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五章

董卓檢點西涼大軍,共計二十餘萬,乃留五千人守城。令心腹愛將李傕、郭汜領兵五萬助守汜水關,十八路諸侯聯軍聲勢浩大,李傕、郭汜心中著實害怕,打定了主意反正自己在關上,居高臨下,汜水關易守難攻,只要自己堅守不出,不主動出關與諸侯聯軍廝殺,只將諸侯聯軍牽制於關前,等董丞相親領大軍到此自己的任務就算完成了,也不用自己出關迎戰,萬一一個不小心小命掛了就得不償失了,現在不是搶功的時候,槍打出頭鳥啊。

諸侯聯軍帥帳中,各路諸侯舉杯飲酒歡慶初戰就大敗董卓先鋒軍,並嚇的李傕、郭汜不敢出關迎戰。正在各路諸侯對袁紹歌功頌德時,帳外斥候探子來報:董卓大軍殺奔虎牢去了。

眾諸侯大吃一驚。

北海太守孔融手中酒杯失手掉落在地:「我等大軍盡集於此,董卓此舉,實欲斷我軍歸路矣。」

曹操湊到袁紹跟前:「盟主,虎牢乃天下名關,易守難攻,董卓分兵以襲我后,我軍危矣。應速分兵以擊之。」

其餘眾人皆隨聲附和,袁紹見眾人都是此意,乃令王匡、喬瑁、鮑信、袁遺、孔融、張楊、陶謙、公孫瓚共八路諸侯,各引一萬兵馬去虎牢關前挑戰,又令袁斌帶領兩萬自己的精銳軍隊為四方救應使。曹操、袁術各領萬人,督運糧草。袁紹及其餘七路諸侯坐鎮大營,監視汜水關方面的情況。

呂布聞知聯軍分兵來取虎牢,忙帶領麾下三千鐵騎衝出關來,於關外擺開陣勢,單等聯軍人馬廝殺。這三千鐵騎都是跟隨呂布多年,經過嚴酷的訓練和歷場戰鬥淘汰后產生的精銳。

河內太守王匡引兵先至,走得人困馬乏,正欲紮營休息時,呂布坐在赤兔馬上手持方天畫戟向前一揮,沖向敵軍,三千騎兵緊隨呂布如猛虎出欄呼嘯著殺向王匡軍,王匡趕忙組織防禦的圓陣,王匡軍大部分都是步兵,而且王匡帶出來的兵大部分都是未曾訓練,被拉壯丁強拉來的流民,遇到殺氣騰騰的呂布軍一下子就被沖成了兩半。王匡忙命副將方悅出戰,不出三合,被呂布一戟刺於馬下。王匡見事不妙,轉身就逃,原本還在勉強支撐的河內軍的戰線立刻崩潰。多虧喬瑁、袁遺兩路兵馬及時趕到,救了王匡。呂布見聯軍勢大,未敢造次,引兵回關上去了。

不久,其餘五路諸候也到了,紮下營寨,一夕平靜。翌日,呂布帶領五萬西涼兵,又下關來挑戰。上黨太守張揚部將穆順與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雙戰呂布。呂布全無懼色,一桿大戟上下紛飛,不多時,穆順與武安國雙雙死於馬下。呂布將大戟上的血跡在二人屍體上蹭凈,又到聯軍營前叫陣。眾人見呂布如此勇武,無不膽寒,一時無人敢上前應戰。就在這裡,惹惱了北平太守公孫瓚身後的一員虎將,此人乃幽州涿郡人氏,張飛(字翼德),張三爺。他跨下烏騅馬,手執丈八矛,來戰呂布。

張飛大罵道:「三姓家奴(呂布本姓呂,后又拜丁原、董卓為義父,故稱其為三姓),休要猖狂,你家三爺來也。」

呂布聞言大怒,與張飛戰在一處,交手有百餘合,張飛壓力漸增,漸感不支。張飛的結義二哥,解良關羽(字雲長),手舞表龍偃月刀,上前來助張飛,雙戰呂布。好一個呂奉先,抖摟精神,一根畫戟分擋刀矛,全然不懼。

關羽、張飛的結義大哥劉備(字玄德),見二人雙戰呂布「無驚無險」,也想上前來撿個便宜,好在眾諸候面前揚揚名。遂揮舞雙股劍,準備來個三戰呂布。呂布一根大戟,分戰刀矛兩般兵器,饒是呂布天下無敵,也十分吃力,三人剛剛打個平手。呂布見劉備又上前來湊熱鬧,尋思恐難善了。眼見三人合圍就要成功,呂布奮力一戟刺向劉備,劉備哪是呂布的對手,忙拔馬躲開。呂布趁此空檔,回馬向關上趕去。劉備等三人儘力追趕,怎奈呂布騎的赤兔馬乃是千里名駒,三人所騎之馬的腳力與赤兔相去甚遠。三人見追趕不上,轉回大營去了。

董卓見勇猛無匹的呂布也敗給了聯軍,心膽俱寒。李儒建議董卓遷都長安,以避聯軍鋒芒。董卓採納了李儒的建議,便下令手下士兵隨意劫掠百姓財物,更放火焚燒洛陽城。這雄偉、壯麗的大漢都城,自「光武中興」以來,見證了十二位皇帝,歷經一百七十餘年,一直是大漢的政治、經濟中心,如今在一片大火中化為廢墟。

董卓率主力西撤後,虎牢關無人防守,被袁斌帶領其餘的八路諸候攻破,暫時於關上待命。而董卓的部下趙岑也獻出了汜水關,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以聯軍先鋒的身份,率先進入了洛陽城。他撲滅余火,於廣闊處草創了幾間屋宇供聯軍安歇。

袁紹到達洛陽后,招袁斌等人速來洛陽匯合。袁紹見聯軍擊敗了董卓,心中高興萬分,忙大擺宴席,下令與眾諸候同慶。

曹操對袁紹道:「盟主,今董卓雖主動西撤,但實力未損,且當今天子仍被董賊挾持。盟主應主動出擊,消滅董卓,營救天子,以成大功。」

袁紹以兵士疲倦,糧草不濟塞之。曹操自率部將夏侯敦(字元讓)、夏侯淵(字妙才,敦之弟)、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仁之族弟)、李典(字曼成)、樂進(字文謙)六人,還有資助曹操建軍的陳留大戶衛茲,並本部人馬萬餘,前去追趕董卓。

袁斌對袁紹道:「父親身為盟主,應當以身做則,身先士卒,為討賊大業出力。如今董卓敗逃,此乃復興漢室之大好時機。父親卻百般推諉,豈不讓天下人齒冷心寒。」經不住袁斌再三苦求,袁紹乃撥給袁斌五千精騎,令他去追趕董卓。袁斌忙與趙雲上馬向西而去。

話說董卓的謀士李儒,早料到聯軍會有追兵,已密令滎陽太守徐榮埋伏於半路,等候聯軍的追兵。待曹操趕到時,伏兵四起,殺得曹軍人仰馬翻,四處逃竄,曹操自己也中了徐榮一箭,身受重傷,衛茲也死於亂軍中。遂在六將的保護下,向東敗退。正行時,忽見前面一彪軍馬攔住去路,

嚇得曹操魂飛天外,仔細一看,卻是袁斌的兵馬。大呼:「承德賢侄,速來救我。」袁斌道:「曹公勿驚,此處有我擋之,曹公速投大路向東去,可也。」曹操也顧不上答謝,馬上加鞭,投東去了。

曹操剛過去沒多久,徐榮領兵追來。趙雲拉弓搭箭,一箭射中徐榮面門,徐榮應聲落馬,袁斌上前補了一戟,可憐董卓軍中一位悍將,就此死於疆場。徐榮一死,西涼軍群龍無首,四散而去,袁斌捉了一個活口,審問得知董卓大軍已過潼關。潼關乃天下雄關,險峻之處不下於虎牢關。袁斌深知憑自己手中這點兵馬去攻打潼關無異於送死,遂帶隊東歸,追上曹操,一同回洛陽。

曹操在東歸的路上說:「當今天下,戰亂四起,諸候大多乃好利無膽之輩。我觀賢侄乃成大事之人。」袁斌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今曹公豈無此心哉?」兩人相視大笑。

話分兩頭,聯軍先鋒孫堅的隊伍先進入洛陽,然後撲滅余火,修理宮殿,此時,他於後宮井中找到了大漢的國寶,皇帝身份的象徵--「傳國玉璽」。此璽創於秦始皇,由秦始皇滅了趙國后,令巧匠把趙國的「和氏璧」雕成了玉璽,上面丞相李斯的八個鳥蟲形小篆「受命於天,即壽永昌」。

孫堅得到玉璽后,認為自己是天命所歸。這位大漢的忠臣,有「江東猛虎」之稱的孫堅,立刻撕下自己效忠漢室的外衣,準備退出聯軍,返回長沙稱帝。豈料做事不密,被袁紹得知,袁紹命人向孫堅索要玉璽,孫堅恃強不與。正在雙方劍拔弩張,準備火併之時,袁斌回來了。袁紹問道:「我兒回來就好,孟德何在?」袁斌道:「曹公言敗軍之將,無顏面見諸位。現已啟程回陳留去了。」袁紹道:「孫文台私藏玉璽,大逆不道,我兒看該如何處置?」

袁斌想了想,道:「父親,玉璽乃天子御用之物,非比尋常。既然孫將軍尋到,當交還於天子。怎奈現今天子蒙塵,被董賊挾至長安。孫將軍可先代為保管,日後再獻與天子,也是大功一件。」孫堅臉色稍霽,道:「即如此,我先告辭了。」隨即率領三傑(本為四傑,祖茂已被華雄殺死)啟程回長沙去了。

袁紹問道:「孫堅藏匿玉璽,已有不臣之心,怎能任他離去?」

「所謂『二虎相爭,必有一傷』。孫堅號稱『江東猛虎』,若怒而傷人,我軍必元氣大傷,此智者所不取也。今天子勢微,諸候各擁重兵,不服號令,戰亂將起。父親身為大漢望族,名門之後,當務之急乃是積蓄力量,等戰亂四起之時,當扶保漢室,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

「那就這麼便宜孫堅,放其歸去?」袁斌道:「今孫堅欲回長沙,必從襄陽經過。今新任荊州牧的劉表(字景升)乃是孫堅的上司,但孫堅見其初至無威,並不聽其號令,劉表早想將他除去,以樹立自己的威信。況劉表乃漢室宗親,必不容孫堅擁有玉璽,可修書一封與他,令其乘隙奪而殺之。」

袁紹大笑:「妙啊,我兒真好計也。讓他二人兩虎相爭,吾為卞莊可也。我兒智謀不亞於呂尚、張良。」

至此,聲勢浩大的討董聯軍已冰消瓦解,諸候各自返回自己的領地,積蓄力量,準備日後爭霸天下。

天道循環,滄海桑田。人世間的軍閥各自混戰,如走馬燈般,你方唱罷我登場。

東郡本為兗州轄下,兗州牧劉岱仗著自己州牧的身份,強向東郡太守喬瑁借糧草十萬石(音擔)。東郡乃昔日黃巾肆虐之地。百姓流離,焦土千里,至今仍未從戰爭的創傷中恢復過來。喬瑁身為東郡太守,本郡百姓溫飽尚成問題,安有餘糧獻與劉岱。劉岱暗恨於心,乘喬瑁不備,引兵殺死喬瑁,盡降其眾,令王肱為東郡太守。徐州牧陶謙派兵攻打廣陵太守張超,張超不敵,投兄長陳留太守張邈去了。陶謙乘機將領地擴展到了淮泗一帶。北平太守公孫瓚領兵回到防地,表昔日同窗劉備為平原相,令其屯兵聚糧,以防渤海袁紹。自己則領兵消滅了頂頭上司幽州牧劉虞(字伯安,也是漢室宗親)。自此公孫瓚的勢力範圍由北平一個郡擴展到了整個幽州。

袁紹命心腹持書告訴荊州牧劉表,玉璽被孫堅所藏之事。劉表聽從手下謀士蒯(音快)良(字子柔)之計,命妻舅蔡瑁(字德硅)、部將蒯越(字異度,蒯良之弟)埋伏於孫堅必經之路。在孫堅毫無防備之下,伏兵四起,殺得「江東猛虎」猶如喪家之犬,在程普等三將的保護下,連長沙也不敢回了,狼狽逃向江東老家去了。孫堅手下人馬折損大半,至此孫堅與劉表結怨。

袁紹帶領人馬返回渤海后,迅速剷除了盤踞在太行山的黃巾餘孽於毒、白饒等輩,使冀州盜賊泰半絕跡。冀州牧韓馥見治下日見清平,心中大悅,時常派人接濟袁紹軍糧。袁紹自此聲威大振,有謀士審配(字正南)、陳震(字孝起)、陳琳(字孔璋),武將蔣義渠、呂威璜、呂曠、呂翔等來投。

初平三年秋(公元191年7月),剛剛奪取了幽州的公孫瓚不滿足於已有的地盤,又興兵來攻打佔有冀州的韓馥。韓馥忙與謀士辛評(字仲治)、荀諶(字友若,荀彧族弟)、耿武(字文成)、關純(字伯典)、李歷、劉子惠等,武將張合(字俊義)、高覽、趙浮、程奐等商議。眾人商議良久,未有良策。韓馥為了冀州的百姓,決定將州牧之位讓與袁紹,讓其來抵擋公孫瓚,以保冀州百姓的平安。長史耿武、別駕關純、治中李歷、從事劉子惠等紛紛勸阻韓馥。耿武諫曰:「主公為一州之長,袁紹不過為一郡守,位居主公之下。若令其舉一郡之兵,助主公抗敵則可。怎能以一州之大權相讓。」李歷道:「主公,袁本初四世三公,海內人望,若讓之以大權,主公危矣。不若斷其糧餉,彼憑一郡之地,養數萬之兵,不久自死矣。」辛評道:「若不請袁紹相助,何人可退公孫瓚?」關純道:「不若堅守城池,待公孫瓚糧盡退兵時,乘勢殺之,可獲全勝。」張合道:「不錯,主公只需給我五千兵馬,必殺得公孫瓚落荒而逃。」荀諶道:「張將軍勇則勇矣,可惜不通兵法。今公孫瓚領燕代之兵,大舉南下,極其勇猛,更兼有劉、關、張三人相助,此三人昔日於虎牢關前大戰呂布,天下震動。虎狼之師,再加上英勇之將,我冀州之兵士極難抵擋。不若請袁公本初到此,執掌州事,可退強敵。」韓馥道:「友若之言,深合我意。我本袁氏門生,全憑袁氏之力,舉茂才,做上州牧的高位。今逢大變,為保冀州百姓,我願將州牧之位相讓。」耿武、關純、李歷三人苦苦相求,韓馥道:「我意已決,諸人切勿多言。」

韓馥派辛評之弟辛毗(字佐治)為使,來渤海請袁紹。

袁紹接見了辛毗,辛毗道:「明公,袁氏一門,四世三公,朝中官吏大半皆為袁氏門下。明公乃望族之後,於諸候之中廣有威信,正當馳騁天下,匡扶漢室。而今明公卻盤踞渤海,不敢展足,此失天下人所望也。今韓冀州以一州之大權相讓,此乃天賜良機也,望明公善加珍惜。」袁紹道:「先生遠來辛苦,且入館驛歇息,此事倘容思之。」

辛毗退下之後,袁紹忙聚眾人商議。郭圖向袁紹長子袁譚使個眼色,袁譚會意道:「父親,冀州乃錢糧深廣之所,父親欲成霸業,必先取冀州。若讓公孫瓚先得,我等只得坐困孤城,束手待斃矣。」

袁尚也不甘人後,按逢紀所教,道:「父親,冀州乃昔日光武帝龍興之處,父親若據而有之,則可左取并州,右取青州,深根固本,以安天下。到時南擋曹操,北滅公孫,然後兼幽燕之眾,坐擁四州之地,南向以爭天下,大事濟矣。」袁尚一番話,計劃深遠,氣勢磅礴,包括袁紹在內,袁熙、高幹(字文通,袁紹外甥)、審配、許攸等人盡皆動容。只有田豐、沮授二人苦苦思索,而袁斌則冷笑連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袁氏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袁氏三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