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想看兒子,卻被擋在門外
顯然是由於多為**領導人子女的緣故,學校管理極其嚴格。北平剛剛解放,敵特分子還沒有肅清,周圍的社會環境也比較複雜,為了保障孩子們的絕對安全,學校訂立了一大堆規章制度。校門把守得極其嚴格,門衛中甚至有1935年參加革命的老資格,因為他們政治可靠,責任心強。
學校管理如此嚴格,難為的是送孩子在這裡讀書,而本人卻在外地擔任領導工作,難得來一趟北京的部分家長。例如陳毅,他當時在上海任市長,卻把在讀書年紀的孩子擱在了北京的育英學校。
一次,陳毅到北京開會,利用午間休息匆忙從會場趕往育英,想看一眼多日不見的兒子。結果就被那位恪守規定、絕不通融的1935年的老資格,屏擋在校門外。不管你怎麼說,就是不讓進。
下午繼續開會時,陳毅看見兼著育英榮譽校長的楊尚昆從身邊走過,就拍拍他的肩膀說:「你定的制度很好嘛,你的工作人員執行制度也很認真嘛。」
楊尚昆聽得一頭霧水。當他得知中午的故事後,有點過意不去,打算跟學校聯繫,讓陳毅父子見上一面。可陳毅會議一結束,就必須趕回上海,遂以「下次再說吧」,謝過楊尚昆的好意。
由於育英學校距市區較遠,接送孩子們上學回家,家長們是各顯其能。有的委託公務員接送,有的家長則派轎車接送孩子。**則有時讓機要秘書跑一趟,有時托保健大夫王鶴濱代接一下,因為王鶴濱妻子的兩個弟弟也在育英上學。
後來,外交部亞洲司一位叫魏寶貴的服務員,為此專門給**寫了一封信,反映中央機關某些幹部用公家小汽車接送在育英小學讀書的子女,造成汽油等緊缺物資的浪費。他建議由育英小學設兩三輛汽車專送小孩,同時在西單附近設一聯絡點,由家長到那裡接送孩子,以節省國家開支,節省家長時間。
信送到**手裡,他很重視。我們的新政權建立在戰爭的廢墟上,一切必須從勤儉著眼,但孩子的安全也必須保障。他立即將信轉批給擔任育英小學名譽校長的**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尚昆同志查明酌辦。這個建議值得注意。」
從那以後,中央辦公廳就專門撥了一輛中型的汽車,還從警衛處抽調了一位叫王海萍(音)的女同志,在星期六下午,星期天傍晚,接送家住中南海的學生回家和返校。
有意思的是,乘車的孩子除了記得自己在車上以外,都記不起車上的其他人。惟一一個能說出自己以外的同車人的,是張紀宇。「我有時從家裡出來的早一些,到流水音北邊的交通科等車。在這兒常能看見一個早到的女孩,她就是交通科長鍾步雲的女兒鍾曉蘭,她和我同年級,所以我記得她。」
再一個對接送的班車有較深印象的,是汪東興的長女汪延群。因為有一次,班車把她給落下了。
汪延群從小就喜歡和男孩子玩,女孩子喜歡的唱歌跳舞抱個娃娃什麼的,她毫無興趣,男孩子爬牆上樹的隊伍里,倒不時有她的影子。她那時常跟著胡勝利的弟弟胡幸福亂串,因為他熟悉中南海里的地形,知道怎樣翻牆穿夾道躲過哨兵,到想去的地方玩。
有一次,汪延群爬到了菊香書屋附近的煙囪頂上。給**做飯的廚師廖炳福看見了,勸了半天,最後以給她吃冰激凌,才把她哄下來。還有一次,她和一群孩子到春耦齋玩,不知為什麼管理員非要趕他們離開,他們不願意,跟管理員又吵又鬧了一通。
這些事傳到汪東興耳朵里,汪延群總免不了挨一頓訓斥或一頓揍。汪東興在這類事情上,責罰孩子甚嚴。因為孩子的頑皮,常常會給警衛和服務工作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自己的孩子不管束好,跟別人鐵面無私就不硬氣了。
正是感到自己的孩子太頑皮,精力過剩,1950年秋,汪東興夫婦便把不滿6歲的長女送進了育英小學,讓老師用學校的紀律和功課改造她吧。
5歲多就進學堂,也真夠難為汪延群的。所以當老師問她:「喜歡上學嗎?」她毫不遲疑地回答:「不喜歡,我想回家。」她在上課時坐不住,搗搗亂,是難免的。如此一來,挨批受罰就比同班年紀大些、懂點事的孩子多些。
一個星期六的下午,她又因為上課調皮而受罰。等老師允許離開,她趕到校門口,中南海接孩子的車剛剛走。她想回家,不願留在學校,就哭哭啼啼地朝著城裡的方向走。幸好遇到了一位好心的三輪車工人,他問她為什麼哭,她說要回家,可汽車開走了。「有錢嗎?」「就有3毛錢。」她一邊回答,還一邊抹眼淚。「3毛就3毛吧。」就這樣,三輪車工人把她從萬壽路拉到了新華門。