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6章 黃金斬首,打響美元保衛戰(5)
正所謂無風不起浪,不久前,比利時央行曾公開承認其41%的黃金儲備,已經以0.3%的超低利息被租賃出去了,消息震驚了朝野。好奇的研究人員發現,西方央行的黃金儲備項下列出的不是黃金實物,而是黃金及「應收黃金」(GoldReceivables),卻並沒有標明「應收黃金」究竟有多少。學過會計學的人都清楚,現金和應收賬款的含義是不同的。很明顯,黃金與應收黃金也不是一回事。
比利時央行的黃金租賃行為並不是特例,美聯儲和德國央行早就進行過類似操作,他們將黃金以超低的利息租賃給金商們,金商將這些黃金在市場中賣掉,得來的現金再投資美國國債,既壓制了金價,又穩賺國債與黃金租賃之間的利差。借來的央行黃金早就賣掉了,金商們可以不斷「滾動」借條,而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則永遠是「應收黃金」,而真正的黃金卻永遠也收不回來了。
如果民眾堅持審計,麻煩就大了,恐怕西方中央銀行的半數黃金儲備早已不見了蹤影。美國民眾鬧著要審計黃金儲備,德國議會吵著要召回黃金儲備,瑞士全民公投要求央行不得拋售黃金儲備,荷蘭、波蘭、瑞典等國也在蠢蠢欲動。美聯儲和德國央行都驚出一身冷汗,如果當真查賬,必然東窗事發,大家吃不了兜著走。
於是,美聯儲和德國央行之間開始討價還價,媒體委婉地稱之為「央行之間開始不信任」,美聯儲不能公開拒絕德國央行的要求,但條件還是可以談的,每年就運40噸,再多要大家一塊兒死!
於是,德國央行宣布分7年運回黃金300噸。
7年?!
2011年9月,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宣布將存放在美國和歐洲的211噸黃金運回國,運輸工作在2012年啟動,總共不過4個月。
德國運黃金回家的事在國際上鬧得沸沸揚揚,另一個央行也嚇得不輕,這就是英格蘭銀行。
連鎖反應:女王陛下當道具,英國央行唱大戲
就在德國人與美國人密談召回黃金的條件時,英國人沉不住氣了。畢竟德國在英格蘭銀行的金庫里也存了440噸黃金,德國民眾不相信美聯儲了,他們就不會懷疑英格蘭銀行嗎?
英國人越想越心虛:「那趙家的狗,何以看我兩眼呢?我怕得有理」。
2012年12月13日,德國央行還在和美聯儲的談判之中,英國BBC突然高調報道了英國女王視察英格蘭銀行金庫的消息。
英國女王平常很少問政,更遑論貨幣政策和黃金儲備了。這是15年來女王首次視察英格蘭銀行,還特意參觀了金庫。要知道,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爆發,世界經濟一片狼藉,在那麼危急的時刻,女王都沒到英格蘭銀行慰問「災區」。2012年12月並沒發生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15年從沒來過英格蘭銀行的女王,怎麼會突然興緻盎然地跑來視察金庫?蹊蹺之事必有蹊蹺之因。
英國媒體大篇幅報道了女王的視察,尤其將鏡頭聚焦在英格蘭銀行金庫里堆放的密密麻麻的金磚上,只見老太太撫摸著成堆的金磚感慨道:「很遺憾,這裡的黃金並不都是我們的。」[12]女王這話傳遞出兩層意思:一是黃金是個好東西;二是英國忠實地守護著其他國家寄存在英國的黃金儲備。
還是那句老話:這個世界沒有所謂的「巧合」!
合乎邏輯的推論是,女王本人根本沒想到要來英格蘭銀行的金庫參觀,而是英格蘭銀行的特意安排,並要求媒體配合大做文章,通過畫面和文字高調曝光女王的視察,間接地展示金庫中巨大的黃金儲備,以消除人們對英格蘭銀行黃金儲備的懷疑。這一回,英國女王就是展示英國黃金儲備的道具!
俗話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有實力的人,不會刻意表現實力;刻意表現的人,一定缺乏實力。
看來德國從紐約運回黃金儲備的舉動,擊中了英國人敏感的神經。
恐懼升級:歐盟大盜打劫忙,塞普勒斯儲戶慌
2013年3月16日,塞普勒斯炸了鍋!歐元集團向塞普勒斯發出最後通牒,拯救其銀行系統的條件就是必須向儲戶開刀,開徵聞所未聞的儲蓄稅。
英國《每日郵報》驚呼:「這是一場偉大的歐盟銀行搶劫案。」
眾所周知,銀行儲蓄不是債券,不是股票,也不是任何形式的投資,而是公民私有財產最基本的存在形式。儲蓄的本質是一種財富的寄存,儲蓄者並沒有授權任何人以任何名義動用這筆錢去進行有風險的投資活動,這就是為什麼銀行必須無條件隨時滿足儲蓄者提取存款的原因。銀行投資的失敗與儲戶毫無關係,一切損失沒有任何理由讓儲蓄者分擔。儘管在現實社會中,銀行風險不可避免,但歐美所實行的存款保險制度正是用於確保儲戶的利益不受非法侵害,這是一個起碼的道德底線。
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則,早已成為西方社會的價值基礎。未經儲蓄者的同意,沒有社會的公平討論,缺少正義的司法程序,歐元集團、歐洲央行和IMF這「三巨頭」以威逼利誘的手段,強迫塞普勒斯政府接受完全無視正義底線的「城下之盟」,這比公開的搶劫行為更惡劣,因為它公然顛覆了社會道德的基礎。
消息傳來,塞普勒斯民眾驚恐萬狀,他們奔向銀行提款,卻發現賬戶已被凍結。憤怒的人群開始騷亂,有人甚至開著推土機撞向銀行的大門。
儘管銀行儲蓄稅最終沒有實施,但高額儲蓄者的巨大損失仍然變成了一場金融噩夢。歐盟的這一舉措被認為是未來其他成員國銀行危機拯救方案的樣板,歐洲的富人們陷入了嚴重的恐慌之中。
如果財富在銀行里都不安全,更何況是動蕩的股票市場,高度泡沫的債券市場和變幻莫測的外匯市場。
財富,至少是部分財富,迫切需要一個遠離金融體系的避風港。
2012年底和2013年初,美國QE3激起的貨幣恐慌,經日元超級貶值和歐元負利率的預期發酵,已被高倍放大,金磚五國準備另起爐灶強化了美元動蕩的局面,加之德國人運黃金的疑雲,英國人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表演,以及塞普勒斯儲蓄危機的升級,終於誘發了市場對全球各國貨幣的極度不安,富人囤積黃金的暗潮開始涌動。
COMEX黃金庫存拉響了紅色警報
雖然紐約的黃金期貨市場能夠「憑空創造」任何數量的紙黃金交易量,但是凡事有一利則必有一弊,100個瓶子只有1個蓋子的雜耍早晚會出問題。
期貨合約是允許實物交割的,儘管在正常情況下,99%的合約持有人並不會要求實物交割(他們只在乎價差產生的利潤)。但是在某種特定情況下,期貨合約持有人有可能突然集中要求實物交割,這就產生了實物黃金擠兌的潛在危機。另外,原來僅僅是把黃金寄存在COMEX金庫的客戶,受到塞普勒斯事件的強烈刺激,如果儲戶寄存在銀行的儲蓄都隨時可能被剝奪,他們又憑什麼相信寄存在期貨交易所金庫中的黃金不會被沒收?
在正常情況下,人們願意將現金存在銀行,但當危機爆發時,人們將沖向銀行擠兌存款,期貨市場在恐慌中也是同樣的道理。
紐約COMEX的黃金庫存可分為兩大類:「合格金」(Eligible)和「交割金」(Registered)。所謂「合格金」就是指符合COMEX純度和重量要求的金條,它可以屬於任何人,存放和託管於COMEX的金庫,合格金不得用於期貨交割。「交割金」首先必須是合格金,是經過註冊后可用於期貨交割的金條。
準確地說,COMEX並沒有自己的實際金庫,它的金庫是由五大金商的金庫共同構成的。五大金商包括摩根大通、滙豐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SCOTIAMOCATTA)、布林克斯公司(BRINK-S,INC)和曼弗拉公司(MANFRA)。五大金商每日向COMEX提交庫存信息,COMEX據此匯總之後公布每日庫存報告。
注意,COMEX僅僅是匯總五大金商提供的庫存信息,它並未核查這些信息的內容是否屬實。
2010年以來,紐約COMEX的黃金庫存基本穩定在1100萬盎司(約354噸)的數量,黃金超級賭場的運行貌似一切正常。但是,2012年底情況突然逆轉,COMEX的黃金庫存開始發生雪崩,局勢急轉直下。
從2012年12月起,美國黃金期貨市場上開始出現劇烈的實物黃金轉移風潮。COMEX的黃金庫存從1100多萬盎司,急劇下降到4月初的800萬盎司(257噸),近百噸黃金被客戶提走。(注意:4月12日開盤拋出的400噸黃金,明顯超過了COMEX的全部庫存!)不到4個月里,COMEX的黃金流失就高達27%!照此速度惡化下去,整個COMEX的黃金庫存將難以支撐到年底。
如果COMEX的金庫里沒有黃金又會怎樣呢?很簡單,期貨市場就會發生大規模的交割違約。那違約又能如何?答案是,個別違約叫事故,大面積違約叫危機。金融市場玩的是信心,沒有信心就會崩潰。
其實,違約已經發生了。4月初,荷蘭最大銀行ABNAMRO已無法交割實物黃金。該銀行在向客戶發出的致歉信中表示,無法向客戶提交實物黃金,願意以現金來進行交割。在正常的市場中,如果金價下跌,意味著黃金供過於求,ABN應該很容易在市場中買到實物黃金並交割給客戶。很明顯,此時他們已很難找到實物黃金了。
假如COMEX修改期貨交割規則,以現金而非實物交割,問題能解決嗎?如果完全取消實物交割,那就成了純粹的賭場,它不再與黃金有任何關係。那麼所有對黃金有需求的客戶就會流失,剩下的賭徒可以直接奔向拉斯維加斯的賭場,那裡會賭得更爽。
如果COMEX的黃金期貨市場沒了現貨,美國將喪失對黃金價格的定價權,從而威脅到對匯率市場的定價權,最終是美元霸主地位的動搖。
有人認為,黃金不過是一種普通的商品,與貨幣一毛錢的關係也沒有。不錯,從法律上看,的確如此,黃金已在20世紀70年代初被IMF強制性地「非貨幣化」了。但是,法律必須順應民意,得不到民意支持的法律,只是一紙空文而已。所謂法不治眾,就是這個道理。黃金在法律上不是貨幣,但在世人心中仍享有貨幣的地位,這是法律無可奈何的。各國中央銀行都有黃金儲備,卻不可能有鋼鐵或鑽石儲備。這不是所謂的「野蠻的遺迹」,而是民心對黃金是財富終極代表的永恆認同。
人們在街頭看到一個美女走來,會不由自主地多看幾眼。如果醫學能夠提供精密的儀器進行檢測,就會發現一個人看見美女時,體內的各種激素髮生了奇妙的變化。同理,如果將黃金放在人們的手中,那種金黃、燦然、柔和、高貴、滑潤和沉甸甸的感覺,同樣會刺激人體激素分泌的變化,讓人望而難捨。
如果作一個思想實驗,把一公斤金燦燦的金條和一公斤黑黢黢的鐵塊並排放在繁華的大街上,觀察行人的反應,情況必然是人們不約而同地去搶金條,而鐵塊不是被一腳踢開就是無人理睬。人們無須任何經濟學理論或高深的知識,就可以本能地作出同樣的反應。大家都爭相擁有的東西,用於交換時,就無人會拒絕,這就是通貨。真正的通貨無需法律規定,它自然產生,自發進化,自動流通,這就是普天之下人心所向的貨幣。因此,黃金天然的貨幣屬性無法被任何強權所剝奪,相反,所有強權必然假手黃金才能取信於民心。
黃金在歷史上就是所有法定貨幣的天敵,法幣憑藉暴力,黃金依靠人心。當法幣倒行逆施之時,人心就會自動倒向黃金。世間的公道在人心,貨幣的公道在黃金。
美國的QE政策實屬貨幣惡政,名為拯救經濟,實為掠奪財富,濫發貨幣必然導致人心背離。雖然美國可以通過黃金期貨打壓金價,但卻擋不住民眾浩浩蕩蕩搶購黃金實物的潮流。
從2012年12月到2013年4月初,COMEX的金庫已經頻頻告急。尤其是摩根大通的庫存更是身陷絕境,其庫存由280萬盎司(90噸)急劇下降到不足100萬盎司(約30噸),降幅逼近七成!
這已不是普通的期貨交割,這是嚴重的黃金擠兌!
摩根大通不僅是黃金市場上最大的玩家,也是利率、匯率和其他幾乎所有金融市場的最大玩家。2013年一二月份,COMEX黃金實物凈交割量中,摩根大通獨佔了67%和60%,而三四月份更是佔到95%和83%!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摩根大通完全主導著COMEX黃金期貨市場的命運。
如果摩根大通的金庫以這樣的速度持續流失黃金的話,那麼它連兩個月都難以支撐,這意味著COMEX的擎天之柱轟然坍塌,大面積的違約將難以避免。美國定價黃金的局面將會變天,而美元一旦失去了強美元弱黃金的掩飾,就會立刻變成那個「沒穿新衣的皇帝」。
欲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唯一的辦法就是製造一起黃金超級暴跌的「白色恐怖」,以雷霆萬鈞的期貨黃金拋售,摧毀一切抵抗的意志,飛流直下的金價將徹底撼動市場,把黃金實物從投資人顫抖的雙手中給震出來,一方面讓華爾街大佬們在做空交易中暴賺一筆,另一方面則便於摩根大通們在更低的價位廉價掃貨,重建瀕臨枯竭的黃金存庫。同時,在崩潰的金價面前,所有躍躍欲試的黃金購買者,將被嚇得魂飛魄散,逃之夭夭,從而阻絕後續的擠兌壓力。
真可謂是一石三鳥的妙計!
這就是美國發動鎮壓黃金的「四·一二」政變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