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曾的最後十年(1)

張耀曾的最後十年(1)

張耀曾的最後十年

傅國涌

在民國前十五年的政壇上,張耀曾[1885-1938]是一個活躍的國會活動家,曾三度出任司法總長。他是憲政民主的積極推動者,手草《臨時約法》和流產的《天壇憲草》。民國初年,他是宋教仁的親密夥伴和得力助手,組建國民黨的核心人物之一。青年梁漱溟曾在他第一次司法總長任上做過秘書,終生對其保持敬意。他是法學家,曾為北大教授、法科學長。1928年退出政壇以後,他南下上海,以律師的身份服務社會,曾代理金樹仁案、史量才析產案、「七君子案」,在法庭內外與黃金榮等勢力抗衡。同時,他在上海法學院等高校講授民法,留下了《民法講義》等著作,參與發起法學協會。

張耀曾是雲南大理人,1903年考入京師大學堂師範館,1904年被選派到日本留學,先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最初受到西方法治思想的熏陶。1905年,他加入同盟會,與同鄉創辦《雲南》雜誌,發表了大量有見地、有血氣、振奮人心的政論,這個雜誌一共出了23期,是所有各省刊物中堅持時間最長的,對雲南讀書人的影響尤其深遠。1908年,他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法科專業學習。辛亥革命爆發時,他尚未畢業,提前返回國內,以雲南代表的身份被推為臨時參議院參議員,參與起草了具有憲法性質的《臨時約法》,並執筆起草了《國會組織法》、《參議院議員選舉法》和《眾議院議員選舉法》等重要法律。1912年7月,他鼎立協助宋教仁改組同盟會,與其他黨派合組國民黨,擔任總幹事兼政務研究室主任,參與起草《國民黨宣言》。在1912年底到1913年初的國會選舉中,他被選為眾議院議員,出任全院委員長,是國民黨在國會的重要領袖和發言人。1913年7月憲法起草委員會成立,他和李慶芳(李銳之父)、丁世鐸等5個委員殫精竭慮,起草了具有權力制衡構架和保障人權等基本內容的《中華民國憲法草案》,史稱「天壇憲草」,不顧袁黨的跟蹤監視、威逼脅利誘,終於在當年10月底通過三讀,袁世凱不願自己的權力受到制約,悍然解散國民黨,進而解散國會,張耀曾的住宅*被搜查,他被迫流亡日本。臨行之際,他還從容地在1913年11月9日的《申報》發表《東渡之告別書》,他痛心的是「一年以來,上有之政府,下有亂暴之人民」,雖然他想將中國引上憲政共和的軌道,無奈有心無力。他感到在民國有其名而無其實的國家裡,國民缺乏政治常識,也缺乏政治趣味,基礎不具備,他決心去日本完成因辛亥革命而中斷的學業,將來回國從事國民教育,力圖從教育入手,使國民成為「法制國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追尋律師的傳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追尋律師的傳統
上一章下一章

張耀曾的最後十年(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