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1874遠東風雲
1874年,威廉無事,德國無事。一切都順其自然地發展著。
在遭到維多利亞公主警告后,威廉和特蕾莎親密約會的次數少了,但彼此的書信卻是不斷。許多肉麻到極點的辭彙被威廉樂此不彼的寫到他的情書里。
在「死亡兄弟會」新一屆成員中,威廉理所當然成為波恩大學分會的瓢把子,不過生活也並未因此改變多少。讀書、學習和同班同學以及老師的交流,一切照舊,只不過每月總有那麼兩天需要和分會的美少婦們荷槍實彈地探討一下,這麼說來也算有滋有味吧!
早在1873年暑假,威廉就花費了大量時間向赫森講述他對銀行的經營理念。於是,歷史上第一家針對中小企業的風險投資基金——「無憂基金」問世了。赫森發揮他經驗豐富、眼光獨到的專長,投資於那些有前途的科研型或者資源型的中小企業,儘管短期甚至數年之內都無法見效,但這畢竟為日後的大發展埋下了種子,也為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技術飛躍增添了些許助力。
1874年,遠東有事,中國有事。
這一年,蓄謀以久的日本人以為琉球漁民報仇為名侵入台灣,南洋大臣沈葆楨派福建水師兵船數艘援台,因遇颱風損失嚴重。實力不濟之下,清廷被迫賠款50萬兩白銀來犒賞日軍的「保民義舉」,從此,日本得到了吞併琉球的法理依據。
這一年,持續十二年之久,死亡兩千萬人,糜費數億兩白銀的「同治回亂」被徹底平息了。躊躇滿志的左文襄公和他的鐵血湘軍欲乘勝揮師新疆,驅逐阿古柏勢力,恢復對新疆的主權。然而浩繁的軍費終於引發了「海防和塞防之爭」,左宗棠力排萬難終於在兩年後克複新疆全境,立下曠世奇功。
這一年,英國駐中國使館派翻譯官馬嘉理與柏郎的武裝探險隊在雲南八莫會師。在之後的探險中,英軍沿途測繪地圖、收集情報,其目的昭然若揭。在與景頗族群眾的大規模衝突中,馬嘉理被擊斃,這就是震驚中外的「馬嘉理事件」。1875年,在英國公使的高壓態勢下,清朝政府作出了妥協:派遣由60歲的老臣郭嵩燾帶領的使團,赴英國道歉。
……
這些本不相關的事件隨著不斷的發展變化,共同指向了一個原點:海軍。未來的歲月里,中國的近代化海軍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直到1894年的某一天,這支龍旗飄揚的艦隊終化成千秋碧血,從此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水兵們。
「……查明一種快艇的噸位和造價,它的前甲板防護平台上要裝載一門八十噸大炮,可在五百碼外打穿二十英寸厚的鋼板。問清最低必須噸位和優質貨的最低價格。速復!詢問保密!勿提中國!」
1874年10月23日,中日台灣事件交涉接近尾聲之際,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赫德,經由上海,向他在倫敦的忠實部下金登干發去了上述這封電報。
就在日本侵略台灣,中國朝野上下為之震驚、群情激憤的日子裡,有個西方人的身影開始頻繁地在總理衙門出沒。身為英國在華利益的重要代言人,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赫德,敏銳地覺察到中國即將以日本為假想敵擴充海軍的跡象。這位久居中國,深諳中國官場之道的英國人明白這將是影響、控制未來中國海軍走向的重要契機。良機不容錯失,隨即他憑藉其特殊的身份,開始與總理衙門大臣恭親王奕密切接觸,做起推銷英**艦的生意來。
那麼,中國需要什麼樣的軍艦呢?其實,赫德本人對海軍領域只是個略知一點皮毛的外行,反倒是時任北洋大臣的李鴻章等中國官員從自己掌握的海軍知識出發,了解到中國海防的當務之急是獲取威力巨大的頭等鐵甲艦,以震懾宵小。但這種軍艦造價過於昂貴,經歷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戰爭、捻軍起義、同治回亂這一系列沉重打擊后,清政府戶部常年存銀不足20萬兩,泱泱大國貧窮至此,還有何能力購買花費數巨的鐵甲艦。
中國財政狀況,赫德最清楚不過了。很快他和金登干都注意到了當時世界上一種最新潮的軍艦,一種價格便宜,而且據說是大型鐵甲艦天煞剋星的小軍艦——倫道爾炮艇。
倫道爾炮艇在中國有個別緻的名稱,叫做蚊子船。意思是說,別看我小,但讓我叮上一口也不是好受的。
這種蚊子船具有幾個非常鮮明的特徵。它徹底拋棄了傳統的船旁列炮布置法,而是在船頭露天安裝了一門9英寸以上口徑的前膛巨炮。平時火炮低座在船體里,以防重心過高,保持軍艦的穩定性,使用時則通過液壓系統,在4-6分鐘內將火炮舉升到甲板上。每發射1發之後,火炮在自身巨大的后坐力推動下,再緩緩降到甲板下,進行下一次射擊的裝填工作。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種軍艦在火炮發射前必須停泊下錨,否則巨大的後座力有使小船傾覆的危險。
說白了,這就是一種在水上移動十分便捷的浮動炮台。這種船用來守衛江河海口尚且堪用,出海作戰想都不要想。
對於這種船,李鴻章顯然是不滿意的,防衛偌大的中國海疆,一萬八千里的漫長海岸線,最亟需的還是能出海作戰的海上機動力量。
但在款項不足的情況下,也只好先買入幾艘蚊子船以解燃眉之急。畢竟,在老李看來這種船也並非一無是處:「有此巨炮小船,守口最為得力,較陸地炮台更為靈活」。
隨著左大帥在新疆的軍事行動勢如破竹,短短一年多時間便平定了全疆。朝廷的硬性軍費支出大大減少了,中央財政終於出現了久違的大額存銀。
於是,購置大型軍艦的話題再一次被提起,然而以清政府的顓頊推諉,效率低下,只要沒有外力的壓迫,永遠都不會做出防患於未然的舉動。
然而外力是總歸要來。
郭嵩燾作為天朝首使,在出使倫敦的日子裡切身感受到西方的文明和富足。同時對於祖國的愚昧和貧弱,對於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拳拳的報國之心變為殷切的實際行動。在到達英國后郭嵩燾不怕被人笑話,不顧自己年事已高,通過勤學苦練,終於掌握了簡單的英語讀寫。
此外,早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就曾隨僧王籌備天津防務,后又曾擔任山東海關道、兵部侍郎和廣東巡撫的他對於海防並不陌生。
1877年2月17日,中國訂購的蚊子船第三、第四號艦,在英國朴茨茅斯進行試航,作為駐英公使的郭嵩燾親臨現場,並親手演放了三號艦的11英寸巨炮。
11英寸前膛巨炮表現出的強大威力,令郭嵩燾讚不絕口,對於祖國增添如此海防利器,他頗感欣慰。
然而,僅僅過了不到兩個月,欣慰之情便化為泡影。
4月14日,郭嵩燾應邀前往紐卡斯爾,參加日本在英訂購的軍艦「扶桑」號的下水典禮。
扶桑號鐵甲艦是明治維新後日本在歐洲訂購的第一批戰艦中的一艘,也是最大的一艘。排水量3777噸,航速13節,裝備240毫米主炮4門,170毫米副炮2門。這是那個時代環亞洲最強大的鐵甲艦。(日本在幕府時期曾向荷蘭和美國分別購買過軍艦,著名的有榎本武揚的坐艦「開陽號」和亞洲第一艘鐵甲艦「甲鐵號」。兩艦均參加了1874年的征台行動。)
請中國公使參加日艦下水典禮,日本人的用意不言自明。船台之上,日本公使上野景范一臉的得意,一雙短腿繞著船塢跑來跑去,邁著趾高氣揚的步子。
郭嵩燾來回使館的路上對眾人深自嘆息道:「看來,不惟西方諸國,創製工業,講求科技,步履遙遙在前;就是東夷日本,也力著先鞭,使我中華瞠乎其後了。」
三天之後,清廷接到有關此一消息的電報,朝廷上下頓感緊張。上諭明確指示:購入鐵甲艦。
就這樣,在「扶桑號」建成這一外力的壓迫下,中國購買鐵甲艦的美好願望終於不再僅僅是個願望,李鴻章、沈葆楨等實幹派官員開始將他們的理想一步一步付諸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