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的吳凱聲(23)
對這樣的話,郁華只能聽而不聞了。
此時,旁聽席上的愛國聽眾震怒了,先是發出一片噓聲,緊接著,「要民主,要自由」、「愛國無罪」、「反對獨裁」等口號聲響徹屋宇,同時還散發了傳單。
再看日方事後的反映。日本軍閥原想以此為借口掀起事端,現在如果認同這個判決,那事情就到此為止,偃旗息鼓了,而借口也即失去。他們哪裡捨得?於是上海日文報紙以及日本國內許多受軍方影響的報紙,紛紛認為判刑太輕,指責日本外交「軟弱」,一心想把事情鬧大。
「後事」後來又如何了呢?這時,倫敦的《泰晤士報》、美國的《紐約時報》和法國的《巴黎時報》都出來評論,指責日本小題大做。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地華僑報紙,紛紛抗議,並痛斥國民黨政府懦弱、妥協。國際輿論對日本大不利,日本才沒有將「這篇文章」做下去。……
杜案判決后,沈鈞儒、章士釗、江一平、查人偉、陸鼎揆等二十二*位律師致函上海律師公會,要求對此次判決進行討論,指出該判決與立法意旨不符。1935年7月22日,上海律師公會致函司法院,要求糾正江蘇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對於杜重遠案的違法判決,直指這次判決「曲解法律,藐視人權,莫此為甚」。
不久,杜重遠交保就醫,進了上海虹橋療養院,直到翌年9月獲釋。出罪后,他更積極地投入抗日救亡活動。抗戰期間,他應同鄉、同學盛世才之邀,於1939年赴新疆任新疆學院院長,不幸竟於1944年6月被這個軍閥殺害於獄中,慘遭毀屍滅跡。吳凱聲得到消息,悲憤填膺,痛悼不已。
(選自吳凱聲口述吳立嵐林淇編撰《吳凱聲博士傳記》,香港大地出版印刷公司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