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2)
事實上,儘管大企業非常強悍,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它們積極發揮自己的本土優勢,積極調整自己的戰略,通過自身的努力竟然也在巨頭們的壟斷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生存的方式,並且佔據了一席屬於它們的市場。如:
當微軟很小的時候,面對強大的IBM,利用迂迴戰術,積極尋找競爭對手IBM的不足,努力開拓自己的個性化服務,最後結局卻是微軟借用IBM的渠道,開拓了獨佔的龐大的操作系統市場份額;
浙江商人項青松,帶著374元,在一片「下海」熱潮中,選定龍游縣城作為自己創業的起點,開辦了宏聲電訊電器修理鋪,並於1988年8月,首創了國內第一台帶有放大器的室外有源電視無線;
格力扎紮實實地將專註精神用在空調的技術創新、精品意識的培育、品牌含金量的鍛造和產品可靠性試驗和研究上。這種精神使格力十多年來只是力爭做好空調這一個領域,因此打破了家電業搞價格戰、走多元化、依賴家電渠道大鱷的三大宿命。時至今日,格力空調已經成長為世界空調品牌之一;
……
不幸的是,很多企業一直把以規模取勝看成是企業的出路,而把強大的利基市場視為企業的末路。幸運的是,在這種非此即彼的生存抉擇之外,還存在著第三條路徑--「速度、冷門、利基、市場細分、善待顧客、專註」。這是一條中小企業在三、四級市場里以小敵大、以弱抗強的生存之道,而它們在這一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利基和差異化風格,是一種寶貴的生息之術。在這裡,我們會看到,以農村包圍城市、以三、四級市場為主攻方向的娃哈哈;以速度取勝的海爾;以善待顧客的格力;以專註為捷徑的華為,當年這些在區域市場「各行其道」的中小企業,為我們打開了一幅遼闊的生存圖景……
以一種全球化的眼光來看,上述企業基本屬於那些「不足為外人道也」的群落,它們的活動軌跡常常停留在世界某個偏僻的縣鎮或鄉村。但即使這樣,它們在應對經過全球化深刻洗禮的行業領先者時,擺出的是一副更能體現「全球化」真意的姿態:你在中心城市為全球化「樹碑」,我就在鄉村為全球化「立傳」;你從全球化的前線來到全球化的後方為全球化「拓荒」,我就把這個全球化的後方變成全球化的前線並佔據有利地形。毫不誇張地說,這些中小企業在三、四級區域市場的謀篇布局、深耕細作,正是一@種商業戰場里的「商道精神」。而它們所展現出來的生存之道,無疑極大地豐富了以弱勝強、以小搏大的遊戲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