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軍事工業

第二十四章:軍事工業

葉挺做好經濟規劃后,具體就交由陳銘樞的省政府去實施了,他自己集中主要精力狠抓軍事工業,要將廣東建為強大的抗日國防工業基地。

在購買大量美**火公司的股票后,葉挺再次使出類似「青霉素專家」的手法,派前稅警總團團長王賡赴美國,提出了一些新武器的設計理念。

王賡因淞滬抗戰中「獻地圖」一事遭到軍事委員會軍法處審判(歷史上判刑兩年半),蔡廷鍇、葉挺極力為之作證,軍法處見當事人十九路軍都為之辯護,故將其釋放,王賡十分感激,但已被迫離開稅警總團。十九路軍重返廣東后,葉挺邀王賡南下,就任廣東兵工署副署長,王賡欣然前來。葉挺將部分新武器的設計理念告知王賡,由其赴美商談合作事宜,順便治療他的頑疾(歷史上王賡就是為此早逝,葉挺當然不能讓這位艾森豪維爾的同學、在美**界有廣泛人脈的活寶掛了)。

王賡利用西點同學會的關係,很快與美**火廠家搭上關係。美國武器專家對王賡提出的「超前理念」驚奇不已,但從專業的角度也知可行,遂著手完善並安排生產線(在經濟大危機影響下,美**火工業奄奄一息,現在居然有了訂貨!)。同青霉素一樣,王賡也爭取到了最優惠的合作條件。不過等到這批新武器設計好並量產出來,已經趕不上1933年初的熱河抗戰了,最快也要到1933年中甚至1934年才能交貨。不過葉挺估計,如果進程順利的話,一批30年代後期的先進武器將提前數年生產出來,成為中**隊的制式裝備,足以對日軍武器形成很大優勢,這樣在全面抗戰爆發后,中日兩國的武器總體差距將大大縮小。

為了充分發揮王賡的能量,葉挺乾脆讓他以治病為名(病也確實治好了)常駐美國,負責監督軍工生產和武器交易。王賡如魚得水,病好后故態復萌,整晚在歌舞廳、夜總會花天酒地。葉挺也不予理會,反而私下撥一筆巨款給其花銷和作為「活動經費」。王賡也不是不幹活的主,知恩圖報,沒有耽誤正事,又促成幾筆劃算的大買賣。

一是M2A4坦克。M2A4是當時美國陸軍唯一的坦克,以歐洲的觀點已經過時,而裝甲部隊當時在美國陸軍中也沒有市場。王賡仗著與美**界的特殊關係,以極低廉的價格(形同廢鐵)將美軍即將退役報廢的50輛M2A4坦克買下,美**方反而大喜過望,順便贈送一批零配件。葉挺暗中偷笑不已,這種M2A4坦克是美國在二次大戰中所有坦克的「母親」,重11.5噸,採用氣冷式發動機,最高時速56公里,裝甲厚度為10毫米,裝備37毫米火炮和2挺12.7毫米機槍,總的來說裝甲薄,機動性差,與二戰中的坦克相比形同玩具,但卻比日軍坦克先進不少,太平洋戰爭初期的菲律賓之戰表明,M2A4坦克可輕易擊毀日軍30年代早期的坦克,如89式中型坦克、92式重型裝甲車、94、95式「豆戰車」,連日軍二戰中倚為主力的坦克——97式中型坦克也不是對手!(後來日軍研製出97改才重佔上風)。王賡死磨硬纏,終於使美**方同意將一批M2A4坦克的「神秘配件」一併「贈送」(當然是花了一筆錢,這批「神秘配件」就是對付日軍的絕密武器)。

二是T4戰鬥汽車。T4戰鬥汽車以克里斯蒂T1戰鬥汽車為基礎設計,重9.5噸,1932年初設計成功,採用標誌性的螺旋懸挂系統,得到測試委員會以及裝甲騎兵部隊指揮官霞飛上校(美軍二戰中著名的M-24坦克即以他命名)一致好評,認為其機動性、操縱性和火力均勝過克里斯蒂公司提供的另一種裝甲汽車T5。該車全裝甲結構,配備了尺寸更大的「救生圈」式炮塔,螺旋懸挂系統展示了良好的越壕能力和行駛的平穩性,而T5操縱性更佳,但越野能力不足,而且行進間設計準確性不如T4。但美國陸軍部卻認為,T5更輕的重量(7噸)和更低廉的費用優於T4,決定採購T5裝備裝甲騎兵部隊,並以法令形式規定未來的裝甲戰鬥車輛的重量上限為7噸!為此,在美國交流的德**官諷刺說:看上去作出決定的美國官員似乎從沒坐過一次裝甲車,更沒有操縱上面的武器在顛簸的行駛中射擊過。德國裝甲部隊先驅之一黑伯格上尉更是尖刻地寫道:「(我)非常慶幸,(德國國防軍)總參謀部沒有陷入這樣的官僚局面。」王賡在葉挺授意下,提出購買T4戰鬥汽車。克里斯蒂公司在T4受挫后心灰意冷,原以為生產線就此虧損,哪知天上掉下餡餅,居然有人肯收購這種「失敗」產品,大喜之下以處理價賣給王賡50輛T4戰鬥汽車(勉強保本)。實際上這種戰鬥汽車當時非常優秀,且37毫米火炮足以應付當時日軍所有的坦克。

三是鋼鐵廠和石油廠。王賡以最低價格收購了匹茲堡的1間鋼鐵廠和得克薩斯的1間煉油廠,將其設備全部運來廣東。鋼鐵廠安置在韶關附近的山區中,充分利用附近的凡口鐵礦和鉛鋅礦,兼顧防空需要。葉挺高薪聘請一批專家,將廣州的礦業學校遷至韶關改名冶金學校(學生在鋼廠實習),另招聘一批工人,使鋼廠迅速上馬投入使用,年產鋼10萬噸(韶關鋼廠是當今廣東最大的鋼廠);煉油廠安置在茂名(茂名石化廠也是當今廣東第一大石化廠),至於茂名油田的位置葉挺早就指出來,對外宣稱是周易預測學。由於當時全世界都認為中國是貧油國(當時中國唯一的油田在甘肅玉門),對茂名出現如此巨大的油田驚奇不已,更感到葉挺這個「人中龍」深不可測,連白崇禧也畏懼三分。至於油田的防空問題,葉挺另有考慮。

由於距熱河抗戰已不到半年,廣東軍隊的裝備還是要依靠自己兵工廠的產品。

當時廣東最大的兵工廠是廣州石井兵器生產所,原廠長由廣州市公安局的局長何犖兼任。何犖隨陳濟棠去了福建,蔡廷鍇立即任命原漢陽兵工廠的廠長鄧演存中將為廣東兵工署長兼廣東兵工廠總廠長,石井兵器生產所改稱廣東第一兵工廠,由黃濤任廠長(黃濤此人經歷頗為傳奇,因為抓軍工生產有方,歷史上居然被陳濟棠任命為師長,后擔任軍長!)。鄧演存、黃濤等不負所望,狠抓產品質量,成立工具檢驗室,進口一批精密加工設備和檢測儀器,如精密元車、螺紋磨床、超等光學比較儀、萬能工具顯微鏡等,以加強量具和重要刀具的製造與檢定。后又成立材料試驗室,增設各種物理性能試驗設備,如愛姆司氏30噸萬能試驗機、莫爾式疲勞度試驗機、愛姆司氏衝擊試驗機、各種硬度試驗機及德國蔡司金相顯微鏡等。以加強對材料質量的控制。在德國新的工藝規程基礎上,又對工藝進行了補充修訂,對一些型面較複雜的零件,採用了靠模銑加工技術和鏟齒成型刀、組合銑刀等較先進的刀具,最後編製出較詳細的工藝規程。在第一個月的檢查中,第一兵工廠只有10%子彈通過檢查,但隨後生產品質大幅提高。

當時粵軍的標準裝備是「元年」式步槍。1903年,晚清代理兩江總督張之洞會同直隸總督袁世凱,提出參照日本、英國小口徑槍,擬定全國步槍口徑為6.5毫米,政務處同意該項意見。后陸軍部複議仿德國陸軍的編製和裝備,以德國代行設計的口徑6.8毫米1904年式毛瑟槍為制式。該槍於1907年試成,故又稱1907年式步槍或光緒三十三年式步槍。1912年廣東兵工廠提高其精度,定名為「元年」式步槍(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1913年北洋政府陸軍部重新規定步槍口徑為7.9毫米,1915年陸軍部軍械司又復提出步槍制式定為「元年」式,口徑為6.8毫米,認為該口徑的步槍和槍彈於中國「人民體格,尤為相宜」。但由於當時軍閥割據、南北對峙,未能實現。1919年廣東及四川兵工廠先後將「元年」式步槍口徑改為7.9毫米。因7.9毫米槍彈威力大,殺傷力強,當時引進的步機槍大多為7.9毫米,為便於槍彈通用,乃逐漸轉向7.9毫米口徑,稱為「元年」式7.9毫米步槍。

「元年」式步槍總體上優於日本的「三八大蓋」,且口徑通用,故葉挺並未將其廢止,只是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逐漸縮小其產量,而以劉貴福的81式馬步槍為粵軍標準步槍。接到蔣先雲從鄂豫皖轉來的圖紙后,葉挺立即安排專家設計生產線,畢竟廣東軍工的條件比鄂豫皖好得多,81式馬步槍很快投入量產。

陳濟棠還在廣東當政時,從1932年起定製比利時製造的1930式步槍,稱為21年式毛瑟步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因為受到凡爾賽和約的限制,不能製造或出口軍用武器,這就給了一些其它歐洲國家的兵工廠乘機補位的機會,主要的有比利時的FN和捷克的CZ。中國在不同的時期和兩者都作過大筆生意。FN1930型步槍和捷克的VZ24、德國的StandardModell都屬於毛瑟98式縮短槍管的衍生型,與毛瑟步槍最明顯的不同點是上護木延伸到第一節固定環。由於已經有了81式馬步槍,故葉挺退訂了這批比利時的FN1930型步槍,後來是陳濟棠付清餘款將這批步槍買去了。

1923年,廣東兵工廠首先製造美國的1921年式「湯姆生」衝鋒槍成功,不過葉挺鑒於該槍口徑過大(11.43毫米),於是下令轉產1918年式「柏克門」衝鋒槍,以便與上海兵工廠、金陵製造局、漢陽兵工廠、鞏縣兵工廠等廠家的同類產品通用。該槍自動方式屬葯筒底壓式,閉鎖方式,僅由槍機之重量及復進簧伸力進行閉鎖,可用全自動和半自動兩種方式射擊。其主要諸元:口徑7.65毫米,槍全長820毫米,槍管長200毫米,槍全重4.32公斤,表尺最大射程1000米,初速390米/秒,垂直供彈彈匣(30發),使用7.65毫米衝鋒槍彈。

輕機槍就絕對是捷克的ZB26式了。捷克式輕機槍最早由天津大沽造船所於1927年開始按照實樣進行仿製。1931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曾派員去該所飭其正式製造捷克式輕機槍。同年,重慶武器修理所也開始按實物仿造此槍,採取工人按零件「包干」方式,參照實物劃線,進行機械加工,用手工修控成型。加工時,既沒有工藝規程,也無專用工裝。零件尺寸不推確,材料也不適宜,產品質量不高。國民政府兵工署經由財政部曾向捷克購入5000挺,但原廠不肯給予工作圖,致使各廠所造零件不能交換。后軍械司派2名技術員前往捷克原廠監造時,密令其注意製造,技術員回國后,開始自行繪製全套工作圖,技術司又譯制了捷克ZB26式輕機槍的全套產品圖紙及槍件所用各種材料規格,在1932年中已經完成,是年廣東第一兵器製造廠機關槍廠開始專造捷克式輕機關槍。葉挺對其另作改進,由機槍廠技術員吳賢負責,改進設備,製造工裝,全部按工藝規定的量規進行加工,整理出全套工藝規程。型面加工採用鏟齒成型刀、組合銑刀,槍管加工採用外排屑單刃深孔鑽等較先進的工藝。取消槍管散熱環,將準星罩、槍管握柄改用鋼板衝壓焊接,增加調速,適當放寬製造公差等。修訂完成了《捷克式輕機槍檢驗辦法》,其中包括:尺寸外觀檢驗及主要零件的硬度檢驗,精度試驗,高壓彈抽驗,連發射擊試驗,互換試驗,耐久試驗,成槍檢驗及塗油裝槍和附件檢驗等。因此產品質量較好。

重機槍就是馬克沁。1932年中國獲德國贈送的MG08/15式馬克沁重機槍全套工作圖樣,交金陵兵工廠仿照改良。該槍有較多改進,如增加高射裝置、橫掃射裝置、練習彈槍口罩等部件,並改良了擊發、保險裝置和三腳架等,另對護手部改裝單手擊發機、添設保險,機槍蓋板前端增加頂蓋板簧,改用尖彈表尺,使產品性能有所提高。該槍初速由原來的630米/秒(圓彈)提高到870米/秒(尖彈),表尺射程由2000米提高到2500米(尖彈)及3500米(重尖彈),並能進行高射,這是一大技術進步。廣東第一兵工廠組織了對馬克沁水冷式重機槍改為氣冷式重機槍的研究,在重機槍廠主任吳均惠的主持下設計了新槍管及其他槍件,保持了原槍的射擊性能,全重由水冷式的49公斤減輕至31.75公斤,可一人肩背運輸.提高了機動性,持別是對主管技術員張德義改進的輕型槍架、高射瞄具、助退器等認為有獨到之處,得到了葉挺的表揚和獎勵。

無論是衝鋒槍還是機槍,當時都存在連發射擊中卡殼、機匣炸裂等問題,嚴重製約了這些自動武器的性能。葉挺還是依靠蔣先雲轉來的、劉貴福設計的修正器圖紙設計出各型修整器,才解決了卡殼問題。

為了解決致命的戰場上日軍施放毒氣問題,葉挺與德國簽約設立防毒面具廠,共計港幣約29.5萬元,工廠建築物由買方自建。防毒面具廠在廣州市河南鳳凰崗,其每日生產能力為:1930式面具150具、呼吸裝置150具、面具箱150個。設立了活性炭試驗工場,利用海南島的椰子殼作原料制活性炭。防毒面具由面罩、濾毒罐兩大部件組成。面罩由硫化橡膠製成,內邊緣襯有麂皮密合框,使與人的面部緊貼,沖有眼窗,裝安全玻璃,雖遇撞擊,不致碎散。面罩由6條有伸縮性的縛帶固於頭部。濾毒罐由鐵皮沖成,上部有螺紋與面罩相接,底部裝多孔板。罐內上下裝有金屬絲網,中層裝濾煙紙片及活性炭。平時用蓋封好上下口,使用時去蓋接於面罩。該濾毒罐對濃厚之毒氣可支持6小時,對稀薄之毒氣,間斷使用,可達數月。面罩眼框構造上有保明裝置,使吸入之空氣吹過眼窗內面,可將呼氣時凝於其上的水分吹乾,鏡片不致模糊。另配備有保明膏,可在外面氣溫太低時,於眼框內壁塗上少許,保持眼框鏡片透明。面罩的口部接頭,將吸氣和呼氣口上下排列連接一起,分上下兩段,上段與濾毒罐連接,各有氣門。吸氣時,上段氣門開放,下段氣門關閉;呼氣時下段氣門開放,上段氣門關閉,使呼出之水氣不進入濾毒罐中,以保持其有效壽命。呼氣氣門裝在面向面罩方向右側與吸氣氣門(濾毒罐介面)分別安裝,氣門用酚醛塑料一次壓成,既簡化了工藝又節約了金屬材料。面罩的罩內無襯布,工藝簡化。濾毒罐內使用國產的濾煙紙片,初期過濾阻力過大,后經紙廠改進,阻力合格。

除防毒面具外,還製造簡易的防毒口罩、手套、襪、衣褲及馬匹用蔽覆物,均採用紗布或棉布經過處理後續制而成。防毒口罩中層夾有浸漬石蠟油、六亞甲基四胺(又名烏洛托品)、醋酸鋁、甘油等混合物的濾布,製成後用紙袋包裝,使用時繫於頭部,有毒氣體通過口罩時.可被中層藥物所吸收,僅作一次性使用。其他蔽覆物則用內棉布作坯科,以乾性桐油和以氧化鋅、醋酸鋁、染料,加稀釋劑調勻,在塗布機上塗飾於布面。乾燥后按不同形式剪裁、縫製而成,可抵徹短時毒氣的侵襲。防毒斗篷主要為抵禦從空中噴洒化學毒液而製造的。防毒靴則用皮革製成,和防毒襪一起穿著,以便清掃地面沾附的化學毒液。

火炮製造必須另設新廠。

1932年7月,陳濟棠透過德國人克蘭(HansKlein),與德**方的貿易公司合步樓公司(Hapro)訂約,經由代理商禪臣洋行(Siemssen&Co.),購買建立廣東第二兵器製造廠,原定設於琶江口南面清遠花縣企湖塘,專造榴彈炮、野戰炮、炮彈等。炮廠總價港幣540萬元(當時1港元等於1金馬克、0.358423克真金),該廠也就是著名的琶江炮廠,是當時中國唯一能生產105毫米榴彈炮的重炮廠。

合步樓公司,德文是Hapro-HandelsgesellschaftfurindustrielleProdukne,由HansKlein(克蘭)獨自出資的私人貿易公司,實際上背後老闆是德國的國防軍(Reichswehr),代表德**方和軍火工業。出口中國的原料,如鎢砂、銻、農產品等,同時向中國銷售德**事工業產品,如槍械、彈藥、機械等。是30年代國民政府與德**火貿易的主要對象,中央信託局並因此而成立。Klein當時同時與南京及廣東政府進行貸款協議,是兩邊下注的作法。

葉挺與克蘭商談,付清了炮廠餘款,但廠址則不設在琶江。這主要是考慮到防空的需要,抗日戰爭中琶江炮廠就是被日本飛機炸毀。葉挺另選址韶關附近的石灰岩地區(粵北山區有大量溶洞),以韶關城南東方約4公里處之傅家洞為廠址(十分靠近粵漢鐵路)。洞長550米,面積約38畝。雖有現成溶洞,但鑿洞工程仍然浩大,由廣州市永隆建築公司承建,建築師郭秉琦及施永利設計。因工程過巨,又增加鑿平洞中石丘及洞頂開窗等工程,至1933年7月方完全竣工。10月增加水電工程組,利用武江水力發電,解決動力問題,發電機全部機件為美國奇異公司1924年出品,是兩座封閉型、傘式、三相交流同期發電機,帶有高低發電、繼電及自用屏電壁6塊。水輪機為中型法南西斯立式,美國勒菲爾公司出品,總馬力為l000匹,並帶有伍德華式油壓機、自動及手動兩用HB型、卧式缸之調速機各有2部。總重100多噸,全部機件散裝由飛機空運至廣州,再用火車通過粵漢鐵路運來韶關。

葉挺將原琶江炮廠的設備全部遷來傅家洞,稱為廣東第二兵工廠。同時另在附近溶洞繼續開鑿,擬將廣州石井的廣東第一兵工廠遷來,為不影響生產,一廠的搬遷擬在熱河抗戰後。這些兵工廠位於石灰岩地區深處,日本飛機極難靠近攻擊,要強行突入的話,又要冒撞山的危險(因無足夠距離拉起),而且葉挺在險要處設立高射炮陣地,可保障萬無一失。

根據建造炮廠的協議,另在廣州盤福路附近創辦技工養成所(相當於中等專業技術學校,畢業生配帶中尉軍銜),這是廣東最早的機器製造技術學校。

廣東第二兵工廠建成后,製造能力每月為:105毫米榴彈炮(德國LFH16式)5門、75毫米野炮(德FK16式)9門、75毫米步兵炮(德LMW19式)9門、105毫米榴彈5000發、75毫米野炮彈1萬發、75毫米步兵炮彈1萬發。即每年生產的重炮可裝備2個德國標準步兵師。不過該廠的建成和量產也在一年後,趕不上熱河抗戰,所以……

葉挺用大筆外匯(其中70%用出口鎢砂付給)購買了德國1個標準步兵師的裝備!

這並不是葉挺的發明,而是陳濟棠的主意。

看到南京編練德國裝備的教導師,陳濟棠決定在廣東也同步練出來1個教導師,而且手筆更大:中央軍的德械師,實際上達不到德國步兵師的標準,充其量是輕裝師、簡裝師(炮兵方面最明顯,德軍1個步兵師的骨幹火炮為12門150毫米榴彈炮、36門105毫米榴彈炮,而中央軍德械師連75毫米山炮也滿足不了,這就是為什麼號稱精銳的德械師的炮兵火力仍遠遠不如日軍1個師團的原因)。而陳濟棠的教導師,則是全套德軍標準步兵師裝備!(歷史上擔任這個教導師的師長是繆培南)。為了即將到來的熱河抗戰,葉挺將購買該師裝備的前期付款補回給陳濟棠,另付清餘款,將這個德國師的完整裝備全部接收過來。

葉挺深知,抗日戰爭中前線最大的威脅是日軍頻繁出動的裝甲車和輕型戰車。這些戰車裝甲厚度為16~25毫米,原有的37毫米平射炮方向射界為左右各10度,難以捕捉移動的目標而貽誤戰機,且無法擊穿日軍坦克正面裝甲,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靠步兵用集束手榴彈靠近攻擊,傷亡驚人,形同自殺(根據台灣1957年出版的《國民革命軍淞滬戰記》,平均炸毀一輛日軍坦克**死亡人員達47人之多)。故葉挺與合步樓公司商談,試製37毫米反坦克炮(當時一般稱戰防炮)。該炮以德國索羅通50倍37毫米反坦克炮為母型,圖紙資料由德國合步樓公司提供,葉挺派員赴德國考察,簽訂購買100門37毫米反坦克炮的原材料、生產用機器設備及檢測儀器合同。37毫米反坦克炮,是當時最優良的防禦坦克武器,初速825米/秒,最大射程6000米,400米以內可擊穿40毫米厚的鋼板,但製造技術比野炮、榴彈炮複雜。該炮的炮管加工精度要求高,又為雙層料式,由內外兩管熱套而成。熱套方法是:用瓦斯爐將套管加熱爐內設有測量溫度和測量套簡內徑膨脹尺寸的特殊工具。當套筒在爐中加熱到規定溫度時,將它放置於支架上,然後將炮管徐徐裝入套筒內,完全套好後用輪狀水管噴水急冷,使之配合緊密併產生預應力,以抵消發射時燃氣的脹力。經過一系列的試驗,該炮戰術性能指標達到了母型炮的要求,產品質量較佳。

迫擊炮則參照法國「布朗德」式120毫米迫擊炮的性能,重新設計120毫米迫擊炮。著重於減輕重量,提高機動性能,使之適合山地作戰。將炮車之轍距改小,由原1260毫米改為1080毫米,初速、射程稍低於法國「布朗德」式,但由於使用膠輪,採用彈簧減震,大大減輕了重量,全炮重僅212.7公斤,比布朗德式母型炮470公斤輕了一半以上!該炮具有操作簡單、運動靈便、發火準確等優點,具有曲射和平射性能,適用於炮兵團和要塞重地作戰,最大射程4925米,略低於75毫米山炮,但比150毫米迫擊炮射程大。如在一個陣地上同時使用75毫米山炮和150毫米迫擊炮,該炮可填補75毫米山炮和150迫擊炮陣地間火力之不足,不失為攻守皆備之利器。

82、60毫米迫擊炮均參照國內兵工廠同等產品製造。

廣東迫擊炮生產的一大特色是53毫米「超迫擊炮」,即「擲雷器」,系德軍發明,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凡爾登大戰中使用,威力恐怖。該炮採用60毫米迫擊炮的支腳架、瞄準器,82毫米迫擊炮的底板,加大緩衝裝置,瞄準器刻度改為10~55度,增加一輕便擲彈器,初為電發火,后改為拉火擊發。擲彈柱外徑為52.6毫米,發射時將炮彈尾管套裝於擲彈柱上,利用炮彈尾管內膛(孔徑為53毫米)火藥氣體燃燒膨脹所作之功,作曲線拋射運動。運動靈便,操作簡單,只是射程小,初速74.4米/秒,射速4~12發/分,最大射程650米,全炮重43公斤,2人背負。發射葯採用2號槍葯,井製造出破甲彈,炮彈侵徹力大,可穿透10毫米厚的鋼板20塊,適用於破壞1米厚的鋼筋水泥工事和堡壘,正是對付日軍堅固工事的利器!(歷史上該炮是國民政府兵工署第10廠製造成功,由兵工署長俞大維親自抓)。

當然,廣東炮兵的秘密武器,還是葉挺的「天雷炮」。由於有了龐大的正規兵工廠和硫酸廠,可大量生產黃色炸藥,葉挺又請專家進一步加固了汽油桶的筒壁,使「天雷炮」威力更大,且可大量生產。

即使以上的火炮生產規模,還是無法與日軍龐大的炮兵抗衡,且對中**隊炮兵的最大威脅,始終是日本空軍。

高射武器方面,因十九路軍淞滬抗戰名聲雀起,瑞士厄利空公司宣布贈送十九路軍100門高射機關炮、10個彈藥基數。其最大的競爭對手、瑞典的博福斯公司也宣布贈送十九路軍50門40毫米高射炮、5個彈藥基數。這批高炮利器原都存放在香港,十九路軍重返廣東后才轉來廣州,葉挺立即組織老炮手和一批職業理工科學生操練這批高炮。

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是二戰最著名的高炮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除了臨時使用繳獲的對方武器外,極少會出現交戰雙方各**隊都正式裝備同樣武器的情況。但有一個例外,那就是被同盟國和軸心國都廣泛使用並被視為標準防空武器的瑞典40毫米博福斯L/60型高射炮(以下簡稱40毫米博福斯高炮)。自20世紀30年代初誕生后,40毫米博福斯高炮就被大量出口、特許生產、仿製或改進,由此成為二戰中使用得最為廣泛的一種高射炮,被稱為「萬國防空之屏障」。

歷史上八年抗戰中,日軍在中國被擊斃的最高軍銜和職務的將領是冢田攻(曾任日本參謀本部參謀次長、南方軍總參謀長、11軍司令官),1942年12月18日因座機在安徽大別山區被國民黨桂系軍隊用從瑞典進口的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擊落而斃命,追贈大將。開始日軍也以為冢田攻是死於飛機失事,但找到飛機殘骸后發現座機上有彈孔,才知道冢田攻是被擊斃的,由此可見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的威力。

但是,面對二戰飛機的革命性創新,特別是單翼機極高的速度和極大的靈活性,傳統高炮已經力不從心,平均要幾千發炮彈才能打下一架飛機。這是因為高射炮彈使用的引信只有定時、觸發(炸)引信兩種。面對性能迅速提升的航空器,上述兩種引信的對抗效能大打折扣。例如德國的高射炮彈,裡面是個小發條,就象鐘錶結構似的,需要觀測員(就是舉著個超大管子一樣東西的那位可憐老兄,手要穩,心要細,眼要快,沒力氣還幹不了這活)事先讀出目標速度,高度,方位,然後把數據告訴炮手,在炮彈上進行設定,這樣炮彈就會在一定高度爆炸。而且炮彈裡面裝有自毀裝置,如果一定時間沒打中目標,自個兒就爆了。這種情況下炮彈的命中率可想而知。特別是對沒有高射炮彈生產能力、只能外購的中**隊來說,這樣的驚人消耗根本承受不起。

8月初夏的一個晚上,葉挺在廣州白雲山頂設宴款待一名遠道而來的客人:瑞典博福斯公司的首席設計師林德伯格。由於雙方都懂德語,故用德語交談。

「林德伯格先生,謝謝貴公司贈與我們一批博福斯高炮,這是一點小禮物,不成敬意。」葉挺叫人送上一批精美的瓷器和優等茶葉。

「非常感謝,全瑞典人都知道『哥德堡』號的傳奇故事,都對東方文明古國有著神奇的嚮往。『哥德堡』號就是駛來廣州的,所以現在我們的合作將延續偉大的歷史傳統。剛才葉將軍說送我小禮物,但我對大禮物更感興趣。」

「哥德堡」號是瑞典帆船,清朝中期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到達廣州,滿載而歸,不料在哥德堡港觸礁沉沒,從船上打撈起的精美瓷器在瑞典全國引起轟動(2006年瑞典重建「哥德堡」號重訪廣州,國王古斯塔夫夫婦來廣州親自剪綵,成為中國與瑞典文化交流新的盛事)。葉挺邀請林德伯格前來自然不是為了瓷器,而是告知有「大禮物」送與博福斯公司,所以林德伯格急切想知道詳情,直接切入主題。

葉挺道:「恕我直言,貴公司的王牌產品博福斯高炮,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似乎不如瑞士的厄利空公司吧?我的『大禮物』,就是使貴公司的產品全面壓倒競爭對手,獨霸世界軍火市場。」

林德伯格根本不信落後的東方古國究竟有什麼先進技術可以搶佔國際軍火制高點:「不錯,目前我們暫處下風,但聽葉將軍所說,似乎有領先的高技術,既然如此,您為何不與瑞士方面合作呢?」

葉挺笑道:「厄利空公司的高炮彈道比貴公司的密集得多,這是他們的優勢。但厄利空公司的弱點在於只能生產小口徑高炮,20-25毫米左右的,未當今航天技術飛速發展,未來的飛機飛行速度和高度將遠超目前,甚至到了我們不敢想象的地步,這是小口徑高炮無能為力的,而貴公司的40毫米乃至88毫米高炮,無疑更有前途。」

林德伯格大驚失色:「葉將軍,你是怎麼知道88毫米高炮的?」

瑞典公司怎麼會有德國的著名88毫米高炮呢?

原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瑞典保持中立,使博福斯公司能夠方便地向戰爭雙方出售武器,因此一躍成為世界上排名前列的武器製造商。一戰結束后,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受限於《凡爾賽和約》,不得開發任何新式大威力殺傷武器。20年代,著名的德國克虜伯(Krupp)公司暗中收購了部分博福斯公司股份並轉入了一些生產技術,與博福斯公司合作在瑞典設計和研製各種新式火炮(德國空軍則與蘇聯合作,如著名的利佩茨克實驗場)。瑞典設計師們從德國設計師處獲得了全新的設計思路和寶貴的設計經驗,但實際上,由於博福斯和克虜伯兩家公司的設計理念存在重大區別:瑞典設計師們一直專註於輕型火炮的研製,而德國設計師們則偏向研製重型火炮。后克虜伯公司研製出了在二戰中為德軍立下赫赫戰功的FlAK-36型88毫米高射炮,而博福斯公司則開發出了著名的40毫米博福斯L/60型高射炮。

當時克虜伯公司通過博福斯公司研製88毫米高射炮屬於德國國防軍的重大機密,不料葉挺一語點破,果然震住了林德伯格。

「我們有自己的情報來源,這點並不重要,我們會保密的。我們之所以與貴公司合作,是看在貴公司產品將來的前途上。不過貴公司的產品有著重大缺陷,需要改進。」

「什麼缺陷?」

「很多,比如貴公司新推出的博福斯L/60型高射炮是水冷式炮管,改為氣冷式炮管更好。」

「葉將軍果然是武器專家!我們已經後悔,正準備改進。」

30年代初,博福斯公司設計出適合陸軍裝備的M32型牽引式40毫米野戰高炮,採用水冷式炮管,實際身管倍徑比為56倍,習慣上稱為60倍(即L/60)。這種樣炮一經面試就引起了當時世界各**方的關注,尤其是正在著手組建裝甲部隊的各國陸軍。這種新型陸軍牽引式高炮具有兩大優點:1、具有較強機動性,能夠伴隨裝甲部隊一起行動;2、添補了長久以來輕型高炮和重型高炮之間的火力空白,其威力和射高均優於20毫米輕型高炮,射速又高於75毫米以上的重型高炮,能夠有效對付中、低空的空中目標。眾多國外軍事代表團先後抵達瑞典進行考察,都對博福斯公司剛剛研製的陸軍牽引式高炮表示出極大的興趣,紛紛提出了採購意向。然而,國外代表團對水冷式炮管提出了意見。於是,博福斯公司針對其改進出使用氣冷式炮管的牽引式40毫米野戰高炮,這便是40毫米博福斯高炮的基準型號——M34型。

葉挺道:「不單是水冷式炮管或氣冷式炮管的問題,要害在於高射炮的低效率。想想平均幾千發炮彈才能打下一架飛機,大國還能承受得起,一般國家哪能經得起這樣的消耗?」

「話是不錯,但葉將軍難道有什麼神奇技術改變這種狀況?」

「當然有。」葉挺將新技術娓娓道來。

「果然厲害!看來確實行得通!葉將軍,你真是天才,全世界首席武器設計師非你莫屬。要是這樣的話,高射炮技術必將發生革命性變化,天空將成為飛機的墳墓!」

葉挺說:「不單是高射炮,這一技術還可用於榴彈炮,大大提高殺傷力。」

「對!對!榴彈炮、山炮、野炮乃至迫擊炮都可應用,這樣炮兵的威力將比世界大戰時提高許多倍!」

葉挺笑道:「怎樣?這份禮物夠大吧?如研製成功的話,貴公司將成為世界頂尖的軍火大公司,財源滾滾來啊!」

林德伯格忙不迭點頭:「確實,葉將軍的禮物太珍貴了!不知我們合作的條件是……貴方打算佔多少股份?」

葉挺出人意料地回答:「一份也不佔。」

林德伯格比之剛才更為吃驚,以為聽錯了。要知道神秘武器研製成功的話,利潤數以億計,葉挺莫非瘋了?嫌錢腥?

葉挺說:「我們的條件只有一個,就是研製成功后,貴公司將40毫米高炮、75毫米山炮連同炮彈的生產線各2條無償提供給我們。」

林德伯格猶豫了:「這件事太大,要向公司董事會彙報。」

葉挺爽快地說:「沒問題,我們可以等待。另外,我還有條財路向貴公司推薦。」

「哦?」

「現在有個瑞士人伍德,有項新技術,但無人理睬,5000美元轉讓費也無人肯出。其實該技術很有前途,只要稍作改進,就足以改變戰場!我估計,今後該技術創造的利潤遠不止5000萬美元!」

「是嗎?那我回去安排去接洽這個伍德,試試看。」

這晚談話后,林德伯格即於次日飛返瑞典,向公司董事會彙報。不出葉挺所料,博福斯公司高層判斷葉挺的新技術價值數億元,如果葉挺要佔股份的話,起碼可分上億元;但葉挺只要幾條生產線,價值充其量不過2000萬元,以為自己大賺一筆,故立即同意合作,條件是不得向第三方轉讓。葉挺自然滿口答應,條件只有一個:此項武器不得賣與日本(因為日本自高自大,武器全部國產化,本不是國際軍火市場的大客戶,所以博福斯公司毫不猶豫答應了)。其實葉挺考慮的是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后,中國沿海將遭封鎖,外**火運不進來,所以還是擁有生產線可靠。至於至關重要的技工問題,葉挺早有考慮。

根據葉挺的建議,博福斯公司向瑞士人伍德購買了一項新技術。正如葉挺所說,區區5000美元的轉讓費,讓博福斯公司賺了數千萬元。葉挺同樣也是不佔股份,只要了一條生產線。

葉挺清楚,無論怎樣努力,中**隊的火炮數量都無法與大工業化的日本相比,唯一的辦法是在質量上勝出,而這兩項神秘武器,將使中國炮兵對日軍佔據極大的質量優勢,並且將威脅最大的日本飛機驅逐出中國的神聖領空!為了方便訪問,請牢記bxwx小說網,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新中華之抗日鐵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新中華之抗日鐵軍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軍事工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