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長夜漫漫(五)

第二章:長夜漫漫(五)

事實上**已早就布置了打援部隊,三縱、四縱(欠第十一師)在青原、西豐等地阻擊瀋陽北援之敵沿瀋吉線向東迂迴四平;獨立2師在蓮花街、葉赫一帶阻擊由中長路東側北上之敵;二縱在昌圖以北的泉頭、三十里堡一線負責正面防禦,阻擊沿中長路北上的敵軍主力。6月24日,當他得知國民黨接軍已經到達開原一線時,即命令四平前線指揮部:調一縱的第一、第二師南下蓮花街一帶打援,六縱、鄧華縱隊、一縱第三師繼續攻佔四平東區。這樣,**將作戰重點由攻打四平改變為南下打援。

於是從6月23日起,四平以南地區又展開了一場大戰。新六軍第一六九師在八棵樹遭到東北民主聯軍部隊進攻,經一晝夜激戰,新六軍第一六九傷亡慘重,八棵樹附近高地全被我軍佔領。新六軍軍長廖耀湘嚴令第一六九師師長鄭庭笈奪回陣地。25日下午,第一六九在空軍與地面炮火支援下,與我軍展開激烈的陣地爭奪戰。黃昏后,民主聯軍最終因傷亡過大,撤出戰鬥。

6月26日,第九十三軍由正面向昌圖發起進攻,二縱在附近丘陵地帶早已構築好層層阻擊陣地,頑強抵抗,使第九十三軍進展極為緩慢。28日早晨,鄭洞國親臨第九十三軍泉頭前線督戰。瀋陽派出多架轟炸機,在二縱陣地上傾瀉炸彈。隨後第九十三軍重炮團集中火力轟擊了一小時,但當第九十三軍步兵開始衝鋒之時,東北民主聯軍炮火立即投入開始還擊,戰士們從隱蔽處躍入工事,以輕重火力向國民黨軍掃射。戰鬥進行到白熱化狀態,有的陣地展開肉搏戰,殺聲震天動地。從早上打到中午,第九十三軍只佔領了二縱一些前沿陣地,沒有突破性進展。

但就鄭洞國正在無計可施之時,第九十三軍左翼突然傳來隆隆炮聲,從本溪北上的第五十三軍已向八面城進攻,給二縱造成側面威脅。鄭洞國利用這個機會,命令第九十三軍集中炮火猛轟,在空軍配合下,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沖入二縱陣地,二縱軍激戰一整天,傷亡較大。二縱奉命於黃昏後退出戰鬥,鄭洞國遂指揮93軍向四平迅速靠攏。

6月29日,**第九十三軍先頭部隊到達四平以南的忙牛哨,第五十三軍和新六軍第一九五師到達四平西北的八面城,由於東北民主聯軍已不可能解決四平戰鬥,為了避免兩面受敵,**下達了進攻四平東區部隊撤出戰鬥。6月30日凌晨,一縱3師最後離開四平,歷時半個月的四平攻堅戰結束了。

「可笑被吹噓成『當代張巡』的『干城之將』竟被同宗的陳辭修以『縱兵搶糧』和『破壞百姓紀律』、『引起民眾對黨國不滿』為名撤職查辦了。當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說到四平之戰,李延年自然不得不為陳明仁叫屈。

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陳明仁能攻善守,聲譽茂隆,因此也遭到不少人的嫉妒。四平戰役不久,蔣介石的親信—時任東北行營主任的陳誠組織參觀團到四平陣地視察,參觀團的美國顧問看到陣地上不少工事是用美國的麵粉、大米壘成,當場提出抗議。從南京來的一些國民黨要員,看到這麼好的黃豆被用來修工事,也覺得過分。而國民黨遼北省主席、陳誠的江浙同鄉劉翰東,更乘機告發陳明仁「縱兵搶糧」。陳誠素與陳明仁不睦,正愁沒有機會,於是當日便請求蔣介石查辦陳明仁。蔣介石念其有功,將陳明仁撤職,但未查辦,后調往總統府任中將參軍的閑職。

事實上了為了保住陣地,陳明仁往往不得不採用最殘酷的手段。為了構築工事,拆掉工廠和民房建築;囤積的糧食和大豆,被用來當作工事沙包,豆油被用來點火照明。百姓被嚴格限制在一定區域內,不許走動。有夜間行動者格殺勿論。老百姓一邊要為國民黨軍修工事、運傷員,戰鬥打起來則無處藏身,在炮火中傷亡慘重。

因此也才有了劉翰東的「戰事之先,軍政當局應協力將戰地百姓為適當處理。如遣送婦女老幼離開戰場,即其要者。此次我71軍未完成此種處置。戰時戰後受累其大。特於戰事激烈時,民眾要求離開,未獲允許,致傷亡眾多。亦戰後軍民感情惡化之主要原因。」所謂「破壞百姓紀律」、「引起民眾對黨國不滿」之議論。

「功高不賞,的確令將士寒心啊!」葉永茂接過李延年手中的酒瓶為自己的長官滿斟了一杯之後說道。「是啊!四平之後再無四平,國府一心只盯著**劉、鄧這支躍入大別山的奇兵,坐視**所部在東北日益膨脹,令東北的局勢日趨危急,最終惟有退出東北、龜縮關內這一條路可走了。」李延年端起酒杯,沉吟了片刻之後又苦笑著說道:「但**又豈能容東北的幾十萬**輕鬆撤走。唉,鏖戰東北兩年,結果還不是一個雞飛蛋打,得不償失啊!」

東北民主聯軍的夏季攻勢結束后,各主力縱隊撤離四平,在長春西北和南滿地區休整。但是杜聿明並沒有下令向北滿長驅進軍,因為他知道第二次四平會戰與1946年5月第一次四平會戰後的形勢迥然不同。東北民主聯軍力量已是今非昔比,而**在東北的兵力則是日益削弱,能守住中長鐵路沿線的大中城市,維持現在的局面,實屬不易,沒有更多的力量再去與**冒險決戰。

而經過這兩個月的折騰,徹底拖垮了杜聿明的身體。他實在支撐不下去,只好請求蔣介石解除他的東北保安司令長官職務,於1947年7月初離開瀋陽就醫。其實蔣介石對杜聿明也產生不滿,正好藉此機會走馬換將。幾天之後參謀總長陳誠從南京到達瀋陽,取代熊式輝任東北行營主任。同盟會元老、國民政府政學系骨幹—熊式輝在東北一年多無所作為,真是乘興而來,敗興而去。自此陳誠把東北軍政大權集於一身,一度躊躇滿志。

身為蔣介石的心腹愛將,國府之中曾經流行有一句口頭禪,叫「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因此新官上任三把火,陳誠很想有所作為,顯示他比杜、熊高出一籌。他下車伊始,就大刀闊斧整頓軍隊。先後將東北原有的9個保安區司令部及11個保安支隊等地方守衛部隊,擴編為新三軍、新五軍、新七軍、新八軍,把騎兵支隊擴編為騎兵師,下轄三個旅。將青年軍第二○七師擴編為第六軍,同時設法將原東北軍將領王鐵漢的第四十九軍從蘇北調到東北。這樣,連同原有的新一軍、新六軍、第十三、第五十二、第五十三、第六十、第七十一、第九十三軍在內,國民黨在東北的總兵力達到14個軍、55萬人。比杜聿明頂峰時期的48萬人有較大的增強。陳誠又從國府劃撥來大量火炮、坦克、汽車等重裝備、揚言「六個月恢復東北優勢,收復東北一切失地」。

陳誠將國民黨軍隊前一階段在東北戰場上的失敗,統統歸咎於前任的無能。在公開的記者招待會和內部官員會議上,他不止一次地指責熊式輝和杜聿明政治領導**無能,軍事指揮失當,導致現在的被動局面。斥責東北國統區是「縱兵殃民,逼民為匪,收匪為兵」。他聲稱:「與其說向共匪拚命,不如先從自己拚命做起!」他以鐵腕整治軍紀和各級官員中普遍的貪污現象。

為了表示他的大公無私,他不僅撤換了第七十一軍軍長陳明仁、更將第五十二軍軍長梁愷、第五十二軍副軍長兼第十二師師長劉玉章等高級將領紛紛撤換。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陳明仁剛剛因死守四平獲得蔣介石的最高獎勵,陳明仁一手拿著「青天白日」勳章,一手拿著撤職命令,真是寒透了心。劉玉章在進攻南滿也是出了大力的,現在沒陞官反而遭撤職,也是一肚子怨氣。

葉永茂平心而論,陳誠在東北主政的一年還是真想為蔣介石賣把力氣,他大力肅貪,與最近「太子」蔣經國上海「打老虎」的作法差不多。但是抗戰以後,國民黨大小官員幾乎無官不貪,**已是病入膏肓,絕不是個別現象。雖然大家也承認陳誠處理的貪官是罪有應得,如中將田湘藩暗設賭場、汽車兵團團長馮愷倒賣軍車汽油、日俘管理處少將處長李修業在辦理日本人歸國手續時大肆勒索錢財、少將參議劉介輝借收編偽軍吃空額,都被陳誠逮捕法辦。但是陳誠這樣大功干戈,反而引起內部的混亂。大家人心惶惶,不知什麼時候會搞到自己頭上,原來作戰賣力的也心灰意懶,混日子過。

而以鄭洞國為首的杜聿明舊部對陳誠的做法十分不滿,國民黨內的派系傾軋他們見得多了,但杜聿明顯然比陳誠會做人,他不輕易斥責下屬,總是用各種手段攏絡部下為他賣命。只要肯打仗,貪污些東西是小事。而陳誠則是妄自尊大、剛愎自用,把臉一板,唯恐別人不怕他,實際上把人都得罪光了,自己就成了孤家寡人。陳誠上任時。帶來原晉綏軍體系、陳誠在保定軍校任教官時的學生—楚溪春作他的副手。由於華北張垣綏靖公署主任傅作義是他的同學和老友,透過這一層關係,楚溪春可以協助陳誠實現了從華北調兵增援東北的計劃,以緩解東北緊張的軍事局面

但陳誠同時撤消了東北保安長官司令部,將鄭洞國解除軍權,僅掛了一個空頭的行轅副主任,被架空起來。而新一軍的第五十師和新六軍的第十四師是陳誠的原第十八軍的骨幹部隊,陳誠借故將不服管教的新一軍軍長—抗日名將孫立人調走,任命第五十師師長潘裕昆為新一軍軍長。第十四師師長龍天武為新三軍軍長,卻反映出他也是拉幫結派,任人唯親。

陳誠認為:過去杜聿明的失誤是沒有把北寧路錦州到瀋陽段以西的我軍徹底肅清,以致關內關外的聯繫經常有被切斷的危險。為此,他將剛從蘇北調來的王鐵漢的第四十軍軍和華北抽出的第四十三師投入到熱河東部地區,命令他們在短期內將北寧路沿線活動的我軍掃蕩乾淨。在中長線上,陳誠將過去的「全面防禦」改為「機動防禦」,有計劃地收縮兵力,保衛重點城市。總之,他的戰略方針是「確保北寧,打通錦承,維護中長,保護海口」。雖然心懷不滿鄭洞國等將領也認為,陳誠的部署從理論上說是合理的。

但是就在陳誠大力向東北增兵和實行整編的同時,**東北局做出了關於成立二線兵團的決定。組建方法是動員大批翻身農民和工人入伍,抽調一批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的幹部和老戰士為骨幹,不經過地方武裝逐步升級的階段,直接編成獨立團。經過短期訓練后,即補充主力或編成新的師。截止到1948年2月第一期二線兵團組建工作結束之時,東北民主聯軍編成和訓練的獨立團就多達88個,共22萬人。在建軍的這場競賽中,東北民主聯軍軍發展的速度遠遠超過了**,雙方兵力對比由敵強我弱轉變為1947年底的基本相等。

而隨著1947年8月下旬,東北民主聯軍各部隊完成了休整補充,並組建起新的主力縱隊之後,9月下旬再度發動秋季攻勢。首先以冀熱遼軍區主力向**兵力薄弱的北寧線進攻,切斷關內和關外的聯繫,乘國民黨軍主力向西增援,出動南滿和北滿的6個主力縱隊沿中長鐵路出擊,在長春與四平之間尋機殲敵。

而陳誠在瀋陽獲悉我軍在北寧線大舉反擊,向錦西建昌地區進攻的暫編第五十師和暫編第二十二師相繼慘敗的消息,十分震驚。在軍事會議上他提出要駐錦州的第四十九軍投入反擊,挽回被動局面。但鄭洞國等將領極力反對,認為錦西地區東北民主聯軍已經集結重兵,第四十九軍孤軍深入是凶多吉少。陳誠當時接受了意見,事後還是覺得北寧路安全事關重大,強行命令第四十九軍軍長王鐵漢率第一○五師向錦西出擊。

結果9月19日,王鐵漢率所率的第四十九軍的第七十九師、第一○五師師(各欠一個團)4個團、1萬多人在楊家仗子和毛家屯周圍約四平方公里的地區被東北民主聯軍黃永勝所指揮的八縱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師和獨立1師共4個師10個團合圍。苦戰兩天,最終大部被殲滅。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中率部駐守北大營、被稱為「打響抗日第一槍」的第四十九軍軍長王鐵漢憑藉一口熟練的東北話,僅以身免。

八縱、九縱在錦西地區的三次作戰,提前拉開了東北民主聯軍秋季攻勢的序幕。陳誠聽說錦州告急,急令駐鐵嶺的新六軍兩個主力師乘火車增援錦州,同時請求華北的傅作義派兵北上增援。陳誠的這一道調遣,卻又造成了中長鐵路國民黨軍的兵力空虛,給東北民主聯軍創造了戰機。位於雙城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頓時忙碌起來,**一天發出十幾道命令,各縱隊迅速出發,奔向作戰地點。

1947年的秋季攻勢,東北民主聯軍共殲滅國民黨軍69000人,切斷了北寧和中長鐵路長春到四平段的交通,迫使國民黨軍隊收縮在北寧和中長鐵路沿線的20多個大、中城市裡,糧食、燃料和兵源都成了問題,陷入更被動的局面。蔣介石一度應陳誠的請求,從華北抽出6個師增援關外,但除在義縣遭遇伏擊,損失6000多人之外,幾乎一事無成。如果說夏季攻勢中**與我軍還互有攻守,秋季攻勢國民黨軍則完全處於被動應付的局面。糾其原因陳誠的指揮無方和優柔寡斷,不能不說是主要方面,使東北國民黨軍將領更為失望,士氣越來越低。陳誠上任時發出的「六個月內收復失地」和打通中長線的豪言壯語,像肥皂泡一樣吹破了。瀋陽老百姓諷刺地說:「陳誠真能幹,火車南站通北站。」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兄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兄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長夜漫漫(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