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才女蔡琰

第九章 才女蔡琰

不一會兒,就見到一個身材婀娜多姿的少女走進大堂,只見她身穿一件華麗的白色絹衣,手裡捧著一把被燒過的琴,膚若凝脂,欺霜賽雪,年約十六,又黑又深的眸子,水波盈盈,就如天上閃亮的明星一樣,令人著迷,讓在坐眾人看得都有些痴了。

蔡邕向眾人介紹道:「這就是小女文姬,琰兒快來見過各位大人。」

蔡琰手裡捧著琴,輕盈地向眾人行了一禮,她的美不同於貂嬋的那種驚心動魄的驚艷之美,她的美是一種古典清秀之美,再加上她那高貴的氣質,仿若畫中出塵脫俗的仙女般引人入勝。她和貂嬋真可謂各有各的特色,二人皆有天香國色之姿,傾國傾城之貌。

三國的才女果然非同一般,不談她的才學如何,就是光她的樣貌就能迷倒一大群人了,幸好我昨天見貂嬋時有過一次經歷,今天才沒有失態,環顧四周在坐之人那的獃滯的模樣,心裡暗嘆美女的魅力就是大,能把這些高高在上的權貴弄成這樣。

蔡琰,字文姬,又字明姬。約公元175年左右出生。(由於本書劇情的需要,特地把書中的貂嬋和蔡琰添長了幾歲)她可是一個命運凄慘,一生坎坷的女子,早年在蔡邕的熏陶下,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蔡文姬16歲時嫁給衛仲道,衛家當時是河東世族,夫婦兩人恩愛非常。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兒半女,衛家的人又嫌她剋死了丈夫,當時才高氣傲的蔡文姬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回到娘家。

后蔡邕死於獄中,文姬被匈奴掠去,這年她才二十三歲,被左賢王納為王妃,居南匈奴12年。中國歷史上有然的十大名曲之一胡茄十八拍就是蔡文姬在這個時候所做的。公元208年,在曹操的安排下,從左賢王那裡回到老家,又嫁給田校尉董祀。坎坷的命運似乎緊跟著這個可憐的孤女,毫不放鬆,就在她婚後的第二年,她的依靠,她的丈夫又犯罪當死,蔡文姬在嚴冬季節,蓬首跣足,終於以父親的關係,激起曹操的憐憫之心,而救了董祀一命。從此以後,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開始對蔡文姬重新評估,夫妻雙雙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風景秀麗,林木繁茂的山麓。

此時的蔡文姬只是個剛剛長大的小姑娘,一直呆在家中,很少有人見過她,只因她從小就能詩會賦,所以名聲才會十分響亮。我仔細打量著眼前這名流千古的才女,想著蔡文姬日後的遭遇,使人不禁悲嘆,正想得出神,忽然感覺有道目光正上下打量著我,我猛地向那目光望去,剛好碰到蔡琰的那雙清澈無比的眼睛,見我望向她,忙羞得低下了自已的頭。

蔡邕像是察覺到了什麼似的,忙對文姬說道,「琰兒,這位就是我給你提起的楊業的四公子,楊延郎;以及楊三公子,楊延慶,快來拜見一下。」

蔡文姬聽父親提到過楊延郎,說他一表人才,年紀輕輕便學識淵博,見識不凡,可謂難得的少年英雄。聽了父親話,文姬羞澀地低著頭,輕盈地走到楊延郎的身邊,施了一禮,我和她離得只有二三步之遙,鼻子還能清楚地聞到一股淡淡的少女幽香正向我飄來,弄得我心潮澎湃。看她末施粉黛的臉頰,更顯得清新脫俗,心神也為之一盪。

「小女子蔡琰,見過二位公子。」說著就行了個古代的見禮,她聲音就像黃鶯一樣清脆、悅耳。父親在旁咳嗽了一聲,才把我拉回現實中,忙上前扶起她,當我接觸到她的手時,她整個人渾身一震,臉羞得像朵紅雲似的。

蔡文姬捧著琴走到大堂中央,把琴放在琴案上,開始為大家彈奏起琴來。我雖然也略懂音律,但實在是所學有限,對於三國的音律則一點也不懂,只覺得她的琴聲十分優雅動聽,其他的就聽不出個所以來了。

一曲已罷,眾人一臉地陶醉,稱讚蔡琰的琴技之高超令人折服。坐在對面的衛仲道明顯是這方面的大行家,一臉地興奮,尋問剛才所彈奏的是不是《廣陵散》的曲子,蔡文姬聽他能道出自已剛才所彈奏的曲子,對他可謂是另眼相看,知道他肯定也是位精通音律之人。

在座的才子們聽衛仲道這麼說,也都覺得很相似忙點頭附和,我還真沒聽出來,蔡琰剛才所彈奏的慷慨激昂,氣勢宏偉的琴聲就是著名的《廣陵散》,雖然自已也略通音律,但在這些大師們的面前,自已就好像是夜空中的熒火不能與日月爭輝。

蔡琰對衛仲道溫文爾雅的談吐和才識親佩不已,認為他與自已是同道中人,便與之談起了此曲的來由。(註:戰國聶政的父親,為韓王鑄劍,因延誤日期,而慘遭殺害。聶政立志為父親報仇,入山學琴十年,身成絕技,名揚韓國。韓王召他進宮演奏,聶政終於實現了刺殺韓王的報仇夙願,自己毀容而死。後人根據這個故事,譜成琴曲,慷慨激昂,氣勢宏偉,為古琴著名大麴之一。)愛好音樂的書友們要是想欣賞此曲,請複製下面的網址可在線欣賞http://www.chinakongzi./2550/music/download/guqin/guanglingsan.mp3

眾人聽著蔡文姬講解著廣陵散的出處,對於她不僅能彈出如此美妙的琴聲,而且還能對琴曲的來由這麼熟悉,真不愧「才女」之名。介紹了一番后,對著堂下的衛仲道說道:「難得衛公子也是精通音律之人,不如上來為大家彈奏一曲如何。」

衛仲道明顯被蔡琰引出了興緻,也想在這位大才女面前表演一番,興奮地說道:「那在下就恭敬不如從命了。」話剛說完就離席朝蔡琰的琴案走去,蔡琰起身對他行了一禮,站在一旁靜聽。

衛仲道迫不及待地伸手調試了那把琴,只聽見琴聲傳出「叮叮,咚咚」的音調來,逐嘆道:「真是把好琴。」堂下也不乏懂音律之人,都紛紛交頭接耳,竊竊似語,似在討論這古琴的出處,但就是沒有人知曉,衛仲道也不例外,蔡琰見狀說道:「這是我爹前些年,在常州溧陽陽平陵城東南高邃山柴夫手裡重金收購的桐木所做,只可惜當時晚了一步,桐木一頭已被燒焦,所做的琴就是現在的這個模樣,故取名「焦尾琴」,你們不知道也屬常理。」

當年,靈帝昏庸寵幸閹臣,蔡邕被罷官落魄他鄉,在隱居常州溧陽陽平陵城東南高邃山。有一天,蔡邕坐在房裡撫琴長嘆,隔壁的鄰居在灶間燒火做飯,將木柴塞進灶膛里,火星亂蹦,木柴被燒得「噼里啪啦」地響。蔡邕聽到隔壁傳來一陣清脆的爆裂聲,不由得心中一驚,抬頭豎起耳朵細細聽了幾秒鐘,大叫一聲,跳起來就往灶間跑。來到爐火邊,蔡邕也顧不得火勢,伸手就將那塊剛塞進灶膛當柴燒的桐木拽了出來。當拿出來的時候,蔡邕的手都被燒傷了,他也不覺得疼,驚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搶救及時,桐木還很完整,蔡邕就將它買了下來。然後去掉焦皮,按宮商,調音律,精雕細刻,一絲不苟,費盡心血,終於將這塊桐木做成了一張琴。這張琴彈奏起來,音色如天籟絕音,動人致極。後來這把琴流傳下來,成了世間罕有的珍寶,因為它的琴尾被燒焦了,又叫它「焦尾琴」。

衛仲道又彈了一下琴,十分滿意琴的音色,一曲歡快的樂曲便在堂上響了起來,琴聲在大堂上迴響著,讓眾人的心情也一下子隨著樂曲而快樂了起來。曲罷,眾人齊齊擊掌稱妙,衛仲道真不愧為琴道高手。

此時大堂上洋溢著一片歡快的氣氛,堂下一學子出口詢問剛才之曲,衛仲道說道:「剛才所彈之曲是他自已所作的《平沙落雁》,此曲曲調悠揚流暢,通過時隱時現的雁鳴,描寫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盤旋顧盼的情景。(各位喜歡樂曲的可至http://www.chinakongzi./2550/music/download/guqin/pingshaly.mp3欣賞)

此言一出,連在座的各官大臣也不由對他刮目相看,衛仲道朝在座的行了一禮后又回了原來的坐位上,蔡琰此時對衛仲道可是滿臉的崇拜,只是她礙於禮節而不能當場與之切磋討論一番而感到遺憾。看到她的那副失落樣,我真恨不得那個彈琴之人就是自已,希望她能多注意我一點,重視我一點,能把我放在她的心上,畢竟在美女面前,每個人都想要有所表現的,她可是我以前一直所崇拜的才女,要是能得到她的青睞,那......

我被自已的這種想法給嚇了一大跳,我怎麼會有這種想法的,只不過見過一次面而已,就對人家有非份之想了,難道自已是個貪念美色之人么?好像之前見貂嬋時也沒有這種想法的,可為什麼見到她時會胡思亂想起來了呢,心裡真是亂極了。

蔡邕示意讓蔡琰退下,堂下的氣氛又開始熱鬧了起來,眾人談論著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

晚宴到最後也進行得差不多了,每個人多少都有了些醉意,也都各自告辭離開了,今晚的宴會可以說是盡興而散的,當我離開的時候,蔡邕叮囑我有空要常到府上來坐坐,也可以一起談詩論友,我答應了蔡邕后,由原先的馬車送我們回了驛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楊威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楊威三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章 才女蔡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