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廣東、山東的「海洋戰爭」
第二節戰略布局的比較
雖然三省海洋經濟強弱有別,但是,@就未來戰略布局而言,其重要性恰恰與目前各自的既有產業地位相反。
廣東有21個地級市,而本次被計劃培養為海洋經濟重頭市的,僅有廣州、深圳、惠州、湛江和汕頭5個,不足全省地級市的1/4。而在珠三角的傳統的9市中,僅有廣州、深圳和惠州三市被計劃發展為海洋經濟重頭市,約為珠三角城市總數的1/3。
廣東雖然是目前中國的第一海洋經濟大省,但是,就總體而言,廣東「陸地經濟」的發達,製造業領先全國的地位,使其海洋經濟的重要性並不顯著。海洋經濟在廣東,並非主體經濟,在未來,亦不可能成為重要的戰略產業。這從其布局中,可見一斑。
而非珠三角城市的湛江和汕頭,正是廣東東西兩翼的中心城市,廣東如此布局,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將海洋經濟作為東西兩翼破局的突破口,而非全省產業轉型的重點。而湛江和汕頭,在廣東經濟中所佔比重都比較小,並非固有經濟重鎮。
山東的半島藍色經濟區包含了7個城市,分別是青島、濰坊、日照、煙台、威海、東營、濱州,基本涵蓋了山東半島以及黃河入海口這兩個區域,與歸屬於環渤海經濟圈的山東部分地域基本等同。山東眾多入選全國百強縣區的縣城,即位於此半島領域。
目前,山東臨海經濟帶呈現出由中心城市帶動周圍城市的梯次發展格局,即一個中心城市(青島)、三個區域中心城市(煙台、濰坊、威海)、三條產業聚集帶,形成了以石油、重化、輕紡、電子、海鹽和鹽化、濱海農業、海洋港口運輸業、濱海旅遊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依託的臨海產業體系。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戰略定位是:黃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經濟引擎、環渤海經濟圈南部隆起帶、貫通東北老工業基地與長三角經濟區的樞紐、中日韓自由貿易先行區。半島藍色經濟區,可以說寄託著山東的未來。一直以來,環渤海經濟圈都被認為盤子太大、涉及的城市太多,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山東等地都屬於該經濟區,而山東等地比起北京,更有「陪太子讀書」的感覺。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上升到國家戰略之後,山東獨立發展類似海洋經濟區,或者黃河三角洲經濟區,將成為其新的戰略。
相對而言,最為看重海洋經濟的,反而是目前三省中實力相對較弱的浙江。
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規劃設及杭州、寧波、溫州、嘉興、紹興、舟山、台州7個市47個縣(市、區)。而在這7個城市中,杭州、寧波、嘉興、紹興、舟山5個城市均為長三角經濟圈成員,其餘的溫州、台州,則為浙江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同時也是中國最典型的內生性經濟重鎮。2009年,這7個城市的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2/3以上。
發展海洋經濟,對於浙江來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再造「海上浙江」。在浙江的預想中,發展海洋經濟,是完成產業轉型的重要途徑。一直以來,浙江都沒有獨立的被納入國家戰略的區域,而周邊的安徽、福建等省,都已經有獨立的國家戰略區域。浙江唯一可能成為國家戰略區域的,即是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而在這個國家戰略中,明確提到了發展海洋經濟。
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幾乎將除湖州以外的長三角成員城市與南部最發達的溫州、台州,一起納入到了海洋經濟區,足見浙江對於海洋經濟的重視。
在空間布局上,浙江海洋經濟形成了「一核、兩翼、三圈、九區、十島、多點」的布局。「一核」,即以寧波—舟山港海域及其依託腹地為核心,打造海洋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地。「兩翼」,即以環杭州灣產業帶及其近岸海域為北翼,以溫台沿海產業帶及其近帶海域為南翼。「三圈」,即以杭州、寧波、溫州為核心的三大沿海都市圈。「九區」,即重點建設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杭州城西科創集聚區、寧波杭州灣新區、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嘉興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紹興濱海新城、舟山海洋新區、台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溫州甌江口新區等九大產業集聚區。「十島、多點」,即重點開發梅山、六橫島、金塘島、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島)、洋山、南田、頭門、大陳、大小門、南麂等重要海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