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鐵軍雄風
十九路軍重返廣東的部隊有4個師:張炎的49師、沈光漢的60師、黃琪翔的61師、區壽年的78師。此外還有1個原在廣東的譚啟秀補充旅。葉挺在蔡廷鍇支持下,將這些部隊連同接受改編的粵軍部隊、張發奎的鐵4軍,整編為4個軍、14個師,16萬人。
原十九路軍主力部隊是19軍,蔡廷鍇卸任軍長,由區壽年接任,下轄60、61、78師。78師的師長由雲應霖接任,61師的師長改為劉占雄,60師的師長仍是沈光漢。19軍是十九路軍的總預備隊。
以張發奎的鐵4軍余部(只有1個90師)為基礎,連同粵軍幾個獨立師和紅軍水口之戰放回的俘虜,組建2個軍、6個師,全部日械裝備,均來源於上次完整繳獲的日軍3個師團的裝備(俘虜的海員後來放回日本了,但3艘萬噸貨輪以參與走私罪沒收,正好用來運輸從德國、美國購買的大批武器和設備,節約大量運輸費用)。
第4軍的軍長薛岳,下轄第12師(由李漢魂的獨立3師改編)、13師(由鄧龍光的獨立4師改編)和90師(師長吳奇偉)。至此鐵4軍實力完全恢復。李濟深特別滿意,因為他的老部隊13師恢復了番號(歷史上13師全由李濟深的老鄉梧州人組成)。12師則是鐵4軍老番號。
新組建第11軍,軍長黃琪翔,下轄張炎的49師、梁華盛的92師、翁照垣的161師(原粵軍獨立第2師)。11軍是北伐時從4軍中分出來的,也是鐵軍,當時軍長就是黃琪翔(張發奎對此很滿意,因為他的名聲基本上是靠黃琪翔打出來的)。92師原是東北軍吉林保安部隊。
4、11軍是十九路軍的主要攻擊部隊。
以原粵軍部隊組建第66軍,軍長葉肇,下轄59師(師長韓漢英)、158師(原粵軍第1師,師長葉肇兼)、159師(原粵軍獨立1師,師長馬鴻興)。59師基本由粵軍俘虜組成。66軍主要擔負粵北、粵東的防禦任務,其中葉肇的158師守衛至關重要的大余鎢礦(這是廣東出口創匯的主要物資)。
新組建羅奇的獨立95師、周士第的機械化師。獨立95師也是由粵軍俘虜組成,葉挺專門調廣西人羅奇擔任師長(桂系對感到滿意)。羅奇果然厲害,迅速將這支散兵游勇練得精銳無比,號稱「趙子龍師」,不過已經來不及參加熱河抗戰。
機械化師以譚啟秀的補充旅和余華沐的軍官教導團擴充而成,補入大批知識青年,是按照德國標準步兵師編製編成的德械師,絕大部分重炮和裝甲部隊集中於此,實際戰力遠超當時德軍1個標準裝甲師,是十九路軍的主要打擊力量。
機械化師是葉挺首創(歷史上**最精銳部隊200師曾短暫稱為機械化師,但葉挺的機械化師比200師強大10倍不止!),下轄1個裝甲團、1個炮兵旅,2個機械化旅,火力之強令人咋舌,甚至超過日軍數個師團!
從美國買回的50輛M2A4式坦克和50輛T4式戰鬥汽車,以及來自日軍的72輛92式重型裝甲車(日軍1個師團戰時配備24輛裝甲車,這次3個師團裝備被葉挺照單全收)組成裝甲團,周士第兼團長(他本來就是葉挺獨立團前身——大元帥府鐵甲車隊的隊長,精通裝甲兵戰術)。有了這100輛美製裝甲戰鬥車輛(均配備37毫米火炮),實力已遠超德軍1個標準裝甲師(當時德軍的裝甲師只有裝備機槍的Ⅰ式坦克和裝備20毫米小炮的Ⅱ式坦克),已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一支裝甲機械化部隊,是名副其實的「鐵軍」。
炮兵旅實力如下:德國製造的150毫米榴彈炮12門、105毫米榴彈炮36門,75毫米博福斯山炮36門、37毫米反坦克炮72門、日本製造的105毫米榴彈炮36門、75毫米野炮108門、75毫米山炮48門、37毫米速射炮(即反坦克炮)48門。
日軍1個師團,炮兵聯隊下轄4個大隊,其中1個大隊裝備12門105毫米榴彈炮,3個大隊各裝備12門75毫米野炮。1個師團4個步兵聯隊,每聯隊配屬4門75毫米山炮、4門37毫米速射炮,不料3個師團的裝備被葉挺完整繳獲。葉挺將壓制火炮和反坦克炮集中使用,至於步兵炮、迫擊炮、擲彈筒仍留給各步兵師以確保火力。各步兵師的骨幹火力,自然是已經大量生產的「天雷炮」。
除此之外,炮兵旅還裝備了50門瑞士厄利空20毫米高射機關炮(另50門在各要地防空)、50門瑞典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
為熟練操作如此眾多的火炮和裝甲車輛,葉挺幾乎抽調了全軍上下全部有經驗的炮兵,仍然杯水車薪。為此,葉挺在全廣東各大學校中動員了職業學校和大學、大專院校的幾乎所有理工科學生,加上外地招聘的學生,近5000人,補入機械化師。
抗日戰爭中,蔣介石提出了著名的「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組建了青年軍9個師,全美國武器裝備,由蔣經國負責(實際上是培植蔣經國的私人勢力)。葉挺不過是照抄而已。由於十九路軍巨大的抗日聲望,知識青年從軍工作十分順利(因為不是摸爬滾打的步兵,而是相對來說「乾淨」的技術兵)。學校的校長、教師當然十分不滿,但熱河抗戰在即,葉挺也顧不了許多了。
譚啟秀的補充旅、余華沐的軍官教導團分別擴充為第1、2機械化旅。
機械化師由高薪聘請的10名德**官負責訓練,但中**隊也有自己的專家,比如炮兵旅的旅長蔡忠笏。
蔡忠笏是國民革命軍炮兵的傳奇人物,地位大概與紅軍的「神炮手」趙章成相當,早年還是陳誠的上級,葉挺的「酒友」。
歷史上1937年的淞滬抗戰,位於浦東的中國炮兵部隊打得相當出彩,不但在陣地防禦中屢立戰功,使日軍在這條戰線上始終無法跨過黃浦江一步,而且不時主動出擊,發動對日軍的炮戰。這支炮兵部隊行動詭秘,經常襲擊日軍在這一地區的重要目標,連日本海軍旗艦「出雲」號巡洋艦都在它的打擊範圍,而且炮術奇佳,哪怕是藏在建筑後面的日本軍艦也被它象打籃球一樣一炮吊中!日軍對這支中國炮兵部隊的炮為何打得如此之准始終不得其解。這是因為,這支炮兵的部隊的指揮官,就是時任**第2炮兵旅旅長的「神炮」蔡中笏。
蔡中笏,字海臣,浙江東陽人,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炮科,堪稱國民黨軍炮兵元老,先後追隨過黃興,孫中山,黃埔軍校成立時任少校教官,是北伐軍炮兵部隊少將總指揮官。此人雖然資格老,但一生大起大落,忽而當中將師長,炮兵司令,忽而離開部隊去中學教書,境遇之奇也算天下少有了。
1924年初,黃埔軍校建立,蔡忠笏立即前往加入任教。據蔡說,初到黃埔時何應欽見其身材矮小,擬委以上尉,蔡大為不滿,但任職第二天就被「糾正」重任少校教官。自此直至多年之後,蔡氏對何應欽都是耿耿於懷,認為何對他一直有偏見,經常大罵何應欽擠兌自己。實際上以後何不喜歡蔡,倒不是因為他罵自己,而是因為他和自己的政敵陳誠交好。老蔡是個搞技術出身的,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犟脾氣,一跟別人吵架就脫軍裝,自然大起大落。
那麼,為何蔡忠笏又能屢次東山再起呢?起因是他的技術好。就炮兵專業說起來陳誠的技術不錯,有「三炮起家」之說。陳誠在東征軍中擔任炮兵連長的時候,營長就是蔡中笏。要論起炮兵技術來,陳誠還真比不上這個學長兼頂頭上司。陳誠「三炮起家」,不過是炸死幾個陳炯明的敢死隊,蔡中笏呢?據孫元良的回憶則有一炮炸死敵軍師長的傳奇經歷。孫的回憶是這樣的:「紅鼻子的蔡忠笏老師成為全軍崇拜的明星……他使用火炮決心迅速,放列快而命中準確。我們在火線上的戰士只要聽到他的炮聲,不由得不齊起歡呼,爭先前進。反動的滇軍師長趙成樑在廣九鐵路上與我們作戰時,被蔡老師一炮轟死!在很短的時間內,這一整師滇軍就被打垮了。」那個時代內戰外戰不斷,這樣一個炮兵專家,自然是搶手貨。
在黃埔期間,蔡中笏和陳誠私交甚篤,陳誠一直非常敬重這位老學長;兩者的模範丈夫性格,更使得彼此知己知心;蔡夫人和陳夫人也情同姊妹,甚至多年蔡氏離開軍界之後,兩家關係仍然密切。
但蔡中笏最大的毛病是貪酒,「紅鼻子」的人大多比較嗜醉。蔡中笏做了將軍,卻無酒不歡,是國民黨將領中典型的酒鬼。要說好飲倒也不算大毛病,葉挺就是著名的「酒仙」,而且和蔡中笏是很好的酒友。問題是蔡中笏有個毛病是沒有葉挺的酒量,經常喝醉誤事,而且一旦喝多就會胡說八道,破口大罵上司,甚至因為關鍵時刻酩酊大醉被處分。
1928年春,蔡中笏在興寧接任第20師師長,后因酒醉誤事,對部下疏於管理,被撤去師長職務(這是葉挺在和蔡中笏對飲入醉后爆出來的料),但蔡自己卻認定是因為和何應欽不合,離職后跑到熟人在上海經營的永豫紗廠,當了幾年的小股東。1932年初,永豫紗廠因經營不善倒閉,蔡中笏更是沉醉酒鄉借酒澆愁。當時葉挺已擔任駐京滬的十九路軍參謀長,雖然找過蔡中笏,但見他酒鬼的樣子,無法起用,遂強令其戒酒(以免誤事),並告知以自己戒酒的秘方(喝放鹽的白開水)。蔡中笏是葉挺長期的酒友,關係極好,眼見號稱「酒仙」的葉挺都戒了酒,而他也是一個有抱負的人,於是遵照葉挺的吩咐,終於成功戒酒。葉挺重返廣東后,特地聘請蔡中笏擔任十九路軍炮兵總指揮官兼機械化師的炮兵旅長,軍銜高配中將,人盡其材。
蔡中笏干回老本行自然心花怒放,而且機械化師的炮兵如此強大也令他吃驚,大感有了用武之地。蔡中笏不但自己是著名的「神炮」,還是優秀的炮兵教官(之前他在東陽中學任教時也是優秀的數學老師),故而將大批知識青年迅速培養成合格的炮手。葉挺為了炮兵儘快形成戰鬥力,故而免除了知識青年傳統的隊列等形式訓練,專門苦練炮兵技術,總算趕上在熱河抗戰中派上用場(對裝甲兵也是如此)。
除去4個軍、2個獨立師外,十九路軍還直轄李金波的特務團。葉挺在特務團編製內成立了1個傘兵連,實際上是特種作戰部隊,為了將來東北作戰的需要,從東北軍92師中精選了10多名精英。只有葉挺自己知道,這些人不久將決定中國抗日戰爭乃至東方反法西斯戰爭的命運!
葉挺還將參加過「一二八淞滬抗戰」的十九路軍老兵分散到4、11軍中,傳授對付日軍的經驗。
軍校方面基本保留了陳濟棠的老底。陳濟棠成立了廣東軍事政治學校,因位於廣州東北郊的燕塘,故簡稱燕塘軍校。每年招收400名學生,但在複試時要經過陳濟棠的胞兄陳維周親自逐個看相,認為有福氣而無「反骨」的才加以錄取。葉挺廢除了這一迷信做法,擇優錄取,編入步、騎、炮、工、輜重等兵種,施行定期教育訓練,畢業後分派到各部隊任下級軍官。他將部隊行伍出身的尉級軍官分期分批調進該校補充班受訓6個月,提高其組織指揮和學術水平。在該校還設有軍事深造班,將各軍機關和部隊的校級軍官,分批調訓,由鄧演達、李濟深、陳銘樞、張發奎、蔣光鼐、蔡廷鍇、繆培南等名將親自授課。葉挺還在西村大稻山開辦了一所相當於大學的廣東陸軍軍醫學校和陸軍總醫院,培養了大批軍醫人才。
陳濟棠在全省各縣、市設警衛隊。他說:「現在的民團,這鄉與那鄉彼此不能逾界,逾界時候,又發現牽牛捉豬擔谷搶家私等等毛病,不守紀律。像這樣的民團——不能統一的民團,哪裡可以把地方保護得好呢?所以現在就得趕速把它編為警衛隊。在同一編製之下,受統一之指揮,達到統一地方人民武裝的目的。」對此,葉挺繼續保留,並參照廣西民團的辦法,派出退役官兵予以訓練。到1933年2月,廣東全省都有警衛隊,共8800多個中隊,2700多個獨立小隊,官兵總數106.8萬餘人,增強了對各地的控制,同時也撲滅了各地打家劫舍,勒收行水的土匪,也作為野戰軍的預備隊,隨時補入正規軍。葉挺估算,按照廣東4000萬人口,極限動員可達200多萬人,在即將到來的全面抗戰中當僅次於四川省(歷史上抗戰中出兵300多萬)。
陳濟棠在給廣東謀財富的同時,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的因素。粵軍裝備是非常精良,官兵收入也很高,但是粵軍總體戰鬥力卻呈大幅度滑坡的態勢。在陳濟棠主政廣東之前,粵軍的戰鬥力之強悍,在中國大地形形色色的軍閥部隊中可以進前三名,湧現出像「鐵4軍」這樣的勁旅。但是陳主政廣東期間,大肆擴軍,但是似乎又不能好好訓練粵軍新部隊,這就造成了粵軍各個部隊戰鬥力參次不齊,成金字塔狀,有的部隊(如李漢魂的64軍、葉肇的66軍)戰鬥力不錯,但多數部隊戰鬥力很差,大多幾乎是烏合之眾。日軍進攻廣東,原本以為廣東抗戰前有120萬大軍(連民團、警衛隊),應該難以對付,但是這些大軍都沒有看見蹤影,使日軍大出自己意料順利奪取廣州。連廣東自己的將領,如余漢謀、葉肇等都批評粵軍已經成為了「富家少爺兵」。確實粵軍戰鬥力滑坡得相當大,以至於粵軍64軍在1945年反攻的時候,64軍士兵幾乎全是廣西籍士兵,64軍此後也一直不喜歡自己招募本省的廣東兵,在解放戰爭中,64軍部隊一度也被解放軍稱為「廣西猴子兵」,這就是因為裡面太多廣西兵的緣故。究其原因,軍官腐化是一個重要因素。當時陳濟棠粵軍的軍官被稱為「三套裝」,就是在軍營里穿軍裝,白天去逛市場穿綢裝,夜晚去夜總會、歌舞廳穿西裝,一放假就去香港賭博、吸大麻、**,如此何談戰鬥力?故葉挺大力整頓軍紀,特別嚴令禁止軍官去香港花天酒地,扭轉了舊粵軍的不正之風,繆培南、李漢魂、鄧龍光、葉肇等舊粵軍將領也予以大力支持。這樣,十九路軍、張發奎鐵4軍、陳濟棠舊粵軍「三合一」,又恢復了北伐鐵軍的蓬勃朝氣和強大戰鬥力。為了方便訪問,請牢記bxwx小說網,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