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長夜漫漫(三)
較量,並非只表現在戰場上。自古以來內戰的勝敗,歸根結底,還是取決於人心的向背,取決於誰能得到最大多數民眾的支持。雖然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卻是最終能左右一切的決定性力量。隨著東北戰場的最初交鋒結束,雙方都自然而然開始跨入主力決戰階段。而這個生死悠關的時刻中雙方力量對比的消長和人心向背的鮮明對照,實際上已清楚地預示了東北全局未來發展的走向。
經過了長達四個月的休戰期之後,雖然失盡民心。但是通過不斷從國內獲取的增援和收編地方武裝,國民政府在東北的兵力最終達到了顛峰。至1946年秋,到達東北之敵已達7個正規軍,加上地方保安部隊,總兵力號稱60萬。於是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決定調集兵力向臨江地區大舉進攻,先殲滅活動於南滿的東北民主聯軍肖勁光、肖華所部,爾後再轉兵北上一舉突破松花江,完成「先南后北」的東北大戰略。
但事實證明這種所謂「先易后難」的戰略最終喪送了**在1946年初來之不易的主動權。1947年12月17日,東北的國民革命軍僅以2個師守備後方外,集中第五十二軍第一九五師、第二師,第七十一軍第九十一師等部共6個師對臨江地區發動首次進攻,企圖首先打通通化—輯安一線,爾後圍殲南滿民主聯軍於長白山區。
當時的南滿,**遼東軍區機關、部隊、遼寧、安東兩省機關、部隊、工廠、醫院及其家屬等已被壓縮到縱橫不過700里,人口僅23萬有餘的臨江、撫松、靖宇和長白四個縣。而且這正值冬季,高寒山區,雪深林密,交通不便,糧食奇缺。正面是氣勢洶洶,訓練有素的10萬的國民黨正規軍;背後則是大雪封閉之長白山的險惡條件,氣溫常在零下40度左右。而**各軍主力部隊又兩月來連續作戰,不得休整,十分疲勞。部隊的給養得不到保證,減員也得不到補充,冬衣被服沒有著落,槍支彈藥缺乏,看似岌岌可危。
但是就如中國**著名的經濟管理家、後有「共和國紅色掌柜」之稱,時任南滿分局書記兼軍區政委的陳雲著名的「七道江會議」之上所作的形象的比喻:東北的**好比一條蠻牛「如果牛頭牛身子是向北滿的,在南滿留了一條尾巴,那就不得了,這條牛如果就要橫衝直撞過去,喘息未定北滿就危險了,南滿也保不住。而現在如果我們抓住了牛尾巴,那就了不得,敵人進退兩難。」
果不其然,一方面南滿的東北民主聯軍採取內外線相互配合的戰術,由四縱主力由通化輕裝插入敵後,在本溪、撫順、桓仁地區轉戰10餘日,攻克鹼廠、田師付等據點20餘處,殲滅國民革命軍3000餘人,迫使其從進攻方向抽調第九十一師等部回援。擔任正面阻擊的三縱乘勢反擊,殲第五十二軍之一部,並收復通化以南地區。與此同時北滿根據地的東北民主聯軍也有力的配合線作戰作戰,集中主力3個縱隊和3個獨立師,於1947年1月5日向松花江以南出擊,首先包圍其塔木要點,吸引和殲擊國民黨援軍於張麻子溝、焦家嶺等地,同時攻殲其塔木守軍。先後殲滅國民革命軍新一軍兩個團和保安團隊一部。
北滿**所部的大舉進攻,迫使國民革命軍停止對臨江的進攻,並由南滿抽調兩個主力師北援。此時,由於氣溫聚然降到零下40攝氏度,作戰行動受到妨礙,北滿民主聯軍又撤回江北。而瀋陽的國民革命軍為擺脫兩面作戰的困境,急於解決南滿問題,於1月30日,又集中暫編第二十一師、第一九五師、第二師、第二○七師共4個師,再攻臨江。
但是這樣簡單的重複只能是再蹈復轍,不等北滿的**渡江南下,東北民主聯軍南滿的四縱和三縱便以內外線交叉作戰的模式,擊潰了第一九五師,殲滅了國民革命軍第二○七師1個主力團之大部。至此,南滿的東北民主聯軍不僅再次挫敗國民革命軍的進攻,還吸引其1個師由北滿南援。但是還不吸取教訓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次進攻臨江失敗之後未及一周,又於2月13日集結師5個師的兵力,分四路向臨江發動第三次進攻。
但是便如兵法所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連續的作戰和頻繁的調動早已令**各部隊疲憊不堪,第三次對南滿的進攻,不僅沒有達到預想的戰略目標,還損失了暫編第二十一師和第九十一師各一個團的兵力。與此同時北滿的東北民主聯軍於2月21日再次越過松花江,向吉林、長春地區展開進攻。第六縱主力一舉圍殲城子街的國民革命軍新三十師1個團,隨後轉兵北進,與獨2師共同圍攻德惠。為解德惠之圍,**急由南滿、西滿抽調新二十二師、第八十七師等部,會同長春地區的第八十八師和新一軍主力分路並肩北援。
在最終迫退**所部,保全了德惠縣城之後。瀋陽的東北保安司令部似乎終於回過味來,決定趁勢沿中長路向北進逼。變「先南后北」的戰略為「先北后南」。但是此時中國**在北滿立足已穩。當**率領所部主力又於1947年3月8日第3次跨過松花江進行全線反擊,「殺個回馬槍」之時。疲憊不堪的國民革命軍各部面對來勢洶洶的東北民主聯軍竟只能全線後撤,在對方的勇猛追擊之下,先後在靠山屯、郭家屯地區損失了第八十七師一部和整個第八十八師全部,於3月12日又包圍農安,逼得**從熱河抽調第十三軍之第五十四師,協同本用於南滿戰線的第二十二師一部、長春新一軍主力再次北援。但是此時早已達到戰略目的的**早已退回江北休整去了。
3月26日,**最後抽調20個團的兵力,分3路向臨江地區發動第四次進攻。這次行動與其說是最後一擊,不如說是強弩之末。越戰越強的南滿南滿民主聯軍,甚至敢於主動設伏,以部分兵力牽制其兩翼,集中主力三源浦西南紅石砬子(今紅石鎮)地區一舉全殲了已經南北調動多次,疲於奔命的**第八十九師。
在不到3個半月的時間中,東北民主聯軍南、北協同,共殲滅**各部4萬餘人,雖然這點兵力對於整個東北的**而言,並不致命。但由於損失的大多是八年抗戰以來的老兵,事實上在東北戰場之上,本已捉襟見肘的**更無力進攻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最終完成了東北戰場之上的攻守轉換。而經過多次鏖戰的錘鍊,東北民主聯軍在正規作戰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敢於同**打硬仗、攻堅戰,學會了集中優勢兵力和步炮協同作戰。
而在德惠攻堅之中,當東北民主聯軍的炮群發出震耳欲聾的怒吼,將一排排炮彈傾瀉到**的陣地之上,國民黨軍隊的將領們驚愕萬分。他們做夢也沒想到:這麼短的時間,一向以「小米加步槍」打天下的「共軍」居然擁有了大炮。如此許多大炮是從哪裡來的?急於為殘敗尋找借口的瀋陽方面馬上與撤走不久的蘇聯軍對聯繫起來。他們一口咬定,**的重武器都是蘇軍撤退時暗中資助的。
所謂「東北的日、偽軍既幾全部被俘,俄軍所獲武器無數。當時據莫斯科稱:共計步槍80萬支、輕機槍2萬支、重機槍5000支,各種不同型包括迫擊炮5000門、戰車1500輛、坦克車600輛、飛機800架,以及松花江中艦艇等。從松北逃出的難胞所見:如許戰車武器,俄軍除已隨時補給共軍外,絡繹不絕的多以運向佳木斯途中,那裡是集中之所。」因此自東北民主聯軍佔領佳木斯后,「佳木斯之為共軍的後方,兵源的重鎮,造成日後松北襲進的大規模攻勢,率使戰局急轉而下。」因此根據國民政府的推測,蘇聯軍隊是將搬走的瀋陽兵工廠的機器和接受的日本關東軍的四十個師的裝備武裝了**所部,同時還有朝鮮民主共和國的四個師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騎兵部隊在暗中參與作戰。最終導致了東北戰局的失利。
但事實上蘇聯軍隊出兵東北期間,以戰敗國的標準把東北主要的工廠設備、日寇投降時上繳的武器和大量財物,通通當作戰利品運回了蘇聯,使得中國**人最初的願望基本落空。當時10萬大軍在東北,沒有槍、沒有錢、沒有冬衣、沒有根據地,處境相當艱難。東北民主聯軍最初的重型裝備事實上是靠著「撿洋落」撿出來的。
當時北滿大地上,到處可見日軍遺棄的武器和軍用物資。有些是蘇軍進攻時打壞的,有些是日軍沒來得及轉移而丟棄的,破爛的坦克、汽車、大炮倒在荒郊野外,值錢能用的東西大多被人拆走,至於遺棄的各種炮彈就更多了。當時從延安兼程趕到東北的延安炮兵學校的師生幹部們在校長朱瑞的帶領之下,分散幹部,搜集物資,建大家業。炮校上至首長,下至伙夫、馬夫,通通派出去,無論縣城市、鄉村,還是山溝、荒野,只要有炮就去。沒聽說有炮的地方也要去看看,能否找到意外收穫。
在1946年冬季3個月的時間裡,朱瑞和炮校的同志幾乎走遍北滿,對於日軍曾經駐守過的地方,作過戰的地方,他們都去搜尋遺留的火炮和炮彈。在那些日子裡,東起綏芬河,西到滿洲里,南到長春,北到虎林、愛輝的廣大區域,都留下了炮校師生的足跡。為了撈起3門被日軍撤退時推入鏡泊湖中的火炮,延安炮兵學校的師生甚至在冬天用鎬刨開冰層,硬是挖了出來。自行搜集的武器彈藥,成為東北民主聯軍前兩年作戰的主要來源。
當然在中朝和蘇聯駐軍的旅順、大連一帶,南滿的東北民主聯軍的確獲得了接收過一些蘇聯繳獲的日式裝備。但對於向來吝嗇貪婪的俄國人而言,白送是可能的。因此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採取以物易物的方式,或用糧食或用黃金換取了部分的武器。比如朱瑞便於1947年6月第二次赴朝鮮,與蘇軍談判以物資換裝備。由於東北民主聯軍的日益強大和東北戰局的轉變,使蘇方的態度也有了一定轉變。
朱瑞經過多方努力,又通過當年克拉辛炮校同學的關係,與蘇方達成口頭協議。為了不使國民黨方面抗議,蘇方每天利用夜間掩護,向東北民主聯軍發送日軍的武器裝備和彈藥。中國方面則用農產品折價交換。在兩個月的時間裡,蘇軍經圖們向我方運送了數十列火車的日軍舊武器、火炮和彈藥,大大改善了東北民主聯軍炮兵的裝備條件。
而與東北民主聯軍的越戰越強相比,**雖然在兵力上還有微弱的優勢,正規軍依舊有7個軍、23個師的番號,加上特種兵、直屬部隊共36萬人,地方武裝12萬人,控制著鐵路沿線的70多座城市,近29萬平方公里的地區。但世上是部隊的質量卻明顯下降。
剛剛進入東北的精銳部隊,除了擁有美械裝備,經過美國訓練之外,還參加印緬作戰,戰鬥力強,老兵很多,都有三五年、七八年的軍齡,其中甚至有個別排長仍當戰鬥兵者,往往一個連打到七八個人還不繳槍,帶著遠征軍、常勝軍的高昂士氣。尤其是新一軍、新六軍所部,戰鬥確實也頑強。但是經過一年多的作戰後,每個師都受到嚴重打擊,老兵減少新兵增多,戰鬥已遠不如前。此前東北民主聯軍對**的作戰是集中優勢兵力,不僅三四倍、五六倍,而是**倍的兵力準備足夠的突擊力量,準備一次打不下二次,三次、四次再打進攻。
但經過一年多作戰,過去殲滅**一個團都需費很大的力,現在進到可以殲滅其一個師。經過連番我打擊之後,很多**一發現東北民主聯軍主力就只能退守據點,固守待援了。作為東北國民黨軍隊的最高指揮官,杜聿明心裡是很清楚的。目前他手裡這些軍隊,要把守這麼多城市,兵力實在不夠用。尤其是難以集中兵力進行大規模進攻。一旦**所部再度南下,局勢是很不樂觀的。心力交瘁使杜聿明舊病複發,卧床不起。他與熊式輝幾度磋商后,只能派副司令鄭洞國去南京求援。
當時杜聿明的期盼是無論如何要請蔣介石再向東北增加兩個軍的兵力。如果這一點做不到。那至少也要把原屬東北國民黨軍戰鬥序列,臨時調歸華北第11戰區指揮的第五十三軍調回東北戰場。但是得到的卻是「東北的情況確實很嚴重,你們一定要設法穩定住局面。但我目前派不出軍隊到東北去,你們要自己想辦法。」的回答。
**各條戰線上吃緊,以至東北戰場無兵可援,最終錯失了最後一個重振戰線的機會。此削彼長之下,休整了一冬之後的東北民主聯軍最終在1947年的夏季如解凍的冰河一般洶湧南下。。5月8日,北滿主力第一、二縱隊和獨立1、2師共8個師相繼出發南下,從扶餘一帶的五個渡口徵集了200多隻船,渡過松花江。同時南滿主力三縱和四縱10師在肖勁光的指揮之下,向沈吉鐵路的清原、柳河段發起進攻。
在半個月時間內,東北民主聯軍連續攻克了通化、安東、新賓、寬甸、普蘭店、庄河、蓋平等十幾座城市,兩次攻克大石橋,一度佔領本溪。使遼南和遼東兩塊根據地結束了被分隔的狀態,恢復了一個完整的南滿解放區。南滿、北滿主力部隊的會師,使北滿、東滿、南滿根據地在松花江以南聯成了一片。將「由兩個拳頭合成一個拳頭」的戰略目標已經達到了。而這個新組成的鐵拳隨後將要向瀋陽、長春之間的重要城市——四平狠狠砸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