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19章 錢荒驚魂,夢遊的影子狂歡(5)

19.第19章 錢荒驚魂,夢遊的影子狂歡(5)

為什麼影子銀行會大行其道呢?

其根本原因在於1971年美國廢除金本位之後,貨幣創造失去有效制衡,美元超發愈演愈烈,資產價格上漲幅度遠超實體經濟的利潤率增長。企業家的生態環境丕變,為了生存和發展,美國越來越多的製造業公司遷往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以更低的生產成本來維持較高的利潤率。在美國的貨幣政策影響之下,歐洲與日本也陸續掀起了海外投資風潮,這就是廉價貨幣驅逐實業的產業空心化。

在過去的40多年裡,美國的實業經濟出現了史無前例的大規模轉移,隨之而去的還有能夠產生穩定現金流的優質資產,而留在美國的資產,只能越來越依賴於房地產貸款和消費信貸,傳統銀行的盈利模式開始面臨巨大的挑戰。當銀行貸款給企業,特別是高利潤的優質製造業,銀行並不擔心貸款的安全,因為它知道企業能夠創造更多的現金流來償還貸款。但是,當銀行給消費者放貸買房買車時,它就不得不仔細評估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和還貸能力,因為貸款不是用於人們提高創造財富的能力,而僅僅是滿足個人的消費慾望罷了。此時,資金是被消耗,而不是用於創造。對於銀行而言,生產型資產和消費型資產有著本質區別,雖然兩者都能為銀行帶來收入,但前者為經濟體創造了現金流,而後者則是消耗現金流。當消耗大於創造,該國將越來越依賴海外資金的供應,來補貼經濟體的「內出血」,即美元迴流補貼型經濟模式。

傳統銀行的資產質量總體下降,收益大不如前,而美元超髮帶來的通脹威脅卻在蠶食著銀行的資產負債表,銀行體系被迫產生一種應激反應,即縮減資產負債的規模,進行大幅度「瘦身」。因此,銀行系統產生了強烈地「傾倒」資產負債的巨大衝動。這一趨勢與美元迴流的大潮一拍即合,形成了銀行系統新的盈利模式,即創造出一個龐大而複雜的金融市場,以爆炒金融資產來獲取高於貸款利潤的新玩法。正因如此,資產證券化、回購融資和其他金融創新才會在20世紀70年代之後如雨後春筍般勃然興起。

「傾倒」資產與負債的巨大需求,催生出一系列新的市場和新的服務。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規定銀行的支票賬戶(儲戶隨時可以進行支票轉賬或現金提取)不得支付利息。而廢除金本位之後,美元大量超發使銀行能夠創造出巨額的新儲蓄,在嚴重的通脹威脅之下,這些儲蓄急需尋找能夠生息的避難所,貨幣市場基金就應運而生了。因為貨幣基金投資回購市場,因而能夠獲得較高的利息,而且不受類似銀行的利息管制,它「拐跑」了本該存在銀行中的儲蓄,逐漸成為回購融資和商業票據市場的主要放貸者,目前坐擁2.6萬億美元的龐大資金。貨幣基金貌似安全,因為它只投資像回購抵押這樣的超短期產品,但在極端情況下,它反而會成為最危險的市場。

2008年9月18日,雷曼宣布破產之後,一些貨幣基金由於投資雷曼而出現嚴重虧損,出現了跌破1美元凈值的罕見狀況。美國人通常將貨幣基金賬戶視作銀行儲蓄,根本沒想到貨幣基金竟然會虧損,全社會強烈的恐慌引發了大規模資金抽逃。當天上午11點,美聯儲發現高達5500億美元的貨幣基金,在一兩個小時之內遭到了投資人的瘋狂「擠兌」,財政部緊急注入1050億美元,但無力阻止奪命而逃的投資者。美國政府立即凍結所有賬戶,如果不採取斷然措施,到下午兩點,貨幣基金的3.5萬億美元就將瀕臨枯竭。

由於貨幣基金是回購市場和商業票據市場的主力放貸者,而這兩個市場又是美國各大公司短期融資鏈條上的最關鍵的環節,一旦資金枯竭,美國就將爆發大規模企業債務違約,甚至直接導致公司破產,1933年數千家銀行倒閉和數萬家公司破產的崩潰景象將會再現。

商業票據市場經2008年9月的「驚嚇」之後,再也沒有恢復元氣。目前,回購市場已成為美國金融機構和各大公司短期資金補給的「生命線」。

坐擁13萬億美元的共同基金,也是影子銀行市場中活躍的玩家,它為回購市場提供了大量的債券和股票資產作為質押品,同時也提供回購融資所需的部分資金。

影子銀行更少不了對沖基金的身影,它們控制著約2萬億美元的資金,在回購市場中反覆「壓券借錢」,再「以錢買券」,擴大資產規模,在全世界對各類市場進行套利、對賭、買空賣空,在市場波動和關鍵事件中捕捉戰機,以高倍槓桿博取巨大收益。

貌似保守的退休基金也並不安分,在他們手中的6萬億美元資金,並不是老老實實地趴在債券和其他低風險資產上不動,而是暗地擺弄著「資產置換」等新玩意兒,間接參與了回購交易和其他影子銀行的業務。

另外,擁有數萬億美元的保險公司、ETF基金、外國主權財富基金也都是影子銀行里不可或缺的角色。

這些「非銀行」但「類銀行」的機構,共同構成了所謂的影子銀行體系。影子銀行體系大致沿著兩個鏈條依次展開。第一個鏈條就是幫助銀行「真實銷售」其資產,這就是資產證券化的產業鏈;另一個鏈條,則是幫助銀行將其資產進行大規模的抵押,這就是回購產業鏈。最終,兩個鏈條又連接到一起,資產證券化的終端產品就是MBS(按揭抵押證券)、ABS(資產抵押證券)、CDO(債務抵押憑證)等,它們又能在回購市場中作為融資抵押品,即成為影子銀行的基礎貨幣,與國債、公司債甚至垃圾債,共同參與進行更大規模的影子貨幣創造。

在美元迴流、傳統貨幣與影子貨幣的共同作用之下,美國金融資產的價格節節攀升,銀行的盈利滾滾而來,而「類銀行」們也賺得盆滿缽滿。

「真實銷售」與「回購抵押」這兩條產業鏈的根本目的都一樣,就是為了將銀行的資產儘快變現,縮短資產持有的周期,加速資金周轉的速度,規避資產質量惡化和通貨膨脹帶來的風險,將盈利的重心移向金融資產的交易,走上了一條輕資產、重交易的發展道路。

這就是華爾街在20世紀90年代急於打破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界限的原動力。

1934年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Act)是在反思20世紀30年代導致金融大崩潰的極度貪婪之後,將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的業務進行了徹底隔離,保障了金融系統60多年的平穩運轉。1999年,美國總統柯林頓在華爾街強大的遊說之下,簽署了廢除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公司三者之間界限的所謂《金融現代化法案》(GrammLeachblileyAct),僅僅不過10年的時間,全世界就迎來了「金融現代化」時代第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其規模和殺傷力直追30年代的大崩潰。

金融危機之後,資產證券化與回購市場一度冷清了不少,但美聯儲為創造「資產再通脹」的奇迹,同時動用了壓制短期基準利率到接近於零、壓制中期利率靠強烈的政策預期、壓制長期利率靠QE的三種超常規手段,結果金融市場再度活躍起來。不過,影子貨幣創造的主角已由次級債、公司債,變成了國債和兩房的MBS,金融風險正向主權信用快速集中。

回購抵押創造了多少影子貨幣?

在美國的回購市場中,三方回購(Tri-partyRepo)最常見,其抵押資產最容易被「轉抵押」。到2012年底,三方回購市場中被抵押的總資產為1.96萬億美元,這些資產就是影子貨幣創造的基礎貨幣,也可以被稱作SM0(以對應傳統銀行的M0)。在1.96萬億的基礎上,影子貨幣被放大一個貨幣乘數,目前影子乘數大約為2.5倍[2],即三方回購市場中的抵押資產,平均被轉抵押了2.5次。這樣粗估下來,三方回購市場創造了接近5萬億美元的影子貨幣供應。

在金融全球化的時代,無數條巨大而無形的抵押鏈條,將全世界的金融機構,以及億萬民眾的資產負債表緊緊地擰在了一起。「歐豬債券」可能最初被德國銀行持有,然後被轉抵押給英國的交易商,再經過倫敦市場無數次的轉抵押之後,落到了美國MFGlobal或雷曼倫敦分號的手中,又經過「資產置換」轉手到了對沖基金,最後「漂流」到美國養老金的賬戶上,當危機來臨時,受到損失的竟然是美國的退休老人。同樣,「美國製造」的垃圾債,也可以通過對沖基金、一級交易商的國際分號流入倫敦,再被轉抵押給香港的金融機構,然後被中國的QDII基金所持有,從而潛伏在中國老百姓的資產負債表上。

當歐債危機爆發后,美國號稱自身的銀行系統持有的歐洲債券規模極小,但國際清算銀行的估計則是至少存在著1810億美元的風險敞口。儘管德國自信擁有歐洲大陸最強健的銀行系統,但《格蘭特利率觀察》(Grant-sInterestRateObserver)透露,德意志銀行的槓桿比例高達43∶1,德意志銀行正是歐洲金融魔術界的頂尖高手。

回購抵押鏈條就像一根橡皮筋,拉得越長,反彈力越大,斷裂的風險也越高。這條橡皮筋的終端連著億萬家庭的財富,起點則捏在中央銀行的手中。金融市場高比例槓桿緊繃的張力,也會傳到中央銀行,德國央行的槓桿率從2007年以來翻了一倍,高達75∶1,而全世界中央銀行平均槓桿率則是令人頭暈目眩的153∶1!

橡皮筋如果崩斷,金融機構將倒閉,拯救者是中央銀行,但如果中央銀行也資不抵債呢?拯救它的最終是全體國民的財富。

6月為什麼鬧錢荒?

如果從狹義的貨幣理論分析,以2013年9月的數據對比,中國的M2為106萬億人民幣,而美國的M2為10.8萬億美元(1美元=6.2人民幣),美國M2約合人民幣67萬億,於是很多人驚呼「中國的M2遠高於美國」。

不過,如果搞明白美國金融市場的真實情況之後,恐怕這種看法就需要做一下修正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貨幣戰爭5:山雨欲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貨幣戰爭5:山雨欲來
上一章下一章

19.第19章 錢荒驚魂,夢遊的影子狂歡(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