天上人間一樣愁,很靈動飄逸的想象。
守取團圓終必遂與穩耐風波始願從,是一樣的堅定和相信。需要彼此牽念著,才會讓一種相思,生出兩處閑愁。
減字木蘭花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
【訴幽懷】
寫男女相愛撩人心意的詞章不少,你情我願我情你不願你情我不願一拍即合一拍兩散半推半就推而不就生生死死半生半死——文字總是一面戳破愛情偽善的面具,揭露它的嗜血本質一面又忙著為它披上象徵純潔善良的白羽衣,把它打扮成世界上最令人嚮往的的聖物,為它搖旗吶喊。
遇見她的轉眼交會間,他心神驚動。相見的一幕在腦中如風回蕩,呼嘯有聲。她含情不語,站在那裡臉上泛起紅暈,髮髻上斜插著精緻的頭飾,好象一朵帶露的芙蓉一樣搖曳生姿。他有感而發迴轉身寫下詞來記念。當時是驚喜無限,可誰又想到,這樣的文字在日後看來會刺心?
寫男女相會,容若這一闋品格出眾,寫的不是相思糾纏的濃醴,而是乍然相逢的驚喜和羞澀。用他自己詞里的話就是"一朵芙蓉著秋雨"的情態,清麗可觀。容若用白描的手法使得詞境若現,僅僅是生動地刻畫伊人窈窕風姿似乎還不足以表達容若那一刻的心神激蕩。接著他又深入到伊人內心深處,極其傳神地將她嬌羞為難,欲語還休的情態刻畫出來。這首小令詞情清婉,哀苦不露。容若能寫的如此自然傳神,他當時是如何被打動就不言自明了。
據清《賃廡筆記》載:"容若眷一女,絕色也。旋女入宮,頓成陌路。容若愁思鬱結,誓必一見,了此夙因。會遭國喪,喇嘛每日應入宮唪經,容若賄通喇嘛,披袈娑,居然入宮,果得彼妹一見。而宮禁森嚴,竟不能通一語,悵然而出。"考察詞意恰是正合此詞情形——
是迴廊轉角處的某次偶然相逢吧。在宮中或許不是。她驚心未褪,因慌張,臉上紅潮乍起,插在鬢上釵環也微微顫動。這種嬌怯,落在他眼裡,如同芙蓉在秋雨中輕輕顫動。
他待張口喚她,又怕兩人含情凝睇的樣子被人看見。心情是這樣低弱而潦草。兩相無語靜默無言的瞬間相對,她欲說而無可說,只有迴轉身,避讓他,然後拔下玉釵遠遠地在闌幹上輕輕叩著。
那是心上不變暗號,她知道,他知道。
這是野史,可知而不足信,只當是看現在的花邊新聞,增進了解,如果一味的考據學究就沒有意思了,反正逝者已已。三百五十年後,很多事不必究得太清,如何領略容若詞中意,只看讀詞人此時心境了。
一說此詞所寫乃是容若初見沈宛時兩人齊齊心動的情景,品察詞意,此解未有不可。而且風光旖旎,引人入勝。最後伊人玉釵輕叩的動作更是惹人遐想。男有情女有意,若能最後執手偕老真是美事一件。然,我更傾向於野史的說法,將詞意解為與舊情人的相逢不能相認,則比一般香艷的愛情詞哀苦入骨。幸福和痛苦之間,我更喜歡品讀痛苦的一面,這樣讀起來才有感覺,
像古人說的:"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容若和謝娘何嘗不是?——詩人崔郊家道中落,只能把自己很中意的婢女端麗賣給有錢有勢的人家。他很想念端麗,就站在馬背上在牆頭偷偷看她,回到家裡,想起這件事,心裡很難過,寫了這首詩。端麗的主人看到這詩后,明白崔郊的想法,把端麗又送還給他了,成全了一對有情人。
唐僖宗時,顧況從皇家宮女所居上陽宮水道流向下水池邊拾得的一片題有宮女哀怨詩句的紅葉,上寫著"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原是宮人韓氏十分厭倦宮裡的寂寞生活,嚮往宮外的自由天地,就在紅葉上題詩以散愁心,萌動愛意的詩人也賦詩於紅葉之上從上水池傳進宮內。剛好被韓氏撿回,韓氏見上面寫道:"曾聞葉上題紅顏,葉上題詩寄阿誰?"又驚又喜。一來一往二人憑藉紅葉傳送愛戀心聲。這件事漸漸在宮中傳揚,被唐僖宗無意中聽到了,他甚覺有趣,一時龍顏大悅,便下旨放韓氏出宮,成全了兩個人的婚事。
可惜,像端麗主人這樣成人之美的君子畢竟是少,紅葉傳詩的幸事更是萬中無一,天時地利人和要配合的剛剛好。現實中,蕭郎從此是路人的情況畢竟還是佔多。女人,財富,權勢,向來都是強者踞之。容若有勝崔郊之才,縱然寫的詩詞好過《贈婢》,也無顧況之運,可以紅葉傳情——
有時,從此生死兩茫茫。絕了心念,也好。
減字木蘭花
斷魂無據,萬水千山何處去。沒個音書,盡日東風上綠除。
故園春好,寄語落花須自掃。莫更傷春,同是懨懨多病人。
【魂無據】
唐傳奇小說里有"倩女離魂"的故事,民間傳說,志怪小說里每每魂魄離體行動自如,或者被攝去了魂魄,呆若木雞。這種感覺是靈魂如同關在黑匣子里的精靈。魂自有性狀,可以斷,可以損,可以飛,可以拋。靈魂雖然被禁錮在身體之內,偶爾也有越獄成功的時候——斷魂無據,萬水千山何處去。
相思對多情的眾生來說,是快樂與煩惱並存,痛苦卻又幸福的事。相思折損精神,使人憔悴。人人咒恨,又人人死心塌地投身進去,有幹將莫邪投身劍爐的甘願。沒有得到的明明逃過一劫卻滿心失落。
詩詞曲賦浩淼如海,相思是期間洶湧大浪。相互的思念即是相思,朋友,親人,愛人,然而從什麼時候起,相思漸漸變成了情人愛人袖口領上的綉紋,獨特象徵的標誌。相思變得綿邈宛然,不復最初慷慨開闊。
容若此闋《減字木蘭花》寫相思繾綣清遠,不同與一般的思情之作。起句即拓開境界,寫夢魂飛渡萬水千山。於私情中寫出高遠蒼茫。"東風上綠除",明是寫景暗寫心情。東風吹綠滿階綠草。一片春光照眼,本應是高興的事,卻因為東風無法為你我傳遞書信而顯得凄然。
下闋用隱語寫出對入宮的戀人的囑託和關照,讓她照顧好自己。此處頻用"春""落花"等字眼,分別喻人喻己,反覆迭用,字字有深意。故園春是喻自己,落花既喻戀人,也指兩人之間的慘淡情事;后一個"春",即是實指,也是虛指,是指眼前春光,亦是指兩人的感情牽挂。末一句"同是懨懨多病人。"情意深長,道出兩人心有靈犀為情所苦的情狀。這一句悱惻多情,無奈中帶著幸福,"同是"一詞說明兩人是心意相連的。
本詞也可看作是男女之間的書信對答方式。上闋以閨中女子口吻述說相思,下闋以遠行在外的男子口氣回應加以囑託。往來之間亦見情意。一樣是遠行,我們要幸福地多,再不用書寄魚雁,望斷天涯,如果我想念你,只要我願意,我可以有很多方法聽到你的聲音,出現在你面前,當距離不再是情感生變的主因,回首看倚斷小闌乾的古人,少了斷魂無據相思無極地放縱,我們心裡到底應該是喜還是憂?
夢魂如風箏,飛越了萬水千山,卻無法尋覓到一點關於你的音信。思念無憑據,愁情如春草。我是這樣地萎靡,我知道你也一定不快樂,我們之間風狂雨急,情如落花滿地。看起來相見再聚希望渺茫。可是我仍希望你可以快樂一點,勿以我為念。
相愛,即使分開,也比單戀幸福地多。相思是亘古不變的時髦病。無論是什麼時候,即使是在千山之外,感傷落淚時,只要想到你,我也就不是在思念里獨自徘徊的一個人。我的想念有如大海里的魚,在萬水之內都是歸依。
減字木蘭花
從教鐵石,每見花開成惜惜。淚點難消,滴損蒼煙玉一條。
憐伊太冷,添個紙窗疏竹影,記取相思,環佩歸來月上時。
【伊太冷】
古代詠梅的詩詞很多。但是,正如張炎在《詞源》中所說:詩之賦梅,唯和靖一聯而已,世非無詩,無能與之齊驅耳。詞之賦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所謂"和靖一聯",即梅妻鶴子林逋《山園小梅》中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
姜夔非常欣賞這兩句詩,就摘取句首二字,為其自度曲,詠梅詞的調名。撇開林逋的詩《山園小梅》,姜夔《疏影》詞:"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環佩月夜歸來,化作此花獨幽。"將梅花幻化做昭君,想象幽奇。還有一篇《暗香》,"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也都算得詠梅名篇了。從林君復梅妻鶴子的清高,到姜白石把梅花幻化為心上人的浪漫,真是一脈相承、靈犀暗通。容若此篇既化用白石之句,在詞意上也有傳承認同的意思。
梅花幽獨,姜夔一生更幽獨,時運很低,說起來中國歷史上倒霉寒酸的才子多的是,白石不算倒霉到墊低的,也算是倒霉的比較突出了。他不僅一介布衣終老,依人為客困頓潦倒到朋輩凋零,死後竟不能殯殮,最後靠僅有的幾個友人張羅才把他葬於錢塘門外。
有句古訓叫"別人騎馬我騎驢,仔細思量我不如。待我回頭往後看,後面還有挑腳漢。"相較而言,柳永的落魄還有酒色映襯。雖然浪跡青樓為士人排擠,起碼還有"奉旨填詞"的金子招牌。窮困的生活雖然沒有磨滅姜夔的才華,卻不免為他的詞中注入一股清空孤硬的氣息,與柳永的疏狂放誕不同,跟容若的富貴安逸多情柔靡更有天壤之別。
有評家說由"添個"句可知此詞題畫詞,所題是梅花,也有一些道理。不過此詞深意繾綣,要是僅僅做此解就如豬八戒吃人蔘果般暴殄天珍了。容若詠梅,不同於其他詞人,而略通與林逋之處是他主觀上將梅視若女子,甚至是意中人,在主觀上擯棄了自己的存在。看遍全詞,他彷彿是在感慨憐惜自己的愛人,一個稚弱清高的女子。那梅與他,彷彿是對月臨影的故知,彼此是平然對坐的尊重。不存在誰被賞,誰被贊的問題。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為泥碾作塵,惟有香如故。"陸遊的詠梅詞也高妙極了,他借梅比喻為人的原則和品德,姜夔卻織進了個人身世盛衰之感。姜夔,或者是陸遊,他們的詠梅詞誠然手法高妙,單從藝術高度來講是容若所不及的。梅也好,蘭也好,在他們的言頭筆下風姿綽綽,捧得再高刻畫再精美,終究也是一件承載他們思想趣志的道具。
讀到這一首時,那種感覺是一段情路已近尾端。彷彿路行要盡了。容若在詞中所寫的感受,環佩歸來月上時,語意沉痛。雖是化用前人句,卻自有神魂。似乎是在說他已經預感到戀人似那遠嫁異域不能生還的王昭君,永遠不可能回到自己身邊了。和姜夔一樣此生花開盡,舊情難待。
減字木蘭花
花從冷眼,自惜尋春來較晚。知道今生,知道今生那見卿。
天然絕代,不信相思渾不解。若解相思,定與韓憑共一枝。
【那見卿】
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一載,戰國時宋康王舍人韓憑,娶妻何氏。何氏美貌,康王奪之,並囚禁韓憑。韓憑自殺。何氏亦從高台投下而死。遺書於衣帶,請求與韓憑合葬。王勿聽,命里人埋之,兩墳相望。不久,二冢之端各生大梓木,屈體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長棲樹上,交頸哀鳴,宋人哀之,遂名其木曰"相思樹"。
仗勢欺人的事情,從來不少,奪人妻子的事,也史不絕書。貧賤的人總被富貴的人欺壓,職位低的人總被職位高的壓制,社會的種種不平山高水長,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討論的盡,然而有一點又是公平的,在富貴的人上面,一定有更顯貴的人,職位高的人上面一定有更有權勢的人,即使是霸絕天下在世間無所不能的人,他也一樣受到超越人力之外的力道掌控,比如生死,比如老病。況且人世間還有種種權勢地位不可控制的純凈變動,箱人心的向背,情感的取捨。
假若不是有此種神聖力量存在,那麼人間所有的秩序也無從建立,所有的規範也不能遵從,人世紊亂如洪荒初現,種種自我慾念肆虐,最終人亦將無法立足這個世界。
容若和韓憑差不多無奈,韓憑妻被宋康王所奪,身為下僚無能為力,惟有悲泣而已。與妻子也只有死後魂魄化鳥相守。這種遭遇和眼睜睜看著戀人被送入宮的容若何其相似?容若是和韓憑一樣的相思斷腸人,所以能夠了解他的感受。
這一首上闋無大的歧意,是說與所戀女子擦身而過,無緣結為夫妻,雖然說,知道今生,知道今生已經不能見到她了。然愛戀之心無可化解,總是深深思念她。心中所念的絕代佳人一定會理解這樣相思的苦楚。彼此相思,一定會願意像何氏和韓憑化成枝葉相纏的相思樹。此處以韓憑暗指自己,以絕代佳人代指自己的愛人。關鍵在於下闋所用的韓憑的典故,容若用相思樹的典故暗示了是為比自己更顯貴的人戀人奪去,此生已無望結合。
在外人看來他是相國公子,貴不可言。然而在惟我獨尊我皇權面前,他也只有無能為力俯首讓路的份。
在蘇雪林的論斷里,解《飲水詞》里幾首"減字木蘭花"均是容若為著入宮的戀人而做。我認為有理。六首讀下來,容若的心思轉變有跡可循,宛然可見,到這一句:"定與韓憑共一枝。"時,像墜入深海無力上泅的人,容若心裡已經開始絕望。
塵世間最遙塵世間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明明相愛,卻不能夠在一起。
皇帝也有一種無奈,他擁有很多女人,敬畏,討好,亂花漸欲迷人眼,卻少有人同他是真愛。卻如同斷崖獨坐,與人事皆有距離。事情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越想得到,越得不到,像故事裡的宋康王。
人的內心需索彎曲艱難卻自得空間,與所處外界實有差別。權勢地位容易得到也容易失去,像流雲變幻。君王身坐龍庭會覺得自己一無所有,內心孤獨。而一個隱士食不過午居無定所卻可以心有大千世界,覺得自己很富有。權勢難得時重過一切,一旦到手卻並不能真正的滿足內心需要,有時反而會因為登臨了絕頂,眼界無垠,而益覺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