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差距
「彈藥的儲備是一件非常令人頭痛的事,不但稍不留神就會產生重大事故,而且槍支口徑與彈藥口徑的不匹配不但會導致彈藥的極大浪費,而且還會導致戰士們的士氣嚴重下降,納粹德國時代就是這樣,德佔區兵工廠生產的槍炮子彈被大量的動了手腳,甚至於盟軍戰機在被擊中十一發高射炮彈后還能飛回基地,大量的劣制彈藥在保護了反法西斯盟軍戰士生命的同時,也嚴重降低了納粹德軍的士氣,導致德軍無法有效的發動進攻,彈藥的不足間接的導致了第三帝國的滅亡,我們也要注意,一場戰爭的消耗之巨是無法想象的,如果算上天空沒有多少我們的空軍日軍陸航兵可以對我們補給線進行肆無忌憚的狂轟爛炸,我們在抗戰中的彈藥消耗量可能還要增加十倍甚至百倍都不止,以目前我們的軍火生產能力,三個月的生產量能不能保證我們打上一個為期十天的高強度戰鬥?能不能保證戰士們每天的彈藥補給充足?我看都要打上個問號!」左光興抬起頭對著我們說。
一聽到這話,所有人都沉默了,一仗下來,光槍械的損耗通常都會有那麼幾百支,那子彈的消耗那可就更大了,如果對士兵訓練不力,那麼當讓他上了戰場后最終的結果就會是災難性的,有可能開上幾槍都打不到一個敵人,也有可能操上一挺機槍打光一條彈鏈也撈不到一個敵人,有的是撈著幾條人命了,但非常不幸的是反而打在了友鄰的弟兄身上,造成不必要的戰鬥減員。這種士兵到了戰場,只會成為累贅。一個冷靜果敢的狙擊手,平均兩發子彈就可以消滅一個敵人,而一個訓練有素的士兵最多也能用五到七發子彈消滅一個敵人,但是,一個只是才學會開槍的士兵,就算在戰鬥中給他一百發子彈,當他打光這一百發后,死在他槍口下的敵人估計也不會超過三個,加上沒有保命的技能,往往只顧不斷的開槍藉以掩飾自已內心的驚慌,白白浪費子彈不說,還經常會出現沒開上幾槍就會因為太過於出頭而被敵人打死的情況出現,而躲在戰壕里也不一定安全,只要侵略者願意,對著自已的位置先來上個八發十發的炮彈,然後再在機槍掩護下衝上來。不知道如何聽炮彈的聲音來判斷彈著點,幾發炮彈往往就會讓他去見閻羅王。而在平時,一百發子彈足以供一名新兵蛋子在槍法上快速提升一大節,以川軍的新訓標準為例,一百發子彈可是一名新兵兩天的射擊訓練量,都快比上川軍戰時的總攜帶量了,但訓練有素的軍隊一百發子彈足以消滅大量敵人,如果靈活運用還能對敵人形成心理震懾讓敵人畏懼,讓敵人心生恐懼,甚至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攻心為上,侵華日軍在盧溝橋事變後日本陸海軍元帥之一山衫元四處宣揚三個月必定滅亡中華,加之大多數國人在沒有冷靜的理性分析中日之間的差距,被日軍強大的戰爭機器給嚇怕了,敵我戰火未起而己方民間的士氣已失,可以說,從開始民間就沒有人認為中**隊能夠抵擋住日軍,對但忠貞不屈的中**人們依靠自已的血肉之軀為祖國築起了一道血肉長城,在國內外認定的中國將會在短時間內潰敗的言論里支撐了三個多月,雖然自已最後撤退了,但那是沒有辦法的事,將士們傷亡慘重,幾年儲備的戰爭輜重幾乎消耗殆盡,已經無力抵抗入侵者了。更為嚴重的是日軍抄了**的後路,為了跳出日軍的包圍圈,中**隊只有全線後撤,以修整部隊,長達三個月的滬淞戰役不但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而且令國人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原來自已國家的軍隊也不差呀?能抵擋帝國主義侵略者這麼久,三個月的滬淞戰役,令國人第一次空前的團結起來,雖然國土不斷的在淪陷,雖然不時的有人背叛祖宗當了叛國賊,但更多的華夏兒女和海外漂泊的華人華僑投身到這場民族解放戰爭中來,八年抗戰沒有扭轉戰爭局勢,但卻成功的拖到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並加入到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戰爭中去,最終成功的逼侵略軍無條件的投降,光復了除琉球之外的全部國土。
「國家在危難之頭依賴外國的援助,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恥辱,保家衛國還要靠外國資助,操~!這是什麼世道!」說道這裡,吳漢龍整個人狂叫了起來,「抗日戰爭中國能夠避免滅亡的命運除了日本輕敵外,就是太平洋戰爭消滅了大部分日軍,而我們中國消滅了多少日軍,到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數據,但有一點是真實並且殘酷的:實際上日軍進攻蘇聯與否基本與中國戰場形勢無關,否則怎麼解釋如果中國戰場真的拖住日軍,日軍又如何能抽調精銳將關東軍加強為最強大的戰略集團?日軍進攻蘇聯與否,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遠東蘇軍兵力。『關東軍特別大演習』時,日軍估計遠東蘇軍超過60個師,2700輛坦克,鑒於諾門坎事件慘敗的教訓,認為是日軍難以對付的『澀柿』;只有在遠東蘇軍減少到原有一小半的『熟柿』狀態時,才能瓜熟蒂落出兵進攻;二是德軍進攻蘇聯形勢,當德軍受挫於莫斯科城下時,日軍已基本放棄北進蘇聯的方針。加上美國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日本為避免軍事機器癱瘓,為奪取東南亞石油資源而最終決定南進太平洋。可見,我們抗日戰爭的形勢對日軍無論北進還是南進都影響不大,所以我說中國沒有為美軍拖住多少日軍,日軍當時共有四軍:中國東北的關東軍;發動侵華戰爭的日軍中國派遣軍;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南方方面軍和駐守國內的國內預備役軍。」
「日美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本侵略戰爭的規模空前擴大,隨後面對美軍越來越猛烈的反攻,戰略重心逐漸轉移,南方軍成為最精銳的戰略集團,『國內軍』為抗擊美軍登陸本土也通過總動員而空前膨脹。關東軍全部精銳師團和『中國派遣軍』大部主力師團都調往太平洋加強南方軍和『國內軍』,實際上成為戰略預備隊,質量空前虛弱。戰爭末期關東軍新成立了幾十個師團,戰鬥力已經嚴重下降;『中國派遣軍』大多是四流部隊升級編成,戰鬥力較弱。南方軍和『國內軍』合計總兵力不但是佔了日本陸軍師團總數的絕大部分,而且雲集的全部都是精銳師團。看一看日本投降時的兵力分佈吧。投降時日軍總數720萬,其中『中國派遣軍』一百零五萬,不到百分之十五;關東軍向蘇軍投降六十八萬,佔百分之九。在太平洋戰場向以美軍為首的盟軍投降的南方軍和「國內軍」合計約五百五十萬,佔百分之七十六!」
這裡要說明兩個問題。一是日軍「國內軍」之所以列入抗擊美軍兵力,是因為只有美軍具備登陸日本本土的條件。1944年以後,美軍從南(菲律賓)、東(馬里亞納群島)、北(阿留申群島)三面逼近日本本土,迫使日軍三次進行「本土總動員」,並緊急從關東軍和「中國派遣軍」抽調精銳部隊回國,使「國內軍」急劇擴大到224萬人,兵力最為雄厚。美軍不但通過轟炸摧毀了日本各大城市,沖繩戰役后直逼日本本土並準備登陸(因戰爭結束而取消)。而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消滅關東軍只在戰爭結束8天前,蘇聯海軍在二戰中表現極為拙劣,不具備登陸日本條件。中國關內主要戰略要地還在日本人手裡,抗戰勝利對中**隊來說還是遙遙無期,以致聽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無人相信,第一反應是「哪個據點的日軍投降了」?至於登陸日本更是天方夜談。
「日!只佔總兵力不到百分之十五的侵略者打得我們的先輩滿地找牙,而同日軍交戰才十一天的蘇聯就消滅占日軍總兵力百分之九的關東軍約六十七點七萬人,打得他們滿地找牙,其中八點三萬人被擊斃,五十九點四萬人投降,而蘇軍僅傷亡三點二萬餘人。而我們的先輩在抗戰中期集中優勢兵力不但沒有成建制的消滅平庸的日軍,反而被日軍打得潰不成軍!中蘇間的差距也太大了吧?」
蘇聯比中國****封建主義要晚,但確比中國進行現代化要早,二戰中的中蘇兩國間的差距也標表明他們領先幾十年,除了中央集權外,統一的國家和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幫了他們的大忙,這期間蘇聯瘋狂的從歐美進口人才和設備,領導人正確的對外經濟政策使蘇聯成了大蕭條時期最大的贏家。「一九三二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時,蘇聯工業產量由世界第五升到了第二,這是一個驚人的激增,也在是這個原因,社會主義被人們認同,不再是空想。同樣,這一成績直接導致三四年蘇聯加入國聯,成為常任理事國的主因,我們也可以乘機發展,我想,到時候,我們同日本打起來就不太那麼吃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