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龍興關外(一)

第三章:龍興關外(一)

1947年東北民主聯軍軍秋季攻勢結束后,東北**的局面更為艱難。完全失去了戰略上的主動性。雪上加霜的是,華北我軍大舉進攻,解放華北重鎮石家莊。傅作義感到兵力不足,將增援東北的騎兵4師和暫編第三軍的暫編第十、第十一師緊急調回華北。陳誠為了補充兵力,只好亂抓壯丁,將部隊重新編組,擴充為新部隊。在錦州到瀋陽的鐵路沿途的重要城市部署兵力防守,在瀋陽控制著機動兵力。如果東北民主聯軍向某個城市發起攻擊,他可以迅速增援,避免再出現秋季攻勢時被動挨打的情況。

但此刻的**所部早已今非昔比,除北滿留個把縱隊牽制敵人外,東北民主聯軍已經可集中七、八個縱隊作戰。對較大的目標,其能集中四、五個縱隊攻城,還有力量打援;或集中六、七個縱隊打運動戰,而還有力量監視其他戰略方向。因此**決心在1947年的冬季利用東北河流結兵失去障礙作用之時,發動更大規模運動戰和攻堅戰。

11月底隨著遼西的氣溫已經降到-24℃,東北民主聯軍各部隊開始陸續出動了。在一尺多厚的大雪之中,戰士們穿著大棉襖,腳上穿著新發的烏拉靴,踏著深雪艱難地行進,一小時只能走五里地。但12月15日前後,二縱及十縱第二十九師包圍了法庫,七縱包圍了彰武,八縱包圍了新立屯。一、三、六縱進至法庫、新民、瀋陽之間地區待機行動。四縱逼近瀋陽,九縱也從北鎮向新民挺進。東北民主聯軍像是一把把張開口的大鉗子,向遼西國民軍的縱深伸去。

陳誠得到我軍行動的情報,立刻緊張起來。法庫縣位於遼寧省北部,距瀋陽市中心距離不過90公里。可以是瀋陽的北大門。因此他命令駐鐵嶺的新六軍第二十二師增援法庫。但12月16日第二十二師剛剛前進到鐵嶺以北的鎮西堡、調兵山、沙后所一帶,東北民主聯軍二縱的第四師和第五師的截擊。如果不是東北民主聯軍各部隊急於求戰,配合不利,第二十二師恐怕難以全身而退。

第二十二師被擊潰,令陳誠擔心**有奪取瀋陽的決心。匆忙調集長春的新一軍、四平的第七十一軍和錦州的兩個師到瀋陽、鐵嶺、新民地區,部署防禦。但此刻的東北民主聯軍早已放棄圍攻法庫的計劃,二縱於12月19日向西進軍。將七縱和炮兵統一歸二縱司令劉震指揮,全力奪取彰武。一、三、六縱則在法庫周圍準備打援,配合彰武攻堅。

彰武地處遼寧省西北部,科爾沁沙地南部。東連康平、法庫兩縣,南接新民。可以說是遼西走廊的咽喉之地。而守敵則是在遼西戰場上被殲重建的第四十九軍第七十九師。雖然兵力有三個團約9000人。但是**軀在彰武城外利用有利地形構築了堅固據點,挖壕溝,拉鐵絲網,地堡群互相有暗道往來支援。儘管官兵士氣不高,第七十九師上下都認為固守待援問題不大。

但從12月23日下午,外圍戰鬥打響。七縱第二十師的突擊隊便勇猛衝鋒,僅用兩小時就佔領了彰武城外的制高點高台山。24日二縱六師攻克沙陀子敵軍碉堡群,為東北民主聯軍強大的炮兵取得了最好的發射陣地。在接下來三天的外圍戰鬥,東北民主聯軍迅速拔掉了彰武城外的所有據點,將只有一平方公里的彰武城團團包圍起來。

12月28日晨,總攻彰武的戰鬥開始了。二縱在城東南角為主攻,七縱在城西北角為助攻。東北民主聯軍的炮兵大展拳腳,他們把66門榴彈炮擺到離城牆僅800米的地方射擊,山炮、步兵炮則推進到前方200米內射擊,最近的距離敵人才50米。在這樣近的距離內抵近射擊,瞄得准,威力大。當榴彈炮開始猛轟城牆時,密集的炮火打得敵軍縮在地堡里不敢抬頭。6分鐘內就把城牆轟開30米寬的大缺口,第五師突擊團的戰士一擁而上,突入城中,接連打垮敵軍的兩次反衝鋒。在那一邊七縱也突破入城,像兩把尖刀插向敵人的心臟。我軍在巷戰中與**短兵相接,步步深入,儘管**在城中心的集團地堡內頑抗,在二縱幾面圍攻下被全部消滅。從總攻開始到戰鬥結束,只用了4個小時。第七十九師師部和三個團8000多人除1800餘人被斃傷外,全部當了俘虜。

彰武戰役令坐鎮瀋陽的陳誠認定東北民主聯軍兵力分散,決定集結兵力在新民、法庫、瀋陽的三角地區與東北民主聯軍進行主力決戰。1948年1月1日,陳誠調集了他所有的機動部隊,分三路從瀋陽、鐵嶺、新民向北作扇型推進。以新三軍、新六軍主力為右翼,新五軍的第一九五師、第四十三師為左翼,新一軍、第七十一軍主力為中路,向北攻擊前進。

但這種三路齊頭並進的局面卻最終為**提供了運動中殲敵的機會。**在得到確切的情報之後,立即決定阻擊右路與中路的敵人,把相對較弱的新五軍從敵重兵集團中隔離中來,一舉殲滅。令三縱出至遼河北岸,新五軍的右翼,切斷其回新民的退路;令十縱在公主屯東的石佛寺地區,阻擊新三軍與新六軍;令一縱及獨一師、獨二師在遼河東岸設防,阻擊新一軍和71軍的救援。同時令三縱從南面、七縱從西和西南、二縱及六縱從西北和北面向新五軍發動圍殲。

而1月1日新五軍接到命令之後,全軍乘火車從瀋陽出發,到巨流河車站下車,準備沿公路向公主屯推進。他們把大量的軍需後勤物資存放在嚴密設防的巨流河鎮,徵用老百姓的大車,只帶了三天的軍需。2日,新五軍前哨與東野(1948年元旦起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野戰軍)六縱接火,六縱在**的命令之下,節節後退,引誘新五軍進入東北民主聯軍的重兵伏擊圈。當日,雖然新五軍的先頭部隊進佔了公主屯、黃家山,軍長陳林達率軍部進駐安福屯。次日激烈的戰鬥仍在黃家山、公主屯以及新彰公路周邊的小高地一帶進行。這時,六縱受命死戰不退,緊緊地把新五軍粘在公主屯一帶,以待友軍的合圍。

1月4日是極為關鍵的一天。新五軍仍沒發現東野合圍的意圖,還是力圖以猛烈的攻勢,打通新彰公路,完成解法庫之圍的任務。從地圖上來看,這一帶大部分是一馬平川的農田,間或有丘陵高地,高度僅在60米到100米左右,幾乎無險可守。東北民主聯軍的防禦戰鬥的難度可想而知。但六縱在公主屯以北地區的堅強防禦,使得新五軍不能前進一步,最終贏得了時間。到5日拂曉二縱、三縱、七縱等部隊終於趕到了預定陣地,對新五軍的完成合圍。

到了此時,新五軍軍長陳林達終於意識到了他將要面臨的滅頂之災。慌亂之中,他一方面讓他的部隊退入周邊的村落掘壕死守,一邊急電陳誠,要求友軍的救援,並後退到有完善防禦陣地和大量軍需物資的巨流河鎮。

「今年年初的公主屯之戰,陳辭修臨戰的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的毛病再次顯露無餘。」回顧東北戰局,李延年對新五軍的覆滅同樣備感沮喪。據說當時陳誠接報之後大驚失色,繞室彷徨,在撤守兩策之間拿不定主意,將參謀幕僚召來緊急磋商。副參謀長趙家驤主張讓新五軍迅速放棄公主屯,與其他部隊在遼河以南會合,抵禦東野的攻勢。陳誠雖然表面上同意,但總不相信新五軍會有滅頂之災。東北行轅的官員多是杜聿明的舊部,本來就對陳誠不滿,現在都袖手旁觀,等著看笑話。直拖延了一天,才勉強同意新五軍後撤,但到了那時,一切都晚了。

這時候的戰場局勢瞬息萬變,異常兇險。一方面東野各個縱隊把新五軍死死圍在公主屯、黃家山一家的村落之中以待圍殲。同時,在這個小包圍圈之外,**的新一軍、新三軍、新六軍、和第七十一軍都在積極向公主屯方向推進。但遭到東野打援部隊的頑強阻擊。新三軍、新六軍被十縱阻攔在公主屯以東20多里的石佛寺、黃家山地區。新一軍和第七十一軍則被一縱、三縱攔在遼河南岸。

5日下午起,東野開始向包圍圈內的新五軍發動了最後總攻,兩軍幾乎寸土必爭,反覆拉鋸。到1月7日早上8點40分,東野炮司直屬的三個炮兵團集中了60多門火炮,向被壓縮在文家台、黃家山兩處的敵軍猛烈開火。這時,蝟集在文家台內的新五軍官兵,雖然面臨著滅頂之災,還沒有輕言放棄。二縱、三縱的幾次突擊被趕出了村子。到了這個時候,新五軍還能組織出反突擊,軍官們組成了敢死隊,帶頭衝鋒。

到了戰鬥的最後階段,上萬人在風雪嚴寒之中肉搏衝殺。屯子里的房子早就被雙方的炮火打成了斷壁殘隘,前沿陣地前開闊地上沒膝深的白雪都成了黑紫色,一條20多米寬的干河溝,裡面填滿了雙方的陣亡者。有的人只是受了輕傷,但是沒人救護,就那麼活活地凍死了。到了下午時分,戰場上的槍炮聲終於慢慢沉寂下來。

此戰新五軍全軍兩萬餘人被悉數殲滅,儘管東野也付出了一萬人以上的傷亡。但在東北戰場之上卻畢竟首開了殲滅中央軍嫡系機械化部隊的先河。公主屯戰役結束之後,陳誠急得胃病發作,卧床不起。他一面將駐遼陽的第五十二軍和駐四平的第七十一軍主力緊急調往瀋陽,穩定局面;一面向蔣介石告急。於是1948年1月10日,蔣介石親自帶著國防部次長劉斐、陸軍副總司令范漢傑飛到瀋陽,召集軍事會議研究對策。

但是這次軍事會議事實上成為了陳誠主政東北時期各種矛盾的總爆發。爭到最後,陳誠作為東北軍事最高長官,總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陳誠又說了幾句自責的話,最後表示:「我決心保衛瀋陽,如果**攻到瀋陽,我決心同瀋陽共存亡,最後以手槍自殺。」

「委座年初的瀋陽之行沒有解決任何問題,而共軍的冬季攻勢又愈演愈烈之勢頭。陳長官深切感到各軍將領不肯與他合作,這個局面很難再維持下去,心煩意亂導致胃病的加重,無法履行長官的職責。難免心灰意冷啊!」對於陳誠在東北的殘敗和最後落寞的收場葉永茂也只能報以同情。

1948年初陳誠請夫人走宋美齡的門路,要求辭去東北行轅主任之職。總算得到了蔣介石的批准。歷史是如此無情地嘲弄陳誠,五個月前他剛上任時,何等躊躇滿志,大刀闊斧地想打開東北局面,在蔣介石面前露一手。誰知他比杜聿明、熊式輝還不如,連吃敗仗,眾叛親離,變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1948年2月5日,他乘飛機悄悄離開瀋陽后,東北國民黨內輿論大嘩。大家都罵陳誠是草包、騙子,口上說要與瀋陽共存亡,緊急關頭卻拋下一切,自己溜之大吉了。東北軍元老馬占山怒斥陳誠:「你來得去不得!」而在4月的南京「國大」會議上,東北代表更喊出了「殺陳誠以謝國人」的口號。嚇得陳誠躲進上海陸軍醫院,再不敢出頭。

「對於我們的內部傾軋,**可是洞若觀火啊!2月14日,那邊的《東北日報》就發表了《教師爺滾蛋了》的評論。將陳辭修比喻成京劇《打魚殺家》中那個專橫跋扈又沒本事的『教師爺』,對他在東北的「政績」進行了無情的嘲諷。」李延年點了點頭,繼續說道:「評論中說當陳誠來到東北時,在他的『恢復優勢』的『雄圖大略』里,也還包含著一個不小的『樹植私人勢力,獨霸東北江山』的目的。因此,在他上任伊始,就在所謂『勵精圖治』的幌子下,狠狠地將他的夙仇杜聿明整了一下。他不僅在一切場合下,痛加攻擊杜聿明的指揮失當,而且還扣押杜系將級軍官11名,並將杜系人員大加撤裁和調動,換上他的親信。此外,對於地方雜牌部隊,他更是有意識地讓他們送死叫他們打頭陣,被圍時也不增援,被殲后索性就取消番號。這樣,就將舊東北系的第四十九軍、第五十三軍,和雲南系的第六十軍、第九十三軍等部,全部或局部的消滅在反人民的內戰里。而他自己也就落得個眾叛親離,剩下一個孤家寡人一敗塗地而去。這樣的表述可以說雖不中亦不遠已啊!」

對於自己的長官竟然會閱讀敵方的報紙,還如此記憶深刻葉永茂多少有些意外。只能苦笑的說道:「衛立煌將軍替代陳長官出任東北剿總司令的這幾個月來,東北的形勢不是有所好轉了嗎?」

衛立煌,字俊如,安徽合肥人。青年時代便到廣州投奔革命,在孫中山先生身邊當衛土。在大革命時期的東征、北伐戰鬥中,他作戰勇敢,晉陞很快。1932年他任國民黨第14軍軍長時,更指揮對鄂豫皖蘇區的圍剿,攻佔蘇區軍政中心安徽金家寨。蔣介石對他大加讚譽、於是將金家寨由鎮升縣,改名為「立煌」縣。當時國內以人名命名的縣只有兩個,另一個是廣東的中山縣。抗戰時期衛立煌指揮了山西的忻口戰役,打擊了日軍的銳氣,振奮了國人的抗日信心。1943年11月他接替過陳誠任中國遠征軍代司令長官,經過血戰打通了中印公路,達到他軍人生涯最輝煌的頂點。

但在蔣介石心裡對衛立煌總是不信任。因為衛立煌的資歷與蔣介石差不多,又非黃埔出身,與蔣介石的關係達不到親密的程度。抗戰結束后蔣介石任命衛立煌為陸軍副總司令,位於何應欽之下。衛立煌對這個空頭銜憤怒之極,拒不到任。蔣也覺得不好意思,送衛立煌到美國和歐洲考察、等需要時再起用他。

而東北的局勢越來越危急,迫使蔣介石不得不召回衛立煌。國民黨內能獨當一面的軍事指揮官就那麼幾個人,衛立煌算是能打仗的。現在東北的**將領多數是當年的遠征軍,衛立煌與他們曾經有共同作戰,有著親密關係。因此讓衛立煌去主持東北的軍事,無疑是最適合的了。在蔣介石急電催促下,衛立煌於1947年12月從國外回到上海。

蔣介石親自接見衛立煌,直言不諱地要他去東北收拾局面。衛立煌表面上再三推辭,心裡卻準備接受任命。但當時衛夫人韓權華女士和衛的老部下都強烈反對,勸衛立煌千萬不能跳入這個火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兄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兄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龍興關外(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