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長夜漫漫(一)

第二章:長夜漫漫(一)

與王澤浚隨口聊了幾句關於濟南會戰和王耀武的閑話之後,走過第九綏靖區司令部的大門之時天色已晚。談性正濃的王澤浚熱情的邀請葉永茂去第四十四軍的軍部,來一番「煮酒論英雄」。但是心意倦怠的葉永茂顯然已無心赴約。便以旅途勞頓和行李未理為由推辭道。「振林,你的行李還是不要打開了吧!」王澤浚神秘的一笑,話語之中顯然已另有深意。

不過葉永茂此刻卻無心去理會這些,匆匆話別之後便轉身前往第九綏靖區的機關宿舍。葉永茂的房間早已由勤務兵打掃乾淨,而隨身的行李又不多。因此簡單收拾了一下之後,葉永茂便已算是大致安定了下來。在綏靖區食堂打了一份麵條祭了一下自己的五臟廟。

本已沒有多少食慾的葉永茂幾乎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那碗麵條消滅的,不過一碗湯麵下肚,總算有了幾份飽足和溫暖的感覺。回到自己的寢室,儘管已有些倦意,但是葉永茂還是堅持著讓自己的書桌前坐下,在如豆的燈光下,書寫著自己重返戰場的第一份家信。戰事吃緊,奔赴徐蚌對於一個軍人來說本無可厚非。但是作為一個男人,拋下自己懷孕的妻子,無論有多麼崇高的理由都同樣難以令人釋懷。

「遠在上海的香君,你和肚子里的小寶寶還好嗎?永盛就要到上海了,希望在我不在你們身邊的歲月里,他能照顧你們母子。也不知道這小子現在是否已經抵達上海了?」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葉永茂一字一句的寫下了自己的牽挂和思念。雖然對於自己和目前日益惡化的戰事,葉永茂只能淡淡的寫下:「我已順利抵達海州,一切安好,勿念。」這樣簡單的字句,但是這已經足夠了。

而就在葉永茂寫完家信,取出一張信封準備收封之際。門外一陣輕輕的扣擊聲卻打斷了他的思緒。葉永茂起身開門,卻發現站在門外的竟然是第九綏靖區的最高長官—陸軍中將李延年。「吉甫兄,這麼晚了……。」對於李延年的突然來訪,葉永茂多少有些意外。「希望沒有打擾你休息,寒夜漫漫,無酒難眠。偏偏我還沒有李太白獨飲成三人的境界,只好抓你來陪我喝幾杯了。」李延年微笑著晃了晃手中的那瓶酒。神情與白天在司令部所見的頹廢完全判若兩人。

一瓶濁酒配上些許花生、蠶豆倒也相得益彰。「在寫家信?」看著葉永茂桌上未及收封的信封和鋼筆,李延年關切的問道。「是啊!抵達前線總也要向家裡報個平安吧!」葉永茂雙手接過長官遞來的酒杯,撲鼻而來的是一陣浸透著果味的醇香。「是啊!現在是戰事未開,郵路尚通,等到真打起來,可就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了啊!」李延年打開一包蠶豆,隨手抓了一顆丟到嘴裡,接著說道:「聽說弟妹已經有喜了?」

「是啊!不過才二個多月,還能自己料理家務,不礙事!」說起千里之外的妻子,葉永茂不僅又是一陣惆悵,但是在老上級面前卻還要強作堅強,竭力一笑著說道。「其實你真的不該回來,梅香君和你這些年也是聚少離多的。好不容易,趕跑了小日本,又要忙著『剿共』……唉!」李延年長嘆了一聲,多少替這位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不值。

「吉甫兄,這是什麼話?就算你不在海州,國難當頭,我身為一名軍人也沒有蝸居後方,貪戀兒女情長的道理。」葉永茂用力咬了咬牙,正色說道。舉起杯中之酒,一飲而盡。但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這看似香甜的果酒,一入喉竟也滾燙如刀,就宛如那些思念的情感,溫婉之後往往卻是深切入骨的惆悵。平時酒量也算不錯的,葉永茂一口飲下竟也不禁大聲的咳嗽起來。

「振林,你悠著點……這可是山東有名的『棗木杠子酒』,可是喝傷、喝死過不少人的!」李延年伸手在葉永茂的背上輕拍兩下,說起了「棗木杠子酒」的來歷。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從燕趙大地的太行山腳下,到齊魯沃土的岱宗之顛。棗樹往往北方山區最常見的一種植物,無論土地多貧瘠,多乾旱,哪怕只有一個小縫隙,也有棗樹的立身之地。而山裡人家就像這棗樹一樣,靠天吃飯,用極少的水分和養分頑強的生活在這片貧苦的地方。而山東八百里沂蒙山區更是家家戶戶種棗樹,戶戶家家都以之釀酒。

種植別的作物要靠老天爺,下了雨就有收成,不下雨就會顆粒無收。而棗樹是他們唯一旱澇保收的作物了。秋天把棗打下來,分出三六九等,上等棗除送禮外就留著自己吃,二等棗拿到集市上賣,用最下等的棗洗凈,蒸熟,淋酒而成。這種酒的濃度能達到70--80度左右。而由於這種酒喝了不上頭,喝多了不傷人,也喝不醉。久而久之棗子酒也就成了山裡人家招待貴客的上等佳釀了。

「民國三十四年,我們在山東受降,當地的鄉紳就送了些這種『棗木杠子酒』給我,雖然比不上那些官釀的醇酒,但是『美不美,家鄉水』。我一直留著,今天也算是恰逢知己,當然拿出來共謀一醉啦!將來怕是再也喝不到了。」李延年也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苦笑著再將兩人面前的酒杯斟滿。

「吉甫兄!你也不用太過悲觀,雖然濟南失手,山東全省大半淪陷。但是青島還在我們手上,徐州大軍雲集……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啊!當年日寇何等凶頑,鏖戰八年之後還不是……」看著李延年一臉的惆悵,葉永茂只能寬慰道。但是他的話才說了一半就被李延年舉手示意打住了。

「這中原逐鹿,其實勝負已分。中華民國能保住這東南半壁已經是上上籤了。規復山東?只怕是痴人說夢啊……不說了,喝酒!」李延年再度舉起酒杯,在葉永茂的杯子上輕輕一碰,又是一飲而盡。「對了!令弟現在還在北平讀書嗎?」放下酒杯,李延年突然用力拍了一下自己的額頭問道。

「之前在國立北平師範學院就讀,最近時局艱難,拙荊身子又不方便,我已經寫信叫他南下了。」談起小自己九歲的弟弟,葉永茂陪著喝完了手中杯酒之後回答道。「這小傢伙有點意思,當年你在凇滬戰場投身前線,他一定也要跟來,才十來歲的小孩子一個,站起來還沒槍高……呵呵!現在應該也長大成人了吧?」李延年回想起當年初次與葉永茂兄弟見面時的情景,臉上不禁浮起一絲難得的真心微笑。

「是啊!也不知道這小子哪來那麼多大道理,說什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小孩子怎麼了?中國歷史有多少童子參軍,成就一番偉業』什麼的,還說『楊七郎、李元霸』的故事,當真是笑死人了。」葉永茂點了點頭,自然而然的也想起當年凇滬戰場那有些滑稽的一幕:一群即將奔赴戰場的軍人被一個還在上小學的孩子說的啞口無言,最終只能強行將他塞上汽車送走。

「經過抗戰八年,這小子也算懂點事了。跟我說什麼中國貧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為之改觀的。除了富國強兵之外,更重要的是教育興國。綜觀世界列強,不無是以教育為先,人才強邦。所以就報考了北平師範學院,將來打算作了一個教書匠了。只是這一場內戰,他又只能輟學回家了。」葉永茂想起自己在抗戰勝利之後,事實還沒有和弟弟見上過幾面,本來打算等弟弟葉永盛到了上海,自己再走。可是軍情緊急,從北京到上海的鐵路又為戰爭所隔斷,只能讓弟弟從塘沽出發,走海路到上海。而又恰逢**徵集海輪增援東北,這一下耽擱便又見不上面了。

「還是回來上海的好,北平只怕也撐不了多久了。」李延年剝了幾顆花生,若有所思的回答道。「吉甫兄,你的意思是東北已經……。」聽到對方這麼一說,敏感的葉永茂立刻意識到戰局在自己趕赴海州的過程中東北戰區又發生了決定性的變化。

東北,俗稱關東。指的是山海關以東以北,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三市一盟。東北三省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地形以山地、平原、河流為主。分佈的長白山、大小興安嶺是東北生態系統的重要天然屏障;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松花江、東遼河、西遼河、鴨綠江等主要河流發源這裡,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發展潛力。那裡物質富饒,更是中國最重要的木材、礦產生產基地。

清朝初年,滿族統治者禁止漢人進入內蒙古和東北,實行種族隔絕,在遼寧和內蒙古修建的一道壕溝,沿壕植柳,稱柳條邊,又名盛京邊牆、柳城、條子邊。順治、康熙年間先後修建柳條邊於遼河流域和今吉林部分地區。禁止漢人越過邊牆打獵、放牧和采人蔘。這種民族隔絕的政策一度造成東北地廣人稀,百業蕭條的局面。

但是由於黃河下游連年遭災,清朝政府卻依舊禁關。破產農民不顧禁令,成千上萬的冒著被懲罰危險,「闖」入東北,也就是後來的「闖關東」。至1840年東北人口才突破300萬人,而當時全中國的人口才達四億多。到清朝末年,由於沙俄的不斷蠶食和侵略東北。清政府不得不於1860年在東北局部馳禁放荒,1897年全部開禁,直到1910年東北總人口才增至1800萬人。

而隨著宣統皇帝退位,民國建立,東北又成為了北洋軍閥張作霖的地盤。因為東北土地肥沃,在農業社會,那是冒險者的理想家園。而且隨著日本侵略東北步伐的加快,為了避免被日本人佔領,張作霖採納了王永江的建議,主動將關內農民向東北遷移,在那段時間,關內的漢人以每年300萬人口的速度向東北大量移民,而日本的移民速度是每年30萬,這樣使得黑龍江和吉林的人口結構發生根本變化,對俄國和日本的滿洲戰略形成了致命的打擊。

而張作霖統治東北期間,大修鐵路,使東北的鐵路佔全國的85%還多,大建工廠,到20年代末,東北已經開始引領中國經濟。國父孫中山曾深刻地檢討過:「搞三民主義這麼些年,民生竟還不如東北的張氏父子。」。可以說民國初年的東北已經是中國重工業最發達的地區和最大的產糧區。

而隨著「九一八」事變的槍聲,在介入中原大戰的張學良奉命「不抵抗」政策的影響之下,日本軍隊成功的鯨吞他們垂涎已久的東北沃土。為了「控制滿蒙」進而「佔領中國」甚至「進攻蘇聯」。在1931年到1945年的14年之間,日本一直將東北作為其大陸政策的核心戰略基地來進行建設。到日本投降前夕,東北的工業規模甚至已經超過日本本土,佔據亞洲第一的位置。從瀋陽到大連的沈大線兩側工廠煙囪林立,城市連成一片,成為舉世聞名的「綿長工業區」,瀋陽鐵西區更被譽為「東方魯爾」。

「誰擁有東北。誰就擁有中國。」在「寧可放棄本土,也不放棄滿州。」的日本人看來,東北戰場的勝負實際上決定著中國大陸未來的命運。但是就在中國**將東北問題看作戰後全局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把極大的精力投入其中之時,在國民黨六大上,蔣介石的六次講話之中,卻沒有一次談到東北問題。

國民黨和蔣介石對戰後的設想,著力點首先放在關內的上海、南京、北平、天津、武漢、廣州等大城市上,這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區,是戰前國民黨統治的心臟地帶,被他們視為命根所系。當然,東北不會完全置於國民黨視野之外。對東北問題,只是美、英、蘇三國在1945年2月簽訂的雅爾塔協定。它規定蘇聯在歐洲戰事結束后三個月內對日作戰,條件包括蘇聯取得在大連、旅順、中東鐵路及南滿鐵路的特權,並提出「中國保留在東北主權之完整」。

這個協定,中國國民黨和中國**當時都毫不知曉。6月1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才通知赫爾利大使將協定條款正式告知蔣介石。根據雅爾塔協定的要求,8月14日,國民黨政府同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在換文和所附各項協定中,除確認雅爾塔協定規定的蘇聯在華各項特權外,並在《關於中蘇此次共同對日作戰蘇聯軍隊進入中國東三省后蘇聯軍總司令與中國行政當局關係之協定》中寫道:「一俟收復區域任何地方停止為直接軍事行動之地帶時,中華民國政府即擔負管理公務之全權。」也就是說,蘇聯在進軍中國東北時控制的地區只能夠交給國民黨政府接管,不能交給別人。

蔣介石那時依舊在幻想蘇軍完全消滅日本關東軍后,從蘇軍手中毫不費力地把東北接收過來」。這以前不久,蔣介石對將要回國述職的美國大使赫爾利說:「俄國對中國與**之政策與行動所表現之事實,證明只要美國對華政策堅定,則其決不敢對中國甘冒不韙,承認中國**政權或接濟武器。」

此外,蔣介石曾要中央設計局秘書長熊式輝主持草擬一個《東北複員計劃綱要》。這個《綱要》只是簡單地規定方方面面的接收辦法,其實無異一紙空文。1945年春,「中央黨部臨時成立一個對外不公開的東北黨務高級幹部會議,由時任國民黨中央秘書長的吳鐵城和組織部長陳立夫召集。」但實際上不過個把月吃飯一次,事實上也沒有什麼事情好談。

但是隨著1945年8月8日,蘇聯宣布對日作戰。150萬蘇聯紅軍大舉跨過黑龍江進入東北,轉瞬之間便控制了東北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線。10日,日本政府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日本天皇裕仁向公眾宣布無條件投降。從19日到月底,日本在東北的七十萬關東軍已全部解除武裝。面對短時間內如此迅猛的急轉直下的巨變,誰能夠當機立斷,毫不延誤地爭取先著,誰就能在事態的下一步發展中取得主動地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兄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兄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長夜漫漫(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