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牡丹花會
(洛陽雄踞黃河南岸,北屏邙山,南系洛水、東呼虎牢、西應函谷、四周群山環抱,中為洛陽平原,伊、洛、瀍、澗四水流貫其間,既是形勢險要,又風光綺麗,土壤肥沃,氣候適中,漕運便利。又有楊廣以洛陽為中心,開鑿出一條南達杭州,北抵涿郡,縱貫南北的大運河,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連接起來,洛陽更成天下交通商業的中心樞紐。)
穿過外城門,過了座十來丈的石橋,又走了二十來丈,還沒走出幽深的內城門,我先讓城內的吵囔聲嚇了一大跳,穿過石門,眼前豁然開朗,洛陽城引黃河之水繞城而過,內城水道交錯,兩岸遍栽桑柳,現在桑柳樹下又依顏色、種類、高低、盆景,排滿了各式花卉,卻以牡丹為主。但聞花香赴鼻、眼花繚亂、魏為壯觀。此是不管是水面行舟,還是石路交通,都是車水馬龍,人潮熙攘,把古城點綴得繁華萬千。
原來從五月初一開始,歷經一個月,正是名動天下的洛陽牡丹吐露芬芳、花苞綻放的時節,也是一年一度的洛陽牡丹花會舉行的日子。牡丹可謂是我國的傳統名花,國色天香、雍容華貴,位尊花王,也是公認的中國國花。洛陽牡丹根植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素有」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譽。自武則天命上苑之人移植天下牡丹至洛陽,到北宋時期更是發展到顛峰,牡丹的品種更多,栽培技術更加系統、完善。並出現了一批理論專著,對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一時期的著作有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鄞江周氏洛陽牡丹記》、《洛陽花木記》;張峋的《洛陽花譜》等等。每年端午節前後,牡丹簇錦,流光溢彩,傾城賞花,人如潮湧。「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就是此時各地觀光、奔赴洛陽之人,在牡丹花開時節觀賞牡丹的真實寫照。
木婉清和鍾靈自是從小沒見過這般熱鬧景像,臉上藏不住歡喜期待。我倒有些不以為意,畢竟以前五一、國慶,去過一些名勝古迹,吃夠了人山人海的苦。此時心裡憂慮的是,客棧定是人滿為患了,那些民房也必有了投客,不知道晚上要到何處憩身。看來免不了又要做回飛賊了,找家為富不仁的有錢人,借他屋裡空廂房一用,如果有人的話,就點他昏穴,扔到床下了事。天明開溜,諒他本領再大,在此間人滿為患的洛陽,也找不出易過容的我們三人。
「我們先上這家酒店歇會,吃飽喝足了,才有力氣盡情遊玩!」我在前面為木婉清和鍾靈開道,運行九陽真氣,硬是擠出一個小圈子,護住木婉清和鍾靈兩人免遭侵擾。剛拐過一條道,聞得酒醇菜香,見是一家「太白酒樓」,便停下來,向兩女建議到。不管這酒樓是否真地跟李太白有什麼關係,反正古代沒有肖像權,只要不犯皇家禁忌,隨你任意盜名。
一樓都是坐些江湖豪客,老闆為迎客意,倒也花了心思,在四面牆上設置些古樸的十八般兵器、防具。我現在喬裝的是一個落泊書生,不好獃在一層,便由店小二引著上了二樓。
樓上人也很多,卻不像樓下那般安坐在桌旁,一大群書生孺士圍住在東面牆角,聽那不斷的嘖嘖聲,好像在評論一幅字畫。只有北面臨街靠窗位置,安然坐著一個十七、八歲的白衣書生,一付婉筷,自珍自酌,桌子一角還擺著些潤過墨的文房四寶;旁邊站著一個華服中年人,說是書生的僕人,瞧那中年人背手昂立的氣勢卻又不像。聯想一下此時情形,此時掛在牆上受人讚譽的字畫大半是出自白衣書生之手了。
(不好意思,此章大有騙取點擊率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