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生財之道
就在戚繼光在聞天樓上擺下酒席宴請群臣歡聚一堂時,我卻沒有那麼好的命,獨自一人關在乾清宮裡。這皇帝做的並不比這些文臣武將們有樂趣,或許孤家寡人這個詞就是從這裡來的。樂也罷,悲也罷,都不可能跟誰分享!
困擾我的是財政問題!但財政又不是簡單的可以獨立拿出來講的,它勢必會牽連到很多的方面,包括土地改革,稅賦改革等等。而我又偏偏必須將它單獨舉出來一一得予解決,這才是最為困擾的地方!
張居正這十年的努力,還是給我留下了些家當。在太倉里存有六百多萬兩銀子,在太僕寺也有四百五十萬兩,在應天(南京)也備有二百五十萬兩,在一些富庶省份的府庫中加加起來也有二百多萬兩!另外在京城糧倉里還有足夠京城一地往後九年的用糧所需。這在當時還沒有財政儲備這個詞的年代里,能有這般遠見拙識,張居正其人也甚是了得了!
這就是我現在能調動的全部家當。
但需要用銀的地方卻是比這多的多!單就要編練出一支三十萬人左右的專職軍隊的京軍來說,就需要每年花費三百六十萬兩銀,兩百多萬石的糧米!這往後要是裝備一些武器的開銷就更是沒個底了!總不能還讓他們去墾種屯田,自謀出路吧?這戰鬥力如何保證?對軍隊的正規化及土地改革也是不利的。而此時的明朝,雖經張居正的改革,賦稅收入大有增加,可也不過是從四百餘萬兩增加到六百餘萬兩!而這六百萬餘兩里按照現在的分配辦法,給這皇宮用度就要一百八十萬兩,宗祿(給姓朱的家人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的工資)分兩百三十萬兩。每年給皇宮裡的皇帝跟太后妃嬪等的零用錢五十萬兩!全國官員俸祿約需兩百萬兩,若不是明朝印有紙鈔,官員所發的俸祿多以紙鈔或實物發給,單就以上幾項就足於讓明朝廷陷入財政赤字危機!若是要打個戰,建個宮殿什麼的,就只能向老百姓加派各種名目的賦稅了!
——PS:大明通行寶鈔,明朝印發的這種紙鈔只發不收,也就是朝廷只管發給官員當工資,或者是發給工程用項,可要是政收稅銀等老百姓卻不能以紙鈔交納,也沒有一個金融系統,缺少可以接受紙鈔的存儲或新舊鈔交換的機構,以至於形成了惡性的通貨膨脹,明初發行的寶鈔到萬曆時已經變成二十換一甚至更高,而官員新領的寶鈔一到市面也只能是以二換一,明時官員的俸祿本來就比前朝要少,又要講面子,顧及官員體面,不貪都難!——
要想有錢,無外乎開源節流!
但是如何開源呢?總不能使用史上萬曆用的那些辦法吧?
加稅是不可行的,也是我不能接受的!而且不但不能加還要減輕百姓賦稅負擔。也就是還沒開源,首先就先截了一條財路,還有一條財路也是要截了的,那就是丁稅。中國人可能是因為文化的原因,都好生養。此時的在冊丁數有近六千萬人,按男女比例平均來算,那人口的總數也就是有一億兩千萬。這個數字還是比較保守的,因為丁稅的關係,常常會有瞞報的現像,估計總數會在一億五千萬左右。這個數字已經佔了此時全球人口的一半還要多!在我看來此時明朝手裡握著的最好的武器不是軍隊的戰鬥力,而是利用好這個人口數量。估且不談什麼爭霸全球這種讓電腦嘲笑一番的想法,但後世的美國與澳洲是我在所必得的,通過軍事佔領,利用人口的優勢大量移民,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控制一個地方,形成一個主導當地社會與文化發展的主體!至於海外領地的控制與管理,那就是后話了。就算真的發生了後世時美國獨立戰爭那樣的情況,也不是一件很壞的事,畢竟中國人對祖宗的認同感,不是歐州人所能比駕的。那麼只有通過減輕老百姓負擔,增加收入,老百姓有了錢和多餘的糧食自然才會想多生幾個,人口基數也才會進一步加大!
不能加稅就只能想其它的辦法。像我在原來時空里的一些YY小說上說的開商場辦超市嗎?那等於是白痴的想法!這裡邊有兩點是這個社會所無法克服的。一就是物流問題,古代的商品種類非常的少,而且其中有很多的商品是屬於地方性的,沒有很好的加工工藝處理過,沒出這個地區商品就變質了。就拿這京城熏風閣里的豬頭肉來說,要想運到南京去,到了河間一帶也就爛了,你還怎麼讓南京的消費者掏錢來買呢?就算在京城裡開了超市賣京城裡的商品,可熏風閣的豬頭肉憑什麼交給別人來賣,古代的商業形式多為後面生產前堂銷售,這樣的自產自銷方式。所以真正能流通的,就只有糧米,木材,鐵器,紡織品等等這些不會變質的商品。全收集齊了,開起來的也不能算是商場,頂多也就是一個南北雜貨店。第二個問題就是,以政府的方式參與商業領域,對商業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就拿開商場而言,一個大型商場的開設,勢必會對周圍的小商業造成衝擊,在現代,商場里要是賣個可樂,小店還可以去賣個棒棒糖什麼的。可古代這樣的選擇就很小了,讓這些商家失去了資金的原始積累渠道,他們還怎麼能做大呢?商業自然就很難得予發展!
不能過多的參與進商業領域,就只能從事工業,而且工業才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這對於我這樣的後世人來說是完全明白的。通過工業化的發展,生產出更多的商品,活躍了商業領域,反過來又加速了工業的發展。但我現在應從何著手呢?生產出一種緊俏的商品,從而獲取豐厚的利潤平衡財政赤字?以現有的工業條件與消費意識,這一點很難達到,而且我也不知道生產些什麼商品出來。創造工業條件與培養意識也不是一時能成功的,根本就不能解決眼前所面臨的財政問題!
現在就只能先從節流著手。只要減少皇宮及宗祿的財政負擔,就能解決京軍的供應問題!減少皇宮用度,就先要把宮裡的太監宮女裁撤掉,但這勢必會對現有的體製造成具大的衝擊,受到的反對聲音決不比讓戚繼光當督師要少。免掉宗祿也同樣會有很大的阻力,雖然這時的宗室勢力已被幾代明朝皇帝打壓過,再加上張居正的一番處理后,已經沒有多少力量。但有宗人府(小筆一直以為只有清朝才有,後來看了一些史料才知道這宗人府是各朝各代都差不多有的)的存在,一個不好甚至可以換了我這個皇帝!但這筆如此巨大的支出卻是必須減少的,若此項改革都能得予推行,其它的很多改革開展起來也會容易很多!
至於先期的包括京軍裝備需等等改革所需的銀兩,和賦稅暫時的減少所形成的財政短缺,倒是可以通過查抄一些查有罪證的官員和宗室的家底來暫時擬補一下。但這些都不能長遠!最為有效的辦法,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財政制度,通過財政調控來獲得所需的資金。但必須有一名對現在的財政制度極為熟悉的人來做這個『財政部長』!
龐尚鵬(此人1581年已死,但作者實在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人,外加他的年齡此時算起來也才58歲,所以讓他繼續活個幾年)這個名字跳入了我的腦中,張居正所推行的『一條鞭法』就是出自此人之手。通過幾年的『一條鞭法』的推行,第一次正式奠定了中國歷史上以『銀本位』為主體的財政休系!(可見中國古代經濟史)。外加他生在廣東,長在廣東,對對外貿易方面有著較高的認識,幾年前因張居正奪情一事,而被張居正趕回了老家!這樣的人物正是我所需要的!
於是,我開列出一份包括他在內的名單,名單中有一些是現在在地方的官員,也有一些被罷拙的官員,還有一些是還沒入官的人才。於第二天交給了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