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兩廣戰爭
陸榮廷對辛亥革命的爆發並沒有什麼準備,因此在革命之初他一度被動,但他畢竟在政軍兩界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憑藉手中的軍隊,他很快就獲得了廣西督軍的位子,把廣西省會從桂林遷到了他的老巢南寧.陸榮廷雖然宣布獨立併當上廣西都督,但是這並非他贊成共和,倒向革命,儘管孫中山曾派潘乃德和陸榮廷聯繫,希望廣西出兵北伐,一連幾次,但他都以各種借口推託,他急於要做的事,就是擴展自己的勢力,鞏固自己在廣西的統治。他招撫各路綠林隊伍,如沈鴻英等部,改編為桂軍。另外,他大量安排自己的親信心腹,控制和指揮軍隊,除了陳炳焜、譚浩明、莫榮新、韋榮昌、沈鴻英、林俊廷等人外,陸裕光、陸福祥、陸德標、馬濟、韓彩風等,既是他的義子和養子,又是他軍隊中的重要將領。由於他的極力擴張和經營,桂軍很快成為西南地區一支重要的軍閥隊伍。
袁世凱當政后,陸榮廷對袁世凱一面效忠一面又處處防範,由於廣西同雲南一樣地處西南邊陲,袁世凱同樣鞭長莫及,他和唐繼堯一樣成功的保持了自己的實力,廣西同雲南一樣的貧瘠,因此陸榮廷和唐繼堯一樣有著強烈的擴張**,所不同的是唐繼堯企圖控制四川,而陸榮廷企圖控制富庶的廣東.但是在袁世凱稱帝遭到全國的一片反對后,陸榮廷認清形勢,果斷的打起了護國的大旗.1916年3月15日,陸榮廷在柳州發布護國討袁通電,宣布廣西獨立。陸榮廷宣布反袁,給袁世凱重大打擊.為加強各派反袁力量的聯合,西南護國各省,於5月8日在廣東肇慶組織護**務院,唐繼堯、岑春煊出任正、副撫軍長,陸榮廷、陳炳焜代表廣西出任撫軍,軍務院成為後來南方護法政府的前身.接著,陸榮廷親率部隊一萬人,取道柳州、桂林、全縣直指湖南,配合雲南護**向北洋軍進攻。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任命陸榮廷為湖南都督。陸榮廷知道自己難以控制湖南,他所圖的是兩廣地盤,所以並不受命,薦譚延鎧代。北京政府於7月6日改任陸榮廷為廣東督軍,陳炳焜為廣西督軍,這才合符他的心意。當時,護國戰爭結束,軍務院也於7月14日宣布撤銷。於是,陸榮廷率莫榮新、譚浩明、馬濟等軍南下廣東,圍攻龍濟光於廣州,迫使龍濟光退居瓊崖,9月中旬解決了廣東。就這親,陸榮廷利用護國戰爭之機,控制了兩廣,成了西南地區炙手可熱的一方軍閥。
段祺瑞當政后企圖統一全國,這樣控制西南各省的唐和陸就成為他的巨大障礙.於是為了保存地盤,陸榮廷先宣布兩廣自主,接著又和唐又果斷的打起了護法的大旗,邀請孫中山南下護法.1917年7月6日,孫中山與廖仲愷、朱執信等南下廣州,聯合滇桂軍閥,舉起了維護《臨時約法》的旗幟。7月21日,北京海軍總長程璧光和海軍第一艦隊司令林葆懌也聯名通電,響應孫中山的護法號召,率艦隊南下廣州。8月25日,非常國會在廣州召開,通過《中華民**政府組織大綱》,成立護法軍政府,選舉孫中山為大元帥。軍政府雖承認北京政府為在國際上代表全中國的中央政府,但是卻不受其節制,在軍政府的領導下,滇桂軍閥同北方軍閥展開了斷斷續續長達三年的南北戰爭.
1918年以後,南北戰爭進入了談談打打的階段,陸榮廷為了鞏固權力,就開始準備同北方和談,接著他又於1918年4月10日,通過各種方法使非常國會通過了《修正軍政府組織法》,改大元帥首領製為七總裁合議制,由唐紹儀、伍廷芳、孫中山、岑春煊、陸榮廷、唐繼堯、林葆懌為總裁,旋即推舉岑春煊為主席總裁。改組后的這政府完全由桂、滇軍閥及其附庸政客控制,護法成為空名。孫中山見狀,於5月4日辭職,5月21日離穗赴滬。該年5月陸榮廷突然下手除掉了入粵的滇軍,此後他又急要剪除陳炯明、許崇智等粵軍。
不想此時適值北洋軍閥派兵從福建進攻潮汕,廣東告急.早在護法軍政府改組前,孫中山就想建立聽命於自己的一支陸軍,於是就和省長朱慶瀾商量,撥出省長親軍中的二十營粵籍軍隊,由陳炯明率領「援閩」。桂系軍閥對此事始則加以阻撓,繼則因潮梅鎮守使莫擎宇投靠段祺瑞,宣布獨立,形勢危急,勉強同意。陸榮廷此時亦想藉此排擠國民黨的勢力出廣東,利用粵軍去和北洋軍閥互相廝殺,以坐收漁人之利.不想該部粵軍自成立后連戰連捷,先後佔領了閩西南的汀州、漳州、龍岩等地,立住了腳跟。1919年6月,皖係為對付直系的威脅,指使其福建督軍李厚基與陳炯明的援閩粵軍達成停戰協定和劃界協議。此後,粵軍利用停戰機會,從事擴編整訓,發展兵員至二萬人,編成兩個軍,以陳炯明為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許崇智為第二軍軍長,鄧鏗為總部參謀長,自此改部粵軍又成陸榮廷的心腹大患,令其寢食難安.
正如唐繼堯和直系吳佩孚又密約一樣,陸榮廷也和吳佩孚有密約,他們相約『南倒孫,北倒段『.在北方爆發北京戰爭和西南爆發倒熊之戰後,陸榮廷也開始準備發動對粵軍的戰爭.1920年3月,孫中山特派朱執信、廖仲愷到漳州,力速陳炯明回師廣東,肅清桂系軍閥,建立廣東革命根據地。孫中山同時派紹楨回廣東,在江門等地領導民軍起義,配合粵軍回粵。5月,直皖戰爭爆發,桂系認為時機已到,乃於5月10日通過軍政府下了進攻福建粵軍的動員令,以沈鴻英為總司令,分三路進攻粵軍。陳炯明聽到桂軍進攻的消息,立即做出回應,準備拚死一戰,粵桂戰爭(又稱兩廣戰爭)爆發。蔣介石此時受孫中山之命從上海重返軍界,參加陳炯明的部隊進軍廣東。
1920年的戰爭充滿令人難以預料的事,正如北方皖系不勝而勝,直系不敗而敗一樣,在兩廣戰場以為會勝利的卻不斷失敗,以為失敗的卻取得了令人意外的勝利.5月14日,粵軍分三路進攻桂軍,同時由於桂系治粵四年,作惡多端,廣東人民恨之入骨,各地民軍也起義響應,紛紛支援粵軍回師。廣東地方派軍人李福林、魏邦平等又宣布脫離桂系。於是,桂軍兵敗如山倒,狼狽潰退。粵軍於7月10日攻克廣州,桂軍殘部逃回廣西。此時的孫中山正準備重返廣東了吧,但是我卻不可能再插手南方事務了,在我的遠較近攻的戰略中,新疆遠比南方重要的多,我出兵南方一是為了撈取和平使者的名聲,而也是為了藉機在南方造成有利於我的局面,隨著西南的平定,南方一斷了一臂,南方的重要性迅速的降低了,而此時發生的新疆叛亂已經給了我進入新疆的天賜良機,為了籌集軍隊進入新疆,我已在考慮是否要撤回入關軍隊了.
新疆從來就是中國的西北前哨,這裡是中國通往西方的陸地橋樑,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自清末名將左中堂收復新疆后,新疆開始設立行省.這裡在前清是俄國的勢力範圍,正如東北一樣,而佔據了印度的英帝國也企圖染指這裡.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的總統、總理就像走馬燈一樣更迭,中央政府無力西顧,楊增新剪掉辮子,由清政府新疆的鎮迪道、提法使一躍而成為新疆的省長、督軍.但楊增新的政治思想同內地各省迥然不同,他是個保守的人,因此從不主動變革,他不信任軍隊,他崇尚權術而不是武力,在他的治理下,新疆呈現出了一種獨特的模樣.
1912年,楊增新繼袁大化任新疆省都督之際,內憂外患不已。先說內憂:東境哈密維吾爾族人鐵木耳和吐魯番農民穆依登先後聚眾生變,並殺害鎮西道尹易盛福;南境哥老會徒殺官劫庫發動叛亂;革命黨人四齣活動反抗都督府;西北境伊犁獨立問題方興未艾。再看外患:沙俄策動外蒙王公貴族「獨立」后,繼而又發動科(科布多)阿(阿勒泰)戰亂並一面增兵邊境,對我虎視眈眈,一面在南疆各地非法發展俄僑。還有英國也援引沙俄先例,在南疆中國人中非法發展僑民。歐戰爆發后,蘇俄哈薩克20餘萬饑民為逃避紅黨(也就是布爾什維克)迫害,相率流竄至新疆,繼而白黨數萬敗軍分由伊犁、塔城、阿山進入新疆請求庇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