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長夜漫漫(二)

第二章:長夜漫漫(二)

抗日戰爭勝利時,國民黨軍隊北沒有一兵一卒。它的精銳主力已退到中國西南地區,短時間內難以抵達。蔣介石一時也沒有準備把精銳主力調到東北。9月1日,國民黨發表熊式輝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東北行營主任。但是這位仁兄在這前後花時間最多的是東北黨政軍的人事安排。在忙碌地會見的眾多來訪者中,有自薦要求去東北擔任某職的,有來介紹某人可任某職的,有應熊邀前來徵詢可否擔任某職的。熊式輝還在一些人的名字下標註自己對這個人的印象。

他甚至還恬不知恥的這些在日記中寫到:「以余之不才,擔負收復東北重任。兩旬以來寢饋難安,蓋平素固不曾考慮及此,因之於事須從頭研究,於人須從新物色,此受命后百務叢脞,旦夕不遑也。」在人事安排中,自然爭奪職位異常激烈。相比之下還是杜聿明講得坦率:「東北是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工業建設又比較內地發達的一個區域,許多嘍羅們都想在蘇聯軍隊擊退日寇侵略者之後,分到一碗現成飯。於是僧多粥少,爭食者眾,各方奔走活動幾乎無法應付。」

不過雖然國民黨政府對**大規模抽調軍隊進入東北,發覺得很遲。但是美國強大的海、空運能力卻在一定程度上予以了補足。雖然由於蘇聯軍隊的阻撓,而無法在大連和營口登陸,但是蔣介石還決定將已由美國空軍的運輸機空運天津的軍隊直接開入東北。

與精銳的**美械軍團相比,**當時新擴充的部隊成分複雜,缺乏訓練,戰鬥力差。防守山海關正面的冀熱遼部隊和山東第七師,共六個團萬餘人,由於兵力少,武器裝備差,戰線長,防禦幾乎沒有縱深,同當面國民黨軍約8萬人相比,雙方實力懸殊。而前來進攻的第十三軍是湯恩伯的起家部隊,全部美械裝備,經補充后火力強大,還由美軍撥給卡車數十輛,機動性強;第五十二軍是關麟征的起家部隊,半美械裝備,火力中等。他們的補給依靠秦皇島和北寧鐵路,秦皇島有美國海軍陸戰隊駐守,運輸便利。因此11月16日拂曉,國民黨軍隊向山海關發起總攻擊。山海關守軍雖然頑強抵抗,因裝備簡陋,寡不敵眾,陣地被突破,只得在當晚放棄山海關。

山海關失陷后,國民黨兩個軍繼續向錦州推進。11月19日,**率領東北人民自治軍總部趕到錦州附近指揮。但是此時,東北人民自治軍在遼西兵力分散,參戰部隊均極疲憊,新兵甚多,缺乏訓練,戰鬥力甚弱;出關主力雖正陸續到達,但遠途初到,武器彈藥不足,棉衣單薄,衣鞋缺乏,極需休整;特別是群眾沒有發動,土匪甚多,地理、敵情不易了解。依據以上情況,**於11月21日向**東北局和中央軍委建議:「目前我軍應避免被敵各個擊破,應避免倉惶應戰,應準備放棄錦州以及以北二三百里,讓敵拉長分散后,再選弱點突擊。」中央軍委和東北局同意這個建議。於是26日,錦州被國民黨佔領。

而剛從蘇北率部3萬多人長途跋涉趕到錦州附近的黃克誠,對東北前方極為困難的實際情況進行認真觀察后,在11月26日寫信給**,談到他們「七無」的艱難處境說:「部隊五十多天行軍,極疲勞,因自華中,沿途動員均說從坐火車汽車、到東北裝備等樂觀心理出發,現遇到極為困難之情況,無黨、無群眾、無政權、無糧食、無經費、無醫藥、無衣服鞋襪等,部隊士氣受到極大影響,錦州、山海關以西北地區土匪極多,少數人不能通行,戰場極壞,而敵人已佔錦州,將直到瀋陽、長春。」「在上述情況下,我提議:我軍應暫不作戰,進行短期休整,恢復疲勞,再進行作戰,並以一部主力去佔領中小城市,建立鄉村根據地,作長期鬥爭之準備。」

而東北和關內地區確有很不相同的特點,就是人口和工礦業幾乎密集於這幾個大城市和它周圍地區。那裡產業工人數量多,鐵路四通八達。黃克誠在給**的電報中講到:「東北農村人口太少,百分之六十人口在城市。」看起來,似乎誰擁有這些大城市和周圍地區,誰就擁有了東北;而農村和中小城市彷彿只是一片人煙稀少、氣候寒冷、經濟文化落後、土匪橫行的地區,如果用主要力量去經營,就連想進入這些地區也非易事。

因此要在廣大農村和中小城市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實際上面對著許多嚴重困難,比關內的根據地更艱苦:那時,其老部隊多在南滿;北部主要是新部隊,大多尚未鞏固,缺乏戰鬥力,還有一部分不可靠的分子,先後叛變的有1.8萬人。

東北土匪猖獗,東、西、北滿更甚,他們人數甚至超過當地部隊,佔據好些縣城,或者藏匿山林,四處襲擊中國部隊,對民眾無惡不作,有不少還接受了國民黨加委的「先遣軍」、「地下軍」等番號。當地民眾中相當多人主要痛恨的是日本人,對國民黨抱有「正統」觀念,不希望再發生戰爭,處於觀望狀態,無法充分發動起來。這種狀況在農村更為突出。

因此,擺在**面前有四大任務:剿匪,發動民眾,練出新部隊,統一幹部思想。其中用中國**的話說剿匪是關鍵,民眾是靠山,本地幹部是寶貝,老部隊和幹部是行動的骨幹。如果不做好這些工作,就談不上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而這些都需要有一段時間。

但是,他們所面對的局勢卻異常嚴峻。國民政府在攻佔錦州后,投入更多兵力,決心要收復整個東北。到1946年2月上旬,國民黨軍新一軍和新六軍相繼進入東北。這兩個軍是國民黨軍的精銳主力,全部美式裝備,在緬甸戰場取得過重大戰績,此刻都投入到東北戰場上來。3月,國民黨軍第七十一軍(原為警衛軍)、第六十軍和第九十四軍一個師又相繼進入東北。東北國民黨正規軍的兵力,已由1月份的13.4萬多人增加到28.5萬人,積極沿北寧鐵路向北推進,東北地區一場更大規模的作戰已無可避免。

雖然2月13日深夜,**指揮的東北民主聯軍6個團在法庫縣秀水河子突然包圍並殲滅北進中遠離主力的國民黨軍第十三軍一個加強團,共1600餘人。但國民黨軍隊卻倚仗兵力上的優勢,繼續向北推進。到3月上旬,隨著蘇聯軍隊開始從瀋陽及其附近地區撤兵。國民黨北上的軍隊迅速推進到瀋陽附近。而在**:打不進,占不住,也退不出,很可能失敗的。」的判斷之下。中國**不得不忍痛放棄瀋陽。

隨著東北行營和東北保安司令部進駐瀋陽。東北人口最密集和經濟最富裕的瀋陽附近地區已處在國民黨的控制之下。那時,杜聿明因患腎結核,在北京治療。熊式輝隨即在3月15日下達命令,兵分兩路,對南北兩個方向發動猛攻:南線,由新六軍、第五十二軍和第九十四軍一個師向本溪方向進攻,以保障瀋陽側后的安全;北線,由新一軍、第七十一軍(欠一個師)計劃在4月8日攻佔四平街,隨後繼續北上。

四平街位於南滿平原的中心,聯結三條鐵路線,是東西南北滿間的交通樞紐,正當國民黨軍從瀋陽北上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的咽喉要衝。**中央和東北局對四平街極為重視。在蘇聯軍隊撤走之後,國民黨軍隊主力還沒有開到那裡,只是收編了一些偽軍和土匪部隊防守。東北民主聯軍在3月18日殲滅那些偽軍和土匪部隊,解放四平街。

當時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三座城市的狀況和四平街相似。在1946年4月的下半月,東北民主聯軍在蘇軍撤退的同時,用類似四平街的同樣方式,先後解放了以上三個城市。以當時出任哈爾濱市長的**人劉達所說:「除了那200多名偽軍改編的保安隊外,所說的國民黨地下軍多少多少,只不過是寫在紙上的數字。而且那200多名保安隊也都在第一時間脫掉軍衣,陸續向東北逃跑,根本沒有抵抗的可能性」,所以可以說東北民主聯軍是「未放一槍,便解放了哈爾濱」。

4月18日,國民黨新一軍在飛機、大炮、坦克掩護下,開始向四平街發動猛攻。第七十一軍(欠一師)等相繼投入作戰。東北民主聯軍在裝備差的情況下,依託工事,頑強抗擊,雙方進入僵持狀態。5月14日,原在南線的新六軍等部隊攻佔本溪后,根據蔣介石的要求,大舉北上增援。這一來,四平戰場的局勢發生重大變化。國民黨軍在東北的精銳主力幾乎傾巢出動。南北兩路國民黨軍隊集中在四平街地區的總兵力已猛增至11個師,約16萬人,交通運輸快捷,並有大量坦克、重炮和飛機配合作戰,對東北民主聯軍實行夾擊,企圖在此決戰。

18日晚,**在東北民主聯軍處於嚴重不利局勢下斷然下令撤出四平街。國民黨軍隊佔領四平街后乘勢北上。長春附近地形平坦,東北民主聯軍兵力不足,又已十分疲憊,難以固守,主動撤出。國民黨軍在23日不經戰鬥,進佔長春。但他們由於戰線拉長,兵力分散,在關內又難以抽出增援兵力,無法繼續向松花江以北挺進,雙軍便在松花江之上形成隔江對峙的局面。

國民黨軍在5月23日攻佔長春后,蔣介石十分興奮,當天就飛往瀋陽,企圖乘勢北上,控制整個東北。但是東北民主聯軍儘管撤出了長春,但主力仍然保存著,而國民黨軍由於戰線拉長,兵力分散,部隊疲憊,在關內又難以抽出更多增援兵力,後勤補給也將面臨困難。於是5月26日和28日,留在南京的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兩次致電蔣介石,轉告馬歇爾的提醒。第一次說:「鈞座對東三省軍事似不願至此告一段落,惟據其所聞,此次共軍死傷一萬二千,俘虜僅四百餘人,如是共黨主力並未擊散,共軍現在避戰,如**跟蹤而進,則必延長戰線,予共軍以處處可以截擊之機會。」后一次說:「我軍如再由長春跟蹤北進,則運輸線愈長,地位愈感困難,危險亦愈甚。」馬歇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美國陸軍參謀長、五星上將。他的這些看法不能不犀利的。而從國民黨方面說,繼續北上確非力所能及,同時也不能不考慮美方的意見。

最終國共雙方在6月6日共同發表東北暫時停戰聲明,自第二天正午起,東北休戰15天。這是雙方當時在東北力量對比的實際狀況決定的。以後,雙方又達成協議,延長停戰期限。6月26日國民黨軍大舉圍攻中原解放區,以此為起點對各解放區發起全面進攻,解放軍在各個戰場奮起抗擊,全面內戰由此正式開始。蔣介石的注意力不得不更多地集中在關內戰事上,無力他顧,原擬再調往東北的3個軍不得不留在關內,東北國民黨軍隊一時無法得到新的增援。在這種情況下,東北停戰,實際上竟延續了四個多月之久。

就是這關鍵的四個月時間,由於戰事暫時停止下來,**東北局緊緊抓住這段有利時間,集中力量實行工作方針的根本轉變。建立起包括哈爾濱、齊齊哈爾在內的整個北滿並聯結東滿、西滿一部分的主要根據地(面積佔東北的五分之三)及南滿幾塊根據地或者游擊根據地,雖然還不很鞏固,但已具有相當規模。

從1946年7月至11月,東北局又根據**中央的五四指示,大力開展土地改革運動,將3000萬畝土地分配給420萬無地少地的農民。廣大貧苦農民生平第一次感到有人這樣地關心和資助他們,逐漸改變了最初對**所持的觀望和疑慮態度。這就大大提高了農民的政治積極性和生產積極性,增強了**的影響。在農村中很快出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農民們踴躍參軍和支援前線。

東北民主聯軍主力部隊迅速擴充到23萬人,並初步建立起炮兵、裝甲兵、工兵等兵種。基層政權、地方武裝和各種群眾團體普遍建立起來或得到鞏固。與此同時,進行大規模的剿匪鬥爭,採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把軍事打擊同政治瓦解相結合,到這年12月,共剿滅多少年來橫行不法的大小股匪2萬人,抓獲三大匪首謝文東、李華堂、張雨新,消除了後方的心腹之患,使民眾的生命財產得到保障,並且對鞏固根據地和土改成果增強了信心。

而與此同時國民黨統治區,那是形成鮮明對照的另一番景象。國民黨軍隊在佔領瀋陽、四平街、長春、永吉,直抵松花江邊的時候,進攻力量已近用盡,它所控制的地域已達到巔峰狀態,以後就要從隔江相峙到走下坡路了。可以說國民黨軍隊此時「攻勢已達頂點,以五個軍之兵力,轉戰歷一周年,戰力之發揮已至極限」,「過此則漸步入衰退之困境」。

而隨著戰爭初期國民黨軍隊佔領區域的擴大,吸引了更多的人湧入東北。這些大大小小的國民黨官員,置東北人民的生死於不顧,採取貪污、受賄、營私、敲詐等種種手段,拚命吮吸人民的血汗。一些地方豪紳也在國民黨政府的縱容下,欺壓百姓,雄霸一方。至於官場上,則更是烏煙瘴氣。各派系之間角逐激烈,紛紛任用私人,排斥異己,上下沆瀣一氣,綱紀蕩然。更糟的是軍隊中的**現象也更加嚴重了。當時在東北國統區內流傳著一句話:「想中央,盼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

當時鄭洞國和杜聿明曾有過一次酒後的深夜長談。鄭洞國在談話中,坦率地提醒自己的老上司,目前東北國民黨政權的**現象,遠比當初他在北平見時預想的嚴重得多,倘不及時設法,終要失盡民心的。但杜聿明聞言也只能沉默了半晌,最終張大了眼睛憤憤地說:「人家**自有一套主張,懂得發動民眾,爭取民心。我們懂得什麼?還不是大家都想著發財!」停了一下又神色凄涼地說:「你說我們在東北**,其實全國又何嘗不是如此?這樣下去,我們的天下不會有幾天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兄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兄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長夜漫漫(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