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戰備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士兵的訓練問題,我認為對士兵的射擊訓練應當是重中之重,其次是自我保護和白刃拼刺,剛剛我們說過了,平時的訓練是重中之重,不是有句訓話叫做功夫深重在平時的持之以恆嗎,我們對每個士兵都要這樣做,那子彈的需求量就太大了,如此大量的彈藥我們的兵工廠全力生產都根本不能滿足訓練所需,從現在到抗戰全面爆發,共有十二年時間,每年訓練二十萬人,到了抗戰爆發時就有二百多萬人經過了正規嚴格的軍事訓練,戰爭爆發就可以馬上徵招他們,但是他們幾年至十多年的退伍生涯會讓他們對軍隊和訓練感到陌生,在短時間內形不成戰鬥力,等訓練完畢了我們的第一支部隊可能在抗日前線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有與日軍戰鬥經驗的部隊甚至於來不及向我們提供侵華日軍的作戰風格和戰鬥力,等他們到了戰場對敵人的情況還是兩眼一摸黑。想要保證對敵作戰經驗能夠充分消化,就要源源不斷的派出軍隊開赴前線,讓後面的軍隊能夠及時消化這些經驗,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只有一個辦法,平時多練兵,多訓練,對退役士兵也進行訓練!讓他們保持戰鬥技能的持續性,只有這樣,他們在戰爭爆發時才能被迅速的組織起來,這時由於對戰爭技能並沒有忘記,所以他們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緊急訓練就足夠了,在短時間內讓他們的軍事技能被重新被引出來,他們就會恢復到以前的訓練狀態,到時戰爭時就會擁有大量精銳軍隊,但為了讓他們保持戰鬥力,退伍后就還得在村裡進行訓練,這麼下來,一個士兵也就要訓練到戰爭爆發,十年時間!一個士兵訓練十年!!到了戰時他的軍事水平應該很好了,但這樣做,我們的後勤供應就會非常的驚人的!以每人每天十發計,一年有近三百二十天的訓練日,到抗戰全面爆發還有十二年時間,啊不!是只剩十二年時間了,以三百二十天共十年計算,每個士兵就要消耗三點二萬發,而以前抗日戰爭出川的有三百萬,而由於我們的出現肯定會提前統一四川,那麼抗戰時出川的將士就不止三百萬了,但我們還以三百萬人計,每人三點二萬發,三百萬人的主力軍隊就要超過九百六十億發子彈訓練!!!這還是主力部隊,還不包括民兵等基層維持統治地區治安穩定的軍隊的訓練用量,如果包括了,消耗量還會更大!如果這樣下去,還打不打仗了?還做不做戰略軍火的儲蓄工作了?」「九百六十億發子彈?!」所有人全蒙了,半晌,反應過來的人搬起指頭粗粗的計算了一下,「從日本購買的三八式步槍彈共有一百三十億粒,而訓練就要九百六十億,上哪去找那麼多子彈?光這訓練就要消耗掉九百六十億發子彈,這還是沒開打時得到的數據,再加上潛意識裡對先輩的感情,對其它友軍的支援,自然,抗戰中對他們的軍火援助是不可能停下來的,自已都不夠了,還怎麼支援別人?實彈射擊訓練看來還得壓縮。」
大家經過討論,看來只有消減平時的射擊量了,幾經討論,正規軍兵役以三年為準,實彈射擊改為每周十發,並且射擊完後進行討論,吸取教訓,並在學校進行白刃戰等保命戰術訓練,這樣槍法也精了,刺刀拼殺也練了,兩者都不耽誤。當成績達標后,每周打上五發子彈,而當三年退伍後轉入民兵役時實彈射擊改為每兩月五發,只是保證射擊狀態,這樣下來,十年時間士兵的射擊量最多也才用了兩千發,還有一萬多發子彈沒用,算上其它損耗,至少也還剩八千發。戰時平攤下來每個士兵也有最少也有千餘發,戰爭時還可以接著用,加上幾家兵工廠這期間也在不斷的生產彈藥,我們也進口了不少,還可以保證戰鬥力的持續,不然我們後勤部非崩潰不可。「由於我們是雜牌軍,所以在戰爭開始之後一定要低調行事,不然,我們的戰爭物資就會被上面或這或那的借口給調走,連抗戰川軍將士的生命他們都不在乎,更不用說這一大堆令人垂涎三尺的巨額軍火了。好在我們現在還並不出眾,暫時沒有人會注意我們,所以我們要趁此機會多進口槍支彈藥儲備起來,戰爭打的就是消耗,拼的就是誰的資源多,戰時的生產能力和平時的儲備,依我看三八大蓋和子彈還得再購買,越多越好,七點六二毫米子彈和七點九二毫米子彈主要是用給步槍的,而友坂子彈則是留給速射類槍支用的,這樣一來,我們的後勤部門可就有的忙了!」「不要忘記了,北約、美國、我國和俄羅斯都是兩種口徑子彈共同使用,北約和美國的是五點五六毫米和七點六二毫米兩種;俄羅斯的是五點四五毫米和七點六二毫米;我國的則是七點六二毫米和五點八毫米,槍彈口徑不同,容易自成體系,戰時不易被敵方『兼容』,甚至出口國外的九五系列步槍都被改變了口徑,稱之為九九式系列。抗戰時日軍為了使用我國的七點九二毫米毛瑟步槍子彈還不得不於四零年專門研製了智(同支,就是支那的意思)式輕機槍,以發射七點九二毫米口徑子彈,注意沒?二戰後的槍支都是七點六二毫米為制式口徑,而且這個時代也是這樣的,我們除了從蘇聯進口外,也可以從美國購買子彈,這樣,兵工廠就有更多的精力進行槍支生產,空出來的人員也可以就可以生產槍支了,這樣也就可以增加生產效率。」
「不過,和平年代大規模的子彈進口可不能停止,天知道戰爭爆發后我們能得到多少國外軍援?蘇美的援助再多他們不可能將大量的軍火送到我們手裡,畢竟他們也要打仗,大量的子彈援助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只有在戰爭爆發前大力購買,哦對了,前段時間從在日本的弟兄反饋的消息說,日本有種重機槍已經退役了,叫明治三十八年式重機槍,由於他們已經不用了,我們倒是可以儲存,如果十一式槍族數量不足,到時既可以給我們使用,用以彌補機槍的不足,也交給老前輩他們,由於射程較遠,子彈又可以從日本人手裡繳獲,而且並不佔用他們寶貴的金屬資源,他們肯定需要。到時打起小日本來就不太吃力了。」
「所有槍支都按三種彈藥分成三類,子彈也分開儲備,不但方便管理和保存,同時這樣做到了戰時子彈的後勤供應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一但開始了,統一的使用一種步槍能上我們戰鬥力得到一定程度的上升,而子彈分開儲備后,哪種步槍的子彈在哪領取就變得非常的容易,不容易發生混淆,而共用的子彈讓在一定距離上的戰友們能夠分用,不會由於子彈的口徑不同而陷入我就在你旁邊可你就是不能用我的子彈尷尬情形出現,這種情況在戰爭中都會有可能發生的,所以要認真對待,不能掉以輕心!」
「衛士二型遠程火箭炮射程太遠,雖然我們現在能生產與之匹配的火箭彈了,但這種火箭彈大規模生產起來不容易,材料消耗也太大,我們耗不起,而且在戰鬥中進行補給不太容易,所以衛士火箭炮的作用並不大,而我們需要的是一種近程支援集束火箭炮,用於協助軍隊對敵人進行攻擊,我們在整個抗戰期間不太可能用得到衛士二型遠程火箭炮,因為它打得太遠了,在沒有雷達出現的時代,電腦遙控的衛士火箭炮無疑是一個瞎子,那它的遠程作戰也就沒有太大的作用了,天知道火箭彈發射之後打到哪兒去了。如果可以,在山東至上海一帶布防倒是能夠起到作用,用它對著日本本土進行無差別攻擊攻擊,但是這種條件是相當苛刻的,一是沿海地區屬於敵占區,二是我們沒有敵人的地圖,八路軍在戰爭後期倒是奪回了山東省的部分地區,我們可以將火箭炮布置於山東省,就能對日本本土進行突然襲擊,經過近二十年測繪,魏武清你們不但可以完善國內的地圖,甚至於連日本國內每座城市的坐標都可以標示清楚,到時候我們才能對日發動火箭彈突襲,既然我們不可能登陸日本,那麼就讓我們的火箭彈著陸於日本城市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總而言之,衛士火箭炮只有到了戰爭後期才能使用,既然抗戰前期和中期不能使用,那我們就有必要生產一種攜帶型的火箭炮以裝備到營團一級,可隨大部隊機動作戰,而且對戰士的負重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我看就用集束火箭發射器做藍本吧!而每個戰士在戰爭中還可以再攜帶一枚火箭彈,戰時就交到攜帶型火箭炮手的手裡。每個人一枚,那就是一個營就有五六百枚了,而且火箭炮可以打上一兩百米到一千多米,打完之後戰士們還有充足的時間做戰鬥準備,足夠小日本喝上一壺的了,而這個時代的重型火炮由於過於笨重不可能布置在最前線,而且在雙方近程交戰時就會停止開炮,而集束火箭炮不但可以布置在最前線,而且能瞬間開炮,打完一組火箭炮只需不到一秒,相當於同時開了好幾炮,打完火箭炮就可以馬上後撤,對敵人的殺傷是相當大的。」
攜帶型火箭集束髮射器是一種非常輕便的火箭炮,由於射程遠,攻擊範圍廣,殺傷能力大而倍受青睞,它最大的優勢在於非常輕便,通常由三人一隊,一人負責背著火箭發射架的機動展開和火箭的發射。另外兩人負責背著火箭發射籃的機動和安裝瞄準,其中一人負責第二輪火箭彈的安裝,發射前只要將火箭彈安裝進發射籃中並同發射架組合起來並完成瞄準即可發射。再多的火箭彈也只需三人就可以完成火箭發射器的展開和瞄準工作並完成一輪火箭炮彈的發射,必要時一人也可完成展開工作,只是火箭彈的需求量會非常的大,是一種非常適合近程支援的攜帶型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