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直皖之爭
關外形勢的急劇發展對關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薑桂題成了第一個因為違反民眾的民主意願而被武力驅逐的地方軍閥,這對中國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此後,東北推進全國民主的形象就高高地樹立起了了。
15日,段祺瑞在京兆南苑舉行緊急秘密軍事會議,商討應對急劇變化的國內形勢。段祺瑞本人很想幫助薑桂題的,畢竟他是皖系的一員,而熱河也是京畿的北方屏障。但是,他沒想到,熱河會爆發內戰,而我玩民主也能玩到如此令他驚訝的水準。段祺瑞本人雖有三造共和的美名,但他事實上對民主自由那一套政治理念一點也不感冒。一造共和是為了把清政府趕下台,把他的上司袁世凱推上權力的高峰;二造共和是他感覺到袁世凱建立袁家王朝企圖擋住了他進一步升遷的路;三造共和是為了把黎元洪趕下台,他讓張勳在前面把黎趕走,接著又把張勳給做了,終於把北京政府的權力抓在自己手裡。儘管如此,既然他還要打著民主自由的幌子,那麼他就不能對熱河的民主運動公開反對,而只能暗中隱諱的向薑桂題提供支持。因此,儘管北京發生了場很小的衝突,但他並沒有追究11師任何人的責任。但他沒想到熱河的那些在他看來根本在政治上不值一提的所謂民主派竟然公開造反,糾集自衛隊要武力驅姜。更沒想到,東北這麼快就接受熱河入盟,並派大軍進入熱河,快的他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
其實,就算沒有這事,他也不打算得罪我。現在,關內五省結成同盟,那個吳佩孚已經公然叫囂著要從湖南前線撤軍了。現在東北對於關內的事事實上還沒有表明態度,只是高喊著什麼和平、什麼以國為重的論調。因此,段祺瑞並不想在這個時候刺激東北,把東北推向直系的那邊。於是,北京政府只能發表不清不楚的聲明和命令。段祺瑞和他的手下們開了半天的會議,最後決定放棄薑桂題,並派徐樹諍親自去東北,好讓東北表明態度。第二天,北京政府發布了命令,裁撤了熱河都統。徐樹諍也於當天乘火車前往瀋陽。在徐樹諍走後不久,東北已經攻佔承德俘獲薑桂題的消息就已經傳到了北京,段祺瑞不由心中一驚,沒想到薑桂題這麼容易就解決了。他現在已經對國民軍的編製有所了解,他立即想到薑桂題一定是和外蒙的巴特瑪一樣,遭到了大規模騎兵部隊突然襲擊,要不然也不會這麼容易敗亡。
他又想到,短短的一年多時間以來,東北的同盟已經有三省發展到現在的六省,滿蒙幾乎全入同盟手中,不禁十分擔心。現在長城以外,十八星旗鋪天蓋地,東北已成尾大不掉之勢,看來以後要想再進入會十分困難。想到這裡,段祺瑞不禁又對直系憎恨萬分。在段祺瑞看來,北洋系應該連為一體的,不應該分什麼直系、皖系,而他就應該成為北洋系新的首領,那個忠心耿耿但卻好財如命的馮國璋在他看來一點都不能和他相提並論。要是北洋系不分裂哪輪得到那個土匪在這猖狂,段祺瑞心裡想到。
可惜這只是段祺瑞的一廂情願。北洋系起於袁世凱在天津的小站練兵。北洋軍從一開始就完全仿照西方主要是德國的陸軍編製組建,人員配備、指揮體系都完全按照國外的來,但是事實上北洋軍在骨子裡仍然和曾國藩以來的湘淮軍沒有分別,只是換了套衣服而已。從曾國藩練軍以來,兵為將有,士兵和軍官只對上級負責。士兵不識統領,營官不識大帥,軍隊都是各級將領的私兵。人員只對自己的直接上級才真正負責,這樣整個軍隊就這樣一層一層的加碼以來,各級部隊雖然規模不一樣卻有著相似的內部結構,一旦部隊分散,擴編就會使軍隊像水蛭一樣快速繁殖。但是,各部之間只是通過首領的對軍隊領軍將領的個人影響力才團結在一起。這種部隊從一開始就埋下了分裂的種子。一旦首領對將領的影響力下降或者首領死亡,軍隊就會迅速解體。袁世凱通過北洋軍控制了中國的權力,可是他的行為觸犯了各部將領的利益,因而即使他是領袖,也無可避免地被拋棄了。但是袁世凱的突然死亡使北洋軍的首領一下子不存在了,於是北洋各軍圍繞權力爭奪和各部利益開始了新的分化組合。
袁世凱有三個得力幹將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曾被譽為「北洋三傑」。王士珍大度雍容,深沉內斂,不孜孜名利,常扮演著卧龍先生的角色,被人稱之為「龍」。段祺瑞學貫中西,胸有大志,英銳之志,咄咄逼人,被人稱之為「虎」。馮國璋忠心耿耿,愛財如命,被稱之為「狗」。故世人都稱北洋三傑為「王龍、段虎、馮狗」。袁世凱死後,王士珍不求名利,隱然一個隱士的架勢,於是北洋各部就圍繞段祺瑞和馮國璋形成了兩個大體平衡的集團。
辛亥革命中,南方12省和陝西、陝西十四省先後宣布獨立,1912年在南京成立了南方政府和清政府分庭抗禮,清末以來的第一次南北朝由此開始。一年後,袁世凱攫取了清政府的大權,迫使清帝退位,南北終於統一。但是,南方各省仍然保留自己的軍隊,這就為再次分裂買下了種子。又一年後,袁世凱企圖大權獨攬,終於迫使南方部分省份進行二次革命,在袁世凱的命令下馮國璋領銜帶領大軍南下佔領了長江中下游的各省,但是南方的特別是西南的幾省仍然把實力保留了下來,同時馮國璋坐鎮南京也隱然成了南下北洋軍的領袖。
後來袁世凱企圖稱帝,遭到國人一致的反對,西南終於找到了機會,他們打著護國的旗號,組織護國政府,佔據了西南的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四川,和北洋勢力對峙在湖南和四川。於是第二次南北朝又開始了,湖南和四川由於是南北勢力的交匯點因此這此時尤為混亂,各派軍閥在此混戰不休。最後終於北洋軍的背叛使袁企圖破滅南方叛亂的努力失敗,自己也死掉了。
南北從此一時和談,一時開戰。北方先是形成了長江流域的直系和控制京畿的皖系,而南方也在北方的巨大威脅消除后也分裂了,各省也像北方一樣自立王國。而在東北,由於關內混亂,我先是當上27師師長,接著在1916年在28師馮德麟和29師吳俊升的幫助下,當上了奉天督軍。1917年,利用黑龍江內亂,我又把我的親家鮑桂卿推上黑龍江督軍的位子。1918年初,利用南北內戰,我帶著大軍入關,公然搶了日本政府援助的30000條槍,擴軍後到南方大了幾仗,把擴編的軍隊最終變成一個師、五個旅。北京政府為了安慰我,讓我當上了東北巡閱史,我又利用京畿空虛向段祺瑞政府再次詐得30000條槍,入關8個月把軍隊擴張了一倍以上。最後創立聯省同盟,從此越發出風頭。
我軍出關后,段祺瑞利用日本的援助編製了三個師一個旅4萬餘人,由徐樹諍統領。自從這支部隊與去年成軍后,段祺瑞越發囂張,開始處處排擠馮國璋,企圖統一北洋軍。在馮國璋倒台後,直系空前團結,各省結成同盟,使段祺瑞無機可乘。去年底馮國璋死後,段祺瑞以為直系群龍無首,他一同北洋軍的時候來了。她竟然想讓曹琨南下到湖北去兩湖巡閱使,而把徐樹諍捧上直隸督軍的寶座。這一舉動激起了曹錕的強烈反彈,曹錕的心腹愛將,冉冉升起的將星第3師師長吳佩孚公然和南方停戰,甚至和南方結成同盟,從去年至今,吳佩孚頻頻發表要求停戰和談的通電。段祺瑞針對曹錕的行動使似乎已經分散的直系再次團結起來,他們團結在曹琨周圍,結成四省同盟。在段祺瑞企圖撤換河南督軍趙綢,以斷南下直軍的後路后,直軍實際上已經準備和段祺瑞兵戎相見了。3月份以來,直軍一隻準備撤軍北返,並一直開始聯絡我方企圖夾擊段祺瑞。但我方並沒有表態,但是沒想到這次同盟戰爭,引發了直軍的提前行動。吳佩孚準備利用我軍大軍壓境的時機,突然率軍北返,造成似乎是兩軍配合的架勢,以圖順利突破沿途皖軍的阻攔到達北方預定的戰場。
4月17日,吳佩孚率第3師和五個獨立旅5萬餘人突然提前撤離位於湖南衡陽的前線。他的部隊快速北返,於23日到達長沙,28日又到達湖北,順利的坐上了京漢線的火車。由於段祺瑞沒想到吳佩孚會混水摸魚,他一點準備都沒有,湖南督軍張敬堯所部有7萬餘人,但他一來懼怕吳德威名,二來他早已知道吳以和南方結盟。果然,吳一撤軍,南方軍隊立即跟進。張敬堯這幾年在湖南也沒幹什麼好事,湖南上下對他仇視萬分,他們在吳撤軍發動了聲勢浩大的驅張運動,年輕的**也參加了這場運動。4月下旬,南方軍隊逼近長沙,張勁堯向北京求援,請求援軍和接濟軍械。但是,吳佩孚的北返以使北方一片混亂,皖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那還顧得到湖南。5月6日,張敬堯逃出長沙,結果被南軍乘熱打鐵、窮追猛打,張的部隊損失慘重,被迫推入湖北和江西,又被鄂督王占元和贛督陳光遠改編或繳械遣散,張敬堯本人只落得個孑然一身的下場。其餘在湖南的北方軍隊,也紛紛向中央請辭,撤離湖南,其實他們都是先斬後奏,那還等得到北京批准,轉眼之間走了5萬,沒了7萬,剩下的當然唯有逃走為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